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植肾输尿管全长坏死是肾移植术后的少见并发症 ,因其发生较隐蔽 ,临床上易误诊或延误治疗。我院于 2 0 0 1年收治 2例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 ,39岁。 2 0 0 0年 7月 19日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术后应用泼尼松、环孢素A及硫唑嘌呤三联免疫抑制治疗 ,术后每天尿量 2 0 0 0~ 30 0 0ml,第 12天肌酐及尿素氮降至正常 ,术后第 15天出院。于 2 0 0 0年 9月逐渐出现尿量减少 ,由 2 0 0 0ml/d降至 40 0ml/d ,甚至无尿 ,给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3天无效。移植肾B超检查示移植肾血流正常 ,移植肾积水 ,移植肾输尿管显示不清 ,即入院后行…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1岁.以肾功能异常5年于2010年7月15日入院.既往有足癣、股癣病史.临床诊断: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血肌酐860 μmol/L.规律血液透析1个月(每周3次).全麻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甲泼尼龙联合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冲击治疗,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泼尼松免疫抑制方案,术后第4天肾功能恢复至正常.术后第6天患者出现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超声检查移植肾阻力指数(RI)升高(段动脉0.83,叶间动脉0.85),考虑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d,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10天患者原引流管处有血性液体溢出,急诊行移植肾探查术,见移植肾动脉与髂外动脉吻合口处有喷血,移植肾大小正常,但弹性差,颜色苍白,行移植肾切除术.术后恢复血液透析,营养支持、抗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8岁。血型为B型,供肾为同型左肾。淋巴细胞毒试验6%,HLA配型为两同两容两无关。热缺血时间为12 min,冷缺血时间为13 h。供肾动静脉分别与受者右侧髂外动静脉行端侧吻合。术中开放血流,移植肾颜色、张力正常,约30 s分泌尿液。术后第1天尿量约6 000 ml,查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给予环孢素A(CsA)5 mg/kg·d、硫唑嘌呤(Aza)75 mg和泼尼松(Pred)30 mg三联抗排斥反应。第3天开始出现尿量减少,至第5天约300 ml(自体肾分泌尿液约200 ml)。患者无发热和移植肾区不适等现象,同时查肌酐、尿素氮呈进行性升高,考虑为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基泼尼松龙0.5 g加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尿量仍无增加。B超显示移植肾大小正常,髓质与皮质分界尚清,髓质光点增强,集合系统无分离,血流正常,血流阻力指数小于0.8。测CsA浓度为350μg/L,考虑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停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用三联药物抗排斥反应并作彩色B超定期观察。术后第15天开始静脉滴注立其丁10 mg加速尿100 mg加多巴胺20 mg,每天1次,并用肌苷、丹参护肾。术后第55天,尿量增多,至第60天达3 000 ml,肌酐、尿素氮下降至正常,肾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术后9个月)无排斥反应现象,复查肌酐、尿素氮、小便常规等均正常,尿量每天约2 000 ml。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的效果、术式、用药量及并发症。方法 对2例1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施行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术后早期应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皮质激素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进行免疫治疗。监测胰腺、肾功能恢复。结果 2例患者术后第3—5天肌酐、尿素氮恢复正常,术后第5—10天停用胰岛素,移植胰腺分泌功能正常。例1术后第7天出现FK506中毒,尿量减少,经调整FK506用量及血液透析过度,术后第2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例2术后第20天并发消化道出血,使用生长抑素及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等治疗痊愈。随访3—24个月,移植胰和移植肾功能均正常,一般情况良好。结论 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较好术式,优质供体及良好配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 1990年 3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12例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患者行自体输尿管再植修复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 ,男 9例 ,女 3例。年龄 2 8~ 5 1岁。其中移植肾输尿管坏死 4例 ,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瘘 2例 ,移植肾输尿管梗阻 5例 ,重度移植肾输尿管返流 1例。就诊时间 :异体肾移植术后 8天~ 3年。并发症 :移植肾输尿管坏死出现在术后 8~ 14天 ,突发移植肾区胀痛、少尿 ,其中 3例切口漏尿 15 0~ 180 0 ml/日 ,B超示移植肾周大量积液 ;移植肾输尿管梗阻在术后 6个月~ 3年 ,B超或 MRI显示不同程度移植肾积水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经验,分析I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衰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一例胰肾联合移植的治疗过程,移植胰采用肠道引流,术后采用四联序贯免疫抑制方案: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诱导免疫,用环孢素A、泼尼松、霉酚酸酯维持治疗.结果: 术后胰肾功能恢复良好,停用外源性胰岛素,血糖水平正常.第22天出现轻度移植肾排斥,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随访12个月,移植胰、肾功能正常,血电解质、酸碱平衡无紊乱,生活工作与常人无异.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I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衰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是肾移植术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8%~8.5%,发病急骤,危险性大,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现将2例报告如下。病例简介例1,男性,33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于1991年6月21日行肾移植术,术后服用环孢素A每日7mg/kg,硫唑嘌呤每日1mg/kg,强的松20mg/d,甲基强的松龙0.5g/d,冲击3天,尿量3000ml/d左右。术后第4天晨,坐起后突然感移植肾剧痛,无尿,体温38℃,脉搏100次/分,血压20/12kPa,查移植肾饱满,即给甲基强的松龙0.5g加入5%葡萄糖100ml静滴,症状无缓解,行手术探查,术中见移植肾大,色正常,肾后皮质裂口1cm。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清除血肿。术后移植肾恢复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UVP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2例TUVP患者术后出现ARF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例男性患者78岁,术后即出现无尿、血肌酐持续性上升(最高至316 μmol/L),内科保守治疗后4d,肾功能逐渐改善,术后7d肾功能恢复至正常.另一例男性患者66岁,术后即出现无尿、血肌酐持续上升(最高达638 μmol/L).经过术后第2天、第4大血透治疗,术后第9天,尿量、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老年患者由于体质特殊,TUVP术后特别要注意ARF这类少见的并发症,若及时纠正,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性 ,4 8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于1997年 6月 2 7日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整块法切取供肾 ,供肾动脉两支 ,相距 0 .5cm ,直径分别为 3mm和 4mm ,均起源于腹主动脉 ,故取腹主动脉片与右髂外动脉端侧吻合 ,手术顺利。移植肾血供开放后 1min泌尿 ,术后 2 4h尿量5 10 0ml。术后第 4d开始尿量逐渐减少 ,第 5d恢复血液透析 ,此后尿量 30 0~ 4 0 0ml/d。彩色超声波检查发现 :移植肾体积增大 ,呈球形改变 ,肾内回声不均 ,皮髓质分界不清 ,肾乳头水肿、回声降低。移植肾下极附近可见 8.1cm× 9.1cm低回声不均质影。肾血流充…  相似文献   

10.
胰液肠腔引流式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总结胰液肠腔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的经验,探讨联合移植用药量,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1例I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施行胰液肠腔引流式一期联合移植,术后早期应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皮质激素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监测胰腺、肾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第3d,受者血肌酐、尿素氮恢复正常,术后第4d出现FK506中毒,致尿量减少,经调整FK506用量及进行血液透析过度无尿期,术后第10d,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5d停用胰岛素,移植胰内外分泌功能正常,术后第20d并发消化道出血,使用善得定及施他宁治疗痊愈。无其它外科并发症。结论 (1)胰液肠腔引流术式优于胰液膀胱引流术式;(2)胰液肠腔引流式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的有效方法;93)优质的供者及良好的配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移植肾动脉瘤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移植肾动脉瘤(RAA)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方法 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1251例,发生RAA 5例(0.4%).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3岁,移植肾血管吻合方式均为移植肾动脉一髂内动脉端端吻合.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突发少尿或无尿,顽固性高血压及肾区疼痛,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动脉瘤,动脉瘤大小1.8 cm×2.0 cm×2.0 cm~4.0 cm×4.0 cm×5.0 cm. 结果 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动脉瘤2例,1例发现动脉瘤后1个月内移植肾功能丧失,行移植肾切除术,术后规律透析治疗,随访1年后行二次肾移植;1例移植肾失功后1周内行对侧髂窝二次肾移植手术,保留原移植肾,术后随访2年肾功能正常.RAA合并近端移植肾动脉狭窄2例,1例行吻合口球囊扩张并放置支架后,以弹簧螺圈栓塞动脉瘤,术后随访1年肾功能稳定;1例行移植肾切除、二次.肾移植术,术后随访3年肾功能正常.吻合口髂内动脉侧粥样硬化斑块导致髂内动脉狭窄、移植肾动脉侧动脉瘤1例,行移植肾切除术,术后2 d因脑干栓塞死亡. 结论 移植肾动脉-髂内动脉端端吻合易诱发血管并发症,RAA治疗应谨慎采用开放手术切除,可选择近期行二次肾移植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5岁,因停经49 d,阴道不规则出血20余天入院.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妇科B超及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等检查确诊为异位妊娠、子宫肌瘤.给予子宫肌瘤剔除术、诊刮术+宫腔探查术急诊手术治疗,术中未见妊娠物,术后诊刮组织病理未见确切绒毛组织,故术后给予甲氨蝶呤(MTX)50 mg肌肉注射,预防胚胎遗留物再次异位种植.用药后第1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伴胸闷气喘,不能平卧,尿量减少,双眼睑及双下肢水肿.体检心肺正常,双肾区无明显压痛及叩击痛.辅助检查:胱抑素C 1.15 mg/L,β2-微球蛋白3 mg/L,BUN 8.17mmol/L,Scr 154.1 μmol/L.予呋塞米静脉注射及前列腺素E静脉输注等治疗后,患者病情未见好转,尿量进一步减少,BUN和Scr上升至17.47 mmol/L和463.2 μmol/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尿崩症供者维护策略并评价其供肾移植后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完成的颅脑损伤尿崩症供者供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总结此类供者临床维护策略、吻合方式及供肾移植术后受者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尿崩症供者治疗前后血压、每小时尿量、心率、血钠水平、尿比重、体温、血浆渗透压及血清肌酐等指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经系统性抗尿崩治疗后,12例尿崩症供者血压、每小时尿量、心率、血钠水平、尿比重、体温、血浆渗透压及血清肌酐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供肾获取时均灌注良好,颜色和质地佳,无血栓和瘀斑等情况。修整后复灌均采用输血器灌注,灌注良好。24例受者中,19例移植后移植肾立即发挥功能,血清肌酐恢复至133 μmol/L以下,平均时间为术后(10±3)d;5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术后维持血液透析时间为(9±3) d,DGF恢复[eGFR≥30 mL·min-1·(1.73 m2)-1]平均时间为术后(23±4) d。1例发生DGF受者于术后第2天因移植肾出血,二次手术止血后于术后第19天恢复。术后3个月,24例受者平均血清肌酐为(105±43) μmol/L。2例受者于围手术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应用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后逆转。截至2018年12月,7例受者出现移植后并发症: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2例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恢复,2例经甲泼尼龙+rATG治疗后恢复;2例出现肺部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恢复;1例术后3个月出现移植肾动脉狭窄,行移植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恢复。 结论尿崩症是颅脑损伤供者常见临床综合征,其发生可能会影响供肾质量,对尿崩症进行全面监测和积极治疗后,有助于供肾功能的维护,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患者为男性,34岁。因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导致肾功能衰竭,于2003年7月在我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顺利,移植肾开放血流后3min即有尿液分泌。术后予以甲泼尼龙冲击4d,并给予霉酚酸酯、环孢素A预防排斥反应。术后第1d,24h尿量为7500ml,术后第4d血肌酐降至223.7μmol/L,第6d出现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21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尿毒症。于2002年9月29日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前配型良好,供肾为整体灌注摘取,手术顺利,术中45s后移植肾开始排尿。术中及术后第1、2天分别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0g、0.5g、0.5g,环磷酰胺200mg,术后第3天给予新山地明、骁悉、强的松三联抗免疫抑制剂治疗。术后第1天尿量为8700ml,4d后尿量维持在20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患者的发生情况.并分别应用以FK506或CsA为主的免疫抑制剂(FK506/CA+MMF+Pred)等综合治疗方案.结果:66例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的主要原因是急性肾小管坏死(77.27%),其次是急性排斥反应(10.61%),其中有2例移植肾原发无功能和移植肾破裂、肾动脉栓塞各1例术后切除移植肾.FK506组的34例移植肾功能在术后5~35天内均恢复正常,CsA组有1例因急性排斥反应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24例移植肾功能在术后7~48天内均恢复正常,3例血肌酐在142~215 μmol/L之间.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出现无尿或少尿后应及时分析原因,并给予相应的综合治疗.FK506+MMF+Pred的三联免疫治疗有助于移植肾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移植肾破裂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21例次移植肾破裂患者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均为移植肾区突发疼痛,伴移植肾区肿胀、血压降低、少尿及血红蛋白降低。B超发现移植肾被膜不连续,移植肾周积液量明显增加。结果移植肾破裂时间平均为术后20 d。移植肾单一裂口15例,多发裂口4例。急诊手术治疗14例,其中移植肾切除5例,1例切除后死亡。移植肾破裂修补9例,其中3例修补后因再次破裂行移植肾切除,肾功能恢复5例,1例修补后死亡。保守治疗5例,其中2例因病情恶化行移植肾切除,肾功能恢复2例,死亡1例。病理证实移植肾破裂的主要原因为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结论移植肾破裂主要原因为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治疗应慎重采用保守治疗和修补术式,可采用移植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膀胱壁瓣输尿管成形术(改良Boari术)治疗婴幼儿供肾肾移植术后输尿管长段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施行婴幼儿供肾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输尿管长段坏死的3例受者临床资料。第1例为婴儿供者双肾整块移植。第2例和第3例为同一名幼儿供者双侧供肾分别移植给2例成人受者。3例受者分别于术后21,23,26d出现移植肾区肿胀、疼痛,切口渗液或阴囊水肿,以及血清肌酐升高;行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肾周积液增多;1例受者行CT尿路造影示造影剂大量外漏、单侧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手术探查切除坏死的输尿管后行改良Boari术,将移植肾输尿管残端插入自体膀胱管状瓣内1-2cm,不作吻合,仅行黏膜和浆肌层缝合加固。术后酌情选用抗生素控制尿路感染,定期行肾功能检测和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6个月复查CT尿路造影。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改良Boari术,手术时间分别为85,90,115min,术中无明显出血,术后切口愈合良好。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2,13,16周顺利拔除双J管,血清肌酐均下降至正常范围。截至2014年3月,术后随访6-18个月,复查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尿路造影均未发现移植肾积水、肾周积液、尿漏或尿液返流等异常。结论改良膀胱壁瓣输尿管成形术是治疗婴幼儿供肾肾移植术后输尿管长段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庆大霉素注射,短疗程用的正常量一般无不良反应。而我院曾遇二例病人用短疗程正常量的庆大霉素致急性肾功衰,现报告如下。例1,男,26岁,以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病史,因作视网膜剥离术,术后用庆大霉素8万 u,肌肉注射,每日二次,用药第3天病人出现无尿,伴腰痛、腹痛、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血尿素氮68.5~119mg/dl,及时停药,对症处理无效。作腹膜透析。经腹透5天后尿量逐渐增加到2300~4360ml/日血尿素氮为14.2mg/dl,经7天腹透,尿量由少尿期进入多尿期和恢复期,住院34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胎肾移植八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扩大供肾来源,探索胎肾移植的临床特点,通过对8例胎肾移植患者的观察,对手术特点,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和移植肾代偿的速度和类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人/肾存活1年以上者4例,最长已达60个月,术后第5天24小时尿量平均达1200ml,血肌酐在术后1-3个月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