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行CRRT治疗的伴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乳酸的变化,评估CRRT对高乳酸血症的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CRRT治疗危重的患者,于治疗开始前、治疗后24h、48h、72h监测患者动脉血乳酸含量,同时检测动脉血pH值,氧合指数,血肌酐等,计算出危重患者APACHEⅡ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成活组患者CRRT治疗前后动脉血乳酸含量,动脉血pH值和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动脉血乳酸含量和APACHEⅡ评分于治疗后24h有显著性改变。成活组和死亡组患者首次动脉血乳酸和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死亡组患者动脉血乳酸和APACHEⅡ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用血乳酸评估应用CRRT治疗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和预后等同于APACHEⅡ评分,并且更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研究乳酸清除率作为感染性创面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指标的作用.方法 收集入住ICU的感染性创面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54例.记录患者创面大小,早期液体复苏前、复苏后24小时平均动脉压(MAP),复苏前后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血肌酐、氧合指数,28天生存情况、ICU停留时间,并按患者入ICU后第一个24小时内的最差值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对血乳酸清除率、MAP、创面大小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分析.患者按28天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各临床及预后指标,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升高、复苏后24小时乳酸清除率明显下降(P<0.05).同时,死亡组复苏后24小时血肌酐值升高、复苏后24小时降钙素原升高、ICU停留时间延长(P<0.05).患者液体复苏后24小时血乳酸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 =0.773,P<0.05),复苏后24小时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57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苏后24小时乳酸清除率(OR=3.288)、复苏后24小时降钙素原(OR=0.886)、APACHEⅡ评分(OR =0.596)、复苏前乳酸水平(OR=0.072)为患者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复苏后24小时乳酸清除率危险性最高.结论 乳酸清除率可以评估感染性创面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魏春燕  贺永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7):1545+1547-1545,1547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脓毒症休克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以来成都军区总医院行HVHF治疗的39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治疗转归分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年龄以及HVHF治疗前和治疗24 h的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氧合指数、乳酸、平均动脉压(MAP)、APACHEⅡ评分.HVHF治疗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机器各项参数.结果 两组年龄无明显差异,经HVHF治疗24h两组的Cr、BUN、氧合指数、乳酸、MAP均明显改善.HVHF治疗前和治疗24 h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经HVHF治疗24 h存活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死亡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HVHF可有效辅助治疗脓毒症休克;APACHEⅡ评分对判断脓毒症休克的预后有指导意义;恰当的护理才能保证HVHF的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血乳酸清除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3例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低乳酸清除率组,测定入组时(0 h)及入组后6 h、24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及6 h、24 h乳酸清除率,入住ICU后24 h的APACHEⅡ评分、48 h的器官衰竭数目及28 d内死亡率,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低乳酸清除率组间的差异。结果:存活组的6 h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的24 h APACHEⅡ评分、48 h器官衰竭数目及28 d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结论: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指导脓毒症的治疗及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住院患者108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根据患者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82例、死亡组26例;存活组中根据是否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再分为常规治疗组55例、有创机械通气组27例.测定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 h后的动脉血乳酸、动脉血气、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早期(6 h)乳酸清除率.同时以早期乳酸清除率10%为临界值分为高、低乳酸清除率两组,分析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有创机械通气组与死亡组比较,动脉血乳酸、pH值、PaCO2、PaO2、APACHEⅡ、氧合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 h后常规治疗组、有创机械通气组分别与死亡组比较,早期乳酸清除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Ⅱ评分、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病例两组比较,治疗6 h后各项指标包括早期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中每组APACHEⅡ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4.2%,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评估重症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初始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室2015-07-2016-08期间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28d转归,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根据ROC曲线,分析6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寻找出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分析2组乳酸、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收集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存活44例,死亡34例。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0.793、0.881。最高约登指数0.60时,对应的早期乳酸清除率为29%时,以此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2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LCR)在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源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出患者治疗前后6 h的乳酸清除率、24 h内APACHEⅡ评分,监测ScvO2、CVP、MAP和尿量。分别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MODS组和NMODS组、EGDT达标组和EGDT未达标组、CBP组和NCBP组的6 h乳酸清除率,以及其与ScvO2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 P<0.05)。 NMODS组、EGDT达标组及CBP组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分别高于MODS组、EGDT未达标组及NCBP组(均P<0.05);且前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均P<0.05),EGDT达标组治疗6 h后患者ScvO2、CVP、MAP、尿量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ScvO2呈显著正相关(r=0.90,P<0.05)。结论早期动态检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动脉乳酸清除率可评估其严重程度及预后,而通过积极的EGDT、CBP等治疗明显提高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从而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液体复苏患者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对56例重症肺炎液体复苏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在入院即刻与6 h分别进行动脉血乳酸浓度以及氧合指数,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同时对患者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10~19分(A组);20~29分(B组):≥30分(C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氧合指数的差异,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B组早期6 h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早期6 h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而C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APACHEH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而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PACHEHⅡ评分与早期乳酸清除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r=0.659,P0.05),而与早期氧合指数呈现明显的负相关(r=0.763,P0.05)。结论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以及氧合指数能够客观反映重症肺炎液体复苏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能够作为预测患者转归的两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7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138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测定初始动脉血乳酸、入院6h、24h、48h的动脉血乳酸乳酸和乳酸清除率。根据早期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早期乳酸清除率≥10%)72例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早期乳酸清除率<10%)66例。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97例和死亡组41例。着重观察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住院期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发生休克例数、MODS发生例数及死亡率。同时观察存活组与死亡组入院6、24、48h的乳酸清除率。结果高乳酸清除率组APACHEⅡ评分、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97例,死亡患者41例,存活患者入院6、24、48h乳酸清除率均高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清除率可反映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血乳酸清除率越低,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动脉血乳酸水平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脓毒症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和乳酸清除率对其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动脉血乳酸浓度升高的老年脓毒症患者56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血乳酸水平、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机械通气使用率等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比较,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浓度明显升高,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显著降低(P<0.05);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水平、6h乳酸清除率、机械通气使用、APACHE II评分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结论入院时动脉血乳酸值和6h乳酸清除率是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动脉血乳酸动态变化情况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监护室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163例,入院后给予PCT和动脉血乳酸等检查,并给与APACHE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入院后6h复查血乳酸,5d复查PCT,随访28d根据预后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PCT和乳酸区别和2组乳酸和PCT的变化情况;比较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组的PCT,乳酸和APACHEⅡ评分的区别;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CT和动脉血乳酸预测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患者PCT、乳酸和APACHE II评分大于严重脓毒症组;死亡组PCT和乳酸均大于存活组(P0.05),6h乳酸和5d的PCT的差别更明显,死亡组乳酸和PCT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乳酸和PCT较前明显下降(P0.01);PCT预测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动脉血乳酸曲线下面积为0.79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T和动脉血乳酸对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PCT和乳酸含量持续保持高水平的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心脏术后MODS合并ARF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心脏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中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将4 7例行CRRT治疗的心脏术后MODS合并ARF患者分为存活组(A组,2 6例)和死亡组(B组,2 1例) ,分别进行MODS评分、APACHEⅢ评分、术前心功能分级、体外循环时间、CRRT距ARF和尿量<0 .5ml·Kg-1·h-1时间、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等指标的比较。结果 ①治疗前B组受损的器官数明显多于A组(P <0 .0 5 ) ;②CRRT前B组MODS评分和APACHEⅢ评分显著高于A组(P <0 .0 5 ) ,CRRT治疗12h后,仅A组MODS评分和APACHEⅢ评分明显下降(P <0 .0 5 ) ;③CRRT治疗12h后,两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均明显降低,仅A组氧合指数增高(P <0 .0 5 ) ;④B组的CRRT距ARF和尿量<0 .5ml·Kg-1·h-1时间明显高于A组(P <0 .0 5 )。结论 心脏术后MODS器官损害数多的患者病死率高。将MODS评分与APACHEⅢ评分系统结合应用,能较精确地评定心脏术后MODS合并ARF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CRRT是该类患者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必须强调早期ARF诊断和及时CRRT治疗,行CRRT治疗越晚其预后越差,尽早行CRRT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乳酸清除率和血乳酸水平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9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后进行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6、12和24h后再次行动脉血乳酸测定,并计算12和24h后的乳酸清除率。入住ICU24h内,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统计28d死亡率,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乳酸水平的差异。结果存活组12和24h后,乳酸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而血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P均0.05)。所有患者12和24h后,乳酸清除率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3和-0.347),而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6和0.387)。结论 12h乳酸清除率和血乳酸水平可作为评估脓毒性休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期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价老年重症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老年重症肺炎患者60例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APACHEⅡ评分,评分≥20分为A组,评分20分入选B组,每组30例。分析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所有患者进行治疗与预后观察共3个月,3个月后收集所有患者的资料,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早期血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A组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存活组初始血乳酸明显低于死亡组,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而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早期乳酸清除率≥25.12%时,患者预后将明显改善。结论:APACHEⅡ评分越高患者,血乳酸水平则降低,此外,早期血乳酸清除率联合APACHEⅡ在评估患者生存性具有一定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ALI)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本院急诊ICU的36例脓毒症并发ALI病例,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17例)和死亡组(19例),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其后选择有意义的变量(P<0.05)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呼吸、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急性肺损伤(LIS)评分、住院时间、pH值、氧分压、血乳酸值、氧合指数、既往慢性病史、是否机械通气在脓毒症发生急性肺损伤存活组与死亡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温、心率、二氧化碳分压、性别、感染部位、细菌培养结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对脓毒症并发ALI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脓毒症患者并发ALI病死率高,APACHEⅡ评分高、氧合指数低是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期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动脉血乳酸水平联合检测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98例。随访28 d,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cTnI、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比较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组的cTnI、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进行cTnI,乳酸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患者cTnI、乳酸、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大于严重脓毒症组,死亡组cTnI和乳酸均大于存活组(P0.05)。cTnI、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cTnI、乳酸预测死亡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0.809(P0.05)。结论 cTnI和动脉血乳酸联合检测对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研究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预后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26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一般资料、入ICU即刻的动脉血乳酸浓度、APACHEⅡ评分、治疗12 h后的乳酸清除率及预后等资料,分别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患者人ICU时性别、年龄、初始血乳酸浓度、APACHEⅡ评分等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死亡率(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早期评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乳酸清除率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回顾性研究乳酸清除率与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47例重度脓毒症患者入ICU后的APACHEⅡ评分、脓毒症休克发生率、入ICU 12 h后乳酸清除率及患者转归。分别将病例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和初始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脓毒症休克发生率明显低于死亡组(31.03% vs 83.33%,P<0.01),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31.86±16.34)% vs(14.77±10.35)%,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脓毒症休克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29.45% vs 90.48%,30.67% vs 85.71%,P均<0.01)。APACHEⅡ评分与病死率无相关性。结论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及动脉血碱剩余水平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早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73例严重创伤患者根据患者28天转归及乳酸清除率分为存活组(47例)和死亡组(26例)、高乳酸清除率(≥10%)组44例和低乳酸清除率(<10%)组29例,收集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时及治疗后6小时的肝素抗凝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入EICU时动脉血碱剩余,24 h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存活组患者乳酸清除率、动脉血碱剩余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24 h 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24 h APACHEⅡ评分与死亡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动脉血碱剩余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联合动脉血碱剩余水平是判断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Ⅲ(APACHEⅢ)及氧合指数与老年重症肺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4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按照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2组均接受相同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进行A-PACHEⅢ评分、动脉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分析APACHEⅢ评分及氧合指数与老年重症肺炎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患者从入院第5天开始氧合指数较确诊时显著升高,APACHEⅢ评分显著降低;死亡组患者从入院第5天开始氧合指数较确诊时显著降低,APACHEⅢ评分显著增高。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的氧合指数均显著低于存活组,APACHEⅢ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 APACHEⅢ评分及氧合指数与老年重症肺炎的预后存在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参考,对于判断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