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诊断、血糖控制及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胜利石油管理局肛肠病防治院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9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51例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10 mmol/L患者有28例,占54.9%.健康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均在4~6.5 mmol/L之间,与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监测、治疗及评价疗效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糖尿病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69名特定人群,同时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独以空腹血糖大于等于6.1mmol/L筛查出的糖尿病风险人群为743人,占总检测人数的8.6%;单独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大于等于6%筛查出的糖尿病风险人群为627人,占总检测人数的7.2%;联合两种检测进行筛查,以两个指标中任何一个超过切点的都筛出来,可筛查出943人,风险筛出率为10.9%;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单个指标进行糖尿病风险筛查,都会有一部分可疑人群无法筛出,二者联合应用,可以筛查出更多处于糖尿病风险的可疑人群。 相似文献
3.
血糖达标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FBG)达标和餐后2小时血糖(P2hBG)达标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300例门诊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FBG、P2hBG和HbA1c,分析FBG达标(≤6.1mmol/L)、P2hBG达标(≤8.0mmol/L)与HbA1c达标(≤6.5%或7.0%)三者间的关系。结果(1)300例患者中,HbA1c≤6.5%和7.0%分别为72例和132例,占24.0%和44.0%;(2)FBG达标(FPG<6.1mmol/L)66例中,HbA1c≤6.5%达标率为53.0%,HbA1c≤7%的达标率为68.2%;(3)P2hBG达标(<8mmol/L)共49例中,HbA1c≤6.5%达标率为91.8%;HbA1c≤7%达标率为95.9%;(4)FBG和P2hBG均达标18例中,HbA1c≤6.5%达标率为94.4%;HbA1c≤7%达标率为100%。结论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同时关注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有助促进HbA1c更好达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对我院住院或门诊的238例老年2型糖尿病(DM)进行HbA1c、FBG检测并作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其中不伴DR者114例,伴DR者124例.结果 HbA1c水平有DR组较无DR组为高(P<0.01),HbA1c水平越高,DR的发生越高(P<0.05),而FBG水平有DR组与无DR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bA1c可作为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和发展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血糖 (FBG)与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住院或门诊的 2 38例老年 2型糖尿病 (DM)进行HbA1c、FBG检测并作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其中不伴DR者 114例 ,伴DR者 12 4例。结果 HbA1c水平有DR组较无DR组为高 (P <0 .0 1) ,HbA1c水平越高 ,DR的发生越高 (P <0 .0 5 ) ,而FBG水平有DR组与无DR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bA1c可作为监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和发展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杨春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9):834-83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测定50例首次诊断、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和50例治疗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葡萄糖水平和全血糖化血红蛋白与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比。结果二者的线性方程分别为HbAlc%=2.68+0.563×Glu(mmoL/L)。结论未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可反映患者体内的葡萄糖的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7.
8.
血糖、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果糖胺(FMN)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糖尿病诊断的预报价值。方法对9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88例健康对照者,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清FBG,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法检测血清FMN,免疫抑制透射比浊法检测全血HbA1c;FBG、FMN和HbA1c不同组合的诊断效率运用矩阵决策法。结果糖尿病组FBG为(11.73±5.49)mmol/L、FMN为(3.24±0.58)mmol/L、HbA1c为(7.50±1.32)%,FBG与FMN和HbA1c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74,均明显比对照组FBG为(4.75±0.64)mmol/L、FMN为(2.08±0.28)mmol/L、HbA1c为(5.32±0.69)%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7例应激性血糖升高者FBG为(8.23±1.24)mmol/L,FMN和HbA1c均正常;对T2DM初诊患者,灵敏度以FBG最好,为95.83%,特异性却以FMN和HbA1c最强,分别达98.86%和100.00%;FBG、FMN、HbA1c三者组合对诊断T2DM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度分别是98.96%、90.91%、92.93%、98.77%和95.11%。结论FBG、FMN和HbA1c三者关系密切,分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个瞬时、近期和长期的血糖监控信息;鉴别应激性血糖升高与T2DM应联合检测FBG和FMN,监控T2DM患者远期和近期治疗效果,则需联合检测FBG、FMN和HbA1c。 相似文献
9.
沈娅玲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1,12(7):10-10,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首次诊断、未经治疗的DM患者(第1组)和60例诊断为DM并给予药物治疗的患者(第2组),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及金标快速定量法测定空腹血清葡萄糖水平和HbAlc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出院时的空腹血糖及HbAlc均低于入院时(均P<0.05).第1组患者空腹血糖与HbAlc无相关性((r=0.976 0,P>0.05);第2组患者空腹血糖与HbAlc呈正相关性((r=0.634 2,P<0.01).结论 未治疗的DM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可反映患者体内的葡萄糖的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0.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山东省荣军总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88例和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9例,两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bA1C,对比分析HbA1C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及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着HbA1C水平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案及血糖控制水平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01例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测定其空腹、餐后1 h、2 h血糖及HbA1c。颈动脉测定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直径,同时记录斑块数量、性质和部位。结果 (1)餐后2h血糖达标者55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2例,占21.8%,未达标者46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21例,占45.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9,P<0.05);(2)HbA1c达标者54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1例,占20.4%,未达标者35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6例,占45.7%,两者相比有差异(χ2=6.454,P<0.05);(3)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餐后2 h血糖及HbA1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密切相关(P<0.05)。结论餐后2 h血糖和HbA1c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血糖变异性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Q1组(5.5%~6.8%)(n=60)、Q2组(6.9%~7.9%)(n=55)、Q3组(8.0%~9.0%)(n=62)和Q4组(9.1%~14.0%)(n=63);采用动态持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以HbA1c为因变量,以与HbA1c具有相关性的参数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Q1、Q2、Q3和Q4组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分别为5.92(4.81,6.64)mmol/L和10.27(8.79,12.34)mmol/L,6.37(5.49,8.49)mmol/L和12.02(9.98,15.27)mmol/L,8.45(6.78,9.97)mmol/L和14.45(11.51,18.12)mmol/L,10.16(8.09,11.52)mmol/L和16.08(12.47,19.27)mmol/L,4组患者72 h动态血糖平均值分别为7.41(6.71,8.14)mmol/L,8.20(7.40,9.30)mmol/L,8.91(7.93,10.35)mmol/L和10.36(9.12,11.79)mmol/L,4组间的平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随HbA1c的增高而增高,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1.35,37.26,均P<0.05);空腹及餐后2 h血糖、72 h动态血糖平均值、血糖>10.0 mmol/L时间百分率、血糖>7.8 mmol/L时间百分率以及血糖平均标准差(SDBG)与HbA1c具有相关性(r=0.68,0.46,0.63,0.59,0.42,0.36,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2 h动态血糖平均值和空腹血糖为HbA1c的独立影响因素(B=0.23,0.53;均P<0.05)。 结论血糖变异对HbA1c无影响,空腹血糖和平均血糖为影响HbA1c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不同血糖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体测量指标和血脂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体测量及血脂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79例,取空腹血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等指标,并进行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瘦体质量、体脂肪含量等人体测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体脂肪百分比,按HbA1c<6.5%和HbA1c≥6.5%将研究对象分为HbA1c控制组和HbA1c控制不良组,比较两组人群上述人体测量及血脂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HbA1c控制不良组人群的BMI、臀围、腰围身高比、体脂肪含量及百分比显著大于HbA1c控制组(P<0.05),TC、LDL-C亦显著高于HbA1c控制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与BMI、体脂及血脂密切相关,在代谢控制中应兼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监测依从性对血糖、血脂控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例2型糖尿病患者12年血糖自我监测频次达标率、血糖达标率、血脂达标率,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2000年患者血糖自我监测频次达标率仅为14%,201 1年患者血糖自我监测频次达标率为98%;167例患者2000年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达标率分别为17%,12%,18%,25%,24%,25%;2011年167例患者以上指标达标率分别为64%,62%,49%,54%,60%,58%.血糖自我监测达标率与血糖、血脂达标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监测频次达标率对血糖、血脂控制情况均有很大的影响,而教育患者重视疾病是提高血糖自我监测依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Medtronic Minimed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80例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3)h的血糖监测,了解其动态血糖波动状况。方法对80例HbA1c<7%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 h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谱。结果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且耐受性良好。CGMS血糖值与自我血糖监测(SGMS)血糖值的相关性良好。80例患者全天有(56.2±11.7)%的时间在目标血糖范围内[(3.9~10.0)mmol/L],全天(18.1±7.7)%的时间出现血糖过高现象(≥13.9 mmol/L),同时还发现了无症状低血糖。结论大多数HbA1c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实际控制并不理想,存在缺陷,而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可为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空腹血葡萄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2型糖尿病(2D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88例未诊断为2DM的对象同时检测FPG和HbA1c。分别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糖尿病标准(FPG≥7.0 mmol/L)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新标准(HbA1c≥6.5%),对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分组(2DM和非2DM组),比较2个检测指标在诊断2DM中的差异。以FPG为诊断2DM的金标准,计算HbA1c诊断2DM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似然比等诊断性能。结果:FPG均值在2种标准诊断的2DM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均值在2种标准诊断的2DM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种标准诊断的非2DM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6.5%诊断糖尿病的灵敏度(S)为100%,特异度(Sp)为93%,阴性似然比(-LR)为0.00和阳性似然比(+LR)为14.29。结论:HbA1c诊断糖尿病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7.
HbA1c测定结果能够反映患者最近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其临床应用价值正从“评估指标”向“诊断指标”转变.由于HbA1c检测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标准化进程在我国起步较晚,“切点”问题以及HbA1c在分子水平存在“缺陷”等,限制了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的应用.因此,阐明HbA1c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对于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对同时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HbA1c检查的474例围产期门诊孕妇按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标准分为GDM组(30例)和非GDM组(444例),分析2组HbA1c结果。结果 GDM组HbA1c水平明显高于非GDM组(P〈0.01);HbA1c筛查GD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当HbA1c的Cut-off值为5.4%时,筛查GDM的敏感性为73.0%、特异性为98.4%、阳性预示值为75.9%、可靠性为98.2%。结论 HbA1c可作为一个非常有希望的GDM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