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雁  周纯武 《癌症》2001,20(3):335-336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是肝脏第二高发的原发恶性肿瘤,仅次于肝细胞癌,占所有胆管细胞癌的10%,另90%源于肝外胆管或为Klastkin瘤(肝门区胆管细胞癌)。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是起源于肝内小胆管或末梢胆管上皮的腺癌,常伴发华支睾血吸虫感染、Caroli氏病、肝内胆石症等。因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多数仅表现为肝内肿物,故其必须与肝内其它占位性病变鉴别。本文就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作一综述。 1 病理特征   大体表现: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常较大,直径5~20cm,质地较硬,切面常有硬化表现,中心可有致密的纤维条索,坏死、出血范围小且少见,囊性变罕见,可以有卫星灶。这些特征与典型肝细胞癌的大体表现(质地较软,中心常伴坏死、出血及囊性变等)有所不同。然而,纤维板层样肝癌及硬化性肝细胞癌在大体形态上则无法与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区分。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诊断的现状及其意义,掌握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病灶均为等低密度灶,伴有病灶内或远侧肝内胆管扩张,其中12例见肝叶萎缩或肝包膜“回缩征”,8例伴肝内胆管结石,后腹膜淋巴结转移7例。CT多期增强扫描示,14例病灶动脉期周边呈不规则斑片样强化,5例病灶动脉期周围及中心区域不规则强化,1例病灶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延迟期所有病灶进一步向中心强化,强化范围扩大。组织病理学上见肿瘤外周以存活的肿瘤细胞为主,形成早期边缘强化,而肿瘤中央以纤维成分为主,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 [结论]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延迟期向心性强化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  相似文献   

3.
Ⅲ期肺癌外科治疗适应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年手术治疗肺癌55例,术后病理分期,Ⅲ期肺癌28例(占50.9%),其中Ⅲ_b期3例。术前有7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28例中,手术切除19例,占67.9%,无手术死亡。2年随访,中位存活期11个月。2年累积存活率69.0%。本文提出了Ⅲ期肺癌各亚组的手术适应证,包括(1)周围型肺癌侵犯壁层胸膜或胸壁或伴有N_2者;(2)、中央型肺癌距隆重<2.0cm者,或肿瘤侵犯上腔静脉或肺血管主干者;(3)小细胞肺癌属于T_3N_(0-1)M_0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特征,以加深对IHPCC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4例IHPCC的CT表现.结果 34例CT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其中病灶内和(或)病灶周围见更低密度影27例;病灶周围肝内胆管扩张23例;肝叶萎缩9例;局部肝包膜回缩12例;28例增强扫描早期肿瘤边缘实质部分轻中度强化,其中见线样强化征12例;22例延迟扫描中18例表现出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呈"延迟强化".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与肝内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内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Zhao X  Wu N  Ouyang H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132-134
目的评价脂肪肝内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各种检查方法(重点为CT)的价值。方法脂肪肝内转移瘤9例,随诊3~13个月临床证实。原发肿瘤为乳腺癌6例,卵巢癌、恶性黑色素瘤、结肠癌各1例。CT扫描9例19次,B超扫描9例20次。MRI4例4次,血管造影2例6次。结果B超扫描2例次在中重度脂肪肝漏诊转移瘤。CT平扫根据肝密度低于脾,并低于、等于、高于肝内血管影,分为重度、中度、轻度脂肪肝。瘤灶分别呈高密度(重度),高、等、低密度(中度)和低密度(轻度脂肪肝)。增强后,中、重度脂肪肝背景瘤灶均呈高密度。4例瘤灶密度不均。平扫4例瘤灶周围有2~6mm高密度晕环。MRI的SE序列T1W为低信号,T2W为高信号,反相位(opposed-phase)为较高信号。结论脂肪肝内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与脂肪浸润程度密切相关。CT平扫时,中度脂肪肝因等密度易漏诊转移瘤。见有全周或半周较高密度环或密度不均者,应警惕肝转移瘤的可能,必须加作增强扫描以免漏诊。细致的MRI检查有助于检出转移瘤。  相似文献   

6.
毛枫  黄备建  袁海霞  李超伦  王文平  张兴伟 《肿瘤》2014,(11):1023-1027
目的 :比较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51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的超声造影和增强MRI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51例患者共有55个病灶。超声造影显示55个病灶在动脉期均有增强;门脉期有8个呈现为等回声,47个呈现为低回声;延迟期55个病灶均呈现低回声。增强MRI显示55个病灶在动脉期均有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延迟强化的病灶有44个,11个病灶呈现为低回声。超声造影显示有42个(76.4%)病灶表现为周边环状增强,13个(23.6%)病灶表现为整体增强,增强过程中有40个(72.7%)病灶表现为"树枝样"向内延伸的增强方式;增强MRI显示40个(72.7%)病灶表现为周边环状强化,15个(27.3%)病灶表现为整体强化。超声造影的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周边环状增强,并呈"树枝样"向内延伸,达峰值时大多数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增强MRI的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期周边环状增强,而门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延迟强化。以"快进快出"、周边环状增强和(或)"树枝样"增强作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的特征,其出现率为70.9%(39/55);而以动脉期周边环状增强和延迟增强作为增强MRI的特征性表现,其出现率为69.1%(38/55)。超声造影与增强MRI的特征性影像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和增强MRI均有特征性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超  陈双 《浙江肿瘤》1999,5(4):200-20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受体(TGF-β1RⅡ)在肝细胞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ISAB法)分别检测30例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TGF-β1RⅡ的表达。(结果)TGF-β1RⅡ染色,在肝癌组织以阴性(14例)和弱阳性(10例)为主;在癌旁组织以弱阳性(8例)和阳性(11例)为主,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GF-β1RⅡ在肝癌组织  相似文献   

8.
灰阶超声检查胆囊癌误诊16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讨论灰阶超声对38例胆囊癌诊断中误诊16例原因。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15例为胆囊腺癌,1例为粘液细胞癌。按超声误诊报告分类为(1)胆总管占位性病变;(2)胆总管结石;(3)肝右叶及肝门区病变;(4)上腹腹膜后及胰头肿物;(5)胆囊腺癌;(6)厚壁型胆囊炎。笔者对肿物回声位置、引起误诊原因及特殊回声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其规律和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9.
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47例胸段食管癌手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行分组对比研究,其中保留神经组20例,常规手术对照组27例。保留组18例和对照组26例行根治性手术;余为姑息性手术。病理学检查发现保留组3例(15.0%)和对照组3例(11.1%)癌已浸润近迷走神经干或/和其分支附近;另外,保留组1例(5.0%)和对照组3例(11.1%),癌已侵及神经。基础胃酸分泌量(BAO)及胃排空时间(T1/2)测定:保留组BAO均数值(1.93mmol/h)和T1/2均数值(63.51分)与对照组BAO(0.75mmol/h)和T1/2(>105分)之间的差别皆显著;而与正常人组和术前对照组相比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作者认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是可行的,术后胃的泌酸及运动功能损伤轻。但手术指征应限于T1~T2等较早期的病变,否则会影响手术的根治性。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与子宫颈癌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o J  Lin H  Song H 《中华肿瘤杂志》2000,22(6):480-482,I016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190例手术切除标本中,正常宫颈鳞状上皮(NE)41例;上皮内瘤样病变78例,其中重度非典型增生(SD)41例,原位癌(CIS)37例;早期侵袭癌(MIC)31例;大细胞非角化型浸润癌(IC)40例。凋亡细胞检出用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方法,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p53、bcl-2基因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ABC染色方法。结果 (1)在NF组,凋亡细胞分布在表层细胞,增生细胞却局限于深层细胞;在宫颈肿瘤性病变组织中,二者均毫无规律地散在于病灶中。(2)TUNEL标识率伴随病变进展而降低,尤其从NE到CIS组显著地减少(P〈0.01),而PCNA标识率却伴随病变进展呈进行性增加(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征象与手术对照分析,探讨胆管癌的MR特点。方法:27例患行常规轴位SE,12加权成像和呼吸门控FSE,12加权成像,并做冠状位:MRCP成像,所有患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分析病灶信号特征、形态、范围,并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16例肝门型胆管癌在磁共振成像上多呈放射状(89%),术中所见病灶沿胆管浸润生长,且病灶范围比MRI所见大。所有胆管癌病灶在TIWI上均呈低信号(100%),4例肝内胆管癌在T2WI上为混杂信号,11例肝门型胆管癌在,T2WI上呈等(61%)或稍高信号(39%),2例壶腹癌在T2WI上呈低信号。在MRCP上所有病人表现为胆道梗阻。16例(89%):MRCP分型与临床分型一致。结论:胆管癌在磁共振成像上有较特征性表现,且能提供病变准确部位,但对病变范围估计不足,MRCP用于肝门型胆管癌临床分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2D-FIESTA cine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行矢状位SE T1WI,快速SE(FSE)T2WI,脂肪抑制FSE T2WI(fat saturation FSE T2WI,FS-FSE T2WI)及2D-FIESTA(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FIESTA)cine.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D-FIESTA cine表现,并与其他常规序列的MR扫描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33个椎间盘受累.在SE T1WI上,病变均呈低信号,FS-FSE T2WI、FSE T2WI和FIESTA呈中等信号或低信号.2D-FIESTA cine除可动态显示突出椎间盘的情况,并可清楚显示受压的脊神经.2D-FIESTA的扫描时间仅为T2WI的13.3%;为T1WI的17.9%.2D-FIESTA的扫描时间比常规MRI扫描时间短(P<0.001).结论 2D-FIESTA cine能清楚提供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价值的表现,是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与CT检查特点及应用。方法对收治的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MRI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中,9例单发,4例多发,共有病灶21个。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而MRI平扫时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CT和MRI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原发性脑淋巴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MR和CT动态扫描对小肝癌强化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目的 前瞻性比较研究小肝癌(SHCC)在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探讨MR优于螺旋CT的原因。方法 53例SHCC患者,均行螺旋CT和MR动态增强扫描。螺旋CT全肝平扫后分别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增强扫描。MR和SE序列和FMPSPGR序列动态增强多期扫描。结果 53例患者共发现病灶76个,MR和CT动脉期扫描分别有69个病灶和49个病 灶有明显强化。SHCC在MR和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中的典型表现为高-低-低信号(密度)和高-等-低信号(密度);不典型的表现为高-高-高信号(密度)、高-等-等信号(密度)和低-低-低信号(密度)。结论 动态MR和螺旋CT多期扫描均可显示SHCC的强化特征。MR动脉期扫描更能充分反映SHCC富血供的特点;在定性诊断方面,结合SE序列上的一些信号特征,MR更优于螺旋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术前分期的准确性与病理分期的准确性,以及对子宫颈癌治疗方式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子宫颈癌患者(鳞癌47例,腺癌2例,鳞腺癌1例)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行平扫及增强扫描,23例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38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对术前MRI分期与术式的选择及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3例MRI分期为Ⅰ~ⅡA期子宫颈癌分期准确率约为82.35 %,患者行子宫全切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ⅢA~ⅣB期的诊断准确率约100 %。MRI对子宫颈癌分期总的准确率约为84.21 %。结论 MRI能多方位显示子宫颈癌病灶及其侵犯范围,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利于术前评估、手术方式的制定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核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ao T  Wang J  Jiang X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5):377-379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复习资料完整的直肠癌术后疑复发而行MRI检查的病例34例,应用标准SE序列,行轴位T1WI、T2WI及矢状位T1WI序列扫描盆腔。2例行静脉GdDTPA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复发27例,主要表现为骶前及会阴区肿物,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矢状位T1WI骶前脂肪间隙不连续或消失。复发肿瘤侵犯膀胱8例,侵犯前列腺6例,明确骶尾骨转移6例,盆腔淋巴结肿大3例。34例中,7例未见复发。结论MRI对发现直肠癌术后复发并确定病变侵犯范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WD  Xie CM  Mo YX  Li JY 《癌症》2007,26(6):643-646
背景与目的: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用组织学方法检查难以与其它的小圆形细胞肿瘤(如尤文氏肉瘤)区别.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和探讨外周型PNET的CT和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外周型PNET的CT和MRI表现.结果:7例PNET发病部位分别为左鼻翼、右下颌骨、左/右胸壁、左精索、胸椎旁及腰段椎管内.发生于软组织的PNET CT表现主要为边界不清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伴坏死、囊变,无钙化,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发生于骨的PNET 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并伴巨大软组织肿块形成.发生于椎旁或椎管内的PNET MRI表现为与脊髓和马尾分界清的软组织肿块,在T1WI上呈稍低或等信号改变,在T2WI上呈稍高或等信号改变.结论:外周型PNET的CT和MRI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特征;CT和MRI检查可显示肿瘤的范围和发现远处转移,对确定手术的可切除性及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BP)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20年9月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例不同部位SBP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影像学检查包括CT、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结果:8例患者病变部位包括胸椎3例、腰椎2例、颅骨2例、肋骨1例,其中影像学检查误诊为胸椎转移瘤、胸椎结核、腰椎淋巴瘤、颅骨脑膜瘤各1例。所有患者均呈溶骨型骨质破坏,可伴有骨质膨胀性改变及软组织肿块。5例椎体病灶均表现为椎体压缩变扁,CT呈等/低密度,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低/稍高信号,其中2例呈典型"微脑征"。2例颅骨病灶CT呈稍高密度,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混杂高信号。肋骨病灶CT呈等密度,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MRI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不同部位SBP均表现为溶骨型骨质破坏,病灶及软组织肿块均一强化。"微脑征"为脊柱SBP特异性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透明血管型Castleman 病的CT 及MRI 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透明血管型Castleman 病的CT 及MRI 资料,总结其特征。结果:左锁骨上窝1 例,纵隔1例,肠系膜1 例,肝胃间隙1例,4例临床类型均为局限型,4例病理分型均为透明血管型。 CT表现为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动态增强4例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MRI 检查T1WI 病灶呈等信号,T2WI 呈高信号,增强表现与CT 近似。结论: 透明血管型Castleman 病有一定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需病理性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