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歇性清洁导尿对尿管依赖的病人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效果观察。方法对6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骨科病人长时间留置尿管形成尿管依赖的病人使用两种不同处理方法戒断尿管依赖,恢复自主排尿,观察组拔尿管后使用间歇性清洁导尿同时配合穴位按摩、膀胱功能训练等方法;对照组拔尿管后进行诱导排尿、膀胱功能训练等方法。结果观察组30例病人中有25例病人成功戒断尿管依赖恢复自主排尿功能,3例恢复反射性排尿,2例重新留置导尿管;对照组30例病人13例恢复自主排尿功能,5例恢复反射性排尿,12例重新留置尿管。结论间歇性清洁导尿能成功戒断尿管依赖病人尿管依赖,恢复自主排尿功能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妇科手术患者进行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对术后拔除尿管后排尿功能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妇科肿瘤术后留置尿管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术后3d开始定时夹闭尿管排尿训练;实验组在术后3d夹闭尿管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腹肌及盆底肌的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情况及残余尿量的情况比较。结果两组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顺畅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测定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两组自行排尿失败,行再次留置尿管情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改进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可促进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减少尿潴留发生率,减少肾损伤及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严旭晖  王泳珍 《现代保健》2010,(29):133-134
报告了6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肠道护理和心理护理,术后各引流管的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指导患者定时排尿和进行盆底肌的训练.患者拔除尿管后,经过对新建膀胱进行排尿功能训练,2周后可自控排尿.仅1例夜间偶有尿失禁.  相似文献   

4.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排空膀胱利于手术的主要手段[1],但是留置导尿破坏了膀胧的封闭状态和排尿反射,易造成膀胱的排尿功能损害。由于手术或病情的需要,临床患者常需留置尿管平均留置7-10天左右予以拔除,时间短者只需1—2天,时间长者可达20天以上,由于拔管方法欠妥善,约有60%的患者拔管后出现排尿困难,表现为首次排尿延迟,排尿费力,严重者发生尿储留。15%的患者需再次导尿,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不适感及发生尿路感染的机率,更不利于膀胧功能的恢复。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对222例留置尿管患者进行观察和总结,采取正确的方法拔除尿管,从而降低了尿潴留及重置尿管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文小银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290-1292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坦洛新药物防治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护理效果。方法 92例宫颈癌Ⅰb-Ⅱa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观察组46例病人,即术前3d开始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即定时做盆底肌肉的收缩与放松的练习,联合坦洛新药物治疗,观察病人对膀胱充盈容量的感觉与自主排尿情况;而对照组46例病人,则按妇科腹部手术护理常规病人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尿潴留发生情况及观察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有4例发生尿潴留,对照组有16例发生尿潴留,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坦洛新药物治疗,能调节盆底肌、膀胱及神经功能,促进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设计研制一种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的人体膀胱功能训练电子仪器,最大限度地发挥膀胱功能训练的作用。选择128例长期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使用人体膀胱功能训练仪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拔出留置尿管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通过使用该仪器,加快了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有效避免了拔除尿管后排尿异常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提高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手术的护理配合质量,使术后患者尽快恢复规律排尿的方法。[方法]制订训练计划,通过心理护理,新膀胱储尿功能的训练,排尿、控尿方式的训练,对术后患者进行系统训练指导。[结果]经过1~3个月系统的排尿训练,23例患者均能自主排尿,每次排尿200~300ml,平均250ml,每天间隔3~5h,平均4h,夜间唤醒1~2次,均无夜间溢尿。[结论]系统的排尿训练是恢复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有规律排尿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后老年患者拔除尿管不同时间对排尿成功率的影响,以寻求拔除尿管适合的时间,提高排尿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62例开胸手术后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术后第1天给予拔除尿管;观察组采取术后第1天开始定时夹闭尿管,锻炼膀胱功能23天后予拔除尿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拔除尿管后自然排尿成功19例,诱导排尿成功9例,需要再次导尿的患者3例;观察组自然排尿成功29例,诱导排尿成功2例,无一例需再次导尿,两组差异明显(p<0.01)。结论排除导致尿道受阻及排尿困难疾病的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留置尿管,应延长膀胱功能锻炼时间,在术后23天后予拔除尿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拔除尿管后自然排尿成功19例,诱导排尿成功9例,需要再次导尿的患者3例;观察组自然排尿成功29例,诱导排尿成功2例,无一例需再次导尿,两组差异明显(p<0.01)。结论排除导致尿道受阻及排尿困难疾病的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留置尿管,应延长膀胱功能锻炼时间,在术后23天拔除尿管最合适,不宜太早。掌握适时拔除尿管时间,可减轻患者再次导尿的痛苦和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保留盆腔神经的子宫广泛性切除术配合早期多种膀胱功能康复锻炼对促进患者早期自主排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1年间收治Ib1-IIa期子宫颈癌进行手术的患者共61例,其中28例行保留盆腔神经子宫广泛性切除术(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NSRH),33例行传统的子宫广泛性切除术(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RH)。RH组进行常规护理,NSRH组除常规护理外,实施早期盆底肌功能锻炼、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结合间断性夹管刺激膀胱容量反射的冲洗方法、下肢功能锻炼及自主排尿训练,观察NSRH和RH术后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NSRH组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时间为(12.4±5.2)d,与RH组(22.4±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随访患者排尿满意度,NSRH组为100%,RH组为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盆腔神经子宫广泛性切除术配合早期多种膀胱功能锻炼,能促进膀胱功能的早期恢复、提高排尿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吴瑞婷 《现代保健》2013,(21):67-6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65例,分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情感护理、膀胱自控排尿功能训练等,对照组30例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3、6及9周不同时间段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3周时两组患者自控排尿能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综合干预护理后第6、9周,观察组患者自控排尿能力明显改善程度,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配合早期排尿功能的康复训练,有利于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膀胱排尿能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膀胱功能训练按常规行膀胱功能训练一般采用盆底肌肉训练、耻骨、尾骨肌、提肛肌训练进行膀胱功能恢复训练,对于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膀胱功能恢复期需要间断夹闭尿管2-3小时,训练患者膀胱功能,通过临床实践,将尿袋帽运用于膀胱训练中,运用于81例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2008年12月~2010年2月我科入住的39例脊髓损伤(SCI)患者实施间歇性清洁导尿配合穴位按摩其排尿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脊髓损伤的患者,根据残余尿量制定导尿次数,每天1~5次不等,并为其制定饮水计划;配合按摩气海、关元、中级、曲骨、归来、会阴等穴位。当残余尿量低于100ml,治疗成功,停止导尿与按摩。结果39例脊髓损伤患者中有34例治疗成功,2例实施2~3天出现高热而停止,3例因经济原因提前出院.教会家属间歇导尿方法,1个月后电话随访,2例治疗成功,1例尿失禁,使用尿套。结论间歇性清洁导尿配合穴位按摩为脊髓损伤患者建立了规律自主排尿,解决患者因排尿障碍带来的生活困扰,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防治进行探讨。方法对在我院首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膀胱冲洗,第5天进行提肛训练和个体排尿训练,拔管时预留膀胱冲洗液,拔管后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等综合措施;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留置尿管。两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均为8~10d,拔除尿管6~7h后自行排尿2~3次后测残余尿量。结果拔除尿管后实验组发生尿潴留3例,再置管率为5.0%;对照组发生尿潴留19例,再置管率为31.7%。两组患者在排尿顺畅程度、残余尿量、尿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运用综合干预措施,可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预防尿潴留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刘洪枸  张洁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638-5639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对34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使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每次30 min,每周3次,10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日记。治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治疗效果并追踪观察6月。结果:34例患者中,治愈14例(41.2%),有效15例(44.1%),无效5例(14.7%),有效率达85.3%,29例随访6个月,2例复发。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事件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功能性膀胱容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有效的、治愈率较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支配膀胱储尿和排尿功能的神经分别来源于盆丛和盆内脏神经。宫颈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范围较大,术中需打开子宫膀胱返折腹摸,分离膀胱与子宫及阴道上部之间的结缔组织,并切断双侧宫骶韧带,将不同程度地损伤支配膀胱的神经,影响膀胱功能,为恢复膀胱功能,术后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留置尿管。但随着留置尿管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的风险增大,患者对留置尿管的依从性下降。宫颈癌改良根治术后常用的留置尿管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持续开放7d,持续开放5d+定期开放2d,持续开放10d,持续开放8d+定期开放2d。本文比较分析了不同留置尿管方式对膀胱功能恢复,尿路感染,以及患者对留置尿管的依从性的影响,旨在确定一种较为合适的留置尿管方式,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5-2007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宫颈癌改良根治术的43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留置尿管方式:其中64例持续开放7d,210例持续开放5d+定期开放2d,60例持续开放10d,104例持续开放8d+定期开放2d。124例持续开放留置尿管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2·3岁(31~58岁),314例持续+定期开放留置尿管的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尿动力学检查方法探讨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术后进行排尿情况的记录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15例患者均可自主控制排尿,5例患者最大尿流率〈1 0 mL/s,1例夜间轻微尿失禁,排尿困难组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最大潴尿压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排尿良好,是较为适宜的膀胱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动膀胱功能锻炼对行剖宫产产妇尿路感染的影响,为预防剖宫产产妇尿路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医院行剖宫产且留置导尿管产妇5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被动锻炼组(被动组)和主动锻炼组(主动组),每组各292例;被动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对产妇的尿管封闭从而对膀胱产生刺激,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当患者有尿意时进行引流处理,通过这种被动锻炼膀胱功能来促进产妇恢复,主动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让产妇在吸气时收缩腹部并屏气维持以锻炼腹部,有节奏地进行提肛运动以锻炼臀部,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腹部和臀部肌肉锻炼,来主动锻炼膀胱功能以促进产妇恢复;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尿路感染率、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和排尿有效率。结果被动组发生尿路感染27例,感染率为9.2%,主动组发生尿路感染4例,感染率为1.4%,主动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组排尿时间0~3h产妇69例占23.6%,>3h产妇223例占76.4%,主动组排尿时间0~3h产妇234例占80.1%,>3h产妇58例占19.9%;被动组残余尿量0~100ml产妇65例占22.3%,>100ml患者227例占77.7%,主动组残余尿量0~100ml患者244例占83.6%,>100ml产妇48例占16.4%;被动组排尿顺利患者125例占42.8%,排尿辅助顺利患者136例占46.6%,排尿无效患者30例占10.3%,总有效率89.7%,主动组排尿顺利患者172例占58.9%,排尿辅助顺利患者115例占39.4%,排尿无效患者5例占1.7%,总有效率98.3%。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进行主动膀胱功能锻炼能够显著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预防尿路感染,有效减少排尿时间及残余尿量,提高产妇排尿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膀胱功能锻炼对行剖宫产产妇尿路感染的影响,为预防剖宫产产妇尿路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医院行剖宫产且留置导尿管产妇5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被动锻炼组(被动组)和主动锻炼组(主动组),每组各292例;被动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对产妇的尿管封闭从而对膀胱产生刺激,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当患者有尿意时进行引流处理,通过这种被动锻炼膀胱功能来促进产妇恢复,主动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让产妇在吸气时收缩腹部并屏气维持以锻炼腹部,有节奏地进行提肛运动以锻炼臀部,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腹部和臀部肌肉锻炼,来主动锻炼膀胱功能以促进产妇恢复;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尿路感染率、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和排尿有效率。结果被动组发生尿路感染27例,感染率为9.2%,主动组发生尿路感染4例,感染率为1.4%,主动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组排尿时间0~3h产妇69例占23.6%,>3h产妇223例占76.4%,主动组排尿时间0~3h产妇234例占80.1%,>3h产妇58例占19.9%;被动组残余尿量0~100ml产妇65例占22.3%,>100ml患者227例占77.7%,主动组残余尿量0~100ml患者244例占83.6%,>100ml产妇48例占16.4%;被动组排尿顺利患者125例占42.8%,排尿辅助顺利患者136例占46.6%,排尿无效患者30例占10.3%,总有效率89.7%,主动组排尿顺利患者172例占58.9%,排尿辅助顺利患者115例占39.4%,排尿无效患者5例占1.7%,总有效率98.3%。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进行主动膀胱功能锻炼能够显著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预防尿路感染,有效减少排尿时间及残余尿量,提高产妇排尿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μm激光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8月应用2μm激光治疗老年BPH 156例,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10±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3±8) ml,术中未输血、无电切综合征发生.平均住院时间(5.00±0.45)d,术后自主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5例轻度尿失禁患者经锻炼后,排尿功能恢复;2例腺体组织形成活瓣阻挡排尿,经膀胱镜下取出残余腐肉后,排尿通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μ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老年BPH安全有效,术中、术后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患者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行子宫颈癌根治术的62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留置尿管时间、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74.19%,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留置尿管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分别为(5.8±0.5)d、(9.4±1.3)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的心理变化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对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自主排尿时间,提高临床护理疗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