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通过对70例颈椎病患者(病例组)和80例正常人的调查(对照组),发现病例组中有50人睡用高枕,对照组中有14人睡用高枕,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显著(P<0.01)。认为高枕是诱发颈椎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提出合理的枕头高度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枕平卧位快速胃管插入的应用方法,提高插管成功率。方法:将31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采取高枕平卧快速胃管插入与昏迷病人常规胃管插入两种方法,观察其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63.2%,而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25%。结论:高枕平卧快速胃管插入法其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少,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和食物供给。 相似文献
4.
伴发于颈椎病的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伴发于颈椎病的胸廓出口综合征(TOS)的临床诊治及疗效。方法临床随访总结1997~2007年间收治的13例诊断为颈椎病经临床治疗无效的患者,诊断为同时伴有胸廓出口综合征。经保守治疗(封闭为主)和手术治疗,并随访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的特点是颈神经根同时在椎间孔外受压,症状以颈肩痛为主,可伴有上肢的酸痛及功能障碍。经平均2年3个月的随访,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结论颈椎病可同时伴有TOS,明确诊断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6.
颈椎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 ,多发于中、老年人 ,临床症状主要有眩晕、头痛、颈肩痛、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物不清 ,甚至步态不稳等 ,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 ,枕头过高椎动脉受压而诱发或加重 ,具有起病慢 ,病程长 ,反复发作等特点。笔者近年来用中医治疗 ,观察病例 2 8例 ,取得满意疗效。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8例中男 1 5例 ,女 1 3例 ,年龄最小39岁 ,最大 75岁 ,病程最长 2 0年 ,最短半个月 ;发病原因中因长时间低头工作 7例 ,因受凉潮 8例 ,因睡卧高硬枕 1 0例 ,原因不明者 3例 ;2 8例中全部作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颈椎病患者并发颈肩痛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时间段中,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颈椎病并发颈肩痛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同期选取58例颈椎病并发颈肩痛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6%)显著高于对照组(79.3%),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颈肩痛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应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甲钴胺片加颈椎牵引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颈肩痛汤加减加颈椎牵引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评分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根据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肩痛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颈肩痛汤加减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就诊的168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西医组(84例)和中西医组(84例),西医组患者采取甲钴胺片、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治疗,中西医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颈肩痛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西医组比较,中西医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西医联合颈肩痛汤加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具有优势,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2.
顾湲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6(3):I0001-I0001
本期的重点是讨论颈椎病。颈肩痛是社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认真阅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党耕町教授“社区医生正确认识颈椎病与颈肩痛的几个问题”等一组文章,可对颈椎病的概念、诊断依据、与颈肩痛的关系及正确诊治、预防与康复获得全面的新知。 相似文献
13.
14.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型颈椎病,它是颈椎病后方的突出物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所引起。它的症状是颈肩痛,向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重者影响工作和睡眠。2004年8月~2005年1月,笔者采用牵引按摩治疗本型颈椎病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颈肩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原因主要是由于肩胛背神经卡压所致。常常将其归至于颈椎病、颈项部肌肉劳损、肩周炎、颈筋膜炎等疾病之中。常采用局部痛点封闭治疗,效果不佳。我院自2003年起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2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探讨颈肩痛原因,给予对因对症治疗,提高疗效。方法:通过对2013年门诊112例病历回顾,分析颈肩痛原因,给予非手术治疗。结果:对因对症治疗后,111例病历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例无效。结论:确认颈肩痛根本原因,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或缓解颈肩痛的基本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骨科门诊不同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颈肩痛的人群分布,研究年龄、性别、工作方式、睡眠姿势等对其发生的影响,调查各种治疗措施的疗效,对颈肩痛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颈肩痛相关方面的文章,制定颈肩痛相关情况调查表.在2011 年6 月~2012 年6 月期间对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长征医院骨科门诊患有颈肩痛的人群进行调查,同期对无颈肩痛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共收集资料3000 份,将数据用spss for windows(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工作方式、睡眠姿势不当、伏案时间长为颈肩痛致病危险因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为73.3%.结论:通过对颈肩痛相关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提高对颈肩痛的认识,加强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