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平衡牵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牵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我们长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静态骨盆牵引,但在1999年为一位患者牵引片刻即感疼痛剧烈难忍,检查发现双侧牵引砣不等重,患侧较健侧重1kg.当即调换牵引砣,改为健侧较患侧重1kg,腿痛麻迅速减轻,并于数日内缓解(当时牵引砣不够用,配不到双侧等重牵引砣).受此启发,作者于1999年~2003年5月应用此非平衡牵引配合静脉滴注药物、口服中药、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72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未见明显神经血管损伤,给予患侧跟骨牵引后在X光机透视下行骨折手法或针拨复位,以布巾钳或复位钳钳夹固定,术后维持跟骨牵引。结果:经1~2年随访,优36例,良22例,可8例,差6例,优良率80.6%。结论:应用钳夹固定配合跟骨牵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老年下肢骨折使用骨牵引治疗中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方法:经研究制成稳态骨牵引器,通过防滑骨牵引钉、可拆骨牵引弓治疗中老年患者下肢骨折132例。结果:与传统骨牵引器相比,稳态骨牵引器有效地预防骨钉滑移、钉道感染,减轻患者痛苦。结论:稳态骨牵引器治疗中老年下肢骨折可减少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4.
采用腰部牵引、针刺、穴位注射、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疗效显著,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  90例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5年,全部病例均由CT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2.1 腰部牵引  采用湖南郴州产CRT-D型自动牵引床,患者仰卧式,连续牵引,重量为40~60kg,时间30分钟。2.2 针刺  取穴:患侧相应夹脊穴,环跳,殷门,风门,委中,阳陵泉,悬钟,昆仑。  方法:患侧取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侧屈股。夹脊穴直刺并微斜向椎体,深1.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胫腓骨干骨折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即采用闭合整复或骨牵引加小夹板固定外治的同时,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胫腓骨干骨折36例,并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0例作了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下肢骨折患者骨牵引术治疗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的64例下肢骨折行骨牵引术治疗患者,并为其提供心理干预、疼痛护理、纳差护理、有牵引失效的危险、潜在并发症干预,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24例为跟骨骨牵引,40例为胫骨结节牵引,时间为5~16 d,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X线片拍摄观察,证实愈合效果较佳,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通过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控制下肢骨折骨牵引术治疗的并发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促进痊愈。  相似文献   

7.
吴光辉老中医采用中西医结合两法治疗多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获良效。现举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型骨折一例报告如下: 陈××,女,68岁,1983年2月21日诊。患者今晨不慎跌倒,损伤右下肢髋关节,顿时疼痛,不能步履。查:右下肢髋部轻度内翻,下肢外旋,不能屈伸,髋部肿胀疼痛,粗隆间明显压痛。X摄片“右下肢股骨粗隆间粉碎型骨折,呈‘人’字型,断端无重迭,但有轻度移位改变。”一、手法治疗: 患者平卧,一助手用布绷带套住双腋窝,另一助手扶握右下肢足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左手环抱股骨粗隆间外侧,右手虎口紧贴腹股沟,双手轻轻地相对用力归挤,患健肢对齐,只听到骨擦音,骨缝对拢。在牵引下,先用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平衡牵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7例严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平衡牵引治疗,经1.5~12个月随访,37例患者中,肘关节功能优32例、良3例、可2例。结论:平衡牵引满足肱骨髁上骨折的固定要求,有利于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位,有利于减少肘内翻的发生,有助于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93年至1997年3月应用折断式加压螺钉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6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61例中男24例,女37例;年龄35~86岁,平均年龄6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周内42例,3周至4周19例。骨折类型:头下型10例,经颈型28例,基底型23例;Garden分型:Ⅱ型8例,Ⅲ型33例,Ⅳ型20例。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伤肢持续皮牵引3~5天,待伤肢与健侧大致等长,在X线透视下牵引复位。患者仰卧于X线台上,保持健侧下肢外展40~45°,患肢外展30°,在持续牵引下提起患肢膝关节使髋…  相似文献   

10.
自 1995~ 1998年 ,我们采用了大重量跟骨牵引手法复位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 48例 ,经过 12~ 30个月的随访观察 ,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8例 ,男 33例 ,女 15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2 1岁 ,平均 36 .7岁。其中双跟骨骨折 3例 ,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2例 ,合并肋骨骨折 1例。均于伤后 7天内就诊。2 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于病床上 ,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 ,术区常规消毒铺巾 ,局部麻醉下 ,自跟骨结节处由内向外穿入 1根直径3mm克氏针 ,内低外高与踝关节面成 15°角。无菌纱布包扎针眼 ,水平牵引 ,牵引重量 7~ 10 kg。…  相似文献   

11.
勃朗架上骨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勃朗架上持续股骨髁上骨牵引治疗,开始牵引重量为人体重量的1/6~1/5,床边X线确认骨折已复位后改为人体重量的1/10~1/8维持牵引,牵引时间4~8周。结果:48例患者经过1~3年的随访,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勃朗架上骨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避免了手术,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为基层医院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斯氏针贯穿跟骨结节牵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6年3月,采用跟骨结节贯穿斯氏针牵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29例跟骨骨折患者。结果:优良率为92.3%。结论:斯氏针贯穿跟骨结节牵引复位石膏外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顺势牵引动态复位法治疗胫腓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2007年所收治的236例胫腓骨干闭合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治疗组156例,采用顺势牵引动态复位微创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的手法复位加牵引夹板固定。观察比较两组综合疗效、骨牵引重量、夹板调整次数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结果:两组综合疗效、骨牵引重量、夹板调整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势牵引动态复位法治疗胫腓骨干闭合性骨折方法简单,骨折愈合时间快。  相似文献   

14.
滑动式皮肤牵引多功能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滑动式皮肤牵引多功能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越性。方法:将10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采用滑动式皮肤牵引多功能架治疗的治疗组,和采用传统泡沫塑料布套皮肤牵引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皮肤牵引套下滑次数、可挂锤重量、下肢肌肉抽搐、皮肤瘙痒、被迫中止皮肤牵引、膝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滑动式皮肤牵引多功能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好防止皮肤牵引套下滑和防治下肢皮肤牵引并发症的功能,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无创,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头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与单纯下肢智能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54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脱落6例)和对照组(78例,脱落8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采用头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穴取顶颞前斜线上1/5、顶颞后斜线上1/5,对照组仅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均每天1次,每周治疗6 d,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侧下肢Brunnstrom分期、患侧下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6MWT)、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采用步态功能评价系统进行足底压力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Brunnstrom分期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MAS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Brunnstrom分期、MAS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两组6MWT、BBS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健侧后足、患侧前后足、双侧全足触地面积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患侧前后足、全足触地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健侧前足、全足负重比较治疗前降低(P0.05),患侧前足、后足、全足负重比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健侧前足、全足负重比低于对照组(P0.05),健侧后足、患侧前足、患侧全足负重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能够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促进下肢分离运动模式出现,改善足底压力分布,提高患者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疗效优于单纯下肢智能反馈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胫前肌的动态超声影像分析观察单次电针刺激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健侧和患侧胫前肌收缩速度的改变,寻找单次电针治疗足下垂的最佳治疗时间,对比电针作用下双侧胫前肌疲劳变化情况,为临床电针治疗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12例,分别针刺患者患侧下肢和健侧下肢的足三里、阳陵泉,应用电针对同侧阳陵泉-足三里穴位进行电刺激,足三里设为刺激电极,同侧阳陵泉设作参考电极,选用2 Hz频率的连续波及介于感觉阈至痛阈之间的4/5刺激强度。超声下分别定位双侧下肢胫前肌,从计时开始每分钟进行一次胫前肌超声影像的采集,每次采集时间持续5 s,一共治疗20 min。同步分析图像,并分别记录电针作用下每次采集的各侧下肢胫前肌收缩速度(y)值。结果:通过超声影像分析出电针治疗时双侧下肢均呈现出先累积治疗效果,然后出现肌疲劳并最终对电针刺激反应性不再改变的过程。患侧胫前肌收缩速度衰减到等同治疗开始时收缩速度的时间约为开始治疗后5.25~6.67 min内,健侧为开始治疗后6.52~8.18 min内,健侧出现肌肉疲劳的时间较患侧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可引起双侧胫前肌有效收缩效应逐渐增大,肌疲劳超过刺激效应后收缩速度开始减慢,综合作用下疗效最优时间为开始治疗后5.25~6.67 min内,且健侧胫前肌较患侧更耐受电刺激,相对不易产生肌肉疲劳。  相似文献   

17.
补肾法预防医源性膝骨关节炎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结节牵引以及下肢石膏固定是治疗下肢骨折的常用方法。但是患者关节(主要是膝、踝关节)经长时间固定后,经常发生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简称OA)等并发症,关节功能即受严重影响,我们称之为医源性OA。自1999年3月至1999年10月,笔者对下肢骨折患者,在骨牵引后即予补肾中药治疗,对预防医源性膝OA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下肢骨折住院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18~76岁,平均47…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牵引下推拿配合中药热敷治疗 54例本病患者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4例中男性 33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1 6~ 65岁 ;病程 2周~ 1 0年。治疗方法牵引下推拿 :选用 JC- 型二维电动牵引床。患者俯卧位 ,上体调至 35角度 ,将腰部置于牵引床的间隙 ,做后伸骨盆牵引 ,一般牵引力可保持在 30~ 60 kg,同时行推拿治疗。 1拇指点揉双侧肾俞、大肠俞 ;患侧承扶、殷门、委中、承山、飞扬 5min。2施术者立于患侧 ,以一手拇指或掌根按于椎旁压痛点 ,另一手的肘部托住健侧膝部 ,将下肢向斜后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骨牵引配合中药分期辨证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早期行骨牵引6-8 W.去除牵引后行髋部带关节支具外固定,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优良率达94.8%.结论 在基层医院,骨牵引配合中药分期辨证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四肢骨折后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判断创伤后远端肢体的血供情况,预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方法:通过对129例四肢骨折患者,采用血氧饱和度仪动态监测肢端血氧饱和度(SpO2)来反映肢端的血供,对骨筋膜室征作出判断和预测及处理。结果:本研究中总病历数129例,其中有42例分别于T1,T2,T3,T4时间点健侧血氧饱和度—患侧血氧饱和度≥10%,或患侧SpO2≤94%,视为肢体缺氧,经采取松解夹板、松解石膏、松解外敷料、切开筋膜间室、缝合血管处理后,再次测血氧饱和度为与对侧相差小于10%,无一例发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胫腓骨骨折容易发生患肢缺氧,健患侧SpO2值经t检验,P0.05,认为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发生患肢缺氧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夹板过紧导致。结论:根据肢(趾)脉搏血氧饱和度显示的数据对比,预测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指导临床治疗有重大意义。方法明了直观,操作性强,无痛苦,费时少,准确性好等优点,它将是一种简洁、无创、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