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评价去纤酶对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后再狭窄及心脏负荷能力的影响。方法 :142例PTCA术后患者随机进入去纤酶组 (n =70 )和肝素组 (n =72 ) ,术后分别用去纤酶及肝素治疗 ,分别于PTCA前、PTCA后 7~ 14天、3~ 6个月和 10~ 12个月进行心电图运动试验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 ,可疑再狭窄者行冠状动脉造影。PTCA后 2组患者最大运动时间、心率指数、ST段缺血指数及心肌血流灌注均较PTCA前明显改善 ,但去纤酶组的改善程度较肝素组更显著 (P均 <0 .0 5)。去纤酶组及肝素组的再狭窄率分别为 11%和 2 1% (P >0 .0 5)。去纤酶能显著改善PTCA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和心脏负荷能力 ,并具有降低再狭窄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心脏负荷试验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心电图和核素心肌显像负荷试验在评价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疗效中的临床意义,对接受PTCA的64例患者于PTCA前、术后7~14天、3~6个月及10~12个月分别进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及核素心肌显像负荷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负荷试验对再狭窄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7%和923%;PTCA前静息与负荷时心肌灌注缺损积分之差和PTCA后心肌灌注的改善程度显著相关。说明两种负荷试验均能敏感地检测PTCA前后心肌供血的变化和再狭窄,并对检测再狭窄的心脏负荷试验选择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99m-sestamibi核素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评价冠心病患冠状动脉PTCA疗效。方法 45例冠心病患,PTCA术后1 ̄24个月,静脉注射放射性示踪剂^99m-sestamibi,定性观察运动和静态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利用X^2检验等评价冠心病患心肌显像判断冠状动脉再狭窄情况。结果 (1)PTCA术后(包括Stent支架介入治疗),约26.7%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5例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患的PTCA前后的临床资料。PTCA后心绞痛症状未缓解5例,术后2天至17个月复发心绞痛20例,平均再狭窄发生时间PTCA后4.6个月。一次PTCA后选择CABG19例,2次4例,3次2例。除PTCA或支架部位处发生再狭窄外,5例狭窄以冠状动脉病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再狭窄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PTCA术后再狭窄时QTd的变化。探讨QTd在预测再狭窄中的意义。方法将30例临床拟诊PTCA术后再狭窄的患者根据第二次冠状动脉造影(冠造)的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9例)及非再狭窄组(11例)。对两组患者第一次PTCA术前后、第二次PTCA(或冠造)术前后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同时进行QTd(QTd=最大QT间期-最小QT间期)及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第一次PTCA术后QTd及QTcd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05)。再狭窄组第二次PTCA术前QTcd(70.9±17.1)ms又恢复至第一次PTCA术前(73.5±17.2)ms的水平,且显著大于(P<0.001)第一次PTCA术后(35.2±8.9)ms及第二次PTCA术后(34.5±9.3)ms的水平。非再狭窄组第二次冠造前QTcd(30.7±8.5)ms与第一次PTCA术后(29.3±8.1)ms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仍显著小于(P<0.005)第一次PTCA术前(69.6±12.7)ms。结论PTCA术可降低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再狭窄时QT离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成形术TNF的活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冠状动脉内膜损伤及再狭窄的相互关系,自1995年4月~1996年4月,采用L929细胞系测定了32例PTCA患者TNF的活性。观察PTCA术前和术后1、4、8、24小时周围静脉血TNF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前TNF活性低,术后4~8小时明显增高(P<0.01),24小时基本降至术前水平。显示TNF活性增高与PTCA术中冠脉内膜损伤有密切关系,可能是参与PTCA后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及迟发性再狭窄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有重复冠脉造影和心电图运动试验复查的41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PTCA)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判断再狭窄的意义。结果显示:PTCA术后无再狭窄组患者心电图运动试验各参数比术前明显改善,比再狭窄组亦有明显改善;运动试验阳性对PTCA术后再狭窄预测的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58.8%,阳性预测值为72.4%;41例患者PTCA术后临床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为75.6%(其中再  相似文献   

8.
血管重塑在PTCA术后再狭窄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重塑在PTCA术后再狭窄发生中的作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王家宁综述胡大一审校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近十几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术后3~6个月内大约有30%~50%的患者发生再狭窄[1]。再狭窄成为影响PTC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类型、部位和病变血管数的关系。  方法:冠心病介入治疗352 例,选择其中65 例(86个病变)术后3~16个月造影随访者,按随访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 38),非再狭窄组(n= 27),分析再狭窄与病变形态学的关系。  结果:再狭窄与多个易患因子、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和前降支病变呈正相关,与支架置入呈负相关。再狭窄组C型、钙化病变多见,前降支病变内径丢失比回旋支、右冠脉病变大(P< 0.05),半年内一支血管病变再狭窄率(10.27% )低于二支(41.10% )和三支(48.50% )血管病变再狭窄率(P< 0.0001)。  结论:再狭窄与冠脉病变类型、部位和血管支数相关,C型及钙化、多支和前降支病变再狭窄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TA)后再狭窄的预防。方法:将形成实验性粥样硬化狭窄的46支兔髂动脉随机分为4组:去纤酶组(0.3IU·kg-1/d,静脉注射×7日,n=10),764-3组(20mg·kg ̄(-1)/d,肌肉注射×30日,n=12),肝素组(700IU·kg ̄(-1)/d,皮下注射×30日,n=12)和对照组(n=12)。TA后30天进行血管造影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①去纤酶组髂动脉内膜厚度(0.13±0.03mm)显著小于764-3组(0.26±0.13mm)、肝素组(0.29±0.18mm)和对照组(0.34±0.13mm),P均<0.05。②TA后再狭窄率去纤酶组(0%)和764-3组(33%)显著低于肝素组(67%)和对照组(83%),P均<0.05.③去纤酶组和764-3组内膜合成型平滑肌细胞较肝素组和对照组少。结论:去纤酶和764-3有抑制TA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减轻内膜增厚,降低再狭窄发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的不同时期补充一氧化氮(NO)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以离体灌流大鼠心脏作为缺血(30分钟)再灌注(60分钟)模型。48只心脏分为4组:A组(n=11)仅于再灌注期初20分钟内给予硝酸甘油(NO供体);B组(n=12)于低流量缺血期及再灌注期初20分钟内均给予硝酸甘油;C组(n=14)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D组(n=11)仅于低流量缺血期给予硝酸甘油。测定心功能及肌酸激酶漏出量,同时测定心脏NO释放量。结果:B组及D组缺血后心功能的恢复明显低于C组和(或)A组。B组缺血后冠状动脉流量的恢复显著低于A组。B组及D组缺血再灌注期肌酸激酶漏出量明显大于C组及A组。结论:B组对心肌组织的损伤最重;D组可损伤心肌细胞;A组对心肌组织无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观察PTCA前后患者运动试验结果、心肌各心室壁节段放射性异常积分及靶心图缺损范围的变化。结果:PTCA后患者运动耐量增加;放射性异常积分及靶心图缺损范围明显缩小,说明近期缺血明显改善。8例多支病变患者中,有6例仅进行部分血运重建,心肌灌注显像示缺血严重、范围广的心肌节段,其相关血管多为“罪犯”(culprit)血管。结论: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PTCA近期疗效评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并可为PTCA前判断需要扩张的关键性病变血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紧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观察中性粒细胞(PMN)的活性变化过程。方法:24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紧急PTCA的病例,根据血管阻塞的程度及有无侧支循环的形成分为缺血不完全组(n=10)和缺血完全组(n=14),测定PMN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作用。结果:缺血完全组在PTCA后较缺血不完全组PMN的活性明显增强,同时血浆丙二醛(MDA)含量也增高。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紧急PTCA后可能存在着由PMN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且PMN的活性与血管阻塞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在术后3个月~6个月内约有30%~50%的患者可发生再狭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白细胞,尤其是多形核白细胞(PMN)在PTCA后再狭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综述如下。1PMN参与PTCA后...  相似文献   

15.
对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3个月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PTCA实施部位出现中等度(AHA分类狭窄度50%~75%)狭窄的病例继续追踪一年,观察狭窄病变进展与否,对有关CAG所见及临床上诸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PTCA后3个月追踪CAG的257例病人中,PTCA部位出现中等度再狭窄82例,占全部PTCA病例的31.9%;其中一年后病变进展的11例(A组),病变未进展的71例(B组)。经t检验,伴有溃疡病变和钙化病变的病人在PTCA前A组明显高于B组(P<0.05)。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TCA术后6个月内不稳定性心绞痛和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等临床危险因素与PTCA前病变形态的AHA分类为C型病变、钙化、病变血管弯曲度大、冠脉入口病变、PTCA后3个月再狭窄程度、PTCA后冠脉夹层等冠脉造影所见与狭窄病变后期进展有密切关系。而追踪期药物治疗、诸多心血管系统药物对PTCA后慢性期狭窄的进展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PTCA术后低分子肝素早期抗凝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最重要的并发症是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急性血栓闭塞。因此,术后早期抗凝治疗非常重要。我们对41例PTCA和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分别用低分子肝素(LMWH)及普通肝素(SH)进行早期抗凝治疗,以探讨LMWH在PTCA及支架术后早期抗凝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997年3月~1998年8月在本院成功地接受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共41例,A组20例,B组21例;两组均除外手术过程中因技术因素造成急性血栓形成、血管闭塞、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前壁急性心肌梗塞(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后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  方法:直接PTCA前后1 小时记录心电图,测量ST段抬高幅度,根据术后1小时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移的幅度将29 例AMI患者分为2组。A组(n= 20):患者术后1 小时抬高的ST段下移大于50% ;B组(n= 9):患者术后1小时抬高的ST段下移小于50% 。左心室功能测定用超声心动图评价。  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在急性期2 组间无明显差异,在3 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A组较B组明显增高,分别为0.64±0.05及0.43±0.08(P< 0.01),平均随访5±1个月,A组无心功能不全发生,B组有3例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  结论:本研究表明,直接PTCA成功后1小时ST段持续抬高与术后左心室功能恢复不佳有密切关系,在治疗上应采用减轻心脏负荷措施,避免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ATP负荷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老年人PTCA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ATP负荷的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评价老年冠心病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效果中的作用。方法 ATP按0.28mg/kg.min的速度匀束泵入,共5min,行SPECT检查,观察PTCA前后心肌各心室壁节段放射性异常积分及靶心图缺损范围的变化。结果 ATP负荷SPECT检查副作用轻,消失快、耐受性好。PTCA术后放射性异常积分降低及靶心图范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与PTCA后再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与PTCA后再狭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黄震华综述徐济民审校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PTCA)是目前治疗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唯PTCA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PTCA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心肌灌注显像可逆缺损与不可逆缺损对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追踪了50例进行血运重建术治疗[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78例单纯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并于术前或药物治疗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或药物治疗前进行了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随诊时间为6~120个月,平均(363±224)个月。结果128例患者SPECT示:可逆性缺损(心肌缺血)52例,固定性缺损(心肌梗塞)22例,正常54例。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事件分别为39例(75%)、3例(136%)、4例(74%)。单因素时序检验(Logrank)显示,可逆性缺损组与固定性缺损组、正常组对心脏事件的预测差异有显著性(P<0001),固定性缺损(心肌梗塞)组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Cox回归分析表明:SPECT显像图上有可逆缺损(心肌缺血)是心脏事件的独立的预测因素(P<0001,风险比OR=151,95%的可信限CI为522~4290)。结论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后的心脏不良事件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