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全麻诱导时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是否能反映舒芬太尼的镇静水平以及适合于麻醉诱导的舒芬太尼剂量。方法入选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90例25~45岁患者,采用双盲、对照原则将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30);静脉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行警觉-镇静评估法(OAA/S)评分。待OAA/S评分达到3分时静脉给予舒芬太尼:A组剂量为0.2μg/kg,B组剂量为0.3μg/kg,C组剂量为0.35μg/mL,观察加入舒芬太尼后第1、2、3分钟三组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值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当异丙酚靶控在3μg/mL达OAA/S评分3分时,与T0相比,三组在T1、T2、T3时的AAI值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在T1、T2、T3时AAI值低于A组和B组(P〈0.01),B组在T1、T3时AAI值低于A组(P〈0.01)。三组血流动力学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C组HR1、HR2、HR3数值偏低(最低心率56次/min)。结论听觉诱发电位能反映舒芬太尼的镇静水平,当异丙酚靶控在3μg/mL,0.3μg/mL剂量的舒芬太尼在麻醉诱导时是安全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全麻手术患者气管内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②方法 选择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两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1min、3min和5min时的SBP、DBP、HR,同时经肘正中静脉取血浆1mL检测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③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芬太尼组气管内插管后血压增高,与麻醉前和麻醉诱导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0.01).芬太尼组对心率的影响比舒芬太尼组大,麻醉诱导后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麻醉诱导后两组E和NE浓度均下降,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E浓度气管内插管后两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NE在芬太尼组气管内插管后1min和3min 显著升高,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两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④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能有效抑制气管内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减少E和NE的分泌,心血管系统稳定性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55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观察组及实验组。在给予地塞米松、异丙酚、咪唑安定及维库溴铵全麻诱导的基础上,研究组应用3μg/kg芬太尼,观察组应用0.3μg/kg舒芬太尼,实验组应用0.5μg/kg舒芬太尼。结果:实验组在插管1min及插管3min时心率、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平均动脉压、收缩压指标明显低于研究组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舒芬太尼0.5μg/kg全麻诱导可以有效改善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保障手术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马莉  陈学新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987-98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期对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全麻患者,年龄18-65岁,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25例。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3 min(T3)、5 min(T4)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结果两组SBP、DBP、HR在T1与T0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S组在T2、T3、T4、T5与T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在T2、T3、T4、T5与T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HR在T2、T3、T4、T5时间点S组较F明显降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麻醉诱导时能更好地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清醒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探索小剂量舒芬太尼在清醒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中静脉镇静、镇痛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 Ⅰ组为芬太尼-咪唑安定组,Ⅱ组为氟哌啶-芬太尼组,Ⅲ组为舒芬太尼组. 术前肌注阿托品-咪唑安定. 3组均按常规表面麻醉后开始插管,比较患者静脉注药前(T1)、静脉注药后(T2)及插入管后 (T3)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有无插管并发症、镇静程度、患者满意度和遗忘程度. 结果: 与T1时间比较,Ⅰ,Ⅱ组在T2和T3时间点Ramsay score有明显上升,Ⅰ组80%,Ⅱ组85%患者Ramsay score达到2~3分;在T2时间点, MAP,HR和SpO2下降(P<0.05);T3时间点MAP,HR和SpO2均有不同程度升高;Ⅲ组患者在T2时间点以后呈轻度镇静,无焦虑、注意力下降状态,Rmasay score达2~3分者占90%,MAP,SpO2改变不明显,HR与T1时间比较有所下降(P<0.05). 3组气管插管操作过程遗忘的发生率及镇静、镇痛的满意度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 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可适用于清醒盲探气管插管术中患者镇静和镇痛,并在降低心血管副反应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七氟醚麻醉下,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妇科患者,ASAⅠ-Ⅱ级,年龄20-49岁,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随机分为A、B、C、D四组(n=20)。予8%七氟醚吸入诱导(氧流速为6L/min),待患者意识消失后,B、C、D组复合应用舒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25μg/kg、0.5μg/kg、1.0μg/kg,A组给予生理盐水2ml,静注罗库溴铵0.6mg/kg,待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上升至2.0MAC时,维持2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患者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1min(t3)、气管插管后3min(t)4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和血流动力学。结果 B组心率(HR)在气管插管后1min(t3)、气管插管后3min(t4)均高于麻醉诱导前(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平均动脉压(MAP)在气管插管后1min(t3)、气管插管后3min(t4)均低于麻醉诱导前(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BIS的最高值(tmax)在A、B、C三组均高于气管插管前(t2),BIS值的上升程度(气管插管后的最大值-插管前数值)随舒芬太尼剂量的增大而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445,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下,0.5μg/kg舒芬太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20例。全麻诱导分别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1.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或芬太尼3~5μg/kg、维库溴铵0.1 mg/kg,5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并分析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5 min的心血管反应数据。结果:芬太尼组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舒芬太尼组与诱导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插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应激反应较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诱导对可视喉镜血流动力学及BIS值的影响,探讨舒芬太尼用于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时的适宜剂量。方法:选择鼻内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其中,A组(舒芬太尼0.2μg/kg)、B组(舒芬太尼0.4μg/kg)、C组(舒芬太尼2μg/kg)。均使用Shikani行气管插管。监测并分别记录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时(T2),插管后第1分钟(T3)、3分钟(T4)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血压(MAP)、心率(HR)。结果:与T0比较,诱导后3组BIS值均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各时间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T1与T0相比,3组MAP、HR均下降(P<0.05),而组间比较A组下降程度较小,与B、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3组T2、T3、T4时间点MAP、HR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0.2μg/kg舒芬太尼诱导,在应用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且BIS值降低能够确保无术中知晓,是临床应用的最宜剂量。  相似文献   

9.
舒芬太尼对脑外科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对脑外科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择期开颅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II或III级,年龄20岁~60岁,体重45 kg~80 kg,随机分为两组(n=30):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2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0.4μg/kg(S组试验用药)或枸橼酸芬太尼3μg/kg(F组试验用药)、维库溴铵0.15 mg/kg、异丙酚1 mg/kg,5 min后气管插管,监测并记录病人入室麻醉前(T0基础值)、麻醉用药后气管插管前(诱导用药后5 min)(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1(T3)、3(T4)、5(T5)min的SBP、DBP、HR。在T0~T5时点分别抽取颈内静脉血3 ml注入肝素抗凝试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麻醉诱导后及气管插管后部分时间点S组SBP、DBP、MAP、和HR低于F组(P<0.05)。与T0比较,F组T2、T3、T4时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升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脑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可有效地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应急反应,更有效地减轻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用药在困难气道清醒插管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4月在我院选择困难气道需清醒气管插管患者66例,66例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3组,在充分表面麻醉后,Ⅰ组(环甲膜穿刺组)环甲膜穿刺并注入2%利多卡因2 ml,而后行插管操作;Ⅱ组(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0.75μg/kg的一次剂量后以每分钟0.075μg/kg持续静脉注射;Ⅲ组(舒瑞芬太尼复合组)给予舒芬太尼0.75μg/kg的一次剂量后以瑞芬太尼0.075μg/kg持续静脉注射。记录3组患者在诱导前、插管过程中以及导管进入气管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结果:3组均能够完成气管插管。Ⅲ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小于前两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表面麻醉基础上,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能更好的完成困难气道的清醒插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小,更为安全,更为舒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为指标的皮层功能状态以及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合理剂量。方法:40例ASAⅠ~Ⅱ级无心、脑疾患的乳腺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Ⅱ、Ⅲ、Ⅳ组分别接受舒芬太尼0.2μg/kg、0.4μg/kg、0.6μg/kg后,继之以输液泵持续输注丙泊酚使BIS值稳定在45±5,并维持3min后显露声门完成气管内插管。结果:诱导插管后,Ⅰ、Ⅱ组血压、心率较基础值明显改变,Ⅲ、Ⅳ组则变化不明显(P>0.05);插管刺激使Ⅰ、Ⅱ、Ⅲ组BIS值较插管前明显升高,而Ⅳ组BIS值升高却不明显。结论:丙泊酚与0.4μg/kg、0.6μg/kg的舒芬太尼可以有效减弱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且与0.6μg/kg的舒芬太尼还能抑制插管对皮层状态的激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42-14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颌面外科清醒镇静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2月口腔颌面外科需经鼻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者1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D1组(右美托咪定1μg/kg+舒芬太尼0.01μg/kg),D2组(右美托咪定1.5μg/kg+舒芬太尼0.01μg/kg)和M组(咪达唑仑2 mg+舒芬太尼0.01μg/kg)。患者入室后经鼻滴入麻黄碱,以丁卡因行表面麻醉,并静脉泵入上述药物(15 min内给完)。记录入室后T0、喉镜置入时T1、气管导管置入后即刻T2,记录患者MAP、HR、SPO2;并记录插管评分(呛咳、肢体运动)、插管舒适度评分、气道梗阻评分;术后随访患者插管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满意度评分。结果 T1时间点三组MAP、HR明显低于T0时刻(P0.05);T2时间点M组MAP、HR明显高于D1、D2组(P0.05)。M组出现插管不良反应(咳嗽、体动)的次数明显多于D1、D2组(P0.05);而D2组出现上呼吸道梗阻及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多于D1组和M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但D2组整体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 1.5μg/kg右美托咪啶复合0.01μg/kg舒芬太尼较其他两种方案更能为经鼻气管插管提供满意的镇静效果;但1μg/kg右美托咪啶复合0.01μg/kg舒芬太尼组上呼吸道气道梗阻发生率更低,同时循环也稳定,是值得推广的临床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期间舒芬太尼与顺式阿曲库铵不同剂量伍用时的气管插管反应,探讨其最适宜的配伍诱导剂量。方法将45例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各组全麻诱导均以丙泊酚2mg/kg缓慢注射;同时A组予舒芬太尼0.3μg/kg配伍顺式阿曲库铵0.1mg/kg、B组予舒芬太尼0.2μg/kg配伍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C组予舒芬太尼0.1μg/kg配伍顺式阿曲库铵0.3mg/kg。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min(T3)、2min(T4)、3min(T5)、5min(T6)时的SBP、DBP和HR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三组的SBP、DBP在T1时明显下降(P〈0.01),A组和B组T2、T3时SBP、DBP与T0时相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2、T3时的SBP、DBP明显高于T0时(P〈0.05或P〈0.01),A组HR在T1时较T0时明显减慢(P〈0.05)。HR上升幅度C组较A组和B组明显(P〈0.05或P〈0.01)。B组气管插管期间血压波动幅度均较A组和C组小(P〈0.05或P〈0.01)。气管插管呛咳反应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在丙泊酚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舒芬太尼0.2~0.3μg/kg配伍0.15~0.2mg/kg顺式阿曲库铵可以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4.
范围内要注意其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TCI)不同浓度丙泊酚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在无肌松药下诱导重症肌无力患者气管插管所需舒芬太尼的半数有效浓度及两药复合的相互作用。方法拟行经胸骨正中劈开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40例,ASA Ⅰ或Ⅱ级(I型6例,Ⅱa型8例,Ⅱb型20例,Ⅲ型2例,Ⅳ型4例)。按丙泊酚血浆靶浓度(Cp)不同分A、B两组,每组20例。A组丙泊酚Cp维持3.5μg/ml不变,B组Cp维持4μg/ml不变;舒芬太尼采用效应室浓度(Ce)靶控输注,按序贯法确定浓度,依次为0.1、0.15、0.23、0.34、0.5ng/ml等比递增,相邻效应室靶浓度之间比例为1.5。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监测诱导时、插管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序贯法进行诱导,即前1例患者若在置入喉镜、喉麻管及插管时无体动呛咳,则下1例患者接受的药物降低1个浓度;若在任何一个环节患者有体动或呛咳,则下1例患者接受的药物提高1个浓度。结果丙泊酚为3.5μg/ml时,50%患者完成插管时舒芬太尼的浓度为0.23ng/ml,95%可信区间为(0.20~0.27)ng/ml。丙泊酚为4μg/ml时,50%患者完成插管时舒芬太尼的浓度为0.22ng/ml,95%可信区间为(0.17~0.28)ng/ml。结论在不使用肌松药并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的情况下完成气管插管,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5μg/ml和4μg/ml时,舒芬太尼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为0.23ng/ml和0.22ng/ml,两药复合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蔡传湘  胡明新  杨军  冯增光  邓宁 《西部医学》2009,21(11):1888-1890
目的使用大脑状态指数(CSI)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观察靶控(TCI)异丙酚麻醉时芬太尼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芬太尼组(各20例)。芬太尼组靶控芬太尼1.5ng/ml,效应室浓度稳定10min后给予靶控异丙酚(维持靶控芬太尼);对照组则只靶控异丙酚,靶浓度从0.5μg/ml开始,每5min递增0.5μg/ml,试验开始后每20s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并记录实时靶浓度值、CSI值和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值,至MOAA/S为0分后调整以原靶浓度继续5min停止。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芬太尼组丧失语言反应(LVC)和意识消失(LOC)出现在更高的CSI值和更低的异丙酚的效应室靶浓度(EC)值。研究计算得出了两组患者出现LVC、LOC时相应的CSI和异丙酚的EC(μg/ml)及其它们的95%可信区间。结论芬太尼明显增强异丙酚的临床镇静效果。研究得出的相应的各CSI值和异丙酚的各EC值为CSI麻醉深度监测和靶控异丙酚提供了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37例和观察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37例,然后将两组不同时间的无痛率、不良情况发生率及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血清应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的无痛率高于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插管即刻、术中5min及术后5rain的HR、SBP、DBP及血清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更好,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老年患者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AI)和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的变化。方法 听力正常拟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 5 6例 ,观察记录诱导前 (T0 )、诱导后置入喉镜气管插管前 (T1)、插管时 (T2 )及插管后 1,3,5min(T3 ,T4,T5)患者AAI、BIS、平均动脉压 (MAP)及心率 (HR)的变化。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 ,分析两组患者围气管插管期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状况及诱导前 (T0 )AAI,BIS ,MAP ,HR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诱导后所有患者各指标较T0 均有显著降低 ,喉镜暴露声门和气管插管应激使AAI,BIS ,MAP ,HR显著升高 ,T1~ 5时点各参数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但插管后 5min(T5)除AAI回落至插管前水平(T5与T1相比 ,P >0 0 5 )外 ,其余参数仍明显高于插管前水平 (T5与T1相比 ,P <0 0 5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间AAI及BIS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老年患者AAI及BIS变化趋势一致 ,均能反映麻醉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何顺厚  李清  秦成名 《重庆医学》2007,36(18):1840-1841,1844
目的 观察不同全麻诱导方式对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Ⅱ~Ⅲ级择期手术的30例冠心病患者,据诱导药物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分别为:Ⅰ组:用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1.0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胺0.1mg/kg;Ⅱ组:用咪唑安定0.2mg/kg、异丙酚1.0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胺0.1mg/kg;Ⅲ组:用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1.0mg/kg、芬太尼6μg/kg、维库溴胺0.1mg/kg.3组患者分别记录诱导前时(T0)、诱导后3min(T1)、喉镜显露声门时(T2)、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时(T3)的MAP、HR、AAI.结果 与T0相比:T1、T2时,各组血压、心率均显著下降;T3时,Ⅰ组血压、心率显著升高;Ⅱ组心率显著升高.与Ⅰ组各时点相比:Ⅱ组AAI显著下降,各时点血压均显著下降,T2时心率显著升高;Ⅲ组AAI显著下降,T2时心率显著升高;T3时,心率、血压显著下降.Ⅲ组与Ⅱ组相比:Ⅲ组患者T1、T2、T3时的血压均显著升高;Ⅲ组患者T3时的心率显著下降.结论 冠心病患者在麻醉诱导时应做到:(1)麻醉诱导要有一定的麻醉深度;(2)麻醉诱导时可加大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