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道家是中国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学派,其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内经>吸取道家的养生思想,使中医养生学有了巨大的发展并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3.
4.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和保健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本文根据《黄帝内经》中有关养生,气候变化,内心的调节,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从中探求现代社会养生,防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和保健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本文根据<黄帝内经>中有关养生,气候变化,内心的调节,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从中探求现代社会养生,防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7.
《内经》“冬不按跷”理论的养生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帝内经》在总结、汇聚先秦道家、儒家、杂家有关养生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法则。其中,《内经》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思想基础上,提出的顺时摄养原则,是以顺应自然变化规律为根本,强调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养生思想,对现今的养生、防病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内经》中提出的“冬不按跷”正体现了人要顺应自然的养生观。 相似文献
8.
《内经》养生方法探析文斐玉,谢梅轩(江西中医学院330006)关键词《内经》,养生方法《黄帝内经》蕴含着丰富的摄生之法、养生之道,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内经》养生方法是后世预防医学之蒿矢。故此,现就《内经》的养生方法试作探析如下。1治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 相似文献
9.
10.
养生学在《内经》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并认识到对疾病的斗争,积极的办法不是治疗,而是通过防重于治的养生方法维持机体各脏腑机能的统一平衡,防止疾病的发生。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明确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末 相似文献
11.
《内经》的养生思想是在吸取了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为: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重视保养正气在养生中的指导作用。并与道家思想作比较.提出《内经》的养生观点是在吸收了道家思想有益因素的基础上确立的,同时又强调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而且要“治未病”。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历史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升高,老龄化时代悄悄来临,全民保健、崇尚养生、追求健康、追求长寿,业已成为男女老少现代生活的一道时尚风景线。在此大背景之下,独具特色、源远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周易》哲学思想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认为《周易》关于天人相应、物极必反、形神合一、阴阳对立、颐贞、未济的思想对《内经》确立顺应自然、未老即养、平调阴阳、形神并重、德体并养、养不可穷等养生基本原则,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内经》是中医经典著作 ,其中既有摄生、道生等养生专篇 ,又有对养生的意义、原则、方法等方面较为系统的论述 ,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生学说。中医养生学的形成 ,是对前人养生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总结 ,也是对先哲思想和理论的汲取和升华。因此 ,深入探讨《内经》养生学的思想渊源 ,应该从哲学思想的高度进行系统的理性思考。涉及到古代哲学思想 ,必然离不开《周易》 ,所以本文仅仅从《周易》对《内经》的影响的角度出发 ,去探讨这一问题 ,旨在了解养生学理论产生的哲学思想渊源。1 未病先防的变通求久意识《周易》通过… 相似文献
16.
<正>通过学习,笔者认为,《内经》中精神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1精为神本的唯物论神是以精为物质基础的。《灵枢·本神篇》指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抟谓之神。”指的是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构成了人的机体,神随着机体的产生而产生,但还必须依赖后天之精才能进行正常活动。《素问·六节脏象论》曰:“五味人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灵枢·平人绝谷论》曰:“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都指 相似文献
17.
《内经》是祖国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 ,其中《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等篇提出保持身体健康以延年益寿的一系列养生理论、原则和措施 ,体现了中医学的防病保健思想 ,现将其归纳浅述如下。1 法于阴阳 ,顺应自然《内经》养生学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下建立起来的 ,人生活在大自然的环境中 ,若要保持健康 ,就应懂得自然规律 ,适应环境变化 ,所以认为对自然界阴阳的变化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 ,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 ,并提出春夏就顺其生长之气而养阳 ,秋冬应顺其收藏之气而养阴 ,即所谓“春夏… 相似文献
18.
陈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4):55-56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养生学理论,方法。从人体固有的精、气、神立论到人与自然的整体运动观,指出养生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调于四时.内外安和。恬淡虚无。合同于道。同时强调道德性格涵养,动静结合。防止饮食劳倦,六淫外侵。七情内伤,七损八益,做到形神统一。内外统一.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老子《道德经》对《内经》养生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 ,也是道家的主要经典 ,由老子阐发的哲学思想和由老子创立的道家学派 ,深深地影响和促进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创新与发展。其中 ,我国早期的医学巨著《内经》就是受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 ,奠定了养生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 ,对中医养生学的创立与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 ,影响极其深远。1 老子《道德经》产生的社会背景及与医学的关系老子是战国初期陈国人 ,据史书记载约生活于公元前 5 80年至 5 0 0年间。《史记·老子传》记载 :“姓李氏 ,名耳 ,字聘 ,周守藏室之史也”。由于早年在周王室任史官 ,老子接触了大量政治、天文…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过这样一句话:知道病人是怎样一个人,比知道他的病更重要.言下之意,即是说掌握患者的病态心理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的观点对西方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成编于战国时期的我国古代医学名著<内经>,也是我们中医心理学可追溯的渊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