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化腹水属祖国医学"积证"、"鼓胀"的范畴.笔者体会,由肝硬化到腹水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肺脾肾及肝脏的关系密切.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肝失疏泄,气滞血瘀,不但引起积聚瘕,且伤及脾致运化失常,水湿停聚成鼓胀.据本病发展及临床症状的不同须分清寒、热、虚、实,治疗上大致可分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武德顺  张义敏 《河南中医》2006,26(10):48-49
肝硬变腹水属中医学“鼓胀”范畴,其发病机理则为肝、脾、肾三脏功能障碍致气滞、血瘀、水停,积于中焦而成。病变多见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临床疗效及预后均较差[1]。2003年1月~2005年2月,我们运用加味软肝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变腹水患者4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  相似文献   

3.
常占杰主任医师调治鼓胀病原则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占杰主任医师在前贤对于鼓胀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20余年的临床体会,总结出对于鼓胀治疗的用药经验,其认为鼓胀病位在肝,涉及脾、肺、肾多脏;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转运,肺失通调,肾失开合,致气滞、血瘀、水停互结于腹中,临床以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表现;证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需攻补兼施,遵循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现将老师治疗鼓胀的用药思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早期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鼓胀范畴。从中医鼓胀而言,由于黄疸、积聚等失治发展而来,病变脏腑病及肝、脾、肾三脏,三脏同损,形成气滞、血瘀、水阻的病理改变,为中医四大难证之一(风、痨、鼓、膈)。本人临床诊治鼓胀病有些粗浅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腹水可归属"鼓胀"范畴,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症之一,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三焦气化无力,气结、水停、血瘀搏结积聚,分为气鼓和水鼓两个阶段。治疗有辨证分型、专方专药(正肝汤、消胀膏等),还有穴位注射、中药离子导入、针灸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已成为一种趋势,不足系缺少对照、大样本数据,中药研究多在表层,缺少药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杨本雷主任医师治疗鼓胀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本雷主任医师临床治疗"鼓胀"注重"气、水、瘀、虚"4个方面的调节,形成以大、小陷胸汤为主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辨证 导师临床治疗鼓胀,注意辨别以下要点. 1.1 辨脏腑 中医认为"鼓胀"之病,其病理演变过程,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其基本规律可概括为3个方面:其一,病起于肝,累及于脾,因肝及脾的病理机制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克脾犯胃,水湿不得运化,阻滞气机,水停气滞则成鼓胀;其二,病起于脾,累及于肝,而脾及肝的病理机制,一方面是嗜酒肥甘,饮食不节致脾胃受损,湿浊不化,中气壅滞导致肝郁;另一方面是因寒邪、冷食积滞等损伤脾阳,水湿不化,壅滞中焦,气机不利而成肝郁;其三,肝脾病变累及肾,一是脾虚不运,水谷之精微不能游溢于肾,肾之精气必然衰减,因而导致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则水湿内停,二是肝病及肾,肝气不疏,肝木反侮肾水,而导致肾阴虚.  相似文献   

7.
鼓胀,根据其特征表现,多可归类于现代医学中的肝硬化腹水,其病位主在肝脾,久则及肾,其致病之因虽多,但基本病机总属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鼓胀病程可分为初期、中期、晚期,各期气、血、津液之偏盛均有所不同,鼓胀初期,多以气滞、水湿为主,故应注重于行气利水;病至中期,多兼有血瘀,故应注重于活血利水;晚期,损及肾阳,阳气亏损,水湿不化,故应注重于益气利水,佐以温补阳气。因此运用气、血、津液理论对鼓胀进行分期论治,可为其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最常见的体征之一,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医学认为腹水形成原因为:门静脉压力升高、白蛋白降低、肾脏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内分泌功能紊乱等.腹水一旦形成,患者会出现腹部膨隆、腹壁绷紧发高亮,状如蛙腹等症状,病情进行性加重.西医多采用输注人血白蛋白、降门脉压、利尿等对症治疗,虽能暂时缓解患者痛苦,但治标不治本,且治疗费用昂贵,病情易反复.中医根据其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的临床特征,称之谓"鼓胀"病,认为其病因有感受湿热疫毒、嗜酒无度、疲倦过度和精神因素等,其病机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肝失条达、脾失健运、肾不化水,以致气血瘀滞,壅结腹中,遂成腹水,其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在消除腹水、改善肝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郝怀清治疗肝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腹水常表现为胁痛和鼓胀。我市名老中医郝怀清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肝炎之病因为湿热内蕴,病机为肝阴耗伤,治疗以保肝为关键。慢性肝炎失治,可发展为肝硬化腹水,累及较多脏腑,以脾肾为主,治疗当养肝阴,补脾气,利小便。  相似文献   

10.
刘桂新 《河北中医》2005,27(1):57-57
鼓胀系因肝脾受伤,疏泄运化失常,气血交阻致水气内停,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多见于现代医学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腹腔肿瘤等引起的腹水阶段.我院自1988~2003年运用中医中药治疗鼓胀患者疗效显著,现将我们的辨证施护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肝硬化腹水的出现提示肝脏已严重受损,单纯常规西医疗法效果不佳。本病在祖国医学归属于"鼓胀",病因为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属本虚标实之证,但脾肾阳虚是共同的病机,在鼓胀的各个证型中均可体现,故临床多用温补脾肾之法治疗。因此作者采用真武汤配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腹水中医称之为鼓胀,为中医四大顽症之一,其发病机理为酒食不节,感受虫毒,以及黄疸、积聚失治等因素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障碍,终致气、血、水互结积于腹内而成。张老认为该病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故治疗时如果固守一方一法,往往不能切合病情,必须多法联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相似文献   

13.
胡樱丽  唐阁 《河南中医》2022,42(2):190-194
瘀阻肾络,精气下泄是膜性肾病蛋白尿的主要病机,活血化瘀通络是治疗膜性肾病蛋白尿的基本原则.膜性肾病初期,风挟湿邪,风湿扰络,气血运行不畅,瘀滞脉络,致肺失宣散,脾失运化,肾失封藏,遂见蛋白尿,治疗当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水病可致血瘀,瘀血可致水肿,治疗需利水渗湿,祛瘀通络,临床用真武汤加减化裁.膜性肾...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临床上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而肝硬化腹水为肝硬化功能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涉及多种因素:门静脉压力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血容量不足。大量腹水可引起腹胀、腹痛、活动受限及呼吸困难,严重时还可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因此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的许多临床实践表明应用中药可以显著提高疗效。本研究主要观察实脾散对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医根据其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的特征,称之为“臌胀”。其病情复杂,缠绵难愈,且易复发。其病象为水,病位在肝,病机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肝失条达,脾失健运,肾不化水,以致气血瘀滞,湿浊壅遏,聚结腹中,发为腹水。  相似文献   

16.
赵晓琴 《四川中医》2009,27(2):84-85
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症状以脾大、腹水等为主要特征,属中医“肋痛”“鼓胀”“积聚”等范畴,多由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炎等迁延日久不愈,自身调理不当所致,久病多虚多瘀,一临床以气虚血瘀多,急则治标,注意脾肾在腹水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缓则治本,采用补气柔肝敛阴之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梁瑞敏主任医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所长。结果梁瑞敏主任医师认为"邪(毒)瘀成积,积损致虚,毒、瘀、虚博弈,肝脾肾受损,气血水失调"是肝硬化鼓胀腹水的基本病机,临床上主张以治病求本为基本治则。结论其治疗经验为:突出祛邪解毒、益气活血补虚之法;病、证结合,治病必求其本。  相似文献   

18.
张旭彤 《河北中医》2011,33(2):292-293
鼓胀是因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病因病机为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血吸虫感染及其他疾病转变等而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聚腹内。其病证可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脾血瘀型、寒湿困脾型、湿热蕴结型。我院肝胆科护理人员针对鼓胀的不同证型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措施,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的病症。属中医难治之鼓胀。顽固性腹水缺乏特效的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目前各家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支老师根据患者对健康的要求和疾病恢复的规律,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采用了中西医共用。原则:中医扶正为主,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及对水液的代谢(多层次、多脏腑)。西医以保护肝脏及利尿为主。中西医结合疗效显著,现就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影响全身的错综复杂的慢性病变。祖国医学据辨证原则,肝硬化腹水概属积聚、膨胀范畴。积聚乃气郁血淤成痞块,可成为早期肝硬化;鼓胀乃血淤而致肝气痞塞,络脉淤阻,脾恶肝克,火于运化,形成腹内积水,可为肝硬化并发腹水。肝硬化病变,其证为标实木虚:在早期肝气郁结,脾失运化,气滞血淤,而致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较多见。以疏肝治脾,加强扶正,纠正气血不调,使肝功能向正常转化,防止出现腹水,是回本的重要对策。肝硬化并发腹水,治标为先急之务,硬化腹水是肝功能衰竭的一个严重表现。这个标症不除,病人各脏互相受影响。腹水标症乃是气郁血淤,络脉淤阻,而致脾肾功能衰退的一个现象,急则治标,就是为了减轻以到消除对各脏型的亏累。所以历来医家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