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黄志军 《中华医护杂志》2007,4(8):697-697,69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放置硅胶管心包持续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5例心包积液患者经皮穿刺放置硅胶管进行心包持续引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引流成功,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放置硅胶管心包持续引流安全有效,能达到彻底引流心包积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孟玲  肖仪 《四川医学》2002,23(9):924-924
目的:观察心包留置导管引流大量心包积液的作用和疗效。方法:24例大量心包积液病例用18G静脉穿刺针行心包穿刺置入导管引流26例,经导管对结核性,化脓必,肿瘤性的大量心包积液彻底引流,反复冲洗,注入药物。结果:除1例于6月后出现心包缩穿外,余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大量心包积液心包留置导管引流,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并避免了反复穿刺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治疗肺癌所致心包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999~2003年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治疗肺癌致心包积液24例患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均有不同程度心包填塞的临床表现,经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后随即明显缓解。经剑突下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19例次,经心尖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7例次。心包腔内导管留置4—14d,中位时间7d。导管脱出心包腔和堵塞各1例,重新予以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另外还有1例导管堵塞患因所剩心包积液数量很少,仅予以观察。所有患无1例出现导管相关心律失常,心包腔内感染等并发症。第一个24hh心包积液引流量410-1500mL,平均720mL。治疗效果为CR17例,PR6例,有效率为96%。【结论】肺癌所致心包积液采用经皮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配合局部心包腔内化疗,是安全、简易、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安全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并对积液进行有效诊疗的方法。现将我院经皮穿刺心包内置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60例患者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剑突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剑突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章萍,王岳送,孙葆青,王社临(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43000)我们自1993年2月开始对大量心包积液患者采用剑突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到1994年12月止共做10例次。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积液穿刺引流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14例心包积液患者完善好术前准备;穿刺成功后用“猪尾巴”导丝将导管引入并留置引流及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全组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引流管通畅无脱出,经1-14d的置管引流与灌注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并留置,操作安全,成功率高,可一次性引流完心包积液和进行必要的药物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7.
心包穿刺引流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操作。有资料报道 :严重并发症可高达 2 0 % ,与心包穿刺有关的死亡率为 2 - 4% [1 ] 。自 1 997年以来 ,我们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插管法[1 ] ,在X光下于剑突下穿刺 ,成功后沿导丝送入猪尾导管引流 ,避免了反复穿刺和穿刺误伤心肌 ,操作安全、快速、简便。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为 1 997年以来住院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 9例中至大量心包积液患者 ,共穿刺置管 1 1例次 ,包括肿瘤性心包积液 4例 ,结核 3例 ,慢性特发性心包积液 1例 ,尿毒症性心包积液 1例。1 2 方法 心包穿刺引流前先行二…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和传统心包穿刺抽液两种方法,评价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78例心包积液病人分为两组,一组心包腔内置管引流(n=41),一组传统心包穿刺抽液(n=37),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心包积液引流量.结果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和传统心包穿刺抽液两种方法所致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对心包穿刺所致的心包填塞有防止作用,且心包积液引流量远大于传统心包穿刺抽液(P<0.05) .结论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比传统心包穿刺抽液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23例心包积液患者经B超定位后穿刺引流,引流干净后注入顺铂.结果 在B超实时引导下或B超定位下23例患者穿刺置管均包成功.结论 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方法简单、方便、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心包引流治疗尿毒症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对1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心包填塞患采用经皮穿刺心包留置导管持续引流7~42天。结果:11例患均为心包积液,10例心包积液治愈,1例因中断血透死亡。结论:经皮穿刺心包引流治心包积液治愈率高,副作用少,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2月至2005年9月,作者采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65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包穿刺抽液与心包腔内置管引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心包穿刺抽液与心包腔内置管引流两种方法,评价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将78例心包积液患者分为心包腔内置管引流组(n=41)和传统心包穿刺抽液组(n=37),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心包积液引流量.结果 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对心包堵塞有防止作用,且心包积液引流量远大于心包穿刺抽液组(P<0.05).结论 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比心包穿刺抽液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全心包穿刺引流、并有效诊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在心尖部或剑突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汤。结果:18例病人全部安全置管并引流成功,11例肿瘤性积液、3例结核性、3例非特异性心包炎经引流并心包内注射药物后积液消失,5例心包压塞总者症状迅速缓解,可长期保留(7-42天);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少。结论:Seldinger导管法穿刺引流,简单、安全、有效,可有效诊疗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14.
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穿刺引流心包积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心包穿刺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例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床旁超声定位下,采用Seldillger技术,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瓶引流心包积液。结果18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用时1~5分钟。引流管留置时间1~40天,平均22天。对于结核性或肿瘤性心包积液由导管向心包腔内注入药物,效果良好,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心包穿刺,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瓶引流心包积液技术操作方便、安全,引流彻底,疗效可靠,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在心包积液的诊断价值及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应用。方法采用超声仪对63例临床心包积液疑似病例进行检查,对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经皮穿刺心包腔并内置深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结果排除心包积液17例,明确诊断心包积液46例,其中26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并一次性成功。结论利用超声诊断心包积液简便可靠,敏感性高,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心包积液,安全方便、损伤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包穿刺置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采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心包内注入BLM、DDP及白细胞介素Ⅱ。结果24例患者心包积液完全吸收。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心包内注入药物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陈建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260-3261
目的:评价床边B超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及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对34例心包积液患者施行45次心包穿刺术。结果:34例患者45次穿刺均一次穿刺成功,均无组织脏器损伤及感染。结论:经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及置管引流具有准确、安全、快速、简便的发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穿刺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超声引导下对91例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结果 91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引流彻底,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Seldinger技术以往主要应用于血管穿刺方面,近年来它越来越多被应用于心包穿刺、胸腔穿刺等多种领域,我们应用Seldinger技术对11例患者行心包穿刺引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杜长春  李鼎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150-151
目的总结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中急性心脏压塞的原因和诊断、处理的经验及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内770余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3例急性心包压塞的原因和诊断处理过程。结果1例由冠状窦破裂引起的心包压塞经心包穿刺引流后出血逐渐停止;另外两例分别由右室游离壁、左室游离壁穿孔而导致的心包压塞经心包穿刺引流无效而不得不开胸手术止血。3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未留任何后遗症状。结论早期识别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处理射频消融术中急性心包压塞的关键;医生的术前强化训练可以预防此类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