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辅助价值,并评价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IC-1定量检测试剂盒及Roche Cobas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663例未经治疗的不同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和488例正常人群血清样本中的MIC-1、CEA、CA125、NSE、SCC和CYFRA21-1水平和分布,分析患者血清MIC-1水平与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和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并研究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肺癌患者血清MIC-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01);MIC-1水平随临床分期的进展呈上升的趋势(P<0.001),且与肿瘤浸润(P<0.001)、淋巴结转移(P=0.02)、远端转移(P<0.001)和肿瘤分化程度(P<0.001)显著相关。单一检测MIC-1诊断肺癌的敏感度(76.6%)高于其他五种肺癌标志物的联合应用(72.2%),且MIC-1在鳞癌、腺癌、小细胞癌诊断中的敏感度均能达到甚至超过其他五种标志物的联合诊断水平(81.6%vs 82.8%;74.7%vs 68.9%;84.9%vs 83.0%)。在肺癌早期,以MIC-1为主的六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Ⅰ期:79.8%;Ⅱ期:87.7%)显著高于其他五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的敏感度(Ⅰ期:44.9%;Ⅱ期:72.6%)。结论 MIC-1是肺癌,尤其是早期肺癌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MIC-1和CEA、CA125、NSE、SCC、CYFRA21-1联合检测用于普通人群体检和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癌组,70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病变组,以及70例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3组血清样本进行CEA、CA199、CA125、CA242及CA50等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结直肠癌组各项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结直肠癌分期的进展及淋巴结转移,各项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也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采用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与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比较,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及准确性( P<0.05)。结论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结直肠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结直肠癌TNM分期判断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TPS、CA199和CEA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CA199和CEA水平及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前后两者水平的变化,为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TPS水平:用ECL法检测血清CA199和CEA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TPS、CA199和CEA水平与结直肠良性疾病和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随TNM分期增加而升高。手术治疗后三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而术后复发患者的水平则明显升高。各种组合检测中,以TPS+CA199+CEA组合的敏感性和约登指数最高。[结论]血清TPS、CA199和CEA均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预后的临床指标,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陆一丹  时开元  欧笛 《中国肿瘤》2020,29(12):962-969
摘 要:[目的] 通过较大样本回顾性研究生长分化因子15 (GDF-15)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并探索GDF15及多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辅助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GDF15定量检测试剂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未接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441例)、治疗后四周结直肠癌患者(179例)和正常健康人群(617名)血清样本中GDF15、CA19-9和CEA水平,探索结直肠癌患者血清GDF15水平与临床分期等临床特征的相关关系,以及GDF15与CA19-9、CEA联用筛查早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GDF1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01),且其血清水平随患者临床分期进展而显著上升(P<0.001),与肿瘤浸润程度(P=0.04)、淋巴结转移与否(P=0.017)、是否存在远端转移(P<0.001)及发病部位(直肠vs结肠,P=0.007)均显著相关。血清GDF15作为肿瘤标志物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CA19-9和CEA(52.4% vs 14.5%,36.3%),尤其在诊断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时,其灵敏度差异更为显著(Ⅰ期43.4% vs 5.7%,7.5%;Ⅱ期55.0% vs 12.9%,35.0%);GDF15与CEA联合应用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可达68.3%,其中Ⅰ期结直肠癌灵敏度为49.1%,Ⅱ期结直肠癌灵敏度为70.0%。[结论] GDF15与结直肠癌的临床进展显著相关,是结直肠癌尤其是早期结直肠癌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GDF15和CEA联合检测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5.
血清TPS、NSE和CEA水平在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中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对SCLC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SCLC患者的血清TPS水平;用ECL法检测SCLC患者的血清NSE和CEA水平;使用约登指数和ROC曲线分析TPS、NSE和CEA肿瘤标志物及其各种检测组合的检测效能。[结果]72例SCLC患者的TPS、NSE和CEA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广泛期SCLC患者的血清TPS和NSE明显高于局限期患者(P〈0.05)。治疗后不同预后患者的TPS和NSE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种组合检测中.以TPS+NSE组合的敏感性最高。[结论]血清TPS、NSE和CEA均可作为SCLC的诊断指标.以TPS+NSE联合检测的检测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联合25羟基维生素D[25(OH)D]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73例作为结直肠癌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7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CEA、CA125、CA19-9和25(OH)D水平,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特征与血清25(OH)D水平的关系;计算肿瘤标志物、25(OH)D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探讨血清25(OH)D水平与肿瘤标志物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细胞分化、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临界值为14.26 nmol/L,灵敏度为53.80%,特异度为66.72%,曲线下面积(AUC)为0.666(0.625~0.705)。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25(OH)D检测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最大,分别为78.51%、83.83%、86.25%。血清25(OH)D高水平组CEA、CA125和CA19-9水平显著低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25(OH)D检测对于结直肠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结直肠癌患者86例,结直肠良性病变94例,健康人96名进入研究,分别检测血清CEA、CA199、CA125三项肿瘤标志物。治疗前空腹静脉采血2—3ml,离心分离血清,3h内用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Cobase601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结果在各项肿瘤标志物中以三项联合检测敏感度(84.66%)、准确度(86.20%)、阴性预测值(84.61%)最高,但特异度最低。在单项检测中以CEA敏感度(58.52%)、准确度(77.02%)、阳性预测值(86.40%)、阴性预测值(71.26%)最高,特异度以CA125(93.98%)最高。结论CEA、CA199、CA125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性,对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检出率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糖类抗原199(CA199)与癌胚抗原(CEA)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44例结直肠癌患者与19例正常人血清中CA199与CEA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A199和CE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良性对照组(P〈0.05);治疗后CA199与CEA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CA199与CEA检测结对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相关糖抗原125和199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肿瘤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25例肺癌患者、40例胃癌患者、15例食管癌患者、18例膀胱癌患者、16例宫颈癌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中CEA、CAl2-5和CAl9-9的水平。结果结直肠癌、肺癌和胃癌患者的CEA、CAl25和CAl9-9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患者CAl25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EA、CAl2-5和CAl9-9对于肿瘤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更高,膀胱癌、食管癌和宫颈癌患者更应结合临床症状、手术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EA、SCC-Ag、NSE、CA125与肺癌病理分型以及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109例肺癌患者血清中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CEA在腺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03);SCC-Ag在鳞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06);NSE 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01)。CEA在T3、T4分期表达的水平明显高于T1和T2分期(P=0.041)。NSE和CA125在N2和N3期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0和N1期患者(P<0.05)。CEA在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患者(P=0.038)。CEA和SCC-Ag转移部位越多,其表达越高(P<0.05)。CEA在Ⅳb 期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Ⅲ和Ⅳa 期患者(P=0.037)。CA125在有胸腔积液的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胸腔积液的患者(P=0.001)。结论:CEA对晚期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SCC-Ag是诊断鳞癌有价值的标志物,NSE对小细胞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EA与临床分期正相关,高表达预示分期晚,低表达则对分期参考作用小。CEA及SCC-Ag高浓度应高度警惕有无多部位转移,CA125水平高提示可能存在胸膜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及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以期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毕节市中医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90例,其中直肠癌患者30例,肝癌30例,胰腺癌3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分析癌胚抗原(CEA)以及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9-9)在各人群、各类型肿瘤中表达情况。结果在恶性肿瘤患者中,CEA、CA125、CA19-9表达升高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肿瘤中,直肠癌中CEA升高明显高于胰腺癌和肝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中CA125、CA19-9升高率明显高于肝癌和直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率直肠癌为96.7%、肝癌为90.0%、胰腺癌为93.3%,明显高于各组的单项检测率,三项联合检测率与单个检查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可显著提高胰腺癌、肝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及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及与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胃癌患者的血清CEA水平与肿瘤组织Ki-67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CEA及胃癌组织Ki-67阳性率分别为37.27%、75.45%。血清CEA水平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浸润至肌层以上、淋巴结阳性、TNM分期越高其阳性率越高。而Ki-67表达只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P〈0.05),随着浸润深度增加,Ki-67阳性率增高。两者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5,P〈0.05)。两者联合检测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关系密切(P〈0.05),随着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TNM分期的增加,两者双阳性率增高。CEA阳性组、Ki-67阳性组的复发风险明显较高(P〈0.05)。CEA及Ki-67双阳性组患者的复发风险明显高于非双阳性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EA及肿瘤组织Ki-67可作为临床评价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Ⅰ(MIC-1)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16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MIC-1和AFP-L3含量,分析二者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AFP-L3浓度为(127.12±51.43)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7.11±7.26) ng/ml(P< 0.001),以AFP-L3> 38.0 ng/ml为临界值时,灵敏度为85.34%(99/116),特异度为88.33%(53/60),诊断准确度为86.36%(152/176);原发性肝癌组MIC-1浓度为(3140.43±1138.23)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01.88±302.34) pg/ml(P<0.001),灵敏度为91.38%(106/116),特异度为85.00%(51/60),诊断准确度为89.20%(157/176).二者联合检测灵敏度为83.62%(97/116),特异度为91.67%(55/60),诊断准确度为86.36%(152/176).结论 MIC-1联合AFP-L3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特异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A19-9、CEA、UGT联合检测对消化道肿瘤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技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川化学发光法榆测肿瘤标记物CEA,CA19-9酶联免疫法检测UGTlA8。结果:结直肠痈患者血清CEA榆测值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芹,P〈0.01,CA19-9检测值也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而结肠癌患者血清UGTIA8检测水平却明显降低,P〈0.01。结论:UGTIA8、CEA和CA19-9联合检测可捉高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大肠癌诊断和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复发预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自主研制的MIC-1检测试剂盒检测239例不同临床分期的大肠癌患者、16例肠道良性疾病患者及200例健康人血清样本中MIC-1水平,并对部分肿瘤患者进行连续监测;应用罗氏Cobas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GF-1和IGFBP-3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保定市第-中心医院2005-06—13—2012—12—27接受手术治疗的CRC患者183例作为观察组,并对其中61例取其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IGF-1和IGFBP-3在两组的表达情况。结果:IGF-1在CRC中的阳性表达率60.1%(110/183),显著高于对照组31.1%(19/61),P〈0.001;IGFBP-3在CRC中的阳性表达率78.1%(143/183),显著低于对照组95.1%(58/61),P=0.003。IGF-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IGFBP-3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两者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和远处转移等均无关,P〉0.05。IGF-1与IGFBP-3表达呈较弱的负相关性,r=-0.188,P-0.01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GF-1在CRC中高表达是TNM分期增高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IGFBP-3低表达是CR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IGF-1和IGFBP-3异常表达在CR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IGF-1和IGFBP-3可能成为临床上cRC评估预后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胰腺癌患者58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27例和健康成人40例,血清D-D以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EA、CA199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并对3组检测值进行分析。结果胰腺癌组与胰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成人组对比,血清D-D、CEA、CA199检测值均升高(P〈0.05)。在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单项指标分析中,CA199的敏感性最高,而D-D的特异性最高,分别为77.6%、82.5%。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最高,达到97.5%。结论 D-D、CEA、CA199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lncRNA?ATB在肺腺癌组织、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82例肺腺癌患者的术前血清标本及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同时选取年龄、性别配对的6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为对照,采用实时定量RT?PCR( qRT?PCR)法检测以上标本的lncRNA?ATB水平;分析肺腺癌组织、血清中lncRNA?ATB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评价组织、血清lncRNA?ATB水平在诊断肺腺癌的效能。结果肺腺癌组织lncRNA?ATB水平高于癌旁组织,肺腺癌血清lncRNA?ATB水平高于健康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肺腺癌患者血清与组织lncRNA?ATB水平呈正相关( r=0?642, P<0?05);肺腺癌组织、血清lncRNA?ATB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其中TNM Ⅱ~Ⅲ期、肿瘤大小>3 cm和有淋巴结转移者的lncRNA?ATB水平高于对应项( P<0?05);组织、血清lncRNA?ATB水平诊断肺腺癌的价值较好,其曲线下面积和灵敏度均高于CEA。结论 lncRNA?ATB在肺腺癌组织、血清中均为高表达,且与TNM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且在肺腺癌诊断上,血清lncRNA?ATB水平有较高的价值,可考虑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TPS(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27例NSCLC患者和31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血清TPS水平,并以22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结果:NSCLC患者血清TPS水平高达377.2±302.5U/L,肺部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9.7±51.9U/L和71.6±33.8U/L,NSCLC患者明显高于肺部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01),取正常值为148U/L时,TPS对NSCLC诊断灵敏度是85%,特异度为84.9%;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之间和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之间血清TPS水平接近,统计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NM分期Ⅲ-Ⅳ期的病人血清TPS水平高达487.4±419.8U/L,明显高于Ⅰ-Ⅱ期病人(268.9±201.6U/L);手术前患者(386.3±317.5U/L)高于手术后(198.5±113.6U/L)患者;复发后病人(552.3±471.6U/L)明显高于复发前患者(204.2±133.7U/L);存活期3年以上病人(266.3±242.2U/L)明显低于存活期3年以内病人(489.5±353.3U/L),统计分析各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血清TPS水平与肿瘤活动度密切相关,能够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用于判定手术效果、监测复发和评估预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