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评估全脊柱数字化成像技术(DR)与MR成像质量,分析全脊柱站立位DR及仰卧位MR成像的测量的矢状面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搜集2010年11月~2016年3月到我院就诊并诊断为退行性脊柱病的61名患者资料,年龄49.9±17.6岁,均行全脊柱站立位DR与仰卧位MR检查,分析全脊柱拼接的图像质量,在全脊柱DR侧位片、全脊柱MR正中矢状位图像测量颈椎前凸角(CL)、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骶椎倾斜角(SS)、脊柱矢状位垂直轴(SVA)等参数,并利用配对T检验对比DR与MR测量值,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全脊柱DR与MR图像拼接质量优良率为100%,全脊柱DR及MR成像上测量CL、TK、LL、SS、SVA值分别为28.37±10.91°、29.98土8.96°、45.61±12.46°、34.38±9.05°、17.20±26.39 mm,及24.34±9.01°、21.22±8.13°、41.45±12.17°、37.45±8.19°、36.51±12.44mm,DR与MR测量CL、TK、LL、SS、SVA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1、0.007),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0.68、0.72、0.51(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34).结论 站立位DR与仰卧位MR全脊柱成像图像质量良好,仰卧位MR图像测量的CL,TK,LL,SS,SVA等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与站立位DR相关,但存在明显区别,并不能代替站立位DR检查,须联合检查才能全面评估退行性脊柱病改变. 相似文献
3.
X线数字化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数字化成像技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广泛发展,X线摄影这一起步最早的影像技术。今天终于步入了数字化的轨道。X线摄影是临床医师获得病人检查信息来源的重要方面,而数字化X线摄影则为疾病的诊断迈向一个新台阶。数字化X线摄影的分类大致分为两种.按探测器的成像方式来分:可分为线扫描和面扫描成像法;按X线摄影图像转换的方式来分:又可分为直接数字摄影和间接数字摄影。目前大都流行第二种分法,现按第二种分类方式分别简述它们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吴继志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6):729-731
目的研究数字化X线摄影(DR)全脊柱成像技术在青少年脊柱侧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2011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脊柱侧弯患者70例,应用DR全脊柱成像技术对脊柱从上至下依据身高不同进行2~3次顺序曝光,再经过图像拼接技术的后处理得到患者脊柱的全景图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68例通过软件自动拼接成功,2例自动拼接有误差,通过手动调节修正亦达到合格标准图像,能清晰显示骨关节结构。结论 DR全脊柱成像技术方便快捷,图像质量合格,能有效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要求,具有普遍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飞利浦DR摄片机(DigitalDiagnost TH)拼接成像技术对脊柱侧弯病例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点。方法:利用飞利浦DR摄片(DigitalDiagnost TH)的全电动拼接功能将50例患者分次所摄的脊柱正位、侧位进行自动拼接处理并打印成像。结果:经上述处理后的全脊柱正位、侧位均能将颈、胸、腰、骶椎完整拼接,其图像失真度小,测量的数据准确可靠。结论:全脊柱拼接成像技术克服了以往颈、胸、腰、骶椎单独成像后测量上的误差,为临床手术提供了精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7.
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的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医学影像派生出了系列的数字化成像技术.文章概述了以X线、CR、CT、DR、MRI等为代表的经典医学数字成像技术的发展过程,对医学数字成像技术及其代表产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当今医学影像技术前沿科学的分子影像学,探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的脊柱成像技术。方法抽取我院直接数字化摄影(DR)手动控制、DR自动控制、CR和传统x线摄影的脊柱影像片各300例,对其进行分析,分别统计甲、乙、丙及废片率(重摄),同时对脊柱的细微结构显示情况进行评估。结果DR手动控制曝光脊柱影像甲片率为74.5%,明显好于DR自动控制曝光的42%、CR成像的39.7%、传统x线摄影的27%。脊柱影像的细微结构显示情况:DR手动控制为98.7%,好于DR自动控制为88.5%、CR成像的84.1%和传统x线摄影片59.6%。结论DR手动控制脊柱影像的质量明显好于自动控制,更好于CR和传统x线脊柱影像。 相似文献
10.
11.
12.
许文婷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7,31(5):488-489,492
目的:探讨脊柱全景摄影对脊柱侧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9例脊柱侧弯患者采用数字平板X线摄影系统进行Slot Scan脊柱全景摄影检查,以DR摄影的46例脊柱侧弯患者为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结果:行脊柱全景摄影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脊柱全长影像,影像优秀率为96.0%。DR摄影通过两次分段曝光,成像后手动拼接,影像优秀率为80.4%。结论:Slot Scan全景脊柱成像对脊柱侧弯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14.
对702例参加乳腺普查的妇女采用SENOGRAPHE2000D全数字化乳腺X线机摄影并加以分析。结果:在702例妇女中,发现乳腺癌7例,纤维腺瘤7例,纤维囊性病413例和乳腺病103例,22例的乳腺内存在可疑结节灶。认为采用全数字化X线摄影能早期发现乳腺癌等乳腺疾病,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结合其他方法以进一步提高乳腺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腺癌的X线特征,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3800余例女性乳腺X线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可疑恶性及高度恶性者86例,确诊乳腺癌28例。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首选、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磁共振(MRI)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肺癌脊柱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1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SPECT/CT、MRI全脊柱成像技术检查。对比SPECT/CT、MRI全脊柱成像技术对肺癌脊柱转移的显示征象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22例患者共169个病灶存在椎体转移。SPECT/CT正确诊断病灶153个,假阴性16个,假阳性30个(骨质增生13个,骨岛2个,软骨终板炎6个,血管瘤4个,压缩骨折4个,PET与CT融合错误1个)。MRI正确诊断163个病灶,假阴性6个,无假阳性,表现:T_1WI低、T_2WI高,混杂信号;T_2WI、T_1WI均低;增强扫描可见强化;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斑片状分布)。MRI全脊柱成像诊断敏感性为96.45%(163/169),特异性为100.00%(606/606),SPECT/CT诊断敏感性为90.53%(153/169),特异性为95.05%(576/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I全脊柱成像技术应用于肺癌脊柱转移患者,可提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86-89,169
目的探讨脊柱外伤患者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诊治的脊柱外伤患者117例,均行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特征与诊断价值。结果数字化X线摄影术检出椎体骨折数(1.12±0.27)处、骨碎片数(1.68±0.43)块少于磁共振成像CT(1.30±0.19)处、(2.70±0.59)块。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脊柱损伤检出率(57.3%)、韧带损伤检出率(90.6%)高于磁共振成像CT(23.9%、11.1%)。与病理结果相比,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诊断准确例数为98例,诊断准确率为83.8%。磁共振成像CT的诊断准确例数为115例,诊断准确率为98.3%。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均可用于脊柱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其中磁共振成像CT的诊断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推动了行业的数字化进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业绩,计算机在医学上的广泛深入为医疗数字化奠定了基础。在以X线为前提的医学影像发展史上,Computed Tomography(CT,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的应用就典型的代表了计算机在医学影像学划时代的进展,自1972年Hounsfield研制成功第一台CT至今已20余年,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脊柱MR特殊扫描成像技术和全脊柱MRI的临床应用.方法:搜集37例全脊柱扫描图像,进行MRI图像的回顾分析.MRI机为PHILIPS公司Intera 1.5T Nova超导型磁共振机,使用相控阵脊柱线圈,选用Total Spine序列矢状面T1W/TSE/MT、T2W/TSE/MT成像.结果:图像清晰、病变显示较好29例,图像、病变显示一般6例,图像、病灶显示较差2例.结论:全脊柱磁共振成像特殊技术,能显示全段脊柱、脊髓影像,对多发病变的搜寻及其病变的准确定位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