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747-2748
造釉细胞瘤是较为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多发生于成年人,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下颌骨多于上颌骨,以下颌角及下颌升支多见。我院自1997~2005年共收治下颌骨造釉细胞瘤患者7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30年前发现下颌骨近中有一杏仁大小的肿物,当地医院给予口服消炎药,未见明显缩小,以后未再行治疗。2004年3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患者否认有传染病及遗传病史,家族中也无肿瘤患者,检查:营养发育良,身材居中,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及四肢体检未发现异常。局部情况:双下颌区肿胀,右侧稍大于左侧,牙齿已全部脱落。口腔全景X线示:双下颌区被整个囊性包块侵犯,瘤腔内有清晰的骨分隔,分房为圆型及卵圆型,大小不等,各房相互重叠,边缘清晰,有密度增高线条状阴影,骨皮质变薄,边缘分叶状,有切迹,X线诊断为一个典型的双下颌骨巨大造釉细胞瘤。隧住院手术。2病理检查肉眼观:带下颌骨的心型肿物一个,包膜完整,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1986-01~2000-11共收治了5例下颌骨巨大造釉细胞瘤患者,手术切除后均采用钛钢板植入的方法来修复下颌骨缺损,经临床观察2~5年,所植钛钢板无感染复发,并有咀嚼一般食物的功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35~48岁,平均41.5岁。瘤体最大面积,曲面断层片示:自右侧下颌骨升枝部至左侧下颌角有约25cm×12cm×7cm膨隆区。│7│7前庭沟呈饱满状突向口腔,│7│7牙排列不齐且松动,│7│5牙根部分吸收且骨质破坏。最小面积为10cm×8cm,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1例活检报告为造釉细胞瘤低度癌变,余4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造釉细胞瘤…  相似文献   

4.
陆国平  唐维平 《江西医药》2001,36(6):456-457
壁性造釉细胞瘤是指有时在牙源性囊肿基础上出现的造釉细胞瘤,即在囊壁上出现实质性的肿瘤突起.牙源性囊肿除根端囊肿均可能变为或同时伴有造釉细胞瘤存在,由于壁性造釉细胞瘤临床表现与颌骨囊肿相同,故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及术后复发.1990~1997年我院曾收治7例壁性造釉细胞瘤病人,现报告和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泽琴 《中国新医药》2004,3(7):113-113
目的 探讨造釉细胞瘤下颌骨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主要有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26例造釉细胞瘤下颌骨部分切除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治愈出院。结论 做好下颌骨部分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帮助患者适应新生活,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所在科自2000-04~2006-08收治下颌骨造釉细胞瘤共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6~50岁。左侧3例,右侧2  相似文献   

7.
刘亚彬  何钢柱  席艳伟 《河北医药》2012,34(14):2186-2186
患者,男,55岁.主因右小腿行走不适,伴远端局部隆起,微痛5 d入院,偶有跛行.查体:右小腿无畸形,中下段处局部隆起,10 cm×4 cm,皮温正常,无浅表静脉怒张,局部轻压痛,表面不光滑,质硬,呈结节感.同侧腹股沟淋巴结不肿大.华北石油总部医院影像学检查(X线和CT)(图1)报告:右侧胫骨良性膨胀性生长肿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能性大,术前检查各项指标正常.手术探查:肿瘤位于胫骨下段,骨开窗后见瘤体约10 cm长,骨干偏心,边界清楚,肿瘤组织侵及骨皮质,被骨膜包绕.周围皮质增生硬化,剖面呈灰白色,质韧,肿瘤内有嵴间隔,可见囊腔,壁光滑,刮出物呈胶冻样.打通髓腔,冲洗瘤腔,行大量自体松质骨植骨加钢板固定.术后病理(多家三甲医院)回报:长骨造釉细胞瘤(图2).随诊至今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46岁。因下颌骨肿物18年,增长迅速1年余入院。18年前左侧下后牙松动、疼痛不适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下颌骨肿物,建议手术治疗,当时患者由于经济困难未做治疗,肿物缓慢增大。1年前肿物增长迅速,且影响进食,为求治疗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既往体健。专科查体:颌面部不对称,两侧下颌骨升支之间有一约23 cm×18 cm×17 cm肿物,呈结节状,质地硬,颏部质地软,不活动,触压无痛,表面皮肤色亮,皮温稍高,可见皮下静脉迂曲,张口度及张口型  相似文献   

9.
造釉细胞瘤是颌骨最常见的牙源性上皮性肿瘤。我院自1978年~1994年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造釉细胞瘤3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中男17例,女19例,患者就诊时年龄11~71岁,平均为31.5岁。病期最短2个月,最长10年,平均20个月。病变部位:发生于上颌骨3例,左1例右2例。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颌骨造釉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约占全部牙源性肿瘤的63%。有关其临床及组织发生已有大量报道,但大宗病例的系统化临床回顾不多,我们对贵阳市口腔医院和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1958~1998年经治的437例口腔颌面部造釉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所有病例来源于贵阳市口腔医院和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1958~1998年收治的住院病员。病例入选条件为:(1)颌骨内病损、经病理证实为造釉细胞瘤;(2)经手术治疗;(3)病历资  相似文献   

14.
造釉细胞瘤在牙源性肿瘤中是比较常见的。该病多发生于成年人,下颌骨比上颌骨多见。肿瘤逐渐发展可使颌骨膨大,造成畸形,颜面左右不对称;肿瘤侵犯牙槽突时,可使牙齿松动或脱落。如发展很大,破坏骨质较多,可发生病理性骨折。该病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首选,较小的造釉细胞瘤,手术可以采取下颌骨方块切除,对于较大的肿瘤应采取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加植骨术。1 临床资料我科自1994年以来共进行了26例造釉细胞瘤切除术,且即刻行髂骨植骨术,26例的术后效果均理想。在护理过程中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对于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不同年龄组成釉细胞瘤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把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成年组采用根治法手术,未成年组采用保守法手术,随访3年以上,观察复发率和对咀嚼功能的影响。结论对成釉细胞瘤患者应根据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放射线诊断与造釉细胞瘤(AME)临床误诊的关系。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放射线诊断的确诊率为36.9%,误诊率为35.7%,X线误诊最常见于圆形或卵圆形,放射线表现为单囊的造釉细胞瘤。牙根吸收是造釉细胞瘤比较突出的X线表现。埋伏牙或牙列缺失在造釉细胞瘤的X线诊断中意义不大。结论X线诊断结果与临床误诊有关。口腔外科医生过于依赖放射线诊断结果,对于非典型造釉细胞瘤,基本无法离开病理检查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索一种既能彻底切除肿瘤、防止复发,又能保存下颌骨连续性及颞颌关节功能的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手术新方法。方法对X线影像显示病变波及几乎整个下颌骨升支部、角部甚至部分下颌骨体部的较大的单房型成釉细胞瘤病例,先尽量做到完整摘除肿瘤并扩大刮除骨腔内壁,再施以液氮冻融处理。为预防术区薄弱骨板处极可能发生的下颌骨病理性骨折,加用长条状钛板支撑式内固定。钛板一端固定于下颌骨体部,另一端弯制成类似直角形,以钛螺钉固定于髁状突颈部下方或下颌骨升支后缘的骨腔内壁。如术中下颌骨下缘发生骨折,则另以4-6孔微型钛板内固定,并注意保留该处骨膜。固定钛板前参照牙齿咬合关系先行手法复位,并在预先安装好的上下颌牙弓夹板上行颌间固定。术后颌间固定保持两周。结果 1997年以来共治疗2例,经2-5年以上定期随访及临床X线复查,2例病人均未见肿瘤复发,颌面部外形对称,开闭口运动正常,语言及咀嚼运动良好。X线显示原病理性骨折处完全愈合,新骨增生,皮质骨形成,原术后之骨腔明显缩小,内固定之钛板牢固。结论该方法对较大的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可以保存完整对称的颞下颌关节功能及下颌骨的连续性,避免了根治性手术中的下颌骨截骨术及自体植骨术,大大减轻了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经初步观察无复发。该方法还可  相似文献   

19.
牙源性腺样造釉细胞瘤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俊培  余杨 《江苏医药》2000,26(3):225-225
我院自 1975年至 1990年收治牙源性腺样造釉细胞瘤 2 5例 ,占同期收治的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4 6 1% (2 5/ 542例 )。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2 5例中 ,男性 9例 ,女性 16例 ,男女比例为 1∶1 8。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2 0岁 ,平均年龄 17岁。病程均在 3个月左右。发生于上颌骨 18例 ,下颌骨 7例 ,病变均位于尖牙及前磨牙区的根尖部 ,其中含牙 12例。肿瘤呈实质性 3例 ,呈囊性 8例。体症以相应部位的颌骨无痛性膨隆、甚至面部畸形等表现为主。本组 2 5例一次手术成功率为 10 0 %。随访 6年 ,2 4例无复发 ,治愈率达 96 %。…  相似文献   

20.
[病例]男,57岁.主因发现左颌面部隆起2年人院.患者2年前发现左侧上颌部略高于右侧,渐明显突出,无颌面部疼痛麻木、红肿、皮肤破溃,无鼻塞、流涕、鼻出血,无视物模糊、复视、眼胀,无牙齿松脱、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