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人相应"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内经》奠定了天人相应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历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了天人相应思想。现代学者通过临床和实验方法,证实了其科学性与合理性;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体生命活动必然与外部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和规律才能健康无病,逆自然规律而行必将发生疾病。"天人相应"对人们防病、养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人相应”是关于祖国医学中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春夏秋冬四时自然气候的变化 ,对应着人体生长老已的生命规律 ;一日中四时阴阳消长变化对应着人体昼夜消长盛衰的规律。人体必须随之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才能维护生存 ,防病治病。“天人相应”的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是现代中医护理值得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天人学说是中国哲学的基本主题,其中"天"一般指自然、宇宙,"人"一般指人或人类社会。中国哲学的天人学说倡导天人一体、天人和谐的思想,对于调整现代文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天人学说是中国哲学的基本主题,也是当代哲学研究的重要热点。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  相似文献   

4.
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包括天人相副、人天依存、天人相合等不同认识。西医学整体观包含着"人的可分解性",即合整体观;中医学整体观的核心是人与环境、人体自身的"不可分割性",即元整体观。从元整体观探讨天人相应的理论内涵可知,天人相应包含天人本一、以人应天、天人合一在内的逻辑递进的多层次概念。其具体表现在:从宇宙本体论来看,天人相应首先是天人本一;从宇宙发生的过程看,人的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从宇宙生态平衡角度看,养生防病上需要天人合一。阐明"天人相应"理论深层次内涵,有助于从根本上理解健康与疾病及其防治,有益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是相互感应的有机系统,人体小宇宙与自然大宇宙具有同源、同构和同律性,由此而提出了天人相应的理论。文章将五行、六气、脏腑、十二经络及二十四节气等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地探讨,阐释了天人相应理论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中医康复医学之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观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也是中医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出发点 ,中医康复医学对于疾病的康复治疗、养生康复以及病后的摄生调养都主张从整体出发。整体观在中医康复学中的指导作用反映在中医康复学之“全面康复”的思想 ,即利用综合性治疗的方法达到人体形神功能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恢复。具体体现在 :人与自然一体观 ,人与社会一体观 ,形神康复一体观方面。1 天人相应观中医康复医学以天人相应观为指导 ,强调天地自然的规律对人体康复进程的影响 ,顺应自然 ,因时因地制宜也是中医康复医学的重要法则。《素问·五常政大论》说 :“圣人治病 …  相似文献   

7.
天人学说是中国哲学的基本主题,其中"天"一般指自然、宇宙,"人"一般指人或人类社会。中国哲学的天人学说倡导天人一体、天人和谐的思想,对于调整现代文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天人学说是中国哲学的基本主题,也是当代哲学研究的重要热点。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源于"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天、地、人为统一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生于天地之间,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必须与天、地的运行变化协调一致,因此顺应自然环境变化规律是养生的基本法则。人体的正常运转与阳气密切相关,阳气是五脏六腑之气发生功能活动的表现,在一年四季中,阳气有生、长、收、藏的变化过程,人应该根据阳气的生长变化,适时调整机体活动,以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9.
郑萍 《当代医学》2009,15(3):89-90
中医“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理论是指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通过对不同地域人群体质的辨识针对人体体质羞异的特性采取更具个体化的预防护理措施,正是重视人体对自然界的适应性,强调个体化,重视天人相应,关注人与自然密切关系的认识,也是中医学理论独具特色的优势所在,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的探讨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总结了近20年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的发展概况,包括对天人相应概念的探讨和界定;天人相应思 想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关系的联系与区别;对《内经》中有关天人相应理论的归纳总结;现代研究之理论探讨、实 验检验及临床实践。并认为,时间医学、气象医学、医学地理学等与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