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显像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三相骨显像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出院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31例 (36个坏死股骨头 ) ,多次门诊后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17例 (2 0个坏死股骨头 ) ,共计 4 8例 5 6个缺血性坏死股骨头 ,对其进行99 TCm MDP三相骨显像。其中 31例 36个坏死股骨头有近期X线片检查结果 ,列表与骨显像结果作了对照。结果  5 6个缺血性坏死股骨头静态骨显像均有相关坏死征象 ,血流相 37个有改变 (6 6 1% ) ,血池相 4 0个有改变 (71 4 % )。 36个坏死股骨头X线片结果为正常者 10个 (2 7 8% ) ,早期坏死 7个 (19 4 % ) ,坏死 19个 (5 2 8% ) ,诊断灵敏性低于骨显像。结论 三相骨显像对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个准确、灵敏而简便的方法 ,可作为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影像学提高对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及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总结42例(64髋)双侧股骨头行X线片、CT和低场MRI检查,并对其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期和敏感性对照。结果:参照Froberg等^[1] 提出的六期分期标准,I-V期MRI检出率100%,CT65.6%,X线片56.2%,诊断早期ANFH(I、Ⅱ、Ⅲ期)MRI诊断59髋,CT诊断37髋,X线诊断31髋。结论:MRI诊断早期ANFH病变是敏感的,对照分期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者应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进行了检查,并经手术和临床随访证实,其灵敏度为93.7%;准确性为93.3%;特异性为92.6%。本法诊断结果与同期X线片诊断结果进行了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认为核素骨显像是一种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灵敏、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例30个病变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平片、CT扫描及MRI影像学情况。结果X线平片与CT扫描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的检出率远高于X线平片与CT扫描(P〈0.01)。结论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扫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将3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CT与X线平片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例处于Ⅰ期患者CT表现异常征象,但X线未显示异常。结论CT有利于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能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预防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预防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自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临床应用74例,年龄23-50岁,其中新鲜骨折6l例,陈旧性骨折13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带血管蒂骨瓣移植的治疗方法,平均随访3.2年,观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情况。结果依据主要临床症状和X线片诊断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19例,占病例总数的25.68%,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37~49岁,平均42.35岁,发现时间为伤后10~78个月,平均28.5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4.32%。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能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早期投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2例16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片、CT扫描、及ECT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片、CT及ECT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18.8%、43.8%及87.5%,X线、CT及ECT检查的准确分别为45.8%、68.5%及91.7%。结论:ECT是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满意方法。  相似文献   

8.
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2000年5月-2005年6月,对48例(5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病灶清除、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男32例(36髋),女16例(18髋);年龄26~62岁,平均38.7岁。有烟酒史21例,接受激素治疗史15例,髋关节轻微扭伤史2例,余患者无明显诱因。病程2~32个月。按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Ⅰ期9髋,Ⅱ期31髋,Ⅲ期14髋。采用95丹东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分,Ⅰ期患者平均76.94分,Ⅱ期平均62.38分,Ⅲ期平均55.64分。均经X线、CT或MRI检查,证实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异物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切口Ⅰ期愈合。48例均获随访22~73个月,平均42.5个月。采用上述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分,Ⅰ期患者平均96.89分,Ⅱ期平均92.54分,Ⅲ期平均78.46分。优33髋,良17髋,可3髋,差1髋,优良率为92.6%。结论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系统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髓芯减压、死骨清除的基础上,提供了骨修复的力学支撑,避免了股骨头塌陷,同时通过中药的局部释放改善股骨头微循环,有利于股骨头的修复重建,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适合于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的早期影像学诊断。方法收集31例AVN的髋关节均作SE序列T1、T2加权横断及冠状位成像、SPECT骨显像、CT、X线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AVN早期90%髋关节腔内有Ⅱ~Ⅲ级的液体。骨显像是异常浓集区,CT表现为股骨头皮质厚薄不均,骨小梁紊乱、增粗,星芒征变形,头关节面边缘轻度增生。X线片系小部分异常。结论在AVN的早期病例中,MRI是显示关节液体最敏感的方法,骨显像表现为“异常浓集”,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T对AVN的早期诊断价值也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0.
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总结使用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对12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162个髋进行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其中58例患者87个髋关节进行了平均37.6个月的随访,通过Harris评分及X线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Harris评分的优良率达95.3%。X线片未见有松动和假体下沉。结论:使用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假体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骨欣肽(古欣肽)骨科临床应用106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骨欣肱(古欣太)在治疗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6例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症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140例),治疗组应用骨欣肱(古欣太),通过2组对比观察骨欣肽的临床疗效。结果: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优良率分别达到87.5%、73.7%、91.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效率优良(优良率分别为87.5%、71.4%),并分析其原因为所应用的 臂中肌骨瓣与生物活性玻璃(固骼生)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结论:骨欣肱(古欣太)可加速骨折愈合,调节骨代谢,治疗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症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是骨科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创伤性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986年3月-1996年3月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创伤性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进行随访研究。主要通过门诊复查、家访、信访等手段,收集96例患(109髋)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片等资料,并进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X线评价。结果:激素组桧率较创伤组高,两组松动率具有显差异(P<0.05)。激素组翻修率3.6%,创伤组无一例翻修。结论: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较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差。  相似文献   

13.
130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核素显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30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核素显像进行了分析。根据双侧股骨头核素分布的特征以及头/头、头/干的放射性比值,将显像分为5期,并与同期X线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核素显像阳性率为94.3%,X线为86.9%。两种检查方法各具特特色,如果使用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可提高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和早期诊断率,并可提供坏死股骨头的血流、代谢、结构、形态等多种信息,对于指导治疗、予测予后、监测植骨成活等均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1月治疗Ⅰa-Ⅲb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例32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0~55岁,平均39.1岁。采用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疼痛时间2-14个月,平均5.5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行常规X线片、MRI检查、Harris评分。结果:25例均获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6-4个月。X线片显示18例21髋改善,4例6髋不变,关节面未塌陷,2例3髋恶化,1例2髋失败,总有效率84_4%。Harris评分术前(77.0±8.0)分,术后(90.6±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P〈0.05)。结论: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小,关节功能影响小,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临床症状改善,其短期疗效肯定,中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临床确诊的153例ONFH患者的病例资料。入院后在髋关节MRI检查前对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记录ONFH患者X线及MRI表现。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12个月,记录患者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MRI影像征象,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中对153例ONFH患者使用X线检查,共检出股骨头坏死70例,共计110个股骨头坏死,其中64个(58.18%)股骨头囊性改变,39个(35.45%)骨小梁增粗模糊,19个(17.27%)骨密度增加。MRI检查共诊断217个股骨头坏死,国际骨循环研究(ARCO)Ⅰ期69个(97.18%)股骨头坏死,Ⅱ期85个(96.59%)股骨头坏死,Ⅲ期44个(100%)股骨头坏死,Ⅳ期19个(100%)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97.95%(217/222),MRI检查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P<0.05)。预后良好组MRI图像显示股骨头光滑,T1及T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股骨头呈低信号;预后不良组MRI检查显示斑片状硬化,“线性”股骨头合...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的长期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术进行远期随访,评估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对1986年11月到1997年3月接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术治疗的313例(382侧)患者进行随访,平均年龄36.4岁(18—65岁),根据Ficat分期标准,Ⅱ期151侧,Ⅲ期142侧,Ⅳ期89侧,术后平均随访12.1年(10.20年),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根据手术前后Ficat分期改变进行影像学评价。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关节置换为终结点,对股骨头修复与再造的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9髋(19/382,5%)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术前平均56.2,术后平均85.8),临床生存率为85.6%(341髋),影像学生存率为75.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FicatⅣ期,激素性和酒精性以及55岁以上的患者远期生存率较低。[结论]针对不同程度、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病因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单纯或联合带血管蒂骨(膜)瓣转移修复与再造术,远期疗效是满意的,是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保留股骨头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力学因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力学因素在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方法:对147例股骨颈骨折术后的病例进行了5-10年随访。发生31例股骨头坏死,分析比较股骨头坏死发生的时间,骨折的复位质量,年龄分布及下床不负重活动的时间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关系。结果:30例(96.8%)股骨头坏死发生于骨的塑形期内(0-3年);骨折复位质量越差一应力改变越大,股骨头坏死率也越高,Garden I级2.4%,Ⅱ级6.8%,Ⅲ级33.3%,Ⅳ级46.7%,青少年组头坏死发生率为28.1%,其它年龄组为19.1%,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与不负重活动的时间无必须关系,大于3个月下床股骨头坏死率为20.7%,小于3个月其坯 锴率为22.6%,结论:应力因素改变在股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病理演变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是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8.
李清 《中国骨伤》2009,22(10):789-790
目的:探讨介入性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6年至2008年,对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4~70岁,平均38岁)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采用介入插管的方法,超选择进入到股骨头营养血管旋股内外侧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观察其血液供给情况后,注入溶栓药物、扩血管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术后再次造影观察对比股骨头供血改变情况;治疗后12~36个月摄X线片观察股骨头骨密度改变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症状(疼痛及关节活动度)的改变情况。结果:28例患者治疗前后血管造影对照显示治疗后血管增多,股骨头染色增强,12~36个月后X线片显示病骨密度和形态逐渐恢复或接近正常者占97.2%(35/36),患髋疼痛程度及关节活动度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简便、无痛苦、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股骨头坏死图像分析的类型和转归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54例股骨颈骨折后有系列X线片,经图像分析见股骨头坏死有以下类型:(1)无坏死;(2)点片状坏死;(3)新月形坏死;(4)橄榄形坏死;(5)扇形坏死;(6)全头坏死。各坏死类型的演变及其转归不同,与最终临床上股骨头坏死关系密切。无坏死、点片状、新月形坏死面积较小,无发展成临床股骨头坏死者。橄榄形、扇形坏死面积较大,有24%~25%演变成全头坏死,并出现临床股骨头坏死。全头坏死则有80%成为临床股骨头坏死。图像分析可及早发现股骨头坏死,比X线片显示出股骨头坏死的时间提早甚多,计全头坏死平均早2.3年,橄榄形早3.8年,扇形早4.8年。与股骨头坏死组织学切片对比,表明图像分析方法可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技术、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2000年10月~2004年8月,共治疗124例(139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83例(93髋),女41例(46髋);年龄16~57岁,平均36.4岁。其中创伤性49例(54髋),激素性29例(32髋),酒精性19例(21髋),特发性27例(32髋)。SteinbergⅡ期50髋,Ⅲ期71髋,Ⅳ期18髋,Harris评分平均分别为:79.3、69.3和58.4分。采用改良的游离腓骨切取技术,设计髋前小切口入路,并采用改良的坏死清理技术。记录手术时间、总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术后行X线摄片、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的评价。结果游离腓骨手术时间为10~30min,平均15min。总手术时间为80~120min,平均90min。髋部切口长为6~12cm,平均8cm。总出血量为100~300ml,平均200ml。术后并发症少,平均住院时间7d。患者随访6个月~3年8个月,其中随访1年以上65例(78髋)患者的X线片显示:62髋(79.5%)的股骨头坏死有不同程度改善,14髋(17.9%)无明显变化,2髋(2.6%)恶化。Harris评分平均为:Ⅱ期94.4分,Ⅲ期86.0分,Ⅳ期74.1分。术后10例出现股前外侧皮肤麻木和感觉减退,1例小腿伤口延迟愈合,6例足背感觉异常,5例出现一过性供体肌力减弱,3例踝关节活动不适,但均未对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结论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术具有出血少、解剖清晰、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的保头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