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胼胝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临床应用的扫描参数。方法:对30名健康成年人行头部矢状位DTI,比较不同b值、层厚/层间距、扩散敏感梯度方向3个扫描参数对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扫描参数对FA图像质量的影响各不相同。中间位b值(b=1 000 s/mm2)时FA图像质量最佳,高b值(b=1 500 s/mm2)FA图像噪声大,低b值(b=500 s/mm2)FA图像对比度差。层厚/层间距越大,FA图像信噪比越高,但会遗漏细微结构的显示。13个与25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FA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FA图像质量较差。结论:临床实际应用中,胼胝体矢状位DTI的适用扫描参数为b=1 000 s/mm2、5 mm/0 mm层厚/层间距、13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成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胼胝体可能存在的微细结构异常,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成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病例组)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28例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分别于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最厚的部位设置感兴趣区,测取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值)。结果病例组患者胼胝体膝部及体部F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而胼胝体压部FA值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胼胝体各部位ADC值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病例组患者年龄与胼胝体各部位FA值及ADC值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 >0.05);病程与胼胝体膝部及体部FA值均呈统计学负相关(P <0.01),而与胼胝体压部FA值及各部位ADC值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 >0.05);HAM-A评分与胼胝体膝部及体部FA值均呈统计学负相关(P <0.01),而与胼胝体压部FA值及各部位ADC值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 >0.05)。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存在胼胝体神经纤维微细结构完整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TI序列对胼胝体发育不全微结构精确评估作用,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对11例胼胝体发育不全及10例对照组,行常规MRI、DTI扫描,分析白质纤维束缺失程度,采用Tensor后处理技术对感兴趣区进行量化分析;进行病理组及对照组对照比较。结果常规MRI显示胼胝体完全缺如为2例,DTI显示1例显示白质纤维束未见显示,1例可见少量纤维残存;7例常规MRI显示胼胝体压部或体部缺如,其中压部缺如5例,2例体部缺如例,DTI显示大部分白质显示中断、消失;2例常规序列可疑胼胝体部分缺如,DTI显示少量白质纤维缺失。病例组DTI所测感兴趣区ADC值、FA值降低,尤其胼胝体压部分别为:(t=22.29,p<0.01;t=9.60,p<0.01)及体部(t=26.74,p<0.01;t=23.37,p<0.01)降低显著。结论 DTI能够直观、精确显示胼胝体发育不良缺失情况,并且DTI通过测定ADC值、FA值降低多少来评估白质纤维缺失程度,因此为临床诊断及临床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手术前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例脑胶质瘤患者及20例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并进行MRI及DTI检查。分析低级别胶质瘤及高级别胶质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关系及临床症状的评价,比较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胶质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的MD值、FA值。结果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共13例)推移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手术效果较好,切除充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共7例)浸润、破坏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术后较术前改善不明显。三个区域的M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胶质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正常白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病灶区MD值高于灶周水肿区,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FA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常白质区、灶周水肿区、胶质瘤病灶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技术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切除范围的判断均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对手术风险的评估及患者疾病预后的预测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能够无创性显示大脑白质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得以重视。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用DTI能加深该病对大脑白质影响的认识。现就DTI基本原理、成像特点、常用参数及其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胼胝体轴索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临床确诊为轴索损伤的患者(轴索损伤组)及与其年龄、性别及教育背景相似的志愿者40例(对照组),分别行常规序列及弥散张量序列扫描及纤维束重建技术。重建2组胼胝体纤维束图像,比较2组胼胝体纤维束的形态、结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纤维束显示清晰、致密;轴索损伤组胼胝体纤维束变薄、稀疏、中断甚至缺失。结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可直观显示胼胝体的损伤部位及程度,对于轴索损伤病灶的检出及病情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原理及其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在弥散张量成像中,每一体素内水分子的弥散用一个张量进行描述.利用张量的几何性质可对脑白质的细微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弥散张量成像可用于对脑白质病变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诊断.  相似文献   

8.
弥散张量成像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来运用于临床的一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它是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弥散张量的数据可以在每一个体素中形成一个弥散张量,通过弥散张量的特征值和特征相量反映该体素水分子的弥散特性.目前主要用于脑、心脏、脊髓细微结构的研究,尤其是脑白质纤维的观察追踪、脑发育、脑认知功能以及脑疾病脑部手术术前计划及术后评价.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正常人及18例脑肿瘤患者(5例胶质母细胞瘤,7例Ⅱ级星形细胞瘤,6例脑膜瘤)行弥散张量成像,并用后处理软件进行脑白质纤维束的三维显示.结果:全部志愿者和患者均可清楚显示白质纤维束的形态,18例脑肿瘤患者可以观察到病灶区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的受压移位、中断、破坏、浸润等异常表现.结论: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无创性地为肿瘤分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可以在活体内立体观察白质纤维束的形态变化以及与颅内病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儿童及青少年创伤性胼胝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在外伤后一个月以后进行检查。常规磁共振检查后,行DTI扫描,分别测量实验组、对照组各感兴趣区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rropy,FA)值,用t检验分析各感兴趣区域的FA值,并对实验组的FA值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胼胝体膝部(FA=0.611±0.02)、胼胝体压部(FA=0.608±0.04)的FA值较对照组下降(P〈0.05),实验组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GOS评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 DTI可以应用于恢复期创伤性胼胝体损伤中,FA值可以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imaging,DTI)检查结果,以及DTI的检查结果与STBI患者预后的关系,评价其在预后方面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治疗的STBI患者42例(STBI组),选取同期正常成年人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入院后对STBI组患者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性,伤情稳定后对两组进行高场强DTI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治疗后统计STBI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分析DTI检查结果与GOS评分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①STBI组脑干区和胼胝体压部各FA值[(0.693±0.060)、(0.608±0.046)]均低于正常对照组[(0.898±0.078)、(0.841±0.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TBI组患者中,GOS评分4~5分者3例,GOS评分3分者21例,GOS评分为2分者11例,GOS评分1分者7例.经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STBI组患者FA值与GOS评分之间成正相关关系(r=0.372,P=0.006).结论 高场强磁共振DTI检查可以作为评估STBI患者脑损伤程度以及判断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判断胶质瘤良恶性和侵袭性的价值及胶质瘤与脑白质结构间关系,观察纤维束受损情况,为制定胶质瘤手术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31例不同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15例,高级别胶质瘤16例)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分别绘制FA图、DEC图并重建弥散张量纤维素成橡(DTT)图。选择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及水肿边缘作为感兴趣区,分别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相应感兴趣区内的rFA值,并观察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的改变。结果: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rFA值均表现出实质部分(低级别组0.428±0.078,高级别组0.366±0.055)、瘤周水肿(低级别组0.578±0.120,高级别组0.458±0.158)、水肿边缘(低级别组0.834±0.074,高级别组0.676±0.138)的顺序递增的趋势。高级别胶质瘤组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和水肿边缘的rFA值均较低级别胶质瘤组明显降低(P<0.05)。在FA图中各级别胶质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信号。DEC图中病变区颜色黯淡混杂、纤维束整体形态异常。在DTT图中低级别胶质瘤多数表现为纤维束部分中断(12/15),少数表现为受压、偏移(3/15);高级别胶质瘤中,纤维束多呈现明显的变形移位,多数表现为纤维束明显中断、稀疏(13/16);少数表现为纤维束全部或大部分中断(2/16);1例主要表现为受压移位。结论: DTI能够在术前评价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瘤细胞侵袭性并能较全面地观察纤维束改变,可为胶质瘤手术方案的制定、判断手术效果及观察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颅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1.5T MRI成像系统对6名健康志愿者以及6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部进行常规T1WI、T2WI MRI检查及扩散张量成像,采用DtiStudio软件对DTI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显示脑白质纤维,并测量肿瘤周围白质及健侧对应区域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结果扩散张量FA图可清楚显示脑白质内大部分主要的白质纤维束.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观察到锥体束不同程度的中断.3例脑肿瘤患者可以观察到锥体束、胼胝体或内囊、外囊受压、移位及浸润破坏,周围白质纤维被浸润破坏后FA值较健侧明显降低.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可在活体内清楚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受损和移位,有利于临床制订手术方案和对预后功能恢复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胼胝体及小脑中脚MR扩散张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首发精神分裂症(SP)患者胼胝体和双侧小脑中脚细微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首发SP患者组20人,正常组18人,均行DTI检查,测量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小脑中脚的局部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参数(ADC)值.所测得数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首发SP患者双侧小脑中脚的F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胼胝体膝部、压部的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小脑中脚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脑与大脑神经纤维联系的细微异常,可能是引起SP早期症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HIV is a neurotropic virus which can cause brain white matter demyelination,gliosis,and other pathological changes that appear as H IV encephalitis or AIDS dementia.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正常成人视放射的部分各向异性和视放射纤维束构象特征.方法 对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磁先振成像(MRI)及DTI序列检查,重建各向异性(FA)图和DEC图,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区的FA值和平均扩散率(MD)值.采用扩散张量纤维束跟踪软件对视放射纤维束进行追踪.结果 方向编码彩色图能清晰显示视放射,正常视放射的FA值分别为左侧0.509±0.029、右侧0.502±0.026,MD值分别为左侧(0.763±0.050)×10-3mm2/s、右侧(0.748±0.052)×10-3mm2/s.双侧视放射的FA值和MD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可显示视放射纤维束起自丘脑的外侧膝状体,位于侧脑室三角区旁的矢状层,分为3束投射到原始视皮质.背侧束和外侧束向后到达距状裂的上缘,腹侧束先向前形成Meyer环.再向后终止于距状裂的下缘.符合经典解剖学的研究.结论 DTI和DTT可清晰显示视放射纤维柬的各向异性和构象特征,为了解视功能与视觉通路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体外培养,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C6细胞接种至30只雌性Wistar大鼠右侧尾状核.接种3周左右,应用3.0T高场强医用磁共振扫描仪对大鼠行常规MRI、DTI及增强T1W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0只接种大鼠中,28只在随后的MRI和病理检查中均证实有肿瘤形成,成瘤率约93%.磁共振成像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欠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或环状强化.DTI显示瘤体和对侧镜像脑组织平均FA值分别为(0.12±0.04)和(0.31±0.05),而平均MD值分别为(0.96±0.04)×10-3 mmVs和(0.79±0.02)×10-3mm2/s,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star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稳定可靠,接种成功率高.用临床3.0T MRI行大鼠C6胶质瘤DTI检查切实可行,通过测量瘤体及对侧镜像脑组织FA及MD值,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