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和妈富隆组,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调经效果、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内膜厚度、药物副作用等。结果:治疗3个月后,米非司酮组在治疗期间均有效止血,无复发;妈富隆组停药后有撤退性出血,复发率为21.7%;米非司酮组血清激素水平FSH、LH、E2、P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妈富隆组E2、P较治疗前下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变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较妈富隆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腹腔镜辅助下全子宫切除术与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妇科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辅助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给予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2年2月~2020年9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采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月经情况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显着高于对照组,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月经量和月经周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米非司酮能缩减肌瘤体积,改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症状和月经情况.  相似文献   

4.
殷金凤 《航空航天医药》2012,(10):1235-1236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12~2012-01于我院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保守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的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开始治疗后3个月B超复查子宫肌瘤大小改变情况,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子宫肌瘤与治疗前相比体积缩小超过50%的患者33例;与治疗前相比缩小大于20%不超过50%的患者77例;与治疗前相比缩小不超过20%的患者26例。结合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确定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33例,有效77例,临床有效率为80.9%。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是一种经济、简便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5.
郭彦玲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58-1858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2.5 mg/d,连续3个月。超声监测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血常规检查治疗前后病人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月经的变化及服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血红蛋白含量明显提高,月经复潮后经期明显缩短、经量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12.5 mg/d连续使用3个月具有较好治疗子宫肌瘤及改善子宫肌瘤患者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年12月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200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及其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结果200例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36.71%-55.58%,患者贫血均得到有效纠正,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水平。结论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有一定效果,丰富了保守治疗方法,是一种更为经济、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93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45例行单纯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好转28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68.75%(33/48);而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17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显效率44.44%(20/45)。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能有效提高子宫肌瘤治疗的显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134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差异性将其分为A组与B组,两组均为67人.B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A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米非司酮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案,A组治疗疗效优于B组,两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 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起到较好疗效,可有效减少不良症状,提升治疗疗效,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年12月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200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及其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结果200例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肌瘤体积平均缩小36.71%-55.58%,患者贫血均得到有效纠正,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水平。结论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有一定效果,丰富了保守治疗方法,是一种更为经济、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舌下免疫疗法(SLIT)治疗尘螨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31例尘螨过敏的哮喘患者应用粉尘螨滴剂进行2年脱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及用药过程中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过敏性哮喘患者的鼻炎症状及哮喘症状评分等多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应急用药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粉尘螨滴剂治疗尘螨引起的过敏性哮喘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奥洛克超导射频消融(RFA)治疗子宫肌瘤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子宫肌瘤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组(观察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于静脉全麻下行奥洛克超导RFA。记录两组麻醉前、麻醉后2min及RFA术中主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O2)等指标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术中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记录术后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及丙泊酚追加量。结果:麻醉后2min,对照组MAP、HR、SO2、RR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或减慢(P<0.05),观察组MAP、HR较麻醉前显著降低或减慢(P<0.05),SO2、RR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显著(P<0.05)。RFA术中,两组MAP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HR较麻醉前显著减慢(P<0.05),且显著慢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追加量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离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奥洛克超导RFA治疗子宫肌瘤,麻醉效果好,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对特殊部位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康复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康复状况、卵巢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术后排便、留置引流管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E2水平高,LH、FSH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部位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较小,术后康复较快,卵巢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米非司酮药物预处理配合宫腔镜下清宫术对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07月-2022年07月收治的60例Ⅱ型CSP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清宫术前采用甲氨蝶呤(MTX)预处理,研究组行宫腔镜下清宫术前使用MTX联合米非司酮进行药物预处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术中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正常水平时间、瘢痕部位包块消失时间、氧化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性激素[孕酮(P)、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β-HCG]水平、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d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水平时间、瘢痕部位包块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周P、LH、FSH、β-hC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周CRP、COR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8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患者,研究组利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利用传统护理,两组均进行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差异。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8.1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48%,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疾病知识掌握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通过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围术期护理效果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充分改善患者手术期间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度,促进子宫肌瘤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张瑞红  吴蕾  丁岩  张亚妹 《武警医学》2008,19(6):502-505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 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20例及经米非司酮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组)30例术中均取瘤体及内膜,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肌瘤和内膜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和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 服米非司酮后,PR在肌瘤和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ER的阳性表达率变化不大(P>0.05);bcl-2在肌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无变化(P>0.05),在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bax在肌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P<0.05),在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无差别(P>0.05).米非司酮治疗后内膜83.3%(25/30)表现为增生期改变,其中32%(8/25)为简单增生过长.结论 米非司酮能促进子宫肌瘤细胞凋亡,同时又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进行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17、IL-23、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gG、Ig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更加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不同类型症状性子宫肌瘤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UAE治疗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月经评分、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肌瘤体积缩小率、月经量减少率,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不同类型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结果 UAE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术前和术后6个月肌瘤体积缩小率、月经量减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类型子宫肌瘤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对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疗效无差异,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能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罗格尘螨疫苗治疗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比较94例尘螨过敏的鼻炎伴哮喘患者在接受3年免疫治疗前、后的疗效及用药过程中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鼻炎症状及哮喘症状评分等多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应急用药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阿罗格免疫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芬吗通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不同芬吗通的剂量将2016年10月~2018年1月接收的10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52)给予常规剂量芬吗通,研究组(n=52)给予低剂量芬吗通。比较两组患者的性激素、Kuppeman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Kuppeman评分都显著较治疗前低,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显著较治疗前低,雌二醇显著较治疗前高,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较治疗前厚,且对照组明显厚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为21.15%显著低于对照组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16,P<0.05)。结论常规剂量芬吗通和低剂量芬吗通相对比,两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雌激素水平没有显著区别,但低剂量芬吗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给予双嘧达莫联合疏血通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MMSE评分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P<0.01)。(2)治疗后观察组的Bathel指数(BI)评分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P<0.05或P<0.01)。(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结论双嘧达莫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