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影响颅骨修补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为减少颅骨修补术的并发症、准确预测患者预后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8年6月我院施行的120例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术病例,分别随访6个月~1年,对修补材料、年龄、缺损大小、修补时机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硅胶板和钛合金组明显低于自体颅骨修补(P〈O.05);中青年组(18~55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老年组(55岁以上)(P〈0.01);缺损面积较小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缺损面积较大者(P〈O.01);早期手术(距受伤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手术(距受伤6个月以上)(P〈O.05)。结论:应用硅胶板和钛合金修补的患者出现并发症比例明显低于自体颅骨组;中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比例明显多于青壮年;颅骨缺损越大,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早期治疗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外科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并分析,为临床的进一步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0月~2014年0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颅骨修补术,比较接受不同材料颅骨修补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并进一步比较不同年龄和不同缺损面积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关系。结果:术后中青年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低于老年组患者53.9%;缺损面积>40cm2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1%高于缺损面积≤40cm2患者17.4%;三维钛网修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2%,低于二维钛网修补组患者55.0%和自体颅骨修补组患者45.0%。结论:中青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老年组患者;颅骨缺损面积越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应用三维钛网作为修补材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二维钛网修补术和自体颅骨修补术。  相似文献   

3.
硅橡胶、钛网、骨水泥在颅骨修补术中应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硅橡胶、钛网、骨水泥3种颅骨修补材料的综合疗效。方法对比3种颅骨修补材料术后并发症、术中固定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相关费用。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硅橡胶组(5/18)高于钛网(2/67)、骨水泥组(6/24)。本后恢复时间,硅橡胶组最长为(11士3),钛网组为(8±1)、骨水泥组为(9士2)。材料费用以钛网最高,骨水泥最低,外观满意率3种材料(96%,97%,9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疗效优良率以硅橡胶组最差82%,与骨水泥组(95%),钛网组(98%)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1.97,3.13,P〈0.05~0.01)。结论钛网最为理想、骨水泥次之、硅橡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修补材料在颅骨修补手术中的运用。方法:将40例颅骨缺损患者分为有机玻璃、硅橡胶修补组(Ⅱ组)和钛网修补组(Ⅰ组),每组20例,分析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材料耗费、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性。结果:Ⅰ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Ⅱ组(P〈0.01),肽网材料耗费显著高于Ⅱ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是目前颅骨修补的常用材料,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化塑形钛网在颅骨成形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5例颅骨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采用数字化塑形钛网和普通塑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钛钉使用个数、术后并发症及塑造外形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105.5±5.2)min、钛钉使用个数(7.2±5.9)个及外形满意率(98.0%)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1%(P〈0.01)。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用于颅骨缺损的修补,具有修补效果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术后外形美观,是一种较佳的颅骨修补方案。  相似文献   

6.
基层医院颅骨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颅骨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对本院2001年7月采用骨水泥、有机玻璃、钛网和自体颅骨瓣等修补颅骨缺损的修补方式、优缺点进行比较.结果 骨水泥、有机玻璃、钛网和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各有所长.结论 骨水泥、有机玻璃、钛网和自体颅骨瓣等在基层医院修补颅骨缺损是可行的,而帽状腱膜下颅骨瓣牵拉复位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三维钛网修补术治疗的12例颅骨缺损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普通钛网修补术治疗的13例颅骨缺损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缺损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满意度均要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简单易行,值得推广。根据三维钛网特点,采取相应的手术操作技巧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颅骨缺损面积大小采用不同方法塑形钛网行颅骨缺损修补。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科收治的62例颅骨缺损患者,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32例,手工裁剪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30例。对比两者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住院费用、塑形满意度。结果比较两组住院天数、手术操作时间、住院费用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塑形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颅骨缺损面积大小和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钛网塑形方式修补颅骨缺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天数、节约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选择性能优良且安全的颅骨修补材料,探讨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颅骨缺损患者161例,采用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进行颅骨修补43例,传统钛网人工塑形修补19例,骨水泥塑形修补99例;对比不同颅骨修补术的塑形工作量、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对塑形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颅骨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30±6)min],与骨水泥组[(70 ±18)min]和传统钛网人工塑形组[(50±11)min]比较明显缩短(P<0.01);平均术中塑形工作量[(5±1)min]少于骨水泥组[(30±5)min]和传统钛网人工塑形组[(20±3)min](P<0.05);塑形满意度(100%)优于骨水泥组(91%)和传统钛网人工塑形组(95%)(P<0.05)。结论:钛网的性能明显优于骨水泥,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修复颅骨缺损效果优于传统钛网人工塑形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并发症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去骨瓣原因、缺损部位、缺损面积、修补时间间隔、骨窗凹陷程度、皮肌瓣分离方法、是否悬吊硬膜与钛网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62例中出现并发症18例(29.0%),包括切口感染1例,切口愈合不良致钛网外露1例,术后癫痫发作2例,皮下积液7例,硬膜外血肿伴凝血功能紊乱1例,一过性肢体肌力下降2例,一过性咀嚼痛3例,一过性精神症状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窗凹陷、去骨瓣减压修补时间间隔、颅骨缺损面积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缺损面积、去骨瓣减压至修补时间间隔、骨窗凹陷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越大、缺损面积越大、修补时间间隔越长、骨窗凹陷程度越重,颅骨修补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1.
陈洪武  金波  李祖晟  金鑫 《浙江医学》2011,33(1):33-34,81
目的比较颞肌外和颞肌下两种术式在额颞区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额颞区颅骨缺损患者分为颞肌外和颞肌下修补两组(各21例),采用计算机辅助塑形二维钛网分别行颢肌外和颢肌下两种颅骨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钛钉使用数、术后术区肿胀时间、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出院后1个月随访患者对颅骨修复后的总体满意率。结果颞肌外组平均手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损伤较轻,术后肿胀时间相对较短,与颞肌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对修补术后的总体满意率颞肌下组要明显高于颞肌外组(P〈0.05)。结论颞肌下、颞肌外两种术式在额颞区颅骨修补术中各有优缺点,但从患者角度出发,颞肌下修补术后的总体满意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传统钛网修补颅骨与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6例颅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颅骨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对照组采用传统钛网修补,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创面修复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100.3±13.5)min、住院时间平均为(14.5±1.5) d、平均住院费用为(2.1±0.6)万元,明显小于对照组(120.7±12.3)min、(20.5±2.4)d以及(2.8±0.7)万元,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明显少于对照组(7.1% vs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钛网修补颅骨术相比,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术效果显著,手术及住院时间短,费用较少,且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脑膜扩大修补后行早期自体颅骨修补对晚期外伤性癫痫的预防作用。方法对120例重度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行硬脑膜扩大修补后行早期自体颅骨修补,并随访观察;对照组:只行硬脑膜悬吊,中心敞开,6个月左右行颅骨修补。统计分析两组方法对晚期外伤性癫痫的预防作用。结果实验组晚期外伤性癫痫发生率为18.7%,而对照组为3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脑膜扩大修补后行早期自体颅骨修补有助于减少晚期外伤性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填充与骨蜡涂抹髂后取骨区骨缺损处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经髂后入路行自体髂骨取骨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PMMA组(43例)与骨蜡组(3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取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至拔管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1、2周和2、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观察术后伤口裂开、局部血肿、感染、周围神经损伤、取骨区长期疼痛(≥6个月)、髂骨骨折、腹疝、取骨区凹陷等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术后1年患者对取骨区外观满意度及系腰带时舒适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取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术后至拔管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及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MA组均优于骨蜡组;PMMA组术后1年取骨区外观满意率及系腰带时舒适率均优于骨蜡组;PMMA组术后并发症总数明显少于骨蜡组(P<0.05).结论 使用PMMA填充重建髂后取骨区骨缺损具有操作简便、能较好地保持髂部外形完整、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利用自体骨植骨的方式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有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膝关节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例(12膝).观察术后患者疼痛、关节活动范围、畸形矫正程度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并对患者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例患者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有效修复,承载假体可靠;术后载线片显示胫骨假体下方无骨质缺损表现,假体位置良好.术前HSS评分平均为(19.0±4.0)分,术后HSS评分平均为(87.6±12.5)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HSS疼痛评分为(14.8±3.6)分,术后为(25.4±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61.0±14.7)°,术后平均为(107.3±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胫股角(FTA)为(182.1±10.7)°,术后平均FTA为(176.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使用自体骨植骨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可合理利用截骨获得的自体骨,达到缺损部位的理想修复,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胫骨平台的骨量,又重建了胫骨假体的均衡力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早期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4个月行颅脑修补,试验组术后2个月行颅脑修补。结果两组并发症率(P〉0.05)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GOS均分(t=2.851,P〈0.05),优良率(x2=4.857,P〈0.0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显示了更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对于全身状况较好的患者,早期进行颅脑修补,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崔延军  王红光  程汇 《医学综述》2014,(23):4416-4416
目的观察骨移植修复术治疗下颌骨节段性缺损(MSD)的疗效,以探讨骨移植修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于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MSD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采用游离髂骨修复术,对照组41例采用单纯重建钛板修复术。术后1年,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面部外形、咬合关系、颞颌关节功能、开口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颞颌关节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部外形、咬合关系、开口度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钛钉松动、钛板折断、钛板外露、颌面部瘘口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髂骨修复术对于恢复下颌骨及口腔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单纯重建钛板修复术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修复方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徐铮青  徐靖宏  林军  陈小刚 《浙江医学》2011,33(4):492-495,498
目的 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杜仲微囊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和最佳比例.方法 在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髁部形成洞型骨缺损,实验侧骨缺损分为A、B组,分别置入含0.304、0.608mg/ml微囊杜仲提取物的CPC复合材料,对照侧置入CPC为C组,空白侧不填充为D组.在术后2、4、8、12周时取出股骨,进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病理学观察及骨形成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X线摄片提示术后12周B组植入材料无残留,A组有少量材料存留,C组材料明显存在.病理学观察术后4周B组骨水泥材料中成骨细胞生长活跃,A、C组仅在宿主骨表面有成骨细胞和新生血管 12周时A、B组髓腔贯通,C组髓腔未贯通,同时B组材料完全降解,A、C组材料未完全降解.统计学分析术后4周BMP-2因子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杜仲提取物给微囊包裹,以0.608mg/ml比例与CPC复合修复兔股骨髁缺损使杜仲有效成分缓释,诱导新骨形成作用强、降解时间快、优于CPC且比例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龙波 《河北医学》2013,(8):1167-1170
目的:探讨硫酸钙骨水泥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5例患者使用硫酸钙骨水泥联合椎弓根内固定,并与单纯使用椎弓根内固定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以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及复位丢失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同时术中出血亦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术后下床时间上,观察组则显著快于对照组(P〈O.05),术后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O.05),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P〈O.05),而复位丢失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使用硫酸钙骨水泥联合椎弓根内固定能更好的恢复患者脊柱稳定性,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切口联合钬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56例(298条患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8例(152条患肢),对照组128例(146条患肢)。观察组采用小切口联合钬激光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数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10/128),低于对照组的12.5%(16/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复发率为4.7%(6/128),与对照组的3.9%(5/1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联合钬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创伤小。术后美观,恢复快,同时应密切关注术后并发症,采取合理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