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坠床管理流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方法使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进行预见性及动态评估,对评分≥4分的住院患者,制定并落实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与监控。结果预防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实施后,护士、患者及家属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预防跌倒/坠床管理流程的实施,能提高护士、患者及家属对患者意外跌倒/坠床的安全关注意识,减少患者意外跌倒/坠床的发生,提高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全院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与坠床的相关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全院23例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患者跌倒与坠床的相关因素有:疾病因素、年龄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护士因素及管理因素。结论健全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组织,增强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住院患者实施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重视高危患者的防护,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同时加强环境及设施的维护,从源头上预防,可有效避免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方法分析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心理问题、坠床、烫伤、跌倒、误服药物以及发生压疮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对老年患者开展科学可靠的安全评估、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针对各类风险因素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开展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对老年病科住院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患者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风险因素大幅减少,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健康安全;同时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是老年患者住院安全的保障,在老年病科护理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各种安全因素的防范力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预防老年患者发生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制定相应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健康宣教及防范措施.结果:老年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老年患者实施安全管理,能提高老年人的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跌倒的危险因素,减少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研究跌倒风险评估对预防骨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作用。方法 对我科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高危跌倒患者采取相应防范护理措施。结果 对我科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管理后,我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2012年的0.08%降低至2013年0.03%。结论 使用《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危险因子简易评估表》对骨科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管理能提高护患双方的护理安全意识,减少和避免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保障骨科住院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充分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是临床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同时也是体现临床优质护理服务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跌倒是目前威胁住院患者安全的一项重要因素,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现通过对住院患者的特点和跌倒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根据临床研究现状,总结相关防范对策,结合我国国情,强调应提高医务人员、患者本人以及陪护家属的防范意识,认识跌倒产生的不良后果,重视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及心理因素,完善对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同时改善医院病房的环境,充分完善各项安全措施,以减少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住院高危患者预警体系,提高护士对高危患者的安全意识和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方法与信息工程师共同研发住院高危预警控制体系,对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40分、跌倒危险因素评分≥8分、压疮风险因素评分≤18分的患者,列入高危预警控制体系,在每位患者的床位图右上角显示高危图标。结果临床护士分管高危病人知晓率、高危病人ADL评分、跌倒评分和压疮评分均有提高;预防压疮、跌倒/坠床的风险防控意识增强;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数较实施前下降了23.8%。结论建立住院患者高危预警控制体系,能提高护士对高危患者的管理水平、安全管理意识,保障住院患者安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方爱兰  姚小健 《医疗装备》2014,(10):123-124
本文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了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子的有效评估,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加强患者安全目标的管理,促进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方法:应用我院自制的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自从采用自制的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对自身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医护人员对自身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结论:我院自制的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能有效评估患者跌倒、坠床等危险因子,对促进患者安全目标落实,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戴晴霞  赵宝英 《医疗装备》2013,26(10):80-81
目的:评估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危险因素,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及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安全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强了护理人员及患者或家属的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了现有或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发生。结论:做好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降低护理安全危险因素的发生,创造安全的就医环境,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曾秋容 《现代保健》2012,(31):50-51
目的:探讨分析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隐患并制定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大于65岁,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并进行安全宣教。实验组同对照组方法,然后对每位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对于跌倒危险因素评估≥10分,床尾设立防跌倒标识,加强宣教及管理。结果:对照组6例发生跌倒,实验组无一例发生。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使每位护士能关注高危患者,及时给于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跌倒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目的:探讨分析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隐患并制定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大于65岁,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并进行安全宣教。实验组同对照组方法,然后对每位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对于跌倒危险因素评估≥10分,床尾设立防跌倒标识,加强宣教及管理。结果:对照组6例发生跌倒,实验组无一例发生。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使每位护士能关注高危患者,及时给于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跌倒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健全护理安全路径,降低护理风险系数,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方法从2010年1月起健全并对住院病人全面实施"跌倒危机评估-防跌倒预见性护理-住院安全知情同意书应用-建立非惩罚性差错事故上报系统"的护理安全路径。结果进行对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实施预见性护理,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处理,有效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结论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健全护理安全路径是基础;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及对风险因素评估能力是关键,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是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以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6例患儿跌倒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造成患儿跌倒的原因与年龄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家属的安全知识缺乏,防范措施不妥以及护士人力资源不足等密切相关。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改进工作方法是预防儿科患者跌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住院患者走失,一方面可能使其因为离开医院造成延误治疗致使病情加重,也可能在走失的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跌倒、车祸、撞伤)危及生命;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及家属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心理负担,甚至还要承担赔偿责任。走失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包括患者定向力障碍专科疾病因素、护士防范意识不强、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开放式病区管理、患者对住院环境不熟悉等。尤其是老年患者及神经系统病变引起意识、精神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发生走失的概率相对较高。走失给住院患者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风险,也常由此引发医疗纠纷。因此,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防跌倒强化管理措施在呼吸科老年患者防跌倒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泰安市立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 312例中具有跌倒风险的39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6例。对照组防跌倒护理按呼吸内科常规老年患者防跌倒安全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防跌倒强化管理措施,包含老年住院患者的防跌倒管理制度、跌倒危险因素综合评估、跌倒风险告知书、防跌倒管理措施、持续改进以及质量控制等一系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跌倒意识行为评分预报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防跌倒强化管理流程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跌倒意识行为评分(87. 77±10. 34)明显高于对照组(62. 66±7. 34)(P0. 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 99%)也高于对照组患者(66. 32%)(P0. 05)。结论实施防跌倒强化管理措施可以对呼吸科老年患者在院期间潜在的跌倒危险因素进行预见性的识别与评价,从而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最为妥善的处理,有效避免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事件,对于确保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性的维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老年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36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高龄、有跌倒史、老年性痴呆、慢性疾病多、环境设施不合理、混合用药是跌倒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陪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患者认知缺乏是跌倒的主要原因。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作跌倒危机评估,针对危险因素实施防范;加强护理人员、陪护人员教育和培训;做好患者跌倒知识宣教,可降低患者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模式,通过细化跌倒风险评估、健康教育和护士培训内容,完善风险评估制度,改进病房环境与标识等措施,探讨精细护理在减少心血管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有效减少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住院患者跌倒的认识、处置、干预水平,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复习2000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期间发生的8例住院跌倒病例。结果跌倒病例中60-80岁者7例,发生在夏、冬季者6例,跌倒发生在下午4点至早晨8点这个时间段者6例,发生医疗争议8例。结论住院期间发生的意外跌倒易导致医疗争议,增加患者的痛苦,医院管理部门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1例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发生时间、地点、下肢肌力、患者依从性等进行评定。结果患者跌倒在床边的居多(57.1%),住院前10d和晚上易发生跌倒。结论加强对卒中跌倒的风险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于预防跌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讨脑卒中患者防止跌伤的管理对策,坠床和跌倒是脑卒中患者意外伤害的主要安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加强管理,制定防病人跌伤的管理制度、强化医护人员厦病人和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分析引起脑卒中患者跌伤的危险因素、落实防病人跌伤的安全防范措施,能有效地防止病人的跌伤厦由此而导致的医疗纠纷,提高病人满意率,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