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其职业危害因素广泛存在于日常临床工作中,如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房中存在着大量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如挥发性的化学消毒剂、紫外线、放射线等。但随着医疗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护士职业危害也逐渐被关注。降低职业危害,最大限度保障护士的自身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护士造成职业危害的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采取防护措施,对保护护士的职业安全,减少职业危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杨燕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226-226
目的:提高助产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切实做好防护措施,保证身心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益。方法:分析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即从生物、物理、化学和生理、心理等方面分析,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助产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有所提高,身心疲惫有所改善,工作效益显著提高。结论:对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保证助产士身心健康,提高产房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  相似文献   

5.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医务人员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实施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害,不仅为了自身不感染医源性疾病。而且还关系到所接触其他人员的利益。因此,增强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性健康损害,是医务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由于护士工作的特殊性,职业危害大,让护士了解做好自身防护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培训,降低职业危害。结果:护士详知各种危险因素,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结论:只有认识职业危害的重要性,才能做好各项工作。从而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各种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手术室护士长期处在受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危害因素的环境中,针对不同的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结论:减少或消防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预防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害的工作场所,助产士作为这一特殊环境中为特殊人群服务的群体,在日常所从事的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较多的危险因素,从而导致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发生,严重危害了助产士的身心健康。因此,降低助产士的职业风险已势在必行。方法对助产工作从环境、生物、理化、社会、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和分析。结果通过观察分析认为,生物性、理化性、社会性、心理精神性危害成为常见的助产士职业危害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结论对各种危害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有效保护了助产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手术室护士因为工作性质原因经常面临各种职业暴露因素如:生物、物理、化学、环境以及生理心理危险因素,正确认识职业危害并加以认真防护将改善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环境,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ICU护士的职业危害备受国内外关注,为提高ICU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从生物、化学、物理和社会心理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引起有关领导和护理人员的重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护ICU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就手术室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危害,从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因素方面探讨了手术室所存在的危害及如何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面临的几种职业危害以及如何做好自我防护。方法:通过对护理工作中护士面临的4种职业危害的阐述,分析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正确地了解血源性职业危害的传播途径,感染危险和化学污染造成的损害,压力对护士造成的心理负担,以及血源性感染的防护,化学污染、心理压力的自我防护。必须在临床工作中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提高身体素质,加强自身防护,减少护士的职业性感染。结论: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风险意识,在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能够有效保证护士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做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提高急诊科护士健康水平和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急诊科50名护士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为物理、生物、社会心理、化学等因素对急诊科护士造成的职业危害.结果:50名调查者中,大部分护士认为物理及社会心理因素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严重的危害,生物、化学因素有一定的危害,但相对较轻.且大多数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差,对临床职业危害的发生率有很大影响.结论:造成急诊医护人员职业危害的因素有:物理、生物、社会心理、化学和自我防护因素,其中物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最为严重,医院及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急诊护士的生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急诊科院前急救时护士职业危险因素.方法:对114名急诊科护士采取问卷调查.结果:不同职称护士均有不同程度受到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职业危害.其中主管级护士受到危害最低,士级护士受到危害最高.结论:调查结果表明,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危害机遇大,要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建立职业防护管理系统,制定安全可行的操作程序,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类别与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分析供应室的护理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所可能接触并面临的各项危害。结果: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具有特殊性。结论:供应室护理人员应加强职业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按规范操作,保护自身安全,防止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6.
分析肿瘤科护士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指出具体防护措施,目的通过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自我防护措施,保护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分析I C U护士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认为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措施,预防感染及针对机械性损伤的因素、物理因素的防护,同时加强心理调节,提高适应能力,可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护I C U护士和患者的安全,从已知的影响因素入手进行积极综合防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降低职业性疾患的发生,真正达到职业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受到职业危害的48人次供应室护士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于特殊工作性质,受到职业危害的几率非常大。结论改善设施条件,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普及预防接种,可有效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9.
20.
职业危害因素 一、生物因素 主要为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交叉感染.其中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结核、流感等疾病,护士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如稍微不注意防护和处理,既可引起自身的感染,又可造成医院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