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白虎汤析疑     
白虎汤,乃仲景名方.功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对该方性能,大多认为是清热生津,似乎无须再议,细究之则不然。笔者认为,白虎汤应属清热润燥剂.其理由如下。1方剂命名与作用 白虎汤是以四象来命名的(南朱省,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专为西方燥金之疾而设。柯琴曰:‘’白虎主西方金也。用以名汤者,秋金得令,而署情阳解。”《伤寒来苏集》以白虎喻本方清热润燥之功.故名曰白虎汤。 该方组成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热者寒之”、”燥者润之”的治疗原则.首用辛甘而寒之石膏,清泄阳明之实热。因石膏“其性凉而能散,…  相似文献   

3.
4.
白虎汤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白虎汤虽应重视“四大”的证候特征,但不能视此为定律,只要抓住肺胃实热这个要点,均可结合病情,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在《伤寒论》中,有一名方"白虎汤",专治气分热盛的方剂。方由生石膏60克,知母30克,甘草10克,粳米30克组成,用于治疗气分热盛、高热、汗出、烦渴饮冷等症。此为热在气分、津液耗伤之证,治宜采用撤热保津之法。纯热无积,自然不宜攻下;津液已伤,亦忌苦寒,虑其苦极化燥,更损阴津;惟宜辛寒清热,甘寒生津,方能对证治疗。方用辛寒的石膏为主药,清气分之热,辅以知母增强清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8岁,干属。乐都县河川街大队人,平素体健,于1978年5月,产后患大便难,又感风寒,自服西药感冒药.头身疼痛虽然缓解,但汗流不止,不恶寒反恶热。于第三日下午高热,体温40℃,口渴喜饮,乳汁全无,时有昏迷,醒则烦躁,西医用抗生素三月乏效,延中医治疗。刻诊见面红,身热,苔黄厚燥,恶热,呼吸促急,昏迷,烦躁,大便不通,乳汁全无,喜饮不食,恶心呕吐,证属阳明气分热证,投以大剂白虎汤:生石膏120克,知母24克,粳米60克,灸甘草29克,水煎服。一剂热退,汗止渴减,二剂大便通,能进食,乳汁下,四天而愈。  相似文献   

7.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功效辛寒清热,生津除烦。方药组成知母6两,生石膏1斤(碎),甘草2两(炙),粳米6合。服法与禁忌上药4味,以水1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1升,日3服。  相似文献   

8.
白虎汤临床运用一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虎汤源于《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四味药组成,功能清热泻火生津,常用于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的阳明气分实热证。近年来笔者根据白虎汤的功用,结合辨证论治的思想,掌握“里有蕴热,脾胃无虚寒者”这个特点,将本方加味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病证,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管见小结于后,以就正于同道。1 感冒发热风热感冒临床极为常见,症状为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身疼,鼻流浊涕,咳嗽痰稠,口干欲饮,咽红疼痛,舌质淡红,舌尖红,苔薄黄或薄白干,脉浮数。过去习用辛凉解表、疏风清  相似文献   

9.
白虎汤始出于《伤寒论》,是治阳明胃热津伤的主方,后世温病学家以其作为清气分热的主方,临床应用范围甚广。本文从分析《伤寒论》原文入手,追本穷源,并结合临床实践,指出应用白虎汤通常所说的“四大”,并不一定必具,清代吴鞠通提出的“四禁”亦非绝对。“四大”、“四禁“之说一则过于机械,临床不会如此典型,再则有些内容与仲景原旨不符,亦不符合临床实际,故只可参考,不可拘泥。  相似文献   

10.
正白虎汤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太阳病篇176条,是中医"清法"中著名的清热方剂之一。它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4味中药组成,其主要功效是清热生津,适用于阳明、气分热盛证;阳明表里俱热证;热邪郁遏于里或三阳合病证;邪热偏重于阳明证等的证治。笔者就近年来该方剂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如下。1方药配伍特点  相似文献   

11.
白虎汤古今用于治疗温热病疗效卓著,既可用于治疗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之四大症,亦可用于热深厥深、阳极似阴之里热实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病毒性感冒、浅表性胃炎、糖尿病之疗效。方法临床运用白虎汤加味治疗病毒性感冒、浅表性胃炎、糖尿病3例。结果收到满意疗效。结论白虎汤治疗病毒性感冒能起到清热解毒、退热生津之作用。白虎汤治疗浅表性胃炎又能起到清热生津消炎之作用。白虎汤加人参对糖尿病更能起到清热益气养阴降低血糖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白虎汤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方中的知母和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白虎汤中的新芒果苷、芒果苷、甘草苷和甘草酸铵的含量。结果:采用TLC法对知母、甘草进行鉴别,斑点清晰、圆整,专属性较强;HPLC测定结果显示,新芒果苷、芒果苷、甘草苷和甘草酸铵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4.4~144μg·mL~(-1)(r=0.9994)、12.84~128.4μg·mL~(-1)(r=0.9992)、2.73~27.3μg·mL~(-1)(r=0.9992)、6.25~62.5μg·mL~(-1)(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86%~101.35%。结论:本实验方法所建立的质量标准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白虎汤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白虎汤始载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为解热退烧的经方。中医认为"白虎"为西方金神,对应着秋天凉爽干燥之气。以白虎命名,比喻本方的解热作用迅速,就像秋季凉爽干燥的气息降临大地一样,一扫炎暑湿热之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虎汤除了具有解热作用外,还有增强肌体免疫作用。方由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4味药组成,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功用为清热生津。该方主治伤寒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分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  相似文献   

15.
白虎汤清热机理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虎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方由石膏50g(碎),知母18g,粳米9g,甘草6g组成,善治外感风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温病伤传气分所致气分热证,即表邪已解,里邪渐盛时出现的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脉洪大有力,即通常所说的阳明经四大症状,现将白虎汤的清热机制及选药配伍的特点,论述如下。1君药石膏清热机理白虎汤的适应症为邪离表而入里,故不可发汗,虽里热炽盛但尚未腑实便秘,故不宜攻下。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应当首选大清里热之品,然因热盛伤津,若用苦寒直折,则恐伤津化燥,愈伤其阴。柯琴言:“土燥火炎,…  相似文献   

16.
白虎汤是仲景的名方,功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对该方功用,大多认为是清热生津,似乎已成定论,不必置疑。但细究之则不然。笔者认为该方应属清热润燥剂,其理由是: 1.方剂命名与功用 白虎汤是以方域而命名(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是为西方燥金之痰而设。柯琴曰:“白虎主西方金也,用以名汤者,秋金得令而暑清阳解。”喻本方有清热润燥之功,而名曰白虎汤。 该方组成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燥者润之”的治疗原则,首用辛、甘、寒之石膏,清泄阳明之实热。因石膏“其性凉而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外伤用之皆效,即他脏腑有实热者用之亦效。”方中未用芩连等苦寒清热之品,其理在于阳明属燥土,而燥之特点主要是“燥者干也,对湿者言之也”,故燥  相似文献   

17.
人参白虎汤由《伤寒论》白虎汤加人参所组成。原方主治伤寒表证已解,热盛于里,气津两伤之证。笔者曾用此方治愈阳萎患者一例,现报告如下。病员江某某,男,26岁。已婚,工人。 1984年就诊。自述一年前曾两次患重感冒,此后即间或出现阳萎,并伴有性欲减退和早泄,曾服用补气助阳之药未见好转。刻诊:形体消瘦,午后身热,食欲欠佳,口渴喜凉,动则汗出,大便溏泄不爽,小便短  相似文献   

18.
白虎汤最早见于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其方原为阳明病清法的主要方剂,但在《伤寒论》中论述白虎汤加味的问题,仅有人参白虎汤;《金匮要略》有白虎加桂枝汤等。后世医家根据《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有关条文,对白虎汤等方剂进行实际验证,不断对本方立法用方的意义以及药理加以探讨,充实提高,从而对本方的实用价值和临床实用范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在方剂化裁方面,如宋·朱肱《类证活人书》的  相似文献   

19.
对近年来白虎汤的临床应用及适应症进行概述。白虎汤为《伤寒论》经方,其清热生津,主治外感热病,包括各种温病气分热盛之证。现代研究发现白虎汤及其加减制剂对于抗炎、镇痛、增强免疫、降脂降糖及治疗痛风具有很好的疗效,常用于急性传染病等的治疗。随着疾病种类的不断变化,白虎汤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者应明确原方的主导地位,根据患者病证适当加减药物,更好的发挥其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0.
白虎汤证治新验邹碧云(附属第二医院410005)主题词白虎汤/治疗应用,风湿热/中医药疗法,糖尿病/中医药疗法,肺炎,大叶性/中医药疗法白虎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主治阳明实热证,周身大热,自汗出,大渴引饮,脉洪大有力,此即一般所谓“四大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