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BRS)情况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血糖,用倾斜方法同时记录血压和心率,BRS=(最低血压时RR间期-基础RR间期)/(最低血压-基础血压),用袖带对肱动脉加压后放气,测定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的方法代表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结果(1)高血压病患者的BRS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6.9±7.3vs13.9±3.6)ms/mmHg,P<0.01],亦明显小于肾性高血压组[(6.9±7.3vs12.2±6.2)ms/mmHg,P<0.01];高血压病BRS有随着高血压分级增高而下降趋势,1级患者BRS大于3级患者[(10.2±4.0vs5.4±4.8)ms/mmHg,P<0.01],2级患者BRS大于3级患者[(7.6±2.4vs5.4±4.8)ms/mmHg,P<0.01];(2)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BRS小于高血压病不伴高脂血症组[(2.2±4.7vs7.2±6.4)ms/mmHg,P<0.01];(3)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BRS相关(r=0.565,P<0.01),肾性高血压组内皮舒张功能与BRS相关(r=0.573,P<0.05),正常对照组内皮舒张功能与BRS相关(r=0.610,P<0.05)。结论(1)BRS功能降低可能是高血压病发病原因之一;(2)降脂治疗可通过升高BRS,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3)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BRS有关,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改善BRS。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性期合理控制血压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血压的合理控制对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降压干预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治疗,血压超过正常值即行降压治疗;治疗组50例治疗方案为既往有高血压病,血压在(160~180)/(100~105)mmHg,或既往无高血压病,血压在(100~180)/100mmHg的病人,不需降压治疗,维持上述血压水平1周后再加用降压药物。若确诊为脑卒中者血压>220/110mmHg则在急性期启动降压治疗,并维持血压在上述水平1周,再降至正常水平。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总有效率为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合理降压干预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能明显改善脑缺血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并可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达标率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目的 观察“高血压理想治疗”(简称HOT)研究治疗方案在中国高血压病患者中的降压疗效、血压控制率、不良反应和依从性。方法 从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2年 2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4 8个城市 ,在 5 30 4 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进行HOT研究治疗方案的短期 (10周 )临床观察 ,主要观察指标是第 10周时降压达标率 (血压 <14 0 /90mmHg)。结果 血压平均从 (16 4 8± 15 8) /(98 3±10 1)mmHg降到 (133 6± 9 6 ) /(80 9± 6 6 )mmHg。第 10周时血压达标率在意向治疗分析人群达 79 2 % ,在实际完成方案人群达 87 0 % ,83 4 %的患者血压达标仅需要使用 2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自发报告的症状发生率 1 2 % ,95 6 %患者按照治疗方案服药。结论 中国高血压病患者使用长效钙拮抗剂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 ,显示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 ,较高的降压达标率 ,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较好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伴有多种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是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预测因子[1,2].为最大程度减少靶器官损伤,应提供24h平稳一致的降压疗效,血压控制到目标值(SBP<140mmHg,DBP<85mmHg),为此降压的"way"(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和"when"(指降压时辰化治疗学问题,也就是,一天中什么时候给药能达到最佳的血压控制效果)就成为人们关注探讨的问题.本研究探讨EH患者时辰化服用双氢克尿噻片和缬沙坦胶囊(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拮抗剂)的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hypertensive patient complicated with type2 diabetes mellitus,EH+T2DM)且有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异常的患者,接受常规降压、降糖药物治疗及个体化运动处方后HRV变化的情况.方法 运动处方一为每日运动一次,15 min/次;运动处方二为隔日运动一次,30 min/次.运动量为靶心率≈{(60%~70%)×[(220~170)-实际年龄)]}次/分.30例符合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其中A组接受运动处方一治疗,B组接受运动处方二治疗,C组不接受运动处方治疗.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HRV均有改善.治疗前后对比A、B组HRV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HRV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HRV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降压、降糖药物对改善HRV作用不明显,个体化运动处方对改善HRV有较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有效控制血压可减少老年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衰、肾衰等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有效控制高血压对老年患者尤显重要。近年来尽管新药不断问世 ,但仍有一些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 ,高血压最佳治疗 (HOT)研究证实高血压病人群中服用 3种或 3种以上降压药物 ,有 93%的患者能将舒张压控制在 90mmHg以下 ,但仍有 7%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法将血压控制在此标准 ,这些患者的高血压病属于顽固性高血压[1] 。1 顽固性高血压的概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国际高血压联盟 (ISH)公布的高血压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查和分析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按序选取30例胃镜检查患者,年龄60~84岁;采用心率血压监测仪定患者胃镜检查前及检查时心率变异性(HRV)[包括平均R-R间期(RRI)、总变异性(Tv)、低频成份(LF)、高频成份(HF)低频成份/高频成份[LF/HF]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包括血压总变异(BRSTV)、血压谱密度的低频成份(BRSLF)、血压谱密度的高频成份(BRSHF)、血压谱密度的甚低频成份(BRSVLF)]的变化,分析检查前及检查时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 检查时HRV指标RRI、TV、LF、HF和BRS指标BRS TV、BRS LF、BRS HF、BRS VLF均较检查前有明显升高(P=0.00),检查时LF/HF也较检查前升高(P=0.042.结论 老年患者者胃镜检查时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均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可能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邮电职工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方法:于1999年6月随机抽取上海市区邮电职工1054人(年龄24~82岁)进行血压测量和统一问卷调查.高血压人群定义为血压≥140/90 mmHg,或有高血压史及接受降压治疗者.结果:普查对象中查出为高血压的人有65.5%知道自己有高血压;门诊的高血压病人有75.3%知道自己有高血压.44.2%的高血压病人在接受规范降压治疗,但仅21.5%血压能控制在<140/90 mmHg.结论:结果显示这一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早在50多年前,已有人提出补充钾可降低血压,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适量补充钾的重要性尚无定论。为此,作者对1组非选择性和未作其他治疗的轻至中度高血压患者,仍按平时摄入钠,给予适量补钾或用安慰剂进行双盲随机交叉研究。23例(男12,女11)原发性高血压,年龄26~66(平均45)岁,血压135~173/90~110mmHg,仰卧化平均血压为15(?)/99mmHg,均无肾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脏病或脑血管病。如已接受降压剂治疗者,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拉西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中、重度高血压病126例[收缩压(SBP)≥140 mmHg,舒张压(DBP)≥105 mmHg],每日晨服拉西地平(4~6)mg联合缬沙坦80mg,共治疗4周.观察患者血压、心率、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拉西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病4周后,SBP平均值较服药前降低33.9mmHg,DBP平均值降低25.7mmHg,血压达标(SBP<140mmHg,DBP<90mmHg)率为88.2%,治疗前后患者各项生化指标、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拉西地平联合缬沙坦降压效果明显,安全性好,可作为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治疗的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BRS)情况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血糖,用倾斜方法同时记录血压和心率,BRS=(最低血压时R-R间期-基础R-R间期)/(最低血压-基础血压),用袖带对肱动脉加压后放气,测定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的方法代表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结果(1)高血压病患者的BRS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6.9±7.3 vs 13.9±3.6)ms/mm Hg,P<0.01],亦明显小于肾性高血压组[(6.9±7.3 vs 12.2±6.2)ms/mm Hg,P<0.01];高血压病BRS有随着高血压分级增高而下降趋势,1级患者BRS大于3级患者[(10.2±4.0 vs 5.4±4.8)ms/mm Hg,P<0.01],2级患者BRS大于3级患者[(7.6±2.4 vs 5.4±4.8)ms/mm Hg,P<0.01];(2)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BRS小于高血压病不伴高脂血症组[(2.2±4.7 vs 7.2±6.4)ms/mm Hg,P<0.01];(3)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BRS相关(r=0.565,P<0.01),肾性高血压组内皮舒张功能与BRS相关(r=0.573,P<0.05),正常对照组内皮舒张功能与BRS相关(r=0.610,P<0.05).结论(1)BRS功能降低可能是高血压病发病原因之一;(2)降脂治疗可通过升高BRS,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3)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BRS有关,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改善BR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福辛普利(fosinopril)与卡托普利(captopril)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随机开放对照试验,经7~10天安慰剂导入期,47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入4周治疗期,每日服用福辛普利10mg(24例)或卡托普利37.5mg(23例),两周后如血压≥140/90mmHg则剂量加倍。测量治疗4周前后血压、心率及24小时尿微量蛋白的排泄,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两组药物均能明显降低血压及尿微量蛋白排泄(P<0.05),两者无相关关系,福辛普利和卡托普利降压有效率分别为63%和59%,心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变化。结论:福辛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降压药物,同时减少尿白蛋白排泄,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22年5月12日, 《中国人群正常高值范围血压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者降压治疗和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CHINOM)》在线正式公布了主要研究结果——对于血压为130~139/80~89 mmHg(1 mmHg=0.133 kPa)的正常高值的中国人群, 降压药物治疗并不能降低其心血管事件风险, 因此不建议对该人群进行降压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方法观察安宫降压丸对高血压病1级肝火亢盛证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38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69例)和试验组(169例),对照组给予安宫降压丸模拟剂,试验组给予安宫降压丸,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病人血压、静息心率、相关临床症状以及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血压达标率(65.68%)、收缩压下降值(9.33mmHg±5.80mmHg)和舒张压下降值(5.57mmHg±4.49mmHg)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静息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肝火亢盛主症(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和次症(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积分均有显著改善,中医症状显效率和有效率达到94.1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病人依从性良好,在安全性评价方面,试验组不良事件有5例,对照组有11例,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安宫降压丸能安全有效控制高血压病1级肝火亢盛病人血压,同时减轻高血压病病人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北京降压0号治疗中青年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北京降压0号对中青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人体代谢的影响。方法: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32),分别予北京降压0号和左旋氨氯地平,疗程8周。观察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8周末,两组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治疗组血压下降幅度为29.95/21.63mmHg,对照组为30.88/20.06mmHg,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降压总有效率、显效率、血压正常达标率、理想血压达标率分别为93%和90.6%,76.2%和71.9%,65.12%和62.5%,25.58%和21.88%,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较轻。结论:北京降压0号控制血压疗效至少与左旋氨氯地平相似,对人体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h平均脉压(PP)与血压负荷、心率变异性(HRV)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EH患者86例,同时行动态血压(ABPM)与动态心电图检查,以PP<60mmHg(A组,n=42),PP≥60mmHg(B组,n=44)分为两组,对其进行分析。结果PP增加主要因收缩压(SBP)增加所致;随PP增加,SBP血压负荷增加,HRV时域法指标均降低,而复杂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EH患者PP与血压负荷、HRV时域法指标及心律失常有关,临床在对其治疗中要注意缩小PP,并将PP作为评价高血压危险度和降压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国家联合委员会和WHO高血压国际协会认为 ,所有接受高血压治疗病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 1 4 0mmHg( 1mmHg=0 1 3 3kPa)以下 ,舒张压应控制在 90mmHg以下 ,有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者的血压应降至 1 3 0 / 85mmHg以下。但调查发现 ,临床上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达到要求者不足 3 0 %。本研究评价了接受治疗的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心血管病死亡的预后价值。方法 将于 1 972年~ 1 988年期间进行检查、已接受降压治疗的 471 4例男性高血压病人列为研究对象。获得病人接受降压治疗后的血压…  相似文献   

18.
微循环减少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常见病理改变,该研究测定非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接受有效降压治疗后皮肤毛细血管密度变化,评价微循环与动脉血压的关系。入选76例接受长期降压药物治疗的门诊高血压病患者,其中27例单一用药治疗,49例联合用药治疗,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入选24例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降压治疗,健康教育组在降压治疗的同时,给予定时监测血压,健康教育,跟踪随访,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健康教育组教育后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显著改善[低盐(39.6%∶90.6%)、运动(47.2%∶94.3%)、控制体重(30.0%∶76.2%)、控制吸烟(10.7%∶60.0%)、控制饮酒(32.5%∶92.7%)];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57.5%∶94.3%);收缩压[(157±5)mmHg∶(142.8±1)mmHg]、舒张压[(95.5±5)mmHg∶(89±1)mmHg]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健康教育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发生率高,并发症可致死或致残。在过去的几十年与高血压病斗争的过程中,专家们发现,单纯地降低血压是不够的。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减轻或逆转病人的终末器官损伤,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从保护病人的终末器官免受损伤这一目标出发,根据我们多年工作的体会,结合全球抗高血压治疗三十多年的经验,我们提出抗高血压治疗要三条腿走路的新概念(图1),即要确切降压、稳定血压和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1 确切降压 国外的一些大规模的研究告诉我们,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每降低10mmHg~14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5mmHg~6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2/5,冠心病减少1/6,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1/3。我们国家几项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4%。因此,血压降低的效益是明显的[1]。那么,血压应该降到什么程度呢?根据最近完成的国际HOT (Hypertension Optimal Treatment) 研究,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控制在138/83 mmHg。但是,到底有多少病人的血压达到目标血压呢?请看法国1992-1997年的一项14.5万人的调查报告[2]。在血压≥140/90 mmHg 的人群中有80%未治疗,治疗的只有20%。14.6%虽接受治疗但血压仍高于140/90 mmHg,只有5.4%的病人其血压控制良好。在美国,情况比较好一些,但控制率也只有25%[3]。据1991年对94万人的调查,我们国家城市和农村的高血压知晓率分别为36.3%和13.7%;治疗率分别为17.4%和5.4%;控制率分别为4.2%和0.9% (平均为2.9%)[1]。面对如此之低的控制率,我们国家已提出要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社区防治等有力措施。在治疗方面我们提倡联合用药,同时继续努力发展新药。 1.1 在宣传教育中强调高血压病治疗的重要性。总体上讲,高血压人群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群缩短15~20年[4]。如上所述,降压治疗的效益又非常明显,因此,在宣传教育中要强调高血压病治疗的重要性。在许多场合,我们反对药物的滥用。受此影响,舆论导向和群众的心理是尽量少用药。我们要化大力气纠正高血压病人和一些医护人员中可能存在的错误认识。高血压病一旦确诊,就必须用药物治疗。对所有的非药物疗法都要持谨慎态度,一般只能作为辅助,不能轻易取代药物治疗。此外,要进一步明确高血压病的治疗是终生治疗。对于血压已被控制的病人,一旦停药,血压很可能回升。另外,血压高只是高血压病的一种临床表现,血压控制后其病理过程有可能还在继续。这样,对于高血压病人的维持治疗药物的要求是:低剂量(常用剂量的1/2~1/10)、超长效(最好周效)、具有器官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