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鼻咽癌MSCT灌注值与肿瘤分期的关系,探讨MS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分期的价值。方法经活检病理证实的鼻咽癌35例,静脉注射对比剂后行GT灌注扫描,动态图像经function CT软件处理,分别测量鼻咽癌肿瘤部位的血流量(BF)、最大强化指数(PEI)、峰值到达时间(TTP)及血容量(BV)作为灌注指标,CT灌注值和肿瘤分期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35例鼻咽癌肿瘤CT灌注值BF为(51.65±3.25)·ml·100g^-1·min^-1,其余各参数分别为PEI(28.65±1.52)HU.TTP(30.68±2.01)s,BV(12.49±1.07)ml/100g,PEI和BV与鼻咽癌分期之间呈正相关(rs=046,rs=0.55,P〈005),BF和BV与鼻咽癌独立T分期之间呈正相关(rs=0.37,rs=042,P〈0.05),其余指标与独立的T分期和N分期无相关性。结论鼻咽癌具有特征的CT灌注表现,CT灌注中的PEI和BV值与鼻咽癌的TNM分期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T灌注值可以反映鼻咽癌分期的部分特点。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诊断甲状腺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正常甲状腺、32例甲状腺癌、69例良性病变(甲状腺瘤3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8例)行MSCT灌注成像,用CT perfusion2软件分析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甲状腺组的BF、BV、MTT和PS分别为(549.61±187.91)mL·100g^-1·min^-1、(9.34±3.41)mL/100g、(2.65±0.97)s、(36.07±25.11)mL·100g^-1·min^-1;甲状腺癌组分别为(326.81±139.14)mL·100g^-1·min^-1、(7。95±5.65)mL/100g、(3.90±2.60)S、(54.06±22.95)mL·100g^-1·min^-1;良性病变组分别为(330.53±144.02)mL·100g^-1·min^-1、(8.14±5.33)mL/100g、(3.87±2.56)S、(41.84±24.54)mL·100g^-1·min^-1。3组间比较,BF、PS值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性(P=0.001,0.018),BV、MTT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86,0.093)。各组BF值两两比较。正常组与良恶性组BF值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良恶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1.000)。PS值恶性组与正常组、良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20),正常组与良性组差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41)。结论MSCT灌注成像中灌注参数PS值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常价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S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复发和放疗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的鼻咽部鳞状细胞癌治疗前组46例、放疗后局部复发组26例、放疗后纤维化组17例(三组共89例)进行鼻咽部CT灌注成像扫描,分析各组病灶区局部的TDC和灌注参数特点及其差异,确定治疗前组病灶的灌注参数阈值并计算其对敢疗后局部复发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治疗前组和放疗后复发组之TDC形态与纤维化组明显不同。治疗前组和放疗后局部复发组BF、BV、PS值均高于放疗后纤维化组,MTT值均低于纤维化组,且各组灌注值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组与放疗后局部复发组各灌注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鼻咽癌治疗前组BF、BV、MTT和PS闳值分别为337.20ml·min·100g、10.18ml·100g^-1、3.89s和24.24ml·min^-1·g^-1,各阈值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瘤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6.15%、9.615%、75.08%和57.69%,特异性分别为100%、100%、76.47%和76.47%。结论MSCT灌注成像技术和鼻咽癌灌注参数阈值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64 Detector Row CT,64DCT)容积灌注在肺孤立结节(S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64-DCT首过期容积灌注检查,并经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SPN患者60例。其中恶性结节组(35例)、急性炎性结节组(9例)、慢性炎性结节组(16例),先比较3组的血流量(blood f10W,BF)、血容量(bloo Volume,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capillary permeability surface area product,PS)均数,再评价灌注参数的诊断试验效能。结果恶性结节组的BF低于急性炎性结节组(P=0.024);恶性结节组的BF、BV及PS大于慢性炎性结节组(P均〈0001)。BF值鉴别恶性结节组与急性炎性结节组的最佳临界点为118.57ml·min^-1·100g^-1,敏感性、特异性为829%、666%。BV、BF及Ps值可鉴别恶性结节组与慢性炎性结节组,BV值最佳临界点为2.62ml/100g,敏感性、特异性为94.3%、81.3%;PS值最佳临界点为10.5ml·min^-1·100g^-1,敏感性、特异性为886%、769%;BF值最佳临界点为4955ml·min^-1·100g^-1,敏感性、特异性为9I4%、687%。BV值及PS值系列实验的联合特异性为938%。结论64-DCT肺容积灌注有助于SPN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尤其有助于恶性结节与慢性炎性结节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Emotion6多层螺旋CT机对22例鼻咽癌,11例鼻咽炎症及20例无鼻咽疾病患者进行鼻咽灌注扫描,用其专用灌注软件perfusion灌注软件分别测量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P)等指数,以评价鼻咽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规律性。结果:鼻咽癌组BF、BV、TP95%可信区间分别为131.29—178.98ml/(min·100g),20.30-27.18ml/100g,19.77-25.60s,鼻咽炎症BF、BV、TP95%可信区间分别为(78.66±29.56)ml/(min·100g),(15.66±11.87)ml/100g,19.01—29.17s,正常对照组BF、BV、TP95%可信区间分别19.02—33.39ml/(min·100g),4.58—7.59ml/100g,18.00—25.2080鼻咽癌、鼻咽炎症及对照组BF、BV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鼻咽癌及鼻咽炎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鼻咽癌的鉴别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MSCT功能成像获得的乳腺癌灌注参数评价乳腺癌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CT灌注参数对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体检或钼靶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性病变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22例术前均行乳腺功能CT成像,采用GElightspeedl6层CT电影模式(0.5mm/s),120kV,60mA,5mmx4;注射流率3.0nixes,延迟5s,扫描时间50s。用Perfusion3体部肿瘤灌注软件,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肿块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的均值分别高于对侧正常乳腺组。两组组间BF、BV和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2.0cm乳腺癌病灶中心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的均值分别低于乳腺癌病灶边缘组。乳腺癌病灶中心组与边缘组之间BF、BV和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r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2.Ocm乳腺癌病灶中心组与乳腺癌病灶边缘组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均值接近,乳腺癌病灶中心与边缘之间BF、BV、MTY和PS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功能成像获得的CT灌注参数值能定量分析乳腺癌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功能CT成像能评价乳腺癌组织的血流灌注特点,其中BF、BV和PS值有助于对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雷振  席焕久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4):295-298,382
目的应用MSCT功能成像获得的乳腺癌灌注参数评价乳腺癌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CT灌注参数对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体检或钼靶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性病变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22例术前均行乳腺功能CT成像,采用GElightspeedl6层CT电影模式(0.5mm/s),120kV,60mA,5mmx4;注射流率3.0nixes,延迟5s,扫描时间50s。用Perfusion3体部肿瘤灌注软件,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肿块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的均值分别高于对侧正常乳腺组。两组组间BF、BV和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2.0cm乳腺癌病灶中心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的均值分别低于乳腺癌病灶边缘组。乳腺癌病灶中心组与边缘组之间BF、BV和P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r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2.Ocm乳腺癌病灶中心组与乳腺癌病灶边缘组的灌注参数BF、BV、MTT和PS均值接近,乳腺癌病灶中心与边缘之间BF、BV、MTY和PS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功能成像获得的CT灌注参数值能定量分析乳腺癌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功能CT成像能评价乳腺癌组织的血流灌注特点,其中BF、BV和PS值有助于对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功能CT(f-MSCT)灌注成像在兔乳腺VX2种植瘤放疗前后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只种植VX2癌株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放射治疗组(16只)和对照组(8只),分别于肿瘤种植后2周、放射治疗结束后1周(即肿瘤种植后5周)行CT灌注扫描,获得放疗前后肿瘤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均值,统计学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灌注参数BF、BV、PS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灌注参数BF、BV、PS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治疗组治疗后灌注参数BF、BV、PS值均较放射治疗组放疗前及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MSCT灌注成像能反映兔VX2种植瘤放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用来对肿瘤放疗的早期疗效进行评价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MSCT灌注测量对乳腺肿块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体检或钼靶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性病变者(28个)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使用Dynamic CT perfusion system软件包,对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和图像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考察各种与灌注相关的参数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组血流量(BF):(36.34±15.28)ml/(min·100g),血容量(BV):(14.56±8.43)ml/100g,平均通过时间(MTT):(28.58±13.45)s;血管表面通透性(PS):(17.23±11.54)ml/(min·100g),良性肿块组BF:(16.63±9.76)ml/(min·100g);BV:(4.95±3.14)ml/100 g;MTT:(26.12±10.18)s;PS:(4.15±2.38)ml/(min·100g),2组BF、BV、PS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恶性肿块的血流量和血容量明显高于良性肿块,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在反映鼻咽癌放疗效果及预后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50例为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MSCT检查。对所有患者一年后进行随访以及MSCT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和放疗中鼻咽癌患者的灌注值,以及随访后复发转移者和无肿瘤生存者的灌注值。结果 5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与放疗中BF、BV、PS、M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值放疗中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50例患者中有效随访36例,其中有复发转移者13例,无肿瘤生存者23例。13例复发/转移者与23例无肿瘤生存者的BF、BV、PS、MTT、PH值,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参数变化可反映出鼻咽癌患者肿瘤内微循环特征,在放疗后强化分值有明显减低,但在预后评估中仍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在甲状腺病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67-277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体部肿瘤灌注技术在甲状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40型多层螺旋CT的电影模式(1s/周),0.6mm层厚,40层,120kV,60Ma,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50ml(300mgI/ml),流率3.0ml/s,延迟8s,数据采集55s,在siemens-mmwp Perfusion 2软件包分别测量16例甲状腺癌,35例良性病变(甲状腺瘤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比较容易获得灌注图像,可以清晰直观的显示出肿瘤大小和轮廓,并可定量检测肿瘤内部的组织灌注状态。甲状腺癌组的BF、BV、MTT、PS的平均值分别为(324.81±218.96)ml/(100g.min)、(7.69±5.03)ml/100g、(3.87±2.52)s、(51.27±21.88)ml/(100g.min);良性病变组的BF、BV、MTT和PS的平均值分别为(311.42±238.01)ml/(100g.min)、(7.19±4.86)ml/100g、(3.99±2.77)s、(40.24±23.49)ml/(100g.min)。两组间比较,PS值差异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BF、BV、MTT值差异统计学上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PS≥50ml/(100g.min)作为恶性病变阈值,灵敏度为72.1%,特异度为60.8%,准确度为69.1%,阳性预测值为81.2%,阴性预测值为51.0%。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PS值有显著性差异,MSCT灌注成像方法对其判断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在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行上腹部CTP增强扫描的住院患者36名,采用GEAW4.3工作站分别测量肝血流量(HBF)、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值,采用灌注参数随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将所有受检者分为A、B、C三组,分析比较各灌注参数在三组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差异。结果HBF值由213.53±113.64mL·min^-1·100g^-1减小到89.70±19.61mL·min^-1·100g^-1,A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值由23.24±9.60mL·100g^-1减小到13.79±3.86mL·100g^-1,A、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F值由0.20±0.11增大到0.41±0.17,A、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值由68.59±41.82mL·min^-1·100g^-1,减少到21.15±9.50mL·min^-1·100g^-1,A组与B、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HBF、HAP与MELD分值呈负相关(r=-0.531,P=0.001;r=-0.542,P=0.001),HAF与MELD分值呈正相关(r=0.375,P=0.024)。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评价肝脏储备功能,为临床评估病情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胃肿瘤CT灌注成像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肿瘤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评价其在胃肿瘤性病变诊疗中的初步价值。[方法]对13例胃肿瘤患者进行了4排和16排CT灌注成像扫描。采用CT电影扫描技术对肿瘤中心层面进行灌注扫描,层厚10 mm/2 i;使用高压注射器经右肘前静脉快速团注造影剂,剂量45~50 mL,注射速度3.5~4.0 mL/s,扫描延迟时间5 s,扫描总时间45 s。利用胰腺模式进行CT灌注数据的处理,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表面渗透性(PS)。[结果]正常胃壁的BF、BV、MTT、PS分别为(357.24±212.44)mL/(min·100 g)、(16.53±9.78)mL/100 g、(4.29±3.12)s、(36.40±39.54 )mL/(min·100 g);胃肿瘤的则为(62.18±38.1)mL/(min·10 0 g)、(5.21±4.58)mL/100 g、(1 1.79±8.18)s、(13.09±12.62)mL/(min·100 g),P值 分别为0.0017、0.014、0.04和0.036。[结论]CT灌注成像可提供胃肿瘤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在 胃肿瘤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64层螺旋CT灌注参数值与灌注图变化在肾积水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65例肾积水患者纳入观察组,由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取65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检查,先行常规CT平扫,采取多层连续动态电影扫描模式对所选层面进行灌注扫描,之后行CT增强扫描。分析肾积水患者CT影像表现、灌注图,对比肾积水患者与正常体检者肾皮质及肾髓质BF、PS、BV、PBV等CT灌注参数。结果肾积水患者CT影像主要表现为患侧后腹膜纤维化致患侧输尿管狭窄、肾盂输尿管扩张及肾功能减退。肾积水患者的肾皮质BF、PS、BV、PBV等参数值分别为(208.4±28.6)ml·100ml~(-1)·min~(-1)、(30.7±6.6)ml·100ml~(-1)·min~(-1)、(27.5±4.3)ml·100ml~(-1)、(46.6±5.0)ml·100ml~(-1),肾髓质BF、PS、BV、PBV等参数值分别为(102.7±18.2)ml·100ml~(-1)·min~(-1)、(51.7±7.2)ml·100ml~(-1)·min~(-1)、(18.5±4.0)ml·100ml~(-1)、(21.2±1.6)ml·100ml~(-1),均低于正常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空间与时间分辨率,可获得良好解剖图像与清晰三维图像,利用灌注图及灌注参数对患肾功能进行精确定量评价,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测量和评价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肾脏血流灌注情况,探讨急性胰隙炎肾脏血流变化的特点。方法对24例正常对照组和59例急性胰隙炎病例组,其中轻症胰腺炎21例,重症胰腺炎38例,行64排128层螺旋cT肾脏灌注检查。在工作站上使用perrusion 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w volume,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渗透积乘积(permeability suface area product,PS)。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摹MAP、SAP较正常对照组肾皮质BF值明显减低,MTT值明显延长[肾皮质BF对照组(345.74±106.69)ml.100g-1·mn-1,MAP组(261.56±49.96)ml·100g-1.min-1,SAP组(229.28±29.51)ml.100g-1·min-1;P〈0.05。MTT:对照组(7.89±4.69)s.MAP组(10.19±1.99)s,SAP组(12.67±4.23)S,P〈0.05],SAP较正常对照纽肾皮质Ps值明显减低[对照组(69.08±38.87)ml.100g-1.min-1,SAP组(52.82±25.59)ml.100g-1.min-1;P〈0,05];3组间的肾髓质参数及肾皮质BV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导致肾脏皮质BF值明显减少,MTT明显延长,肾髓质各参数及肾皮质Bv值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张建伟 《当代医学》2011,17(25):108-111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评价孤立性肺结节,探讨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SPN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建立时间-密度曲线(TAC),统计分析CT灌注参数和强化指标,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渗透系数(PS)、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小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瘤具有不同的时间-密度曲线(TAC);小肺癌与炎性结节的BV、PS值均明显高于结核瘤组P〈0.001,小肺癌组和炎性组之间的BF、BV、MTT值无明显差别P〉0.05。但小肺癌组的PS明显高于炎性组。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螺旋CT灌注成像与常规动态增强扫描结合有利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姚田岭  任克  柴瑞梅  王强  卢涛  赵丽  赵香  韩敏  徐克 《当代医学》2009,15(26):36-39
目的运用双源CT灌注成像方法,观察肝外胆管癌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各灌注参数值、彩色灌注图及时间-密度曲线的形态,探讨双源CT灌注扫描对肝外胆管癌诊断及其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怀疑为肝外胆管癌的患者32例,采用西门子双源CT平扫后对靶平面行灌注扫描,将所得数据传至双源CT后处理工作站,利用软件生成彩色灌注图和时间-密度曲线(TDC),观察TDC的形态及走势,测量各病例病变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通透性(permeability,per)及Patlak血容量(pBV)等灌注参数,对所测得数据进行统计。结果32例接受检查的患者中经临床诊断证实为胆管癌的有27例,其中16例获得了手术病理结果。27例肝外胆管癌按大体部位可分为肝门部胆管癌、胆总管中段癌及胆总管下段癌。胆管癌组织的灌注参数如下:BF(69.7±25.2),BV(115.0±36.8),PS(58.7±22.8)及pBV(56.2±23.6)。胆管癌TDC表现为峰值出现于25秒至35秒以内,然后曲线平缓下降的特点。同时分析16例有病理分型的肝外胆管癌的灌注结果,高分化癌比中低分化癌组织的BV值高(P&lt;0.05)。结论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