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优势,提高影像工作者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25例临床拟诊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发病2~24 h以内行常规MRI及DWI扫描。结果急性脑梗死DWI表现与神经系统特征对应区域的高信号影,病情缓解后经MRI、CT复查均证实为脑梗死。结论 DWI对急性脑梗死十分敏感,并能清楚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及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人DWI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人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上显示为低信号,检出率100%;3例曾有脑梗死病史,MRI常规序列只发现陈旧性梗死灶,而DWI检查发现有新梗死灶;DWI的全方向比单方向对显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梗死灶更清楚。结论磁共振DWI是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重点课题。急性脑梗死,特别是发病在6 h以内的超急性脑梗死,脑组织损害尚属可逆性阶段,存在功能性电活动可恢复区,这种恢复具有时间限制。实践证明,早期溶栓治疗有效,而且是发病时间越短,疗效越好。超急性脑梗死的及时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04~2007-04临床疑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86例,其中男59例,女27例,年龄42~78(平均60)岁。本组均做头颅常规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DW I)扫描。1.2方法使用飞利浦G yroscan in tera 0.5T…  相似文献   

4.
弥散加权MR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弥散加权MRI(DWI)对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超急性脑梗死且发病在6h以内的患者行急诊MRI和DWI检查。分析DWI诊断和最终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比较DWI和常规MRI对超急性脑梗死敏感性和特异性、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20例,与最终临床诊断均符合。DWI所见高信号区域在CT/MRI随访中均有脑梗死灶。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常规MRI的敏感性为20%,特异性为100%;超急性脑梗死DWI信号上升,ADC值下降(P<0.001)。结论:DWI可作为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脑梗死患者在症状出现3h内开始溶栓治疗,能在缺血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之前使血管再通。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体内水分子运动很敏感,在早期诊断脑梗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本文采用弥散加权成像程序,分析其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图(ADC mapping)在急性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弥散加权MRI和常规MRI对2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25例,测定病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及病灶中心—边缘ADC值。结果:超急性期3例均在DWI及ADC图上显示出缺血灶,但其在CT及T2WI上表现正常。超急性、急性期脑梗塞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其ADC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区域,平均ADC值为(0.596±0.112)×10-3mm2/s,而对侧部位的平均ADC值为(0.880±0.148)×10-3mm2/s(P<0.01),28例超急性、急性期病灶ADC值均出现梯度征。结论:三向同性DWI及ADC图对急性脑梗塞,尤其是超急性脑梗塞较常规MRI及C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超急性、急性脑梗塞,并能反映缺血半暗带等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超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高疑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及DWI扫描,并根据其发病时间和影像图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显示率、边界以及范围均优于常规磁共振成像;所有病例病灶的ADC值与rADC值均明显下降.结论 DWI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能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8.
3.0T DWI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3.0T MR机的弥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DW-EPI)对急性脑出血(AIH)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临床确诊的AIH患者的MRI和CT图像,MRI和CT在发病后24h~1周内完成,MRI包括DW-EPI及常规MRI序列,其中13例加扫了GRE-T2WI。分析并比较B0(b=0s/mm2)、B1000(b=1000s/mm2)、CT及GRE-T2WI诊断AIH的阳性结果。结果:25例脑实质出血患者中,B0、B1000、CT的阳性显示率分别为96%(24例)、84%(21例)、76%(19例),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包括3例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的阳性显示率分别为100%(7例)、57%(4例)、86%(6例)。13例AIH的GRE-T2WI 序列均显示为阳性结果。统计学结果显示B0、B1000及CT对AIH的显示能力差异无显著性。结论:3.0T DW-EPI序列是诊断AIH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取代CT。  相似文献   

9.
周坦峰  熊敏超 《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2):82-83,121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其中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8例。均行常规TSE T1加权像(WI)、TSET2WI、FLAIR T2WI及SE-EPI DWI扫描,其中6例行3D时间飞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TOF MRA)。结果 30例DWI均清晰显示相应神经体征分布区的梗死灶,DWI对病灶的显示范围、对比度均明显优于TSE T1WI、TSE T2WI、FLAIR T2WI序列。6例行TOF MRA检查,其中2例大脑中动脉M2段完全闭塞,2例大脑前动脉主干闭塞,1例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远侧分支减少。结论 DW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常规TSE T1WI、TSE T2WI、FLAIR T2WI的信号变化,对判断患者脑缺血的时间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联合应用在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行常规MRI、DWI及MRA检查,对MRA原始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分析DWI显示病灶与MRA血管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 40例患者的DWI图像均显示与临床症状及体征相符的病灶,且病灶具有较高的信号强度和清晰度。其中病灶在前循环25例、后循环8例、前后循环均有7例;MRA检查均获得清晰血管图像,结果显示动脉硬化3例、动脉狭窄或闭塞37例;40例中28例大面积病灶的血管病变阳性率为100%。DWI在前后循环上显示病灶解剖定位均与MRA上血管异常解剖定位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DWI对急性期脑梗死的灵敏度较高,MRA能清楚地显示颅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通过DWI和MRA进行结合比较,可同时显示脑实质和脑血管情况,进一步判定责任血管。  相似文献   

11.
MRI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及侵袭性评估中有重要作用,而DWI是应用最广泛的MRI功能成像序列之一。现将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防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在使用复方丹参川芎嗪静脉点滴的基础上,对住院的60例DWI阳性的TIA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和拜阿司匹林对照组各30例.结果:治疗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防治DWI阳性TIA进展为脑梗死有较确切疗效,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脑梗死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脑梗死各期弥散成像(DWI)与常规MR的信号改变,总结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时间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脑梗死发病不同时间的病例行常规MR及DWI。结果:DWI超急性期显示率达100%,急性期与T2WI相同,亚急性期则不如T2WI。ADC值至亚急性晚期达假正常化。结论:脑梗死的DWI随时间有特征性的规律,有利于临床分期,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面积脑梗死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存活者致残率高.现将我院2001-2009年收治的3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45~85岁,平均63岁.合并高血压18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心房颤动28例,糖尿病13例.本组均突然起病,6 h病情达高峰者12例,6~24 h达高峰者18例,24~72 h达高峰者6例.昏迷20例,其中6 h昏迷者8例,6~72 h昏迷12例.呕吐20例,抽搐5例,偏瘫32例,全瘫4例,双眼凝视病灶20例,大小便失禁20例,瞳孔不等大3例,中枢性舌瘫32例,一侧病理征阳性32例,双侧病理征阳性4例.并发症:出血性脑梗死3例,中枢性高热3例,脑疝4例,肺部感染20例,消化道出血2例,心力衰竭1例,尿路感染3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各项参数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韩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诊治的68例肺癌患者,入院后均行DCE-MRI及DWI扫描,比较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容量运转参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比(V_(e))、表现扩散系数(ADC)差异,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分析K_(ep)、K^(trans)、V_(e)、ADC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采用一致性分析K_(ep)、K^(trans)、V_(e)、ADC联合诊断肺癌的效能。【结果】肺癌组织K_(ep)、K^(trans)、V_(e)值显著高于癌旁组织,ADC值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_(ep)、K^(trans)、V_(e)、ADC及联合均能用于肺癌的诊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0.907、0.884、0.902、0.937,敏感度为0.896、0.910、0.896、0.926、0.932,特异性为0.868、0.897、0.912、0.851、0.935。经一致性分析显示:联合诊断中敏感度为0.956,特异性为0.985,准确率为0.971,阳性预测值为0.985,阴性预测值为0.957,Kappa=0.941。【结论】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K_(ep)、K^(trans)、V_(e)、ADC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诊断肺癌,且通过一致性分析证实K_(ep)、K^(trans)、V_(e)、ADC联合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构音障碍与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研究78例突发构音障碍的脑梗死患者,经影像学证实均为单个梗死。结果引起构音障碍的脑梗死可位于初级皮层运动区、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内囊、脑干及小脑。结论引起构音障碍的小脑外梗死,大多影响锥体束。任何部位的小脑梗死均可引起构音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扩散系数值对急性脑梗死继发出血(HT)预测的价值。方法:75只兔颈内动脉注射自体血栓制作急性脑梗死模型,证实脑梗死的动物在3.0T MR设备上依次行3、6、12、24、48及72h扩散加权成像(DWI),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及指数扩散系数(EDC)图。采用欧洲急性中风合作研究方法(ECASS)对病理证实的HT进行分型,包括无HT组与HT组,后者又分为斑点状出血组(HI)及较大出血组(PH)。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比较无HT组与不同程度HT组之间ADC及EDC值有无差异。结果:59只(78.67%)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其中无HT组21只(35.59%,21/59)、HI组31只(52.54%,31/59)、PH组7只(11.87%,7/59)。无HT组3~72h梗死区ADC值为(0.601±0.128)×10-3~(0.813±0.060)×10-3,HT组ADC值为(0.432±0.091)×10-3~(0.618±0.060)×10-3,各时间点两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17~5.986,P值为0.000~0.031)。无HT组3~72h梗死区EDC值为(0.415±0.039)~(0.502±0.009),HT组EDC值为(0.559±0.040)~(0.583±0.064),两组各时间点E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002~6.995,P值为0.000~0.002)。HI组3~72h梗死区ADC值为(0.435±0.091)×10-3~(0.631±0.045)×10-3,PH组ADC值为(0.390±0.180)×10-3~(0.586±0.104)×10-3,除24h(t值为4.664,P=0.002)外,其余时间点HI组与PH组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t值为0.057~1.996,P值为0.171~0.956)。HI组3~72h梗死区EDC值为(0.545±0.039)~(0.638±0.042),PH组EDC为(0.575±0.054)~(0.649±0.019),各时间点两组间EDC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值为0.051~1.698,P值0.150~0.960)。结论:脑梗死急性期ADC值及EDC值变化与HT的发生存在着相关性,ADC值下降及EDC值增高有可能预测HT的出现,但仅根据扩散系数值不能预测HT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与CT成像分别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明确依据.[方法]收集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病例3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及弥散成像检查和CT扫描,比较两者对病灶检出率和临床关系.[结果]3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上均清晰明确显示,在常规MRI均未明确显示,仅小部分病例可显示间接征象 CT像上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诊断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和明显优势,特别是对于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灶的诊断具有明确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与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沭阳铭和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在患者疾病鉴别诊断早期实施磁共振评估,对比常规T1WI、T2WI、FLAIR、DWI序列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DWI序列对急性期脑梗死与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序列成像和DWI序列表现,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诊断过程中的图像表现:FLAIR序列诊断出的表现为高信号,常规T2WI图像所表现出的是信号升高,DWI序列的诊断也是高信号表现,而经过比较之后发现,DWI图像所表现出的高信号的范围更大。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成像表现:FLAIR序列图像呈现出的缺血区域的轻微信号升高,常规T1WI及T2WI图像信号正常,因此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用常规T1WI及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参数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程分为:超早期组(<12 h)7例,急性期组(12~24 h)18例,亚急性期组(>1~7 d)20例.应用Siemens AVANTO 1.5T磁共振机行头颅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威像(DWI)及DTI检查,测量各期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部分各向异性(FA)、表现弥散系数(ADC)的变化,并与梗死对侧进行对比.结果 急性期病灶中心区与用边区FA值分别为0.318±0.057 vs 0.398±0.055(P<0.01),亚急性期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FA值分别为0.305±0.035 vs 0.309±0.029(P<0.01);超早期中心区与周边区的AI)c值分别是(0.291±0.051)×10-3m2/s vs(0.390±0.050)×10-3 mm-2/s(P<0.01),急性期的中心区与用边区ADC值分别是(0.379±0.018)×10-3mm-2/s vs(0.479±0.016)×10-3mm2/s(P<0.01).随着病情进展,梗死灶FA值逐渐下降,急性期梗死侧和梗死对侧的FA值分别是0.342±0.050 vs 0.461±0.079(P<0.01),亚急性期梗死侧和梗死对侧的FA值分别是0.305±0.029 vs 0.480±0.059(P<0.01);梗死灶ADC值随病程进展先下降再升高,超早期梗死侧和梗死对的ADC值(0.344±0.023)×10-3mm-2/s vs(0.663±0.033)×10-3mm2/s(P<0.01);急性期梗死侧和梗死对侧的ADC值分别是(0.432±0.018)×10-3mm2/s vs(0.678±0.026)×10-3mm2/s(P<0.01).结论 FA、ADC联合应用能更精确地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分期和定位;并对缺血半暗带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