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形成机制、CT诊断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追踪分析24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患者,分别于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随访CT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肿急性期,CT平扫呈均匀圆形或卵圆形稍高或高密度影;亚急性期,血肿有不同程度缩小,周边脂肪间隙内见条索状稍高密度影,同侧膈肌脚外缘模糊,增强扫描后血肿周边出现弧形强化;慢性期,血肿囊变、机化、缩小、消失。结论外伤性肾上腺血肿CT诊断有特征性,有别于其他肾上腺占位病变,可避免不必要的腹部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形成机制、CT诊断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追踪分析24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患者,分别于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随访CT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肿急性期,CT平扫呈均匀圆形或卵圆形稍高或高密度影;亚急性期,血肿有不同程度缩小,周边脂肪间隙内见条索状稍高密度影,同侧膈肌脚外缘模糊,增强扫描后血肿周边出现弧形强化;慢性期,血肿囊变、机化、缩小、消失.结论 外伤性肾上腺血肿CT诊断有特征性,有别于其他肾上腺占位病变,可避免不必要的腹部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伤性出血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胸腹部外伤后肾上腺出血病人分别于外伤后48小时内及8天至2个月内行CT扫描。结果:急性期9例平扫呈均匀高密度灶,其中2例增强扫描示病灶无强化。8天至2个月随访示2例血肿消失,2例血肿明显缩小,5例血肿密度明显减低。结论:肾上腺外伤性出血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急性期CT扫描和CT随访可对其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肾上腺外伤性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上腺外伤性血肿的CT表现。结果:5例肾上腺血肿,3例位于右侧肾上腺,2例位于左侧肾上腺,1例伴脾脏破裂及胰腺假性囊肿,1例伴有后腹膜血肿、胃结肠韧带挫伤,4例并发骨折。结论:螺旋CT对肾上腺外伤性血肿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上腺血肿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随访证实的32例患者的CT资料,采用MSCT机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32例患者中,单纯右侧肾上腺血肿21例(65.6%),单纯左侧8例(25.0%),双侧3例(9.4%);外伤23例(71.9%),非外伤9例(28.1%);肾上腺圆形、类圆形高密度血肿24例(75.0%),肾上腺弥漫性出血5例(15.6%),肾上腺肿胀密度增高3例(9.4%)。动态增强三期扫描均未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肾上腺血肿的大小、形态及密度,对肾上腺血肿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图像表现以及各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经临床随访或者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结果肾上腺肿瘤主要位于一侧(共76例),少数累及双侧,包括肾上腺腺瘤35例(1例为肾上腺腺癌),肾上腺转移瘤31例,嗜铬细胞瘤4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7例,淋巴瘤7例,肾上腺囊肿6例。结论 CT对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较高,对肿瘤的定性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继锋 《现代养生》2013,(20):23-23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图像表现以及各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经临床随访或者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结果肾上腺肿瘤主要位于一侧(共76例),少数累及双侧,包括肾上腺腺瘤35例(1例为肾上腺腺癌),肾上腺转移瘤31例,嗜铬细胞瘤4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7例,淋巴瘤7例,肾上腺囊肿6例。结论CT对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较高,对肿瘤的定性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资料。结果8例肾上腺血肿均位于右侧;呈椭圆形5例、圆形2例,不规则形1例;境界清楚5例,3例周围脂肪间隙伴有条片状影;7例行增强扫描后,血肿本身无强化。7例伴有其他脏器损伤。结论CT能够很好地揭示肾上腺血肿的病理改变,是诊断肾上腺血肿的有效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肾上腺占位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53例共有64个病灶:皮质腺瘤15例21个病灶,嗜铬细胞瘤18例21个病灶。皮质腺癌6例6个病灶,转移瘤4例6个病灶,神经母细胞瘤5例5个病灶,淋巴瘤1例1个病灶,肾上腺囊肿2例2个病灶,节细胞神经瘤2例2个病灶。结论大多数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后颅窝血肿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京  陈宏 《中国医师杂志》2001,3(9):608-609
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是颅内血肿中少见的类型 ,其主要危险是压迫脑干 ,引起急性脑积水和发生枕骨大孔疝 ,且病情发展迅速 ,因此掌握其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相当关键。我院从 1991年 4月至 2 0 0 1年 3月共收治外伤性后颅窝血肿 32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 ,男 2 7例 ,女 5例 ,年龄 4~ 5 3(平均 2 7 2 )岁 ;其中车祸伤 17例 ,坠落伤 6例 ,跌倒伤 4例 ,打击伤 5例 ;减速伤 2 7例 ,加速伤 5例。着力部位 :2 9例为枕部 ,2例为顶枕 ,1例为颞顶枕。1·2 临床表现 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肾上腺骨髓脂肪瘤行B超筛查后,5例做了CT平扫和增强,表现为含不同比例脂肪和骨髓组织的圆形或类圆形混杂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增强扫描骨髓组织轻度强化,脂肪组织不强化;另2例仅做了CT平扫。CT诊断7例均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肾上腺骨髓脂肪瘤有特征性CT表现,CT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无症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无症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无症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均无典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超声及CT检查多表现为轮廓较清晰的囊实性肿物,中央有低密度区或坏死区,周边实质部分可见不均匀强化.血浆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均升高者5例(16%,5/31),尿中儿茶酚胺(CA)升高者6例(24%,6/25),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者5例(20%,5/25);26例术前怀疑嗜铬细胞瘤的患者给予降压及扩容治疗;32例成功手术切除肿瘤,探查取病理术1例;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所有病例随访1个月至7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无症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CA及其代谢产物水平较低,为定性诊断带来困难.影像学检查对无症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有较大帮助;对于瘤体较大、无症状的肾上腺肿瘤,术前也应按嗜铬细胞瘤常规作药物准备,以减少手术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是否不同,及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拟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需行手术治疗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组,腹腔镜手术治疗者32例为腹腔镜组,开腹手术治疗者28例为开放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侵犯包膜者5例,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开放组术中收缩压震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21 ±9.42) mm Hg(1 mm Hg=0.133 kPa)、(127.38±16.40) min、(420.48±185.62) ml、(238.20±68.39) ml、(13.23±1.14) cm、(7.26±1.20)d、(326.50±96.48) ml、(9.31±1.89)d,腹腔镜组分别为(10.42±8.89) mm Hg、(76.29±24.61) min、(120.54±104.28) ml、(86.49±36.53)ml、(8.44±1.03) cm、(5.47±1.55)d、(180.32±100.52)ml、(7.21±1.3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疗效均较好,安全性较高,腹腔镜手术相对创伤较小,利于患者恢复,对无腹腔镜治疗禁忌证患者可首选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CT在减压性骨坏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X射线和CT扫描在减压性骨坏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CT扫描在早期诊断减压性骨坏死中的意义,为修订新的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66例潜水工龄一年以上的潜水员,分别进行双肩、双髋、双膝关节X射线和CT检查,分析这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的符合率以及在不同部位对骨坏死的检出率。结果 病损部位检出最多的是股骨上段,其他依次为肱骨上段、股骨下段、胫骨上段。X射线检出率为42.4%,CT的检出率为81.8%,X射线检查阳性后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3.2%,CT的早期诊断率为68.4%。检出率X射线平片与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减压性骨坏死的诊断中,CT扫描比X射线平片的检出率高,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骆忠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840-1841
目的探讨冠状位CT扫描在鼻咽癌颅底侵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3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轴位及冠状位CT扫描,比较两种体位对鼻咽癌颅底侵犯的检出情况。结果轴位扫描所见肿瘤侵袭、转移灶中173例经冠状位扫描证实;轴位扫描无骨质侵袭及转移者16例中,经冠状位扫描见4例骨质破坏;轴位扫描所见10例难以确定是否骨质破坏者,经冠状位扫描证实4例骨质破坏,6例正常;另外,冠状位扫描显示了21例轴位扫描未发现的骨质破坏;同时有21例患者轴位扫描可见骨质破坏,但冠状位仅显示12例,且位置不同。结论 CT扫描在鼻咽癌颅底侵犯影像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单纯轴位扫描具有一定局限性,联合应用轴位与冠状位的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64排CT低剂量扫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逐步降低CT剂量的方法,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腹部CT最低剂量阈值。在此剂量下,CT的mAs降低了61.8%~74.0%,加权CT剂量指数降低了70.0%~83.3%。因此,适当降低CT扫描剂量,仍然能够获得满意的诊断图像,既保护了患者,又降低了CT的设备损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5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头颅CT示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6例,硬膜下血肿4例,小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1例,复查发现进展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4例。血肿位于单侧后颅窝22例,位于双侧后颅窝3例,血肿骑跨横窦2例,合并颅骨骨折10例,人字缝分离3例,合并幕上血肿4例。血肿致梗阻性脑积水形成5例,第四脑室、环池受压变形4例。12例行保守治疗,1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伤后6个月,24例患者预后按GOS分级:2分1例;3分4例;4分10例;5分9例。保守治疗患者与手术患者平均预后分级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