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内给氧与鼻导管给氧法在治疗烧伤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烧伤后低氧血症60例,治疗组30例,静脉注射碳酸酰胺过氧化氢;对照组30例,用鼻塞法给氧并以血气分析来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用内给氧是治疗烧伤低氧血症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注射用碳酸酰胺过氧化氢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吸氧.静滴注射用碳酸酰胺过氧化氢、20%甘露醇、细胞色素C、地塞米松;对照组除不用碳酸酰胺过氧化氢外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小时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P<0.05)。结论:使用注射用碳酸酰胺过氧化氢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有效提高线粒体内氧分压,提供缺氧组织氧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显著降低COHb浓度,使意识障碍转清较快。是纠正低氧血症,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由于存在气道气流受限,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急性缺氧导致组织器官损害,其治疗方法常为吸氧法。吸氧法对有鼻腔疾病,或不易耐受鼻塞吸氧不适用,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本身存在气流受限,常规吸氧法要在短期内改善机体缺氧就比较困难。为此,采用注射用内给氧(注射用碳酸酰胺过氧化氢)治疗35例COPD急性缺氧患,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注射用内给氧预防围麻醉期缺氧的疗效。方法 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人 4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1 5例 )、吸氧组 (1 5例 )和内给氧组 (1 6例 )。吸氧组采用鼻前庭吸氧 2 .5L/min ;内给氧组单纯滴注注射用内给氧。麻醉方法三组相同。比较三组病人在术中、术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结果 在监测的三个时刻 ,吸氧组和内给氧组的动脉血氧分压指标和动脉组氧饱和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在吸氧组和内给氧组间比较 ,监测的两个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 注射用内给氧能显著增加血液的氧含量 ,对防治缺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海燕  孙莉 《中国医刊》2003,38(6):37-38
目的探讨舒氧康静脉给氧对老年病人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防治效果.方法40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20例和实验组(Ⅱ组)20例.Ⅰ组病人从离开手术室到转送回病房共20分钟不吸氧;Ⅱ组病人离开手术室即开始在平衡盐液中使用舒氧康以6ml/kg,输注速度为0.3ml/(kg@min)进行输液给氧.两组病人均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连续动态监测SpO2.比较两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心率(H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Ⅰ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低于实验组(Ⅱ组)(P<0.05),两组生命体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后转送病房途中,由于不具备吸氧条件,老年病人容易发生低氧血症,舒氧康可以维持SpO2值,预防转送途中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有些COPD患者经抗炎、平喘、祛痰、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其他必要的对症处理后,感染得到控制,但低氧血症难以纠正。我们采取静滴碳酸酰胺过氧化氢(简称内给氧)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苏艳  李汛  张磊  任龙飞  甄海燕  王芳昭 《西部医学》2019,31(7):1125-1128
【摘要】 目的 探讨麻醉前15min预吸氧联合术中高流量吸氧对老年胆管结石患者静脉复合麻醉下行经向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ERCP诊疗中心就诊的81例老年胆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1例。对照组术中低流量(2L/min)吸氧,实验组在麻醉前15min给予预吸氧并联合术中高流量(5L/min)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氧饱和度(SpO2)变化、低氧血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手术时间和麻醉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ASA分级、BMI、合并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诱导、进镜、取石过程中实验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诱导和取石过程中对照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且易发生较严重的低氧血症;实验组麻醉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麻醉前预吸氧联合术中高流量吸氧可显著降低老年胆管结石患者ERCP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使术中氧饱和度趋于平稳,缩短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时间,使手术过程更加顺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输氧对急性肺损伤的疗效,评价其纠正急性肺损伤/低氧血症的价值.方法急性肺损伤患者23例,高浓度面罩吸氧2 h后仍然存在缺氧者即予静脉滴注高氧液,于静脉输氧30 min、60 min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与治疗前比较;对低氧血症未能纠正、进展为ARDS者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同时继续静脉输氧.结果16例患者静脉输氧30 min、60 min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P<0.0001),氧合指数改善(P<0.0001);对7例进展为ARDS的患者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同时继续静脉输氧,其中5例低氧血症纠正并最终撤机.结论静脉输氧可以改善急性肺损伤患者的缺氧,不会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拔管后普通面罩、带囊面罩和双腔鼻管三种不同的吸氧方式对缓解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气管插管拔除后分别给予普通面罩、带囊面罩和双腔鼻管吸氧,观察吸氧前、吸氧15min、30min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吸氧15min和30min后,各组患者氧分压(PaO2)均明显上升(P〈0.05),普通面罩组和带囊面罩组PaO2比双腔鼻管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气管插管拔除后,普通面罩给氧、带囊面罩给氧和双腔鼻管给氧均能防止全麻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且普通面罩给氧、带囊面罩给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氧疗法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面罩吸氧10 h,氧流量6 L/min,再改用鼻导管吸氧3 d,氧流量为2 L/min;对照组30例患者仅给予鼻导管吸氧3 d,氧流量为4~6 L/min,分别于术前、术后返回病房(术后当天)和术后的第l、2 d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2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PaO2和PaCO2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PaO2、PaCO2均正常,术后当天PaO2均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2 d PaO2明显提高,观察组发生低氧血症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合理氧疗可以预防和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并发严重低氧血症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于我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4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诊断明确后,在吸氧与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20例)给予初始EPAP 4-6 cm H2O及IPAP 6-8 cm H2O的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照组(20例)为吸氧与药物治疗。观察记录治疗1h后患者的重要生理参数的改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应用Bi PAP通气1h后,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血压、PaO2、PaCO2、pH值改变等都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治疗中,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可以迅速提高患者的氧合,短期疗效优于单纯吸氧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吸氧和局部增压对高原缺氧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3992 m海拔高度选取健康男性45名(非高原世居,高原居住时间1~2年),随机分为吸氧组、单兵增氧呼吸器组、无创通气组三组.吸氧组采用常规经鼻吸氧,流量2 L/min;单兵增氧呼吸器组采用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辅助呼吸;无创通气组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辅助呼吸,吸气压力(IPAP)10 cm H2O、呼气压力(EPAP)4 cm H2O;干预时间均为30 min,单兵增氧呼吸器组和无创通气组在受试前30 min及受试期间均不吸氧.分别测定各组静息状态下和干预30 min时的PaO2、PaCO2、SpO2及心率(HR)等指标.结果 吸氧组PaO2从治疗前的(54.43±3.01)mm Hg增高到治疗后的(91.36±10.99)mm Hg(P<0.01),PaCO2从(30.41±1.51)mm Hg提高到(32.56±2.98)mm Hg(P<0.05);无创通气组PaO2从治疗前的(53.30±4.88)mm Hg增高到治疗后的(58.58±5.05)mm Hg(P<0.01),PaCO2从(28.74±2.91)mm Hg降低到(25.82±4.35)mm Hg(P<0.05);单兵增氧呼吸器组PaO2从治疗前的(56.00±5.75)mm Hg降低到治疗后的(50.82±5.40)mm Hg(P<0.05),PaCO2无显著变化[(28.65±2.78)mm Hg到(29.75±3.89)mmHg,P>0.05].结论 在3992 m海拔高度,吸氧及BiPAP均能显著提高受试者的PaO2及SpO2,单兵增氧呼吸器对PaO2及SpO2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吸氧法用于预防肺切除患者术后转运途中低氧血症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6—11月麻醉恢复室收治的60例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吸氧组(C组,运送途中使用氧气枕低流量持续吸氧)和非持续吸氧组(NC组,运送前鼻导管高流量吸氧6L/min,5min,途中不吸氧),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运送过程中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结果C组的SpO2下降幅度低于NC组(P〈0.05)。结论肺切除术后转送病房途中,氧气枕低流量持续给氧可有效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且易于医师操作和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择期接受单肺通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1 h使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和传统经鼻氧疗对于术后早期氧合状态、低氧血症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在单肺通气下接受胸腔镜下肺部楔形切除或单肺叶切除的患者80例,年龄在18~60岁,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FNC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H组患者在气管导管拔管后1 h内,采用广州鲸科HF807C型呼吸湿化治疗仪,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使用HFNC(氧流量50~60 L/min)进行吸氧,滴定法确定氧浓度并维持外周脉搏血氧饱和度≥95%;C组患者则在气管导管拔管后1 h内,使用传统的鼻导管吸氧,维持外周脉搏血氧饱和度≥95%。记录患者术前及术中相关数据、术后1 h低氧血症(PaO2/FiO2<300)的发生率及血气分析结果、术后24 h VAS评分及呼吸不适评分、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是否需要再次插管或无创呼吸机治疗、住院时间。结果H组患者术后1 h PaO2较C组明显增加;两组患者术后1 h低氧血症发生率、VAS评分、呼吸不适评分、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需要再次插管或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经鼻氧疗相比,单肺通气胸腔镜手术后早期使用HFNC可以增加患者动脉氧分压,有利于提高患者缺氧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08年10月-2012年10月在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共3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采用NIPPV治疗,对照组19例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与对照组68.4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R(次/min)、R(次/min)、收缩压(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mmHg)、SaO2(mmHg)、PaO2(mmHg)、PCO2(mmHg)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纠正患者低氧血症,加快CO2排除,降低CO2的潴留,从而降低患者的插管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轻至中度烧伤患者植皮手术中预防低氧血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轻至中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给予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照组30例,给予面罩供氧。两组麻醉方式都选择静脉全麻(非插管)。自麻醉诱导前预充氧阶段开始至手术结束,研究组行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照组经面罩吸氧。记录不同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及血压。结果预充氧结束时,SaO2、PaO2、PaCO2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完成后、手术结束前、患者清醒后的SaO2、PaO2比对照组同时点的SaO2、PaO2高(P<005)。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完成后、手术结束前、患者清醒后的PaCO2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轻至中度烧伤患者植皮手术中给予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可以有效减少低氧血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氧合能力,降低二氧化碳潴留风险,其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撤机后的NRDS患儿子不同氧疗方式:即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时呼吸及TcSO2情况的不同,进而比较不同氧疗方式护理的优缺点,对以后的护理工作起指导作用.方法 对75例撤机后NRDS患儿分别予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并给予及时安全的护理,进而对患儿呼吸及TcSO2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鼻导管吸氧组与头罩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50.98及24.01,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导管吸氧组与暖箱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27.184及17.429,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罩吸氧组与暖箱吸氧组的呼吸及TcSO2分别相比,F=1.279及0.047,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新生儿氧疗方式中以鼻导管吸氧效果最佳,而头罩吸氧及暖箱吸氧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应用静舒氧的氧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鼻导管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为1L/min~2L/min,浓度为25%~30%;治疗组采用同样单鼻导管氧气吸入外,另加一组静舒氧液500ml/次静脉输入,分别于治疗后0.5h、1h、3h、5h、7h监测SaO2、SpO2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监测项目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静舒氧改善脑出血患者缺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面罩机械通气(facial mask ventilation,FMV)在慢性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其治疗前后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的变化。方法慢性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FMV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为静脉滴注呼吸兴奋剂、降肺动脉压、强心、利尿剂等药物并加用鼻导管给氧治疗。FMV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同时加用FMV治疗,分别观察治疗72 h后2组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和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浆BNP和ET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FMV组治疗72 h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明显,其SaO2、PaO2显著升高、PaCO2、HR、RR显著下降(P〈0.05或P〈0.01)。FMV治疗72 h后血浆BNP和ET-1水平随缺氧的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的纠正而显著降低(P〈0.01),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FMV在改善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的同时,也降低患者血浆BNP和ET-1水平,FMV对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史学军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2):1026-1027
目的观察李辅仁教授验方——射干平喘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疗效。方法5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感染得到控制,并停止使用血管扩张剂、洋地黄制剂、激素、利尿剂及停止吸氧后,连续服射干平喘汤4周,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液黏度、动脉血气PaCO2及PaO2、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肺功能等指标。结果射干平喘汤治疗后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液黏度、PaCO2、PaO2、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肺功能等明显改善。结论射干平喘汤治疗稳定期肺心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