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大夫,您的身体好些了?”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老者,当我给他号脉时,他平静地问我. “谢谢!您有什么感觉吗?”我用疑惑的眼光望着他. “您以前给我号脉的时候,手常常是凉的,今天感觉是温的,不那么凉了.”老人不紧不慢地解释道.  相似文献   

2.
“李大夫,我终于没有痰了。”李先生一进到诊室就高兴地对我说。“哦,说说你的经验。”我看着他说。“我听您的,不吃肉了,痰也少了,最近早上起来也不咳痰了。”他面带笑容地答道。李先生是一位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和系统治疗后,一直在我的中医门诊吃中药调理。痰多、早上起来咳痰明显,这是他近半年的主诉。我问他饮食怎样,是否爱吃肉,他说他一天3顿都离不开肉,如果不吃肉就像缺了点什么,感觉饭不香也吃不饱。  相似文献   

3.
药补与食补     
“我们该怎么给老人补补身子呢?”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患了胃癌,手术后体重下降。还没等我看完病历,他的女儿就焦急地望着我问,接着又说道:“我们给他买了西洋参和灵芝孢子粉,可以吃吗?”  相似文献   

4.
黄惠 《癌症康复》2008,(1):104-107
儿子大学即将毕业之际,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老妈,我想考研,继续学习。您体弱多病,我知道会让您很为难,但我相信,您一定会支持我的。”看着儿子充满祈求知识的目光,对于他的进取之举,作为母亲,我怎会拒绝呢?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妈一定会全力以赴帮你的!”  相似文献   

5.
父亲得了癌症,每天我都抽时间去看他,在他病重的时候,我问他:“您需要什么?”父亲沉思了片刻回答道:“我需要你多陪陪我,其他的都不用了。”父亲走了好几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是个整天和癌症病人打交道的外科医师,我在反思,除了对癌症病人病情的了解,我们对他们的心理究竟知晓多少?他们究竟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6.
《癌症康复》2008,(4):82-86
记者:您走路那么快,我都快跟不上您了。这是您的养生之道吧?陆:是这样,健步行走可以把下肢的血液泵到大脑。你看人的头在最上面,最需要克服地心引力。“脑为元神之府”,大脑供血、供氧情况直接标志着人的健康和衰老状况。  相似文献   

7.
小王的爱人在某单位工作,因同事查出乳腺癌担心自己也会患癌,就托小王找我咨询来了。“我老婆最近老说她乳房上长东西了,常看您写的科普文章,您看她要不要拍个乳腺钮靶?”“有什么不舒服?”  相似文献   

8.
原来是这样     
一般来说,家里老人得了肿瘤,儿女都很着急,并不愿将真实病情告诉老人,怕老人受不了这个打击。今天我又遇到了这样的事。 老人76岁,因患膀胱神经内分泌癌4个月来就诊。曾做过局部切除手术,但很快复发,并发现肝、腹盆腔淋巴结转移。家属告诉我,老人只知道膀胱肿瘤已切除,不要告诉她已经复发转移。当我问老人哪儿不舒服时,老人说:“哪儿不舒服都没关系,就想病快点好。”看来,这是老人来看中医的目的了。而家属是因为没有办法了才带老人来看中医的,这可真是个难题。老人的期望太高了,我想,先和家属沟通一下,告诉老人实情,做一次努力试试。  相似文献   

9.
如何面对自己或家人走向生命的终点,是许多病友和家属特别感到困惑的一件事,有些病人的家属在问:“我母亲想在家中去世,我们该怎样陪伴老人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假如病人在家中去世,我们该怎样完成后续事情?有哪些机构可以帮助我们?”“我父亲在医院去世,临走时作气管插管抢救太痛苦了,我们家属不懂抢救会给病人带来这么大的痛苦。假如我们提前知道抢救会是这个样子,我们一定会选择放弃抢救!”“我家先生在临走前曾多次想交代后事,可我每次都把他要说的话岔开,在当时,我不敢面对他即将要走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癌症康复》2007,(1):20-21
“好好休息,别紧张.要放松。”“您哪儿不舒服.现在感觉好些吗?”“有事及时和我联系,请相信我们一定会尽力治好您的病。”这些都是笔者在一次医患沟通调查过程中收集到的,最令患者认同的医生最好的语言。同时患者还描述医生好的态度是:鼓励、安慰、同情和理解.对病人说话声音和蔼、轻声轻语,能认真听患者诉说,对病人的询问不反感,能耐心解说病情,和病人讨论治疗方案,工作认真负责.能向病人说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让病人得到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在调查中.患者也列举了一些他们曾昕到过的医生的粗暴语言:“告诉你.你也不懂。”“病人出去。家属留下。”“没有什么好药,你的病治不好,你怎么才来看病。”“老问什么,听你的还是听我的.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你别说那么多.我没时间听。“……同时患者还描述了他们认为医生最差的态度:冷淡、命令,用药而不作解释.对病人不耐烦、傲慢、生硬.不理睬病人提出的问题,让病人感到不平等。  相似文献   

11.
你僅我     
李群 《癌症康复》2020,(1):69-71
我是专科护士,一名造口治疗师,负责院内造口、伤口、失禁患者的护理会诊工作。一天,接近下班的时候,来了一位小伙子,文质彬彬的,有些着急,还有些支支吾吾的。他问:“您是李群老师吗?”我说:“是啊。”他说:“您要下班了吧?不好意思打扰您,您现在还能会诊吗?不远,就在楼上。麻烦您了。”我说:“要会诊?你的医生和护士长会给我打电话的,不用你来的。”  相似文献   

12.
问 我是一名结肠癌患者,术后长期腹泻,用了许多西药效果都不好,可用中药调理吗?  相似文献   

13.
一位晚期肠癌老人在子女的陪伴下前来就诊。老人面无表情地坐着,好像很不情愿的样子。女儿在喋喋不休地述说着母亲的症状,因为家人没告诉老人真实病情,症状也围绕着过去的慢性病描述。当我再次和老人沟通,问她前来希望得到什么帮助时,她胃出一句话:“我还能活多久?”可见她已猜到自己的病情并在担心自己生命大限的时间了。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不可能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心理咨询当然也不是速效止痛药。对人们的现实困境,心理咨询其实一筹莫展。如果你向咨询师抱怨“他为什么抛弃我?”“老板为什么炒掉我?”钱为什么那么难赚?”那他惟一能做的就是鼓励你接受。  相似文献   

15.
果子 《癌症康复》2008,(1):61-66
很多癌症病人,在手术化疗之后或者之间,都选择中药调理,但我没有。这说明什么?说明我对中医的偏见,比一般人还要深刻。  相似文献   

16.
不止一个病人问过我:"祝老师,我生病后压力很大,失眠,控制不了情绪,一想起这个病就感到生活没有希望,康复没有希望,身上像压了千斤担,觉得自己站不起来,活不下去.您说,我该怎么办?怎么才能摆脱压力?"  相似文献   

17.
——“他们医院让我参加新药试验,刚从猴子身上用过的药就想让我用,我一口拒绝了,您给我正规治疗吧!”——“我以前什么药都用过了,效果都不理想,花了很多钱,几乎绝望了,后来试验了一种新药,效果特别好,还不用花钱,早知一开始就参加试验了!”  相似文献   

18.
化疗脑     
在临床工作中,常被患者问及化疗是否会使脑受损?化疗后记忆力明显下降,能否恢复?需多久才能恢复?遗憾的是由于以往对此研究甚少,文献中涉及的不多,我也知之不详,只能笼统答日:“可能会有影响,但影响的大小因人而异。”这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解答,其实是无奈状况下的一时搪塞,自己也不满意,何况患者?如被进一步追问,是何种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受何影响?能否加以预防或治疗?就无言以对了。所幸病友常是“点到为止”,给我留有余地,不再发问,我也就侥幸得以渡此困境。不过,此一疑问如鲠在喉,尤其在面对众多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总有内疚之感。  相似文献   

19.
在癌症康复过程中,大多数病友只注意吃药、保养和锻炼,但却忽视了一项内容,就是自我调理,主要是因为没有认清自我调理在康复中的重要性.其实,在癌症康复中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坚持吃药,二是自我调理.吃药大多数人都能坚持,而自我调理就有人不注意了.我今年73岁,患癌症已有20多年了,在多年的康复中我体会到:癌症病人只有学会自我调理,才能加快康复速度、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治病与治人     
唐云 《癌症康复》2008,(2):24-33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治驼背”的笑话:一个驼背问医生,你能否把我的驼背治好啊?医生说,这个简单。驼背问,简单?怎么治啊?医生说,你趴在地上,我在你的驼背上猛踩几脚不就直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