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杂病论》对于郁病证治等各方面统筹兼顾,治病必本于阴阳,但明虚实,便别阴阳,郁病实证多痰瘀为患,具体有三阳合病,气郁化火、湿痰阻滞、凝痰结气、湿热蕴毒、血败浊生,其治则泻其有余;虚证多五脏气血亏虚,具体有肝肾气逆、心肾气虚、心脾气虚、血亏脏燥、肝阴不足、胃热扰心、心肺阴虚,其治补其不足;虚实夹杂使得疾病较为复杂,太阳水气内陷,少阳枢机不利、血弱气尽、邪犯少阳、心气亏虚、痰浊蒙窍、营卫虚弱、热客肌肤、心阳衰微、阴寒上乘;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郁者通之。《伤寒杂病论》原意深奥,须细查精详,才能机圆法活,娴熟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介绍吕哲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吕教授认为失眠总的病机为"心神被扰,阳不入阴",辨证分虚实两端,实则为阳盛,火热伤神,常见于肝郁化火、痰火扰心证;虚则为阴血不足,虚热扰乱心神,常见于心肝血虚、肝肾阴虚之证.临床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辨证求本与安神治标并举,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老年失眠症中医证治规律浅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老年失眠证应首辨阴阳,治疗重在调和营卫。次辨虚实,虚者多从肾、心、脾论治。在肾者多为阴虚,阳虚较少;在心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皆有,而以阴虚,血虚为多;在脾者为心脾两虚或脾肾两虚。对其治疗应扶正达邪,而以扶正为主。扶正以补心肾两脏之阴为主,若因病程日久而致脏腑虚寒者,亦可温补心肾之阳。因老年人具有体质多虚的特点,故应多用养心安神类药,少用重镇安神之品。  相似文献   

4.
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损其有余,补其不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谨察阴阳,以平为期”4个方面,总结《伤寒论》调和阴阳治则的运用。提出调整阴阳,并非单纯依据患者的寒热虚实之象补虚、泻实,而是透过表象判断阴阳失衡的根本原因,灵活地把握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的尺度。  相似文献   

5.
失眠症中医辨治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其病机涉及气、血、阴、阳四方面,从寒热虚实来看,有虚有实,有寒有热。虚主要有气虚、阴虚、血虚;实主要有火邪、热邪(热毒)、寒邪、风邪、气滞、痰饮(痰涎)、瘀血等,其中以火热、气郁、痰饮居多,涉及的脏腑包括心、肝、脾、肺、肾、胆、胃、三焦等,其中以心、胆两脏最普遍。在此基础上,基于从火论治、从脾胃论治、从肝论治、从营卫气血论治、从心论治、从神志论治等方,对失眠症的临床辨治规律进行了概述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栗锦迁教授辨治心悸学术思想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树茂  曹云  王颖  栗锦迁 《天津中医药》2015,32(12):709-711
栗锦迁教授对心悸的治疗本于《内经》、法于张仲景,总结出该病虚实两分、兼顾五脏、全面考虑、突出主证、灵活辨治等观点。对该病的辨证分型总体上分为以虚为主证型和以实为主的证型,以虚为主的证型包括阳虚气弱和气血两虚两大类。正虚致悸(阳气不足、阴血不足)和邪实致悸(火热致悸、水饮及痰饮致悸、瘀血致悸)。以实为主的证型包括痰火扰心、痰浊阻闭、心血瘀阻、七情郁结、突受外惊。在该病的辨证治疗上,强调要兼顾虚实两端,脏器亏虚需首辨阴阳气血,标实需分清水饮、痰浊、瘀血,以及其两两组合或三者共见中的主要矛盾,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邪实特征灵活组方,基于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而功补结合做到攻不伤正,补不滞邪。  相似文献   

7.
妇科病术后发热主要由气、血、痰、湿等郁滞化热,以及气、血、阴、阳亏虚,阴阳失衡发热而致,此类发热往往伴有气郁、血瘀、湿停、痰凝及气虚、血虚、阴虚等证侯。中医药治疗妇科病术后发热,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并根据证候泻实补虚,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益气养血、滋阴清热等为治疗大法。湿热内阻证、阴(血)虚发热证及正虚邪侵证等为临床常见证型。湿热内阻证药用苍附导痰汤加减,阴(血)虚燥热证药用一阴煎加补中益气汤加生化汤加减,正虚邪侵证药用参苏饮加减,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失眠的论述最早见于《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1] 152,说明阴阳失和是失眠的关键.《灵枢·邪客》阐述了失眠的病机,“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1]126,治则为“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方剂为“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可见,阳之所以不得入于阴,是因为“厥气客于五脏六腑”,而厥气又有虚实之分,根据虚实补不足、泻有余,使阴阳相通,失眠可愈.  相似文献   

9.
王振  王敬卿 《吉林中医药》2013,(11):1106-1108
老年失眠分虚实两端:虚者主要为心脾两虚、肝阴血虚、肾精不足,实者主要为肝郁气滞、痰火扰心、血瘀扰心.临证根据患者不同病证,遵循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分别采取健脾养心、补肾安神、疏肝解郁、清热化痰、理血、养血、活血等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眩晕的病机是:阴阳气血失调,气机升降失常。与五脏中肝、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肝失疏泄、脾胃升降失司、肾精亏虚,肾水不足,虚阳上越等皆可导致眩晕病的发生。眩晕的辨证主要是分清虚实。风、火、痰、瘀阻滞为实,气、血、阴、阳不足为虚。头为清窍、诸阳之会,极需气、血、津、液的濡养,也不耐受风、火、痰、瘀的侵袭。眩晕之症还可表现为虚实夹杂。根据高血压眩晕的病机,调肝、补肾、理脾是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心绞痛病机为本虚标实,其标实是在本虚基础上发展而致.临床中既可见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气阴两虚、气血不足及肾虚、脾虚、心肾不足、心脾两虚、肝肾不足等本虚证候,又可见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标实证候;临床表现虚实夹杂、复杂多变,治疗以"通"、"补"为原则,但需审度证候虚实偏重或虚实并重,而补中寓通,通中寓补或通补兼施.我在多年临床中体会,本证老年患者多数伴有腰膝酸软、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健忘、心悸怔忡或夜尿频数等肾虚证候.因此补肾之法不可忽视,当以益气补肾、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益气补肾以治本,活血化瘀以治标,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取得很好疗效.兹结合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梅风 《北京中医》2000,19(3):59-60
冠心病、心绞痛病机为本虚标实,其标实是在本虚基础上发展而致.临床中既可见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气阴两虚、气血不足及肾虚、脾虚、心肾不足、心脾两虚、肝肾不足等本虚证候,又可见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标实证候;临床表现虚实夹杂、复杂多变,治疗以"通"、"补"为原则,但需审度证候虚实偏重或虚实并重,而补中寓通,通中寓补或通补兼施.我在多年临床中体会,本证老年患者多数伴有腰膝酸软、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健忘、心悸怔忡或夜尿频数等肾虚证候.因此补肾之法不可忽视,当以益气补肾、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益气补肾以治本,活血化瘀以治标,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取得很好疗效.兹结合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介绍周慎教授从《内经》卫气运行理论治疗失眠症经验,其治疗原则为“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整虚实”。具体治疗主要从阴血亏虚,不能配阳,卫气不能入阴;疾热阻隔,卫气入阴分后因痰邪之阻隔而易出;阴阳失交,卫气欲入阴分而不能这3个方面所致失眠的病机进行审机论治。  相似文献   

14.
叶任高教授治疗隐匿性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匿性肾炎按临床表现属于“虚劳”、“血证”、“腰痛”范畴,其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足,肾阴虚或肾气不足,阴虚生内热,迫血妄行,阴虚感受外邪易从阳化热,热毒扰肾,损伤血络,产生血尿,肾气不足,肾失封藏,不能固摄精微下注产生蛋白尿。日久可致气阴两虚,肝肾不足,脾肾两虚,瘀血内停、湿浊阻滞而成虚实夹杂之症。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肌酐在500μmol/L以内,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病损主脏在肾.常兼多脏同病,如脾肾同病,气阳亏虚;肝肾同病,阴虚阳亢。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多见虚实兼夹、寒热错杂。正虚可表现为气血、气阴、气阳、阴阳两虚或气血阴阳俱虚的证候;邪实多见水邪、湿浊、湿毒、血瘀等病理因素。临床表现以脾胃证候尤为突出。治疗应权衡标本缓急,虚实兼顾。早期肾衰虚多实少,治疗以培本为主,多配用健脾、养肝等法,兼以祛邪;中期肾衰,以祛邪为主,有化温泄浊、和胃降逆、败毒通腑、活血化瘀等法,兼以扶正;后期邪毒势甚,以祛邪排毒为主,少佐培本,以保受累脏腑。中医饮食调理与养生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主要有六淫邪毒、先天禀赋、饮食失宜、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药物误用;其总体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指气阴两虚、五脏内虚,终末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涉及脏器主要有脾肝肾,其中尤以脾肾两脏亏虚为根本;标实多为燥热、瘀血、痰浊、水湿等。糖尿病肾病从糖尿病发病到终末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可总结为:阴虚-气阴两虚-偏阴虚者发为肝肾阴虚;偏气虚者发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由于DN病因病机复杂,标本虚实错杂,临床辨治本病应把握总体病机,确定病理因素,明确病因,辨证治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7.
不寐的病机在于阳不交于阴,病位在心,同时与肝、脾、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其病因在于脾胃失调,心肾不交,肝失疏泄。治疗当以补虚泄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泻其有余,补其不足,同时在治疗时还应注重精神调摄,喜怒有节,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同时作息规律,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从而达到营卫调和、阴阳相交、睡眠正常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床上以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热势轻重不一、但以低热为多、或自觉发热而体温不升高为特点。其病因病机,不外虚实两类,属虚者多为气、血、阴、阳的不足,属实者多为痰、湿、瘀、郁等。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发热》中将除外感客邪之外的发热分为郁火、阳郁、骨蒸、内伤、阳虚、阴虚、血虚、痰证、伤食、瘀血、疮毒等11种[1],其中并无湿热  相似文献   

19.
万启南教授认为内伤发热不外乎气、血、阴、阳、肝、湿、瘀等,与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临证首辨阴阳,再分虚实,辨明气血,归属脏腑;分为阴虚发热、阳虚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气郁发热、血瘀发热、痰湿郁热。理气疏肝泻热-加味逍遥散,郁久化火-龙胆泻肝汤,益气养阴助阳-地黄饮子、青蒿鳖甲汤、清骨散、生脉散,清热化湿退热-甘露消毒丹,湿热并重-苍术白虎汤,祛瘀养血退热-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清营解毒退热-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万启南强调辨证施治,攻补兼施,顾护脾胃,辨病与辨证结合。附内伤发热(气血两燔兼气阴两虚)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0.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可根据发病情况分三步走。先予青黛散外用 ,若不愈加服清热解毒药物 ,仍不愈者再给以补中益气丸治疗。笔者随着认识的深入 ,将补充几点 ,报道如下。1 口腔溃疡的火热病机对于口疮复发机理的认识 ,大多数学者倾向于阴虚火热说。也就是说 ,其病理基础是阴虚 ,当然可有心肾肝肺阴虚之不同。结合临床 ,“真正属阴虚者 ,十无二三 ;出于脾虚者 ,十居八九。”于是我们提出气虚火热说 ,以弥补前者认识上的不足。如果说“气有余便是火”指的是阳火 (壮火或相火 ) ,那么气 (阳 )虚火热就相当于“阴火”。即阴寒 (或阳、气、血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