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内33篇文献,涉及57例鹿瓜多肽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57例ADR患者中男性32例(56.14%),女性25例(43.85%);累及呼吸系统的报告最多,占20.95%.引起过敏性休克9例(15.78%).结论 鹿瓜多肽注射剂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对其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应高度重视,用药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06至2008年收集的86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例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1.86(79例);中成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1.9%(36例),其次是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占总数的22.09%(19例);ADR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38.37%(33例),其次是皮肤及附件损伤,占总例数的27.91%(24例)。结论应慎用注射剂,尤其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尽量以其他给药方式取代静脉滴注,加强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黄坚彤 《今日药学》2012,22(3):182-184
目的 探讨鹿瓜多肽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08 -03~2011 - 12,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5例鹿瓜多肽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鹿瓜多肽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均为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1例,无死亡病例.哈尔滨誉衡药业的鹿瓜多肽注射液ADR发生率0.37%,ADR的发生率与使用量无关;黑龙江迪龙制药的鹿瓜多肽粉针剂ADR发生率0.50%,ADR的发生率与使用量呈显著正相关(r=0.907,P<0.05).结论 鹿瓜多肽引起的不良反应要引起重视和探讨,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4.
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库2006~2011年收载的期刊,对其中33例与鹿瓜多肽注射液ADR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及统计。有关鹿瓜多肽注射液致ADR的报道共涉及患者33例,其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40岁以上发生率较高;ADR主要为过敏反应;ADR在10min内发生者19例(57.58%),提示鹿瓜多肽注射液致ADR以速发型为主。在合理使用鹿瓜多肽注射剂的同时,应加强用药监测与预防,以尽量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2003年至2010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与鹿瓜多肽注射剂不良反应相关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鹿瓜多肽注射剂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共14例,占82.35%,其中过敏性休克6例;单纯药物热3例。结论应加强用药监护,避免鹿瓜多肽注射剂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彬 《中国药事》2011,25(6):623-62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收集到的4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7例ADR报告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42.55%(20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85.11%(40例);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5.32%(26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占总例数的46.81%(22例)。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是患者安全用药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鹿瓜多肽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15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鹿瓜多肽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至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鹿瓜多肽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15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与结论鹿瓜多肽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短、病情危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2012年梧州市人民医院1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收集并上报的1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6例ADR中,40~60岁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41.48%(73例);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82.25%(143例);药物类别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37.50%(66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28.98%(51例)。结论: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减少静脉用药,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2008~2009年全年上报的ADR报告共192例,按报告类型、用药方式、引起ADR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92份报告表中,男性95例,女性97例,男、女之比基本持平,提示ADR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将年龄分成三段统计分析得到:18岁以下21例(占总例数的10.94%),19~60岁117例(占总例数的60.94%),60岁以上54例(占总例数的28.12%);治愈的有127例,好转的有63例,后遗症的有2例;静脉滴注导致的ADR占总例数的81.35%,其中引起严重不良反应13例,占总严重不良反应例数的68.42%;报告中,共涉及药品13类210种,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居前5位的依次是:抗菌药物、心脑血管系统用药、营养药、神经系统用药和中药制剂;引发ADR前10位的大部分为抗菌药物,其中环丙沙星居首位,有14例;报告中,由药物引起的器官/系统损害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的例数最多,占总例数的41.33%.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5年成功上报省中心的7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8例ADR中,女性的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71.79%(5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8.21%(61例);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2.5%(41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5.9%(28例).结论 防止可能或潜在的ADR,关键在于临床用药监测,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宣传,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鹿瓜多肽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射用鹿瓜多肽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内15例和我院24例注射用鹿瓜多肽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鹿瓜多肽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89.74%为变态反应,牵涉到呼吸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多个方面,过敏性休克占一定比例。结论:注射用鹿瓜多肽引起的不良反应要引起重视和探讨,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12.
鹿瓜多肽主要用于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各种类型骨折及腰腿疼痛等疾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鹿瓜多肽引发过敏性心肌缺血综合征(Kounis综合征)的报道罕见。本文中患者既往无冠心病病史,因骨性关节炎使用鹿瓜多肽,静脉滴注1 min后出现Kounis综合征,经抗过敏及急性心肌缺血处理后痊愈出院。鹿瓜多肽作为临床常用药物,在使用时如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表现,应警惕Kounis综合征可能,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我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情况,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经审核合格评价上报的85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种类进行分类、统计排名,重点分析新的、严重的AD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抗菌药物排名前3位的是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中药制剂排名前3位是鹿瓜多肽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尿石通丸;营养药及生化制剂排名前3位的是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F)、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注射液、水解蛋白。其中新的ADR125例,严重ADR27例。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把安全用药放在合理用药第一位,减少新的、严重的ADR发生。  相似文献   

14.
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慢性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8mg,1次/d,10d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慢性腰腿痛有效,能够减轻慢性腰腿痛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对继发出现骨质疏松症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2例继发出现骨质疏松症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采用常规西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骨质疏松症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IL-18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后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对继发出现骨质疏松症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李莉  方忠宏  曾宏辉 《中国药事》2012,26(7):776-777
目的分析2例药源性发热病人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据病人临床表现与用药关系,分别认定为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引起。结果与结论为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及其危害,应规范手术后用药,尽量避免抗菌药物与中药类注射剂等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报告数据库中2009年-2014年注射用七叶皂苷钠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用药部位损害404例次(28.5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74例次(26.43%),全身性损害296例次(20.92%);ADR/ADE 表现较多的有注射部位疼痛、皮疹、静脉炎等。结论 重视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发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完善药品说明书,防止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使用谷红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患者临床特征及转归,评价中重度ADR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我院2015–2018年期间发生谷红注射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信息,共计纳入268例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一般特征、基础疾病、ADR发生时间、分级与临床转归,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68例患者中229例(85.4%)为轻度不良反应,39例(14.6%)为中重度不良反应。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最为常见(26.5%),其次为呼吸系统(23.9%)、心血管系统(19.8%)。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既往药物过敏史是患者发生中重度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谷红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发病人群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但临床需仔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关注,预防中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眼科用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眼科临床合理用药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某眼科集团228家医院在2017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药事数据上报平台中的1229例门诊和住院患者发生的ADR,对给药途径、转归、临床表现以及发生ADR例数排名前10位药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在1229例ADR的报告中,眼局部用药发生例数671例(54.6%),静脉给药366例(29.78%),口服152例(12.37%)等。发生ADR例数排名前10位药品中以荧光素钠注射液静脉注射ADR发生率最高,共266例(45.70%);滴眼液中以双氯芬钠滴眼ADR发生率最多,共79例(13.57%)。荧光素钠注射液、中药注射剂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等。结论眼局部用药可引起局部及全身ADR,应重视及关注荧光素钠注射液及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并做好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