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辉远漫谈人参十配解放军第305医院王发渭,于有山(100017)人参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古名人,被列为上品,称其“主补五脏,安精神,安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自古以来,补气之能冠群草,方用之多胜...  相似文献   

2.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药用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医认为,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神农本草经》曰:“人参补气生血,助精神之药也,故真气衰弱,短促气虚,以此补之”。人参主要起扶正固本的作用,实验研究证明,人参有抗肿瘤作用。现将有关人参抗肿瘤的药理、化学成分及临床疗效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吴又可重视祛邪,强调邪去正安,但在祛邪的时候亦重视正气的虚实。对于正气不虚之证,吴又可放手攻逐邪气,但对于正气、胃气虚弱之证,吴又可处处强调胃气之重要性,攻邪而不伤正,或直接加用生姜、人参等扶正祛邪,或减轻攻邪力度。  相似文献   

4.
人参为补益药的代表,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就明确记载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指出人参是扶正固本药,也就是国外所称的“适应原样”药物。其作用特点已逐渐为现代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的实践所证实。 《伤寒论》载方112首,其中含人参方剂20首,版本不同,收载方剂有所差异。考察人参在《伤寒论》中的运用,将有助于现代研究对人参功用的全面认识。不同的方剂,人参的功用不同:1 在桂枝汤类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是一部以阐述多种外感热病为主的方书,在外感六淫之邪的传变过程中,其规律无不伴随着正气的盛衰、扶正祛邪的原则贯穿于全书辨证论治体系的始终。人参与甘草均是现代临床常用的补益药,两药的配伍应用是各类方剂扶正作用的核心,在以治疗外感热病的伤寒方中也不例外。笔者对《伤寒论》中该配伍所入方剂的应用规律做了系统归纳,报道如下: 1 关于人参和甘草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 Mey的根,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性属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的作…  相似文献   

6.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其干燥根是我国名贵药材之一,从古至今,人参一直被国内外视为珍品。早在公元20~250年间,《神农本草经》就有关于人参的记载:“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作为滋补强壮的要药,在国内外医药界广泛应用,在贸易界颇为畅销。  相似文献   

7.
人参皂苷对白血病细胞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始载于<本经>,味甘、苦,性平,入脾、肺、心经,传统中医学认为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补气生血的作用.在祖国医学中应用广泛,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把人参列为上品,有"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记述.人参在临床上有重要功能,在很多方剂中列为君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按单体皂苷元所含羟基量不同分为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两大类.近年来已有研究报道人参皂苷能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凋亡、诱导分化、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逆转耐药等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参系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er),为我国东北特产名贵中药.我国最早本草书《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认为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在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全书112方,其中应用人参的处方就占21方,并认为有温补、滋润、强壮、强精、保温、增强视力、安定精神等作用.近代中医常用人参补气救脱,益血复脉,养心安神,生津止渴,补肺定喘,健脾止泻,托毒合疮.  相似文献   

9.
外感热病用人参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感热病治以祛邪为主,但历代医家在外感热病的论治过程中应用人参颇多,细析之,发现具有一定的规律,试探讨如下.1 表证用之以助解表达邪 外感热病初起邪气在表,治之当鼓邪外出,其要在汗.若正气亏虚,尤其是阳气不足,往往无力作汗达邪,则须扶助正气、益气助阳、生津托邪.人参味甘微苦而性温,能补五脏,益元气,脏腑气旺则邪易外解,在解表方中用之,有汗后不伤正之寓意.此首推《伤寒论》治中焦阳气不足、外感寒邪之桂枝人参汤,尔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败毒散将人参配入柴胡、羌独活诸药之中,共成发汗解表、益气扶正之剂.对此,《寓意草》曰:“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至,使邪气得药,涌而去,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温病条辨》则谓本方“以人参为君,坐镇中州,为督战之帅.”《古今名医方论》曰:“盖补中兼发,邪气不致于流连,发中带补,真气不致于耗散”.可知此时用人参非专于补虚,但其扶弱之力,有助于振奋正气以达表邪,邪去正安.验之临床,凡虚弱之人初感,或常人久感不愈,表寒证用红参3~5g或党参9~18g,表热证用西洋参6~9g,加入对证方中,往往能于2、3剂内获效.  相似文献   

10.
人参历来是一味高档滋补中药材。其气香、味甘微苦,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之功。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的治疗法则虽多,但总的来看,以扶正与祛邪为基本法则。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两个基本原则,值得讨论。在学术论坛中,主张补者,往往过分强调扶正以祛邪的重要性;主张攻者,往往过分强调祛邪安正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有意无意地成为唯补论或唯攻论者。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感触颇深,故对扶正祛邪或祛邪安正问题提出管见,以求引玉。1 对“正”和“邪”的认识 “正”即指正气而言。正气又名真气、元气、精气,关于正气的含义问题,《内经》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可见  相似文献   

12.
从正邪理论关系阐释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健  邓鑫  张亚萍  李永亮 《吉林中医药》2009,29(11):947-948
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正气虚弱,抗邪无力是人体感染邪气和发病的根本原因,正邪斗争关系到艾滋病发病的全过程。在急性HW感染期,人体正气与邪气俱盛,治疗以祛邪为主;在无症状HIV感染期,人体正气渐弱,邪气渐旺,治疗应扶正祛邪并重;在症状性HIV感染期,人体邪盛正衰,治疗或祛邪兼扶正或扶正兼祛邪,或扶正祛邪并重;艾滋病期,正虚邪盛,治以扶正为主。  相似文献   

13.
周玲 《陕西中医》1989,10(8):373-373
<正> 人参性甘,微苦温,具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增智的功效,温病学派医家在四时温病和温疫中应用颇多,根据病邪性质的不同,病变发展阶段和病机的不同,通过用药缓急、用量大小、配伍差异,体现为扶正祛邪、固摄救脱、补养气阴三个方面,以下就其具体应用概括说明之。一、扶正祛邪温邪致病多来势急骤,发展迅速,兼之常病发于里,邪实未去而正气己虚者屡屡可见,配伍人参能扶正以助祛邪。1.扶正以助透邪;暑为火热之邪,其性酷烈,病多径入气分,初起即见白虎四大症,治当清暑泻热、透邪外达,脉芤者为津气已伤,宜于清热剂中合用益气生津之人参,冀透邪外达。温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方剂的药物对立配伍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伤寒论》中的方剂配伍严谨,用之得当,奏效甚奇,其运用药性、功用对立药物相伍为用,尤具特色,治疗虚实寒热错杂的疑难病证,有重要意义。兹就此试作浅探。一、敛散相配敛散相配,即以收敛的药物与发散的药物相配合,使之一方面收敛正气,一方面解散邪气,同时并进,收敛正气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助于祛邪;解散邪气则邪气散走,有利于正气恢复。用以治疗正虚邪恋的复杂病情。  相似文献   

15.
人参系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根,其味甘、平、微苦,性温,归肺、脾、心经,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作用。人参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种人参皂苷(gensenosides),另含有挥发油、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有机酸、糖类、维生素等成分。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6.
胡献国 《养生月刊》2007,28(12):1072-1075
人参在我国应用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22 ̄250年间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上,已有人参的记载。将其列为上品,认为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正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相似文献   

17.
刘含堂  马锐等 《河北中医》2001,23(12):923-924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以下引文出处同此者均省略 )中共汇集新方 1 80余首 ,其中熟地黄、当归联用的方剂 3 0首。此类方剂分布在补阵、和阵、散阵、热阵和因阵中 ,广泛地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熟地黄、当归联用在不同的方剂中有其不同的治疗作用 ,兹归纳如次。1 补 血当归、熟地黄联用在方中用于补血者如五福饮(熟地黄、当归、人参、白术、甘草 )。对于此方的适应证 ,张景岳说 :“凡五脏气血亏损者 ,有此能兼治之 ,足称王道之最。”此方主治五脏气血亏损 ,故以当归、熟地黄补血 ,人参、白术、甘草补气…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扶正祛邪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鹏 《光明中医》2009,24(6):1012-1014
扶正祛邪理论源于《内经》,形成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是始于张仲景。辨证论治是临证灵活选用经方,驾驭扶正祛邪治则的关键,在运用这一原则时,仲景通过组方的攻补相辅,强调了正气和邪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转变,揭示了处理补虚、留邪,祛邪、伤正两组矛盾的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20.
人参味甘而微苦,微温不燥,性禀中和,功善大补元气,养血生津,广益五脏,为“治虚劳内伤之第一要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虚症;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是一味对补虚和祛邪都有很好作用的药物;在外感、内伤热病中,合理使用能起到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邪自除之效;在脏腑热证和寒热错杂证中适时运用,也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