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20年全球毒品问题日益严重,联合国禁毒和犯罪预防署(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rug Control and Crime Prevention,UNODCC)公布,2005年-2006年全球至少有2.33亿人滥用过各种违禁药品(毒品),占全世界15岁-64岁人口总数的5.6%。滥用最严重的毒品依次是大麻(cannabis)、苯丙胺类兴奋剂(ATS)、阿片类(opiates)、可卡因(cocaine)[1]。其中81.5%使用大麻、17%使用苯丙胺、7.5%使用阿片类、7%使用可卡因。大麻被习惯称为"软性毒品",其余三类被称为"硬性毒品"。全球大麻滥用者的地区分布显示,按滥用人数顺序排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滥用和成瘾人数增长迅速。在全球范围内,甲基苯丙胺(冰毒)仅次于大麻是被滥用的第二大毒品,其中三分之二的滥用者位于东亚和东南亚。根据《2015年中国禁毒报告》,我国登记在册的滥用以ATS为代表的合成毒品的人数首次超过  相似文献   

3.
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毒)、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等[1]。ATS是目前全球滥用最广泛的非法药物之一,2013年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UNODC)的世界毒品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年满15岁-64岁的人群中,ATS滥用者人数约为3380万,仅次于大麻滥用者人数[2]。21世纪以来,我国ATS滥用者呈持续上升趋势,2013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我国已登记在册的ATS等合成毒品滥用人数已达79.8万,较2011年底上升35.9%,合成毒品引发的自伤自残及伤害他人事件日益增多[3]。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武汉市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特征及毒品危害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制合成毒品滥用调查表,对武汉市7所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的486名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相关特征。结果:(1)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男性比例占89.71%,21-30岁年龄段占43.83%,无业人员占70.16%,未婚占48.77%;(2)仅有36.62%的患者对于合成毒品有正确认知;(3)患者第一次使用毒品前三位原因为:"好奇"、"朋友影响或刺激"、"空虚无聊"。结论:(1)21-30岁青年、无业、未婚者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高危人群,合成毒品预防工作应予以重点关注;(2)苯丙胺类兴奋剂与氯胺酮滥用患者对于毒品危害的认知存在不足。今后应加强毒品预防教育,提高毒品危害认知,减少毒品好奇,提高毒品抵御技能,有效预防合成毒品滥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全国部分地区中枢兴奋剂及相关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基本情况、特点和危害。方法 :自拟调查表对上海等存在相关问题的 10个省、区、市的 15个地区 2 0 0 1年 3月 - 2 0 0 2年 1月发现或收治的所有确认为中枢兴奋剂及相关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本调查群体的平均年龄 2 8.2a±s 6 .3a(最小年龄 14a,最大年龄 5 2a) ,其中 2 0a以下占 10 .4 %。滥用者涉及各行业的各类群体 ,但以无业者 (38.5 % )和私营 个体劳动者 (18.2 % )为主。滥用场所以歌舞厅 迪厅 (6 6 .5 % )为主 ,但有约 1 3的滥用者主要滥用场所是在家中。另外滇南地区的滥用者主要在“田间小屋”、“赌场”滥用。毒品滥用的种类除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摇头丸”和冰毒外 ,还涉及可卡因、氯胺酮、大麻等其它种类的“舞会药”。以ATS为主的中枢兴奋剂及相关非法精神活性物质精神依赖性强。滥用者的身体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 :全国部分地区以ATS为主的中枢兴奋剂及相关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情况严重 ,造成的后果是多方面的。目前我国面临着继海洛因之后以ATS为主的中枢兴奋剂及相关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流行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苯丙胺类兴奋剂的神经精神毒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根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事务办公室(UNDCP)2005年的统计,全球大约有2亿人使用毒品,其中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 ine-type stimulants,ATS)使用人数估计为3400万。阿片类使用者的人数约为1600万(其中海洛因1100万)。苯丙胺类滥用人数已远远超过阿片类滥用人数[1]。2008年中国禁毒  相似文献   

7.
<正>迄今为止,中国知网(CNKI)关于日本毒品滥用史的中文报道只有一篇,发表于1989年[1]。日本滥用的毒品包括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大麻、有机溶剂、可卡因、海洛因、镇静剂等,其中以甲基苯丙胺为主的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滥用最为严重。我国《2013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显示,甲基苯丙胺等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已成为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的主  相似文献   

8.
甲基苯丙胺的毒性及危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苯丙胺类物质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包括苯丙胺(amphetamine)、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俗称冰毒)、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俗称摇头丸)及其它一些精神兴奋剂.90年代以来,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ants,ATS)滥用增长势头迅猛,超过海洛因、可卡因等传统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人数达3 020万,呈全球蔓延之势.专家们预测,ATS将成为21世纪最广泛滥用的药物,甲基苯丙胺和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将是其中最常被滥用的物质[1-4].鉴于现今ATS滥用日趋严重(尤其是冰毒和摇头丸)且中毒和致死时有发生,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ATS中的甲基苯丙胺的毒性及危害作一综述报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stimulants,ATS)滥用者的人群特点及滥用特征。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上海地区339名ATS滥用者进行面谈,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和毒品滥用史。结果:调查结果显示:(1)ATS滥用者平均年龄为35.5a±s8.9a,其中男性占65.2%,初中及以下文化占65.5%,已婚者(包括同居)占35.1%,无业者占49.6%;(2)滥用的主要物质是冰毒(95.9%),其滥用方式主要为烫吸(92.6%),平均滥用频率为5.0(18.0)次/月;(3)临床表现:滥用ATS后最常出现的症状为失眠(83.2%)、口干(77.9%)及兴奋(77.6%),滥用ATS后曾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者占63.7%,其中最常见的为听幻觉(45.1%)、思维紊乱(39.8%)及妄想(38.1%)。结论:上海地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多数无稳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较低,滥用后出现明显躯体及精神症状,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0.
1.1.1 毒品问题变化情况、毒品滥用状况和变化趋势 根据2005年的统计,全球大约有2亿人,相当于全世界15-64岁人口的5%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使用了一次毒品。这个数字比去年多出1500万。但是,相对烟、酒等“合法”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来说,这个数字则要低得多(普通成人人群的吸烟率为30%,饮酒率约为50%)。目前大麻(cannabis)使用人数达到了1.6亿,相当于全世界15-64岁人口的4%;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使用人数估计为3400万。  相似文献   

11.
<正>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毒)、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等,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这类毒品的滥用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联合国2013年的世界毒品报告~([1]),大概有0.3到1.  相似文献   

12.
近期世界毒品形势及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人类社会存在毒品问题由来已久,但成为全球性社会公害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毒品在全球范围泛滥成灾,并且愈演愈烈.这种局面继续延伸进入21世纪. 1近年全球毒品形势 联合国禁毒机构将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和兴奋剂列为全球滥用流行的四类主要毒品,其中大麻被习惯称为"软性毒品",其余三类被称为"硬性毒品".现将全球毒品形势分为毒品非法生产与贩运,以及毒品滥用两大方面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苯丙胺类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对滥用者体温的影响,为ATS滥用、依赖的诊断以及与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278例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滥用者根据ATS服用剂量、年龄、性别等不同分组观察并与6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滥用组(1278例)平均体温37.24±3.20℃;对照组(67例)平均体温36.5±0.7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滥用者,服药后体温可升高,并与服用剂量有关,与年龄、性别无关,体温升高的原因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及长时间剧烈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毒品问题日趋严重,毒品滥用者剧增,根据正式公布的数字,1997年我国毒品滥用者数字(54万),是1990年(7万)的7.7倍.滥用者中的男女比例大致为4:1,但近年来妇女所占比例有日益加大趋势[1];30岁以下的滥用者占绝大多数(>90%).海洛因滥用者经过脱毒(detoxification)治疗后的复吸率很高[2],预防复吸已经成为解决毒品问题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药物依赖和滥用已成为世界范围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苯丙胺类兴奋剂客观上适应了当代的快节奏,因此专家推断其将成为21世纪流行最广泛的毒品。90年代以来,我国吸毒人群成倍增加,尤其女性吸毒者所占比例显著上升。据统计武汉地区1993―1994年吸毒人群中女性比例为2.57%,而1996年达到30.10%。在女性吸毒者中不乏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苯丙胺类兴奋剂对孕妇及胎儿的损伤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讨论苯丙胺类兴奋剂,尤其是甲基苯丙胺对母儿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对胎儿的致畸作用。1苯丙胺类兴奋剂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  相似文献   

16.
<正>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ATS)是一类与苯丙胺结构、化学特性和药理作用相似的精神兴奋剂,具有很强的药物依赖潜力。根据2015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登记在册的合成毒品使用人数达到145.9万,已经超越传统毒品海洛因位居使用人数的首位,其中以ATS滥用为代表。ATS依赖的患者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ATS的危害日益凸显。ATS与其他成瘾性药物一样主要作用于多巴胺  相似文献   

17.
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探讨吸毒成瘾人员滥用酒精的行为特征。方法:对187例阿片类物质依赖和270例苯丙胺类物质依赖人员滥用酒精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滥用酒精的比率高达77%,与阿片类物质依赖者滥用酒精差异显著,尤以滥用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人员同时服用酒精最为常见(92%)。结论:滥用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者普遍滥用酒精,而阿片类滥用者很少使用酒精。  相似文献   

18.
以甲基苯丙胺(MA,俗称冰毒)为主体的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滥用与依赖正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快速蔓延,大有取代传统毒品海洛因、可卡因之势。且依赖者复发率高,躯体与精神心理的损伤严重。如何对ATS依赖进行科学治疗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世界毒品主要产地 :南美古柯种植区是最大的古柯种植地 (古柯是制造可卡因的主要原料 ) ,其中有三个国家 :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 ;西南亚“金新月”是第一大罂粟种植地 ,其中有三个国家 :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 ;东南亚“金三角”是第二大罂粟种植地 ,其中有三个国家 :缅甸、老挝、泰国。毒品每年非法交易额 50 0 0多亿美元 ,相当世界贸易额的 8%。全球每年有 10万人因吸毒而死亡 ,10 0 0万人丧失劳动力。全球吸食毒品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 :海洛因占 0 .14% ;可卡因占 0 .2 3% ;迷幻药占 0 .4 4 % ;苯丙胺类兴奋剂占 0 .52 % ;大麻占 …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 type stimulants,ATS)滥用者的冲动性人格特点,为开展针对性的干獉獉预措施提供借鉴。方法:采用Barratt冲动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及自制毒品滥用情况问卷对獉獉419名ATS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ATS滥用者Barratt冲动量表评分结獉獉果为非计划因子50. 805±21. 41,行为因子37. 00±20. 12,认知因子51. 45±20. 60,冲动总分46. 42±15. 50,各分量表和冲动总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人口学特征与冲动性的相关性分析中年龄、文化程度、婚配状况、从业状况与冲动行为没有明显相关性,ATS使用情况与冲动性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冲动量表中非计划因子、认知因子、冲动总分与药物使用频率相关,而使用方式、戒断次数、累计时间与冲动量表各因子均没有相关性。结论:ATS滥用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冲动,ATS滥用者冲动性与药物使用频率相关,针对其冲动特质进行干预,獉獉有利于改善ATS滥用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