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e,HCPT)对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abbitlens epithelial cells,RLECs)形态、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筛选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方法首先进行RLECs体外培养,在第2、3代RLECs中加入HCPT,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然后,在第2、3代RLECs中加入不同浓度的HCPT,观察HCPT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HCPT对RLECs的形态具有显著的影响,透射电镜下主要表现为调亡细胞的形态改变。②HCPT能抑制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结论①HCPT通过凋亡机制引起体外培养RLECs的调亡。②HCPT能抑制体外培养RLECs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③HCPT可能成为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晶状体囊袋内注射透明质酸酶联合囊膜抛光是否可预防兔眼后囊膜混浊及其眼内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 4 0只兔随机分为 4组 ,每组均进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分别采用不抛光不用透明质酸酶、抛光不用透明质酸酶、水分离和抛光囊膜时用进口透明质酸酶和用国产透明质酸酶的方法。手术后不同时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 3个月对每组 5只兔眼的后囊膜混浊进行分级 ,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 3个月经秩和检验第 1、2组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与第 3、4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第 3组与第 4组、第1组与第 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说明透明质酸酶联合抛光可以降低兔眼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 ,而且进口与国产透明质酸酶同样有效。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抛光用联合囊袋内注射组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最少 ,而且该组的 Soemmering环、Elschnig小体和后囊膜上的细胞都比较少 ,出现晚 ,眼内其它组织未受损害。结论 :晶状体囊袋内注射透明质酸酶联合囊膜抛光可以预防兔眼后囊膜混浊的发生 ,而且眼内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并观察其在特定条件下转分化为晶体上皮细胞的现象.方法:采用酶辅助机械分离法分离并培养兔眼虹膜色素上皮细胞.传代过程中在DMEM培养基内加入苯硫脲、透明质酸酶、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及L-抗坏血酸-2-磷酸完成转分化过程.分别对培养起始和终末的细胞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成功分离并培养出原代的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经过特定条件的培养最终转分化为晶体上皮细胞,免疫组化鉴定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和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其各自特异染色.结论:酶辅助机械分离法是进行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较好的方法.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可转分化为晶状体上皮细胞,而透明质酸酶、苯硫脲、L-抗坏血酸-2-磷酸、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等因素可能参与了对上述转分化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为从细胞基质角度探讨维拉帕米(Ver)、肝素(Hep)、地塞米松(Dex)抑制后囊混浊的价值,用放免法检测了它们在体外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透明质酸(HA)合成的影响。结果:Ver可抑制HA合成,以20mg/L时作用最明显;Hep250mg/L以上呈浓度依赖性促进HA合成;Dex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A合成;Ver与Hep合用主要表现Ver的作用;Ver与Hep合用可增强抑制作用。提示:Ver20mg/L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兔眼的解剖特点及制作后囊膜混浊模型的方法。方法:测量新西兰兔30只(60只眼)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眼球轴长度。每只兔随机选取左眼或右眼进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手术中的乳化功率、时间等参数进行统计。观察术后并发症和后囊膜混浊的形成情况。结果:30只兔60只眼的平均前房深度是2.39±0.24mm,平均晶状体厚度是6.61±0.26mm,眼球轴长度是15.17±0.40mm。30只兔眼均顺利进行了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未发生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乳化平均功率15.43%±4.31%,平均时间91.19±21.78秒。术后1个月后囊膜混浊开始形成,术后3个月每只眼都形成了明显的后囊膜混浊。结论:利用兔进行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作为研究后发性白内障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去整合素Kistrin作用下,晶状体摘取术后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和其抑制因子组织性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Kistrin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均行右眼透明晶状体囊外摘除术(EC...  相似文献   

7.
近紫外线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通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  彭艳丽  汤永强  孙玮 《医学争鸣》2009,30(5):412-415
目的:观察近紫外线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兔晶状体前囊膜行组织块细胞培养,将传代2~3代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在12孔板中培养24 h后,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近紫外线照射组(同一近紫外线光源下一固定位置50 cm,测得该点的功率为0.2 mW/cm2,给于同一强度,5,10,15 min不同时间的近紫外线照射,采用荧光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变化情况.结果:FRAP测定正常对照组和近紫外线照射组细胞GJIC功能,正常对照组细胞平均荧光恢复率为(58.337±5.620)%,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近紫外线照射组细胞平均荧光恢复率逐渐下降,分别为(34.205±3.652)%,(18.809 ±3.017)%,(7.029±2.91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紫外线照射能降低兔晶状体L皮细胞GJIc功能,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其功能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体外培养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RPEC)增殖的影响,并与苏拉明进行比较.方法 生长状态良好的第4代RPEC接种于3块96孔细胞培养板,每块培养板上设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苏拉明各5个浓度组及空白对照组各5个复孔.培养24、48、...  相似文献   

9.
为从细胞基质角度探讨维拉帕米(Ver)、肝素(Hep)、地塞米松(Dex)抑制后囊混浊的价值,用放免法检测了它们在体外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透明质酸(HA)合成的影响。结果:Ver可抑制HA合成,以20mg/L时作用最明显;Hep250mg/L以上呈浓度依赖性促进HA合成;Dex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A合成;Ver与Hep合用主要表现Ver的作用;Ver与Hep合用可增强抑制作用。提示:Ver20mg/L与Dex250mg/L合用可获最好的抑制HA合成效果  相似文献   

10.
柳玉霞  李瑞庄 《医学综述》2008,14(21):3266-3269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混浊,又称后囊膜混浊,它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亦是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机制及人工晶状体的材料和设计、白内障手术的方式、各种药物和生物制剂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囊袋模型,研究免晶体囊外摘除术(ECCE)后残余的晶体上皮细胞(LECs)在体外增殖,移行,化生的情况。方法:20只兔眼,体外模拟白内障手术,并游离晶体囊袋,固定于硅胶环上,置拿10%胎牛血清的DMEM营养液中培养3周。分别用相差显微镜和光镜观察不同培养时期后囊上LECs的生长情况。结果:经过2-3天的潜伏期,后囊周边部开始出现LECs,细胞增殖速度较快,约6-8天可完全覆盖后囊。组织学可见均质红染的后囊膜上被覆一层或多层排列紧密,核深梁胞浆丰富的LECs。结论:应用这种囊袋模型,进行LECs体外培养,较为真实的表现了体内ECCE术后的多种变化,有助于更深一步探讨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机制,并为筛选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药物,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I型胶原3种细胞外基质蛋白促牛晶体上皮细胞(LEC)的粘附作用,以阐明后囊膜混浊(PCO)发生的组织病理学机制。方法应用3H-TDR掺入法研究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I型胶原和鸡卵白蛋白对体外培养的牛LEC的粘附作用。结果牛LEC能够粘附到包被有不同浓度的料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I型胶原培养板表面上,呈现出浓度和时间效应特点肥牛LEC不能够粘附到包被有不同浓度的鸡卵白蛋白培养板表面上。给哈构成晶体囊膜的层粘连蛋白和I型胶原,以及白内障摘除术后进入眼房水的纤粘连蛋白能够介导LEC粘附到后囊膜上,在PCO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囊袋模型,研究兔晶体囊外摘除术(ECCE)后残余的晶体上皮细胞(LECs)在体外增殖,移行,化生的情况。方法:20只兔眼,体外模拟白内障手术,并游离晶体囊袋,固定于硅胶环上,置含10%胎牛血清的DMEM营养液中培养3周。分别用相差显微镜和光镜观察不同培养时期后囊上LECs的生长情况。结果:经过2~3天的潜伏期,LECs开始从囊袋赤道部长出,并在后囊上延伸。细胞增殖速度较快,约6~8天可完全覆盖后囊。培养后期,后囊上细胞层次增多,囊膜出现明显皱褶,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皱褶的数量和长度逐渐增多,囊袋光散增加,后囊张力亦明显增强。组织学可见薄层均质红染的后囊膜上被覆一层或多层排列紧密、核深染胞浆丰富的LECs。结论:应用这种囊袋模型,进行LECs体外培养,较为真实的表现了体内ECCE术后的多种变化,有助于更深一步探讨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机制,为有效地探讨防止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ECC IOL)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TIMPs)在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探讨TIMPs以ECCO IOL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影响。方法  2 5只健康成年家兔 ,均一只眼行晶体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另一只未手术眼作为对照组。每 5兔为一组 ,分别于术后 1、3、7、1 4、30d取出晶状体后囊膜 ,用RT -PCR检测各标本中的TIMPsmRNA的表达 ,对扩增产物用凝交成像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以TIMP/GAPDH的比值表示TIMPs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并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晶体囊膜羟脯氨酸量的变化。结果 在常晶体上皮细胞组织均有TIMP - 1、- 2、- 3和 - 4mNA的表达 ;术后第 1天 ,TIMP - 1、- 2、- 3和- 4mRNA均明显升高 ,术后第 7天 ,TIMP - 1、- 2和 - 3RNA的表达量达到最大 ,此后表达式量逐渐下降 ,术后第30天的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 ,术后TIMP - 4mRNA则表现为下降 ;结论 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TIMPsmRNA在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均明显升高 ,提示TIMPs可能是抑制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主要因素 ,TIMPs可能是后囊膜混浊的形成和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提高晶体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利用改良消化法对兔晶体上皮细胞进原代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接种48小时~72小时后即可见上皮细胞贴壁生长,具备上皮细胞的形态特点;约7天后融合。传至5代后,细胞明显成纤维细胞化。结论:此种方法经济简便,可为各种实验提供兔晶体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晶状体上皮细胞清除的方法预防后囊混浊.[方法]应用新西兰白兔10只,将20眼随机分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胰蛋白酶组.晶状体囊袋内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皮质,保留完整囊袋,胰蛋白酶组向囊袋内注入2.5g/L胰蛋白酶保留1min,冲洗清除晶状体上皮细胞,最后撕去前囊.对照组将胰蛋白酶换为平衡盐水,其他方法相同,术后观察后囊混浊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周,胰蛋白酶处理组8眼晶状体囊保持透明,后囊无混浊,2眼轻度混浊.对照组10眼均有不同程度的后囊混浊.两组后囊混浊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胰蛋白酶清除晶状体上皮细胞可以显著预防后囊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ombretastatin A4 Phosphate(CA4P)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增殖及迁移影响,初步探讨其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以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为实验对象,设空白对照组及CA4P组,分别以PBS或1 μmol/L CA4P处理15 min,于0、24、48、72 h后进行检测。通过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试验细胞迁移能力;Annex in V-FITC /PI双染法检测细胞死亡方式;PI染色法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骨架蛋白(α-微管蛋白、F-肌动蛋白)及细胞形态。[结果] CA4P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24、48、72 h细胞相对增殖活性分别为73%、40%、34%(P<0.05)。空白对照组细胞划痕面见大量细胞覆盖;CA4P组划痕面无细胞覆盖,细胞呈细小圆形,可见部分细胞脱落漂浮。CA4P组24、48、72 h细胞凋亡率为19.7%、43.6%、72.2%,明显高于对照组(1.7%、2.2%、3.6%;P<0.05)。CA4P组各时间点G2/M期分布分别为30.3%、55.4%、70.8%,明显高于对照组(4.4%,9.0%,7.9%;P<0.05)。CA4P组细胞内微管纤维丝状结构消失,可见多核、巨核等有丝分裂障碍表现,但F-肌动蛋白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1 μmol/L CA4P短时间作用于SRA01 /04晶状体上皮细胞可明显其增殖和迁移,且作用呈时间依赖性。CA4P抑制细胞增殖可能机制是通过解聚微管蛋白,诱导有丝分裂停止而诱发SRA01 /04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甘草次酸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对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abbit lens epithelial cells,RLECs)增殖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首先进行RLECs的体外培养,取第3代的RLECs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GA和20 mg/L的MMC处理,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 TUNEL)进一步鉴别凋亡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对细胞凋亡率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GA对体外培养的RLECs的增殖有显著的影响, RLECs的凋亡率随着GA的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GA可以引起体外培养的RLECs凋亡,且对RLECs凋亡诱导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LEC),制成4×104个/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国内生产的3种不同材料人工晶体(IOL)表面,在CO2培养箱内孵育24h(37℃),再将粘附于IOL表面的细胞消化下来、计数。结果:粘附于PMMAIOL表面的细胞数最多,与其在SI、HEMAIOL表面的细胞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SI与HEMA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辐照时间高频诊断超声(HFDU)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超微结构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采用频率15MHz、热力指数(Ti)为0、机械指数(Mi)为0 .1和0 .37的HFDU经眼直接法,辐照4 8只新西兰兔左眼晶状体15min和30min ,分别于辐照后12 ,2 4和4 8h取其前囊膜作电镜观察RLEC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查RLEC的细胞周期;取未辐照的右眼RLEC为对照。 结果 (1)HFDU对RLEC的超微结构有一定影响,随着辐照时间延长或Mi增加结构损伤加重。Mi0 .1辐照15min后12h ,多数RLEC结构正常;辐照15min或30min后2 4h ,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变化。Mi 0 .37辐照30min后,RLEC出现早期凋亡现象。对照眼未见上述变化。(2 )HFDU引起RLEC细胞周期各期比例再分布,随着辐照时间延长或Mi增加可出现凋亡峰。 结论 HFDU可引起RLEC超微结构变化、细胞周期各期比例的再分布及细胞凋亡,这种改变随辐照时间延长或Mi的增高而加重。眼科超声检查时使用低Mi(0 .1)、检查时间<15min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