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引导分析16例肺癌患者精确放疗分次治疗间的误差,探讨临床靶区外放边界.方法选取采用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的16例肺癌患者,其中左肺癌9例,右肺癌5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热塑体模固定,每天行IGRT,根据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选取每例患者扫描数据,研究其相对于计划CT左右(x)、头脚(y)、垂直(z)的摆位误差.结果 x、y、z轴的线性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11±0.06)cm、(0.14±0.10)cm、(-0.04±0.06)cm,其旋转轴上的误差分别为0.57°±0.17°、0.05°±0.20°、-0.01°±0.33°.相对来说y方向的摆位误差较x、z方向大.结论锥形束CT的应用明显减少了肺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同时为减少摆位误差影响CTV外放PTV时,考虑x方向外扩0.62cm、y方向0.82cm、z方向0.49cm.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CBCT)研究分析直肠癌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选择54例直肠癌患者,每位患者治疗第一周每天行CBCT扫描及以后每周一次,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计算出患者放疗时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值.结果:54例患者共行433次CBCT扫描,平均摆位误差X轴(左右)方向为2.63±1.98mm,Y轴(头脚)方向为5.77±4.47 mm,Z轴(前后)方向为2.02±1.73mm.CTV的外放边界值:X =6.13mm,Y=13.61mm,Z=6.91mm.结论:直肠癌患者采用CBCT下图像引导放疗可提高放疗精度,有效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射范围,提升肿瘤放疗剂量,弥补手术局部复发率高的劣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肺癌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时不同图像配准方法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利用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对43例肺癌患者进行基于锥形束CT(CBCT)的图像引导放疗(IGRT)。将重建获得的CBCT图像与原计划系统CT图像进行骨性和灰度两种模式匹配,分析X、Y、Z轴水平方向的摆位误差及旋转方向摆位误差,比较两种匹配模式之间的差异。结果:43例肺癌放疗共进行114次CBCT扫描,其中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在X轴水平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297±3.137)mm、(0.377±2.958)mm;在Y轴水平方向的误差为(-1.415±5.313)mm、(0.719±5.451)mm;在Z轴水平方向的误差为(0.632±3.033)mm、(-0.679±2.982)mm。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在X轴旋转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469±1.605)°、(-0.493±1.461)°;在Y轴旋转方向的误差为(-0.203±1.431)°、(0.35±1.424)°;在Z轴旋转方向的误差为(0.134±1.478)°、(0.196±1.348)°。将6个方向摆位误差计量数据配对进行统计学处理,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两种配准方式除了在X轴旋转和Z轴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他4个方向的摆位误差计量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行IGRT时,两种配准方式均可选择,建议首先使用灰度配准,骨性配准辅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千伏级锥体束CT ( KV-CBCT )肝癌图像引导放疗摆位误差,为肝癌放疗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医科达Synergy直线加速器治疗31例肝癌患者,KV-CBCT扫描采集的X线容积图像( XVI)与计划CT图像的靶中心匹配,获得腹背( X)、头脚( Y)、左右( Z)三个方向的线性误差x、y、z和绕X、Y、Z轴旋转形成的旋转误差u、v、w。由公式计算出肝癌临床靶区( CTV)到计划靶区( PTV)的外放边界值( MPTV )。结果共进行275次 CBCT 扫描,其在 X、Y、Z 方向上摆位误差 x、y、z 中位数分别为1.70 mm、1.30 mm、0.80 mm,旋转误差u、v、w分别为0.65°、0.38°、0.31°。 MPTV在X、Y、Z方向上分别为4.11 mm、8.49 mm、4.94 mm。结论采用KV-CBCT技术测量肝癌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为肝癌放疗MPTV提供参考,提高了肝癌放疗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肺癌患者放疗中选用不同解剖结构进行图像配准对结果的影响,为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图像配准时解剖结构的优化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承德市中心医院行胸部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图像引导下的调强放射治疗。其中29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以胸椎、胸骨、气管、气管隆突、肿瘤作为解剖结构,另外14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以胸椎、肿瘤、患侧肋骨、肿瘤联合附近肋骨为解剖结构,均采用自动加手动配准方法将治疗前首次锥形束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离线配准,分别记录X(左右)、Y(头脚)、Z(前后)3个方向的误差值,并将肿瘤组为对照组配准得出的误差值与其余各组进行对比,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在中央型肺癌中,各个解剖结构的误差值,以肿瘤组误差最小,其次依次为气管隆突组、胸椎组、气管组,胸骨组误差值最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示:差异性主要体现在Y、Z轴上(F=3.329,P=0.012;F=0.033,P=0.022)。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Y、Z轴间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胸骨组与肿瘤组之间。在周围型肺癌中,误差值按照升序排列依次为:肿瘤联合附近肋骨、患侧肋骨、胸椎、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下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已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真空垫固定下接受CBCT图像引导放疗,获取摆位图像,输出三维方向纠正前后及放疗后摆位误差,并进行摆位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锥形束CT图像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大小。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应用锥形束CT图像验证后进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放疗过程中采用热塑面膜对头部进行固定,同时采用激光灯摆位。30例患者放疗前分批次在放疗床上行CBCT扫描,扫描所得的图像与计划系统的CT图像进行配准,根据配准所得的平移矢量对治疗床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对摆位误差进行修正,并记录各个平移矢量值。结果 30例鼻咽癌患者共测得配准数据300组,为了满足CTV不低于95%的放疗处方剂量,在测定过程中将外放间距设定为4 mm。结论对鼻咽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或调强治疗时需要确定摆位误差。通过对CBCT图像进行在线配准能有效减少摆位误差的产生,同时有助于调整CTV外放边界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Halcyon加速器百分百图像引导模式下盆腔肿瘤临床靶区-计划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边界外放的摆位误差。方法 选取2023年1—5月在Halcyon加速器上行调强放射治疗的19例盆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每个患者分次间、纠正后、分次内300套共900个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进行配准融合,得到三维方向上的矢量误差,用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腹背)方向表示。计算摆位误差及分布趋势,并根据纠正后及分次内的摆位误差计算CTV-PTV的外放边界。结果 X方向上,分次间、纠正后、分次内的摆位绝对误差分别为(2.07±1.82)、(0.19±0.19)、(0.30±0.28)mm;Y方向上,分次间、纠正后、分次内的摆位绝对误差分别为(3.87±2.67)、(0.23±0.31)、(0.27±0.23)mm;Z方向上,分次间、纠正后、分次内的摆位绝对误差分别为(0.72±0.83)、(0.20±0.22)、(0.30±0.2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比较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 radiotherapy,IGRT)不同配准方式对肺癌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32例。在模拟定位及制订放疗计划后A组采取灰度配准,B组采取骨性配准的方式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配准。比较两组患者自动配准后的平移偏差及旋转偏差,并根据放疗医师手动微调后的配准结果计算并比较平移误差及旋转误差。结果 两组患者旋转误差Rx、Ry、R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移误差(translation error,G)较B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肺病灶自动配准结果与手动微调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上肺病灶旋转误差Rx、Ry、R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上肺病灶患者平移误差(G)较B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癌患者进行IGRT时选择灰度配准在平移误差方面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上肺病灶患者中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配准前后锥形束CT的肺癌调强放疗计划。方法选择22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每周1次CBCT扫描(行治疗前、治疗后扫描),对比校正前后各参数指标。结果 CBCT校正后的PTV体积有优势(P<0.05),其他指标校正前后均相似(P>0.05)。CBCT校正后的双肺平均剂量有优势(P<0.05),而脊髓最大剂量校正前后相似(P>0.05)。CBCT校正前后,双肺V5、V10、V20、V30、V50等指标均相似(P均>0.05)。校正后NTCP随V5、V10、V20升高有降低趋势(P=0.152、0.048、0.000)。结论经CBCT校正后的放疗计划可有效减少NTCP,增加PTV剂量,提高放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提升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锥形束CT是图像引导放疗的重要工具,在放疗过程中可测量和修正摆位误差、计算肿瘤靶区外扩范围,在通过校正后还可进行剂量计算验证。但锥形束CT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提高图像质量,并在图像采集过程中控制辐射剂量,采用最佳的配准方式以达到图像引导和剂量引导双重功能。本文重点介绍了锥形束CT的成像系统、临床应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千伏级锥形束CT引导下以真空垫为体位固定装置的宫颈癌患者图像引导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 50例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放疗第1周、第3周、第5周采用瓦里安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行锥形束CT(CBCT)扫描,与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左右、头足、腹背及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并计算计划靶体积(PTV)外放边界。结果 50例患者共行150次扫描,左右、头足、腹背及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89±1.63)mm、(4.68±2.19)mm、(2.24±1.36)mm、(7.62±5.77)deg,左右、头足、腹背方向PTV外放边界分别为8.36、13.23、6.55 mm。结论应用锥形束CT扫描可测量宫颈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在线校正,以减少误差;还可估算PTV外扩边界值,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机载CBCT前3次配准数据对胸部放疗患者治疗坐标进行重新移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7例行胸部放疗患者,放疗部位为胸椎、食管、肺部各9例。行机载锥形束CT扫描后,采用Varian 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制作放疗计划,Varian Clinac 23EX加速器实施治疗。获取前3次治疗的X轴、Y轴、Z轴摆位误差并计算平均值,根据结果进行移位获得新坐标。以新坐标进行摆位,连续再做3次图像引导放疗,记录匹配结果,并计算摆位误差。结果胸椎与食管放疗患者重新移位前的三轴摆位误差均大于重新移位后(均P<0.05)。肺部放疗患者重新移位前X、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大于重新移位后(均P<0.05),但在Y轴方向上重新移位前后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部分胸部放疗患者,可以根据机载锥形束CT的前3次配准数据进行移位,从而减小治疗误差,并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额外照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由图像引导的加速器配备的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了解本中心现有的定位方式引起的临床上的摆位误差,指导制定放射治疗计划过程中的PTV( planning target volume)外放范围。方法: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完成病人摆位后拍摄病人的锥形束CT图像与治疗计划设计时的CT图像的匹配,获得病人的摆位误差,把其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做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通过公式MPTV(外放)=2.5Σ+0.7σ获得三维方向上的肿瘤靶区外放边界。结果:得到校位前病人三个方向的外放数据如下 X=5.80mm,Y=6.22mm,Z=5.06mm。校位后病人三个方向上的外放数据如下:X=2.55mm,Y=2.79mm,Z=1.93mm。结论: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方式可有效减小肿瘤靶区的外放边界,两种治疗方式应选择不同的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兆伏级图像引导系统(MV-CBCT)对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探讨减少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 对接受图像引导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23例,采用锥形束CT技术采集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校正后CBCT图像,并与计划系统的模拟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校正后在X轴(左右)、Y轴(头脚)、Z轴(腹背)方向摆位误差数值。每位患者每周1次,共采集186组图像,分析校正前后摆位误差的变化情况。结果 校正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轴、Y轴、Z轴分别为(1.61±1.44)mm、(2.51±2.39)mm、(1.22±1.09)mm,校正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轴、Y轴、Z轴分别为(0.89±0.74)mm、(1.07±0.85)mm、(0.76±0.71)mm。依据经典的van-Herk等推理公式MPTV=2.5Σ+0.7δ,计算得出X、Y、Z轴的MPTV值,校正后比校正前分别减少2.1 mm、4.6 mm、1.4 mm。结论 应用兆伏级锥形束CT技术,可准确测量摆位误差,通过实时校正,可大大提高患者摆位精度,从而缩小CTV-PTV的摆位外扩边界值,提高放疗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滑轨CT不同配准方式对肺癌大分割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就诊的肺癌患者24例,每周行滑轨CT扫描所得图像与原计划图像行灰度、骨性、手动3种模式在线配准,得出X、Y、Z轴3个方向平移误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灰度配准、骨性配准和手动配准方式测量的X、Y、Z轴摆位误差分别为(0. 21±0. 16)、(0. 29±0. 15)、(0. 37±0. 22) cm,(0. 27±0. 16)、(0. 35±0. 25)、(0. 29±0. 19) cm,(0. 18±0. 12)、(0. 28±0. 16)、(0. 23±0. 14) cm,结果显示Y轴平移误差最大,其次为X轴,Z轴最小,且3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灰度模式在X、Y、Z轴上平移误差较骨性模式均缩小,灰度模式在X、Z轴上平移误差较手动模式有所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肺癌患者行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时,应用滑轨CT中的灰度模式可缩小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由图像引导的加速器配备的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 了解本中心现有的定位方
式引起的临床上的摆位误差,指导制定放射治疗计划过程中的PTV( planning target volume) 外放范围。方法: 在
放射治疗过程中,完成病人摆位后拍摄病人的锥形束CT 图像与治疗计划设计时的CT 图像的匹配,获得病人的
摆位误差,把其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做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通过公式MPTV( 外放) = 2. 5Σ+0. 7σ 获得三维方
向上的肿瘤靶区外放边界。结果: 得到校位前病人三个方向的外放数据如下X = 5. 80mm,Y = 6. 22mm,Z
= 5. 06mm。校位后病人三个方向上的外放数据如下: X = 2. 55mm,Y = 2. 79mm,Z = 1. 93mm。结论: 图像引导放
射治疗方式可有效减小肿瘤靶区的外放边界,两种治疗方式应选择不同的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式引起的临床上的摆位误差,指导制定放射治疗计划过程中的PTV( planning target volume) 外放范围。方法: 在
放射治疗过程中,完成病人摆位后拍摄病人的锥形束CT 图像与治疗计划设计时的CT 图像的匹配,获得病人的
摆位误差,把其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做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通过公式MPTV( 外放) = 2. 5Σ+0. 7σ 获得三维方
向上的肿瘤靶区外放边界。结果: 得到校位前病人三个方向的外放数据如下X = 5. 80mm,Y = 6. 22mm,Z
= 5. 06mm。校位后病人三个方向上的外放数据如下: X = 2. 55mm,Y = 2. 79mm,Z = 1. 93mm。结论: 图像引导放
射治疗方式可有效减小肿瘤靶区的外放边界,两种治疗方式应选择不同的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比较实时采集的患者千伏级锥形束CT图像,总结采用锥形束CT对肺癌放疗时摆位误差的分布情况,及其对靶区与正常组织物理学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放疗科2012-09~2013-07间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进行治疗的患者35例,将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靶中心匹配,获得LR(左右)、SI(头足)、AP(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并采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评价误差在肺癌放疗中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受量分布的影响.结果 在X、Y、Z 3个方向误差≤3 mm的次数较调整前高,分别为76、67、50次;所有患者在剂量35~40 Gy时重新定位发现肿瘤体积显著减小.结论 千伏级锥形束CT引导下治疗肺癌患者可明显降低摆位误差,缩小靶区肿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