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NEWS评分结合GCS评分在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317例确诊为颅脑损伤的患者,动态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状况、是否进行吸氧干预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并计算其NEWS评分和GCS评分结果,利用SPSS19.0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并计算出两个评分表对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转入ICU进行更高级别监护的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截断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了解NEWS评分和GCS评分与患者的住院天数的关系。结果 NEWS 评分、GCS评分在预测患者是否需要转入ICU的AUC分别为0.912(95%CI:0.881-0.943)、0.950(95%CI:0.927~0.973);NEWS≥8、GCS≤11为判断患者需要转入ICU的最佳截断值;患者的住院天数与NEWS评分呈正相关(r=0.657,P<0.05)、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540,P<0.05)。 结论 NEWS结合GCS评分能很好的预测颅脑损伤患者是否需要转入ICU进行更高级别监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优质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科接受诊治的7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接受系统优质临床护理后,所有患者的颅脑损伤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GCS平分为(10.24±0.78)分,与接受护理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系统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支持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国外有研究表明,通过优化管理措施,EEN是可行的.然而,仅有50%左右接受EN的重症患者能达到目标喂养量(104.6 kJ/kg-1·d-1),即达到处方量的80%.本研究对重症脑疾病患者实施优化护理管理,现将其方法及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的重症脑疾病患者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51.71±27.19)岁;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其中GCS 3~5分11例,GCS 6~8分9例;开放型颅脑损伤6例,闭合型颅脑损伤10例,高血压脑出血4例;手术治疗13例,保守治疗7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ScVO2-SjVO2)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3例,按照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GCS评分3~5分组19例;GCS评分6~8分组24例;选取同期非颅脑损伤,意识清醒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入ICU后0,12,24,48 h时ScVO2-SjVO2的变化.并根据患者入ICU时ScVO2-SjVO2大小,分为ScVO2-SjVO2< 0.05组12例;ScVO2-SjVO20.05 ~0.15组14例;ScVO2-SjVO2> 0.15组17例,观察各组间患者GCS评分及28 d时病死率情况.结果 GCS评分3~5分组入ICU后0,12,24,48 h时ScVO2-SjVO2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0.071±0.032比0.093±0.049,-0.097±0.052比0.081±0.052,-0.035±0.031比0.089±0.059,0.036±0.033比0.081±0.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6~8分组入ICU后0,12,24h时ScVO2-SjVO2分别为0.173±0.043,0.158±0.067,0.123±0.073,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ScVO2-SjVO2< 0.05组及ScVO2-SjVO2> 0.15组病死率均较ScVO2-SjVO2 0.05~0.15组明显增加(8/12,4/17比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VO2-SjVO2< 0.05组和ScVO2-SjVO2> 0.15组GCS评分均低于ScVO2-SjVO2 0.05 ~ 0.15组[(4.17±1.34)、(5.88±1.35)分比(6.86±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结论 ScVO2-SjVO2< 0.05时,差值大小与脑损伤程度呈负相关;ScVO2-SjVO2>0.15时,差值大小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ScVO2-SjVO2可反映患者的脑氧代谢情况,能客观及时地评估脑损伤程度,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循证依据,同时能早期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ICCO技术(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9例,患者不同程度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对照组给予CVP监测补液,研究组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GCS评分、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及治疗1个月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恢复良好率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能改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水平的措施。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传统组(n=32例)和干预组(n=32例),传统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传统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OSIE-30评分、MMSE量表评分和MoCA量表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干预组的NOSIE-30评分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干预组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积极加行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朱学中 《药物与人》2014,(8):198-198
目的:观察65例急诊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65例急诊脑卒中患者,采用静脉穿刺、降低颅内压与血压联合护理干预的抢救方案,分析患者治疗期间抢救事件、昏迷程度等相关情况。结果:65例急诊脑卒中患者平均抢救时间(111.24±25.13)min,GCS评分平均(13.14±1.25)分,63例(96.82%)患者抢救成功,患者抢救后SPASⅡ平均得分(123.65±16.59)分。结论:急诊脑卒中患者采取静脉穿刺、降低颅内压与血压联合护理干预的抢救方案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总结46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体会,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GCS 3~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3例GCS 3~8分重型颅脑损伤恢复良好237例(51.2%),中残51例(11.0%),重残19例(4.1%),植物生存9例(1.9%),死亡147例(31.7%)。结论:专科治疗配合早期ICU监护,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显著改善GCS 3~8分STB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刘娟  黎筱 《时尚育儿》2016,(1):40-40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U监护中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研究组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U监护中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易江红 《现代养生》2014,(14):227-228
目的: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ICU转出后的康复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7月间的颅脑损伤ICU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于患者转出ICU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GCS、MMSE及MBI水平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中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于相应护理干预后其气管切开封管情况更为良好,且患者MBI、MMSE及GCS评分改善情况更为良好,p<0.05。结论:给予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ICU转出后护理干预时给予有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疾病情况,有较好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探讨高钠血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及处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伴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78例患者按血清钠水平分为高血钠组及高血钠组。结果全部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继发高钠血症者37例,发生高钠血症组的GCS评分为3~5分者30例,GCS评分为6~8分者7例,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高钠血症患者有27例死亡,10例生存,两组的病死率相比,差异亦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高钠血症的病情程度和GCS分值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于高钠血症,临床工作中必须充分提高预防意识,重视其严重后果尽早采取纠正高钠血症措施,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始血液净化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及GCS评分。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总有效率82.2%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GCS评分提高7&#177;3分。对照组GCS评分提高4&#177;3分,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尼莫地平治疗有助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7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及相关生理性指标的测定,来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发生的关系及预警价值。方法:选择72例中、重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患者,分为A组(重型颅脑损伤组)27例,GCS评分3~5分;B组(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24例,GCS评分3~8分;C组(中型颅脑损伤)21例,GCS评分6~8分;分别于伤后2h、12h、24h、3d用免疫细胞学法检测外周静脉血白细胞水平及相关生理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判断SIRS的发生、发展。结果:各组在伤后2h外周静脉血白细胞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12~24h白细胞水平达到高峰,1~3d维持在较高水平,无明显增高或下降趋势(P〉0.05)。结论:伤后2h外周静脉血白细胞水平的增加与病情严重程度、SIRS的发生及合并器官损伤的个数和是否伴有失血性休克呈正相关(P〈0.01),且死亡的峰值增加。  相似文献   

14.
杜厚倩 《现代保健》2014,(26):77-79
目的:对急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法进行探讨,了解其与常规护理在抢救重症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按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和比较两组入院前以及救治后APACHEⅡ评分结果、住院时间、救治所耗费的时间、患者住院死亡例数、抢救中死亡例数、抢救所花费的治疗费用。结果:经及时抢救和护理处理后,两组患者救治后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救治后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所花费抢救费用更低(P〈0.05)。结论: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抢救时,缩短时间是关键。急诊护理路径通过争取抢救的每一分每一秒,使患者能够在最佳时间获得最好的救治,故取得了非常好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和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46例进行研究.分析其GCS评分、病死率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Ⅰ组(GCS评分≤6分)即时血糖水平为(12.32+3.60)mmol/L,Ⅱ组(GCS评分6~8分)为(6.82±2.45)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24h后血糖水平为(14.50±3.44)mmol/L.Ⅱ组为(6.20±2.25)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死亡34例,病死率为70.83%;非高血糖组死亡25例.病死率为25.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水平能够作为判定病人伤情及预后的一个指标,伤者越重,血糖水平越高,其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取积极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随机将本院82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组(观察组)40例,积极采取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常规护理组(对照组)42例,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数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取有效、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可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于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GOS等级及清醒率和清醒时间。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OS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率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发俊  刀敏  阳春  龙涛 《现代保健》2011,(5):106-10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酶的变化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受伤后24h内人院的颅脑损伤患者98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3组,GCS3~8分组(n=24)、GCS9—12分组(n=33)和GCS 13~15分组(n=41),行心肌酶检测,并了解预后情况。结果98例患者中有67例心肌酶异常,其中GCS3~8分组患者心肌酶明显升高,GCS评分越低,心肌酶含量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98例患者中病死8例,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结论颅脑损伤可致心肌损害的发生,心肌酶检测可作为早期判定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参考血液化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高迁移率簇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入院后并根据Glasgow昏迷评分(GCS)分成三组:轻度组25例(GCS12~15分);中度组31例(GCS9~11分),重度组24例(GCS3~8分)。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因退行性椎间盘病变行骨科手术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N组)。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分级评定,分为三组:死亡及植物状态组(GOS1~2级);残废组(GOS3~4级);恢复良好组(GOS5级)。所有患者均采集上肢静脉血及脑脊液,并采用ELISA方法测定其中HMGB1的表达。结果①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脑脊液中HMGB1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血清、脑脊液中HMGB1水平随颅脑损伤GCS评分增加而逐渐增高;②预后不良患者(死亡及植物状态、残废组)血清、脑脊液中HMGB1水平较预后良好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监测血清及脑脊液中HMGB1水平可判断病情的轻重,并且可作为了解病情与转归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ICU综合治疗法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7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予以综合治疗法,包括循环支持、人工呼吸、能量合剂等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意识状态均有改善,GC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66.67%,并发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均可见差异性(均P0.01)。结论:ICU综合治疗法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疗效确切,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有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