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途径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s)促进巨核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以巨核细胞系(HEL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HEL/hUCBDSCs组、HEL/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组和HEL悬浮培养组。ELISA法检测hUCBDSCs和hBMSCs培养上清中TPO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EL细胞c-Mpl蛋白表达,RT-PCR检测c-Mpl mRNA表达。结果hUCBDSCs高分泌表达TPO,其分泌高峰在培养第8天,稍迟于hBMSCs;与hUCBDSCs共培养的HEL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检测,均显示其c-Mpl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但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条件下HEL细胞c-Mpl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PO途径可能是hUCBDSCs促进巨核细胞增殖的重要中间环节,部分机制可能是在翻译或翻译后修饰水平,通过上调TPO受体c-Mpl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褪黑素对照射后小鼠血小板造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el)对照射后小鼠血小板和巨核细胞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8只雌性BALB/c小白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组),对照组(C组)和Mel组(M组),每组6只。其中N组不接受照射和药物注射,C组和M组小鼠予4Gy的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后M组每天腹腔注射Mel10mg.kg-1.d-1,连续注射21d,C组注射生理盐水。于照射前及照射后的第7、14和21天采尾血,观察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变化,在第21天采血后取骨髓行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和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培养。另外观察正常小鼠体外骨髓CFU-MK在不同浓度的Mel(0~500nmol/L)作用下的生长情况。结果M组血小板计数回升明显高于C组(P<0.05),M组的CFU-MK和CFU-F集落生长明显优于C组(P<0.001)。体外小鼠骨髓CFU-MK的生长对Mel有浓度依赖性,Mel浓度为200nmol/L时,CFU-MK集落数目最多,且集落大小和MK成熟度较对照均有明显提高。结论Mel对照射后小鼠骨髓的血小板造血功能有保护作用,Mel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和MK增殖分化,从而提升外周血血小板数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输注对极重度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 以C57BL/6(H-2b)雄性小鼠为供体制备MSC单细胞悬液.取雌性BALB/c(H-2d)小鼠120只作为受体,随机分为MSC-A组、MSC-B组、MSC-C组和PBS组(n=30).均接受60Co γ射线致死剂量(8Gy)照射,前3组小鼠于照射后2h分别经尾静脉输注MSC 1×106、1×105、5×104/R,PBS组在相同时间点经尾静脉输注等体积(0.4ml)PBS.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的变化,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粒-单系祖细胞(CFU-GM)及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计数,对Y染色体进行检测,并观察小鼠股骨骨髓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各组小鼠经致死剂量照射后,WDC、HGB和PLT均迅速下降,PBS组小鼠于照射后17d内全部死亡.MSC-A、MSC-B、MSC-C组小鼠的外周血WBC、HGB、PLT在2周左右开始逐渐恢复,观察至56d,各组小鼠的生存率分别为61.9%、47.6%、38.0%.MSC各治疗组小鼠的生存率、骨髓单个核细胞、CFU-GM、CFU-S均明显高于PBS组(P<0.05),前述各项指标均随MSC输注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移植后10d,MSC各治疗组小鼠骨髓中均可检测到Y染色体,但仅在移植后初期短暂植入.MSC输注后42d,MSC各治疗组骨髓增生活跃.结论 异基因来源的骨髓源MSC单独输注可促进极重度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重建;随着MSC输注数量的增加,其促造血重建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对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以足月胎儿脐带分离的MSC和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供体,化疗预处理后NOD/SCID小鼠作为受体。将小鼠随机分为以下3组(每组10只):单纯化疗组,仅做化疗预处理,不输注任何细胞;单移植组,化疗后输注单纯脐血单个核细胞(1×107/只);共移植组,化疗后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1×107/只)和脐带MSC(1×106/只)。移植后第3、7、14、21、28天分别计数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观察其变化;移植后第6周计算小鼠的生存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内人CD45 细胞的表达(即植入率)。结果共移植组小鼠移植后第14、21天外周血白细胞[分别为(5.73±0.38)×109/L、(5.90±0.42)×109/L]明显高于单移植组[分别为(3.30±0.58)×109/L、(4.83±0.41)×109/L],差异有显著性(P<0.05)。移植后第6周,共移植组小鼠骨髓人CD45 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单移植组(P<0.05),而两组小鼠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异种异基因小鼠脐血移植模型,脐带MSC作为一种新来源的MSC,能够促进造血重建,提高植入率,有望应用于临床共移植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朱舜明  郭卫平  田琼  张洪新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3):260-263,F0004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MSC)同种异体移植对接受全身大剂量辐射小鼠造血修复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培养、扩增,并将第三代细胞通过尾静脉移植到同种接受全身大剂量射线照射的小鼠,测定移植后不同时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值,观测各组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S),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急性辐射造血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经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的小鼠,其WBC、RBC、PLT、HGB在移植后15-20 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WBC、PLT、HGB:P〈0.01;RBC:P〈0.05),移植组CFU-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种异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移植,能促进小鼠造血干细胞在脾脏定居,增强造血干细胞形成集落的能力,并能显著提高外周血细胞数量,促进损伤后早期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皮抑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同基因骨髓移植(BMT)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皮抑素(endostatin,ES)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影响。方法取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做处理),骨髓移植对照组(BMT组)和骨髓移植川芎嗪治疗组(川芎嗪组)。BMT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02ml只和川芎嗪注射液每次2mg只,2次d。在BMT后第7、14、21、28天处死小鼠,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中ES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骨髓基质细胞中ESmRNA表达水平。结果BMT后第7、14、21、28天川芎嗪组和BMT组ES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随着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增高。BMT后第14、21、28天川芎嗪组ES表达水平始终低于BMT组(P<005);但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高于BMT组(P<005或P<001)。结论川芎嗪能反馈调节BMT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新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表达,促进骨髓微环境的修复,加速移植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细胞粘附实验和细胞粘附阻断实验,观察了单纯放射损伤(单放组)、单纯烧伤(单烧组)和放射复合伤(复合伤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VCAM-1)、纤维连接素(Fn)、层粘素(Ln)和Ⅳ型胶原(Col Ⅳ ) 的变化,以及基质细胞贴壁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粘附能力和对粒-单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GM-CFU)能力的影响.结果:①骨髓基质细胞表达VCAM-1、Fn、Ln和ColⅣ水平单烧组>正常组>复合伤组>单放组;②基质细胞贴壁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粘附能力:伤后第3~7天,单烧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0.01)、单放组低于正常组(P<0.05~0.01)、复合伤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提示,骨髓微环境基质细胞粘附功能的损伤可能是放射复合伤造血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SCT)治疗急性放射病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60Co γ射线照射BALB/C(H-2d)雌性小鼠8Gy,单独输注半相合CB6F1(H-2 bd) 雄性小鼠骨髓细胞1×109/kg(I组),或联合CB6F1 雌性小鼠MSCs不同数量级1.5×108/kg (a组)、5×107/kg (b组)和2.5×107/kg (c组)治疗,比较放射病小鼠的生存分析。同时,MSCs组小鼠尾静脉输注经cm-DiI膜染剂标记的CB6F1雌性小鼠MSCs和CB6F1雄性小鼠的骨髓细胞,与只输注CB6F1骨髓细胞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移植后不同时间供者细胞在受者骨髓的植入率、供者MSCs在受者体内发布、外周血象、T淋巴细胞亚群、胸骨骨髓病理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情况。结果 a组小鼠早期死亡率增加;b和c组存活率高于I组(P<0.05),但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30 d,MSCs组受者骨髓的sry基因高于对照组。移植后MSCs主要集中在胸腺、骨髓、肝和小肠中,有形态改变。MSCs组的白细胞、血小板恢复较快。照射后15和30 d,MSCs组小鼠骨髓腔中的巨核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移植后7、14和30 d,MSCs组CD3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14和30 d,MSCs组CD4阳性细胞率和CD4/CD8值高于对照组(P<0.05)。MSC组慢性GVHD症状出现较对照组晚30 d。结论 MSCs通过促进干细胞植入,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恢复,加快T淋巴细胞的恢复,延缓GVHD的发生时间和促进放射损伤的组织器官的修复,加强了半相合骨髓移植对急性放射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混合输注对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给予受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小鼠输注同基因骨髓细胞1×107 个及经体外扩增的同基因原代骨髓基质细胞 2×105 个,与单纯骨髓移植组比较,移植后第14 天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回升较快,第15 天、第20 天BFU-GM、BFU-E、CFU-E、CFU-S明显高于后者,第20 天已达正常。 结论: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不仅是可以移植的,而且能够加快造血重建,提高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及冷沉淀输注对创伤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西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31例行大量输血治疗的创伤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输血早期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和(或)冷沉淀预防性输注。将仅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设为血小板组;将仅输注冷沉淀的患者设为冷沉淀组;将联合输注血小板与冷沉淀者设为联合组。观察不同输注方法对3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等的影响。结果联合组患者输注后PT、APTT、TT较输注前明显缩短(P0.05),FIB、PLT较输注前明显增加(P0.05);联合组与血小板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FIB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冷沉淀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PLT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住院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联合组生存率高于血小板组和冷沉淀组,但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05和χ2=0.64,P0.05);3组入院后24h红细胞输注量无统计学差异;联合组血小板输注量少于血小板组(t=6.30,P0.05),冷沉淀输注量少于冷沉淀组(t=7.17,P0.05)。结论创伤大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早期联合输注血小板与冷沉淀可明显提高患者凝血物质的含量,缩短凝血时间,比单独输注血小板或冷沉淀更有利于避免凝血功能紊乱,具有更显著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1.
The electrodeposition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prepare thick sources of uranium on aluminium. By applying high current density in the ammonium oxalate solution (0.2 M, pH 9.0), containing 233U, strongly adherent layers of uranium (0.8 mg/cm2) are deposited. The electrodeposited species is found to be U(IV)-oxalate complex.  相似文献   

12.
戊二醛消毒剂在内镜消毒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戊二醛消毒剂对内镜消毒的效果.方法:采用安必洁多酶清洗液清洗,2%碱性戊二醛消毒剂浸泡内镜15min并检测其杀菌效果,与传统的NCX 12-Ⅱ型自动超声雾化内镜消毒机和HJ 31型内镜自动洗消机清洗消毒法进行比较.结果:2%碱性戊二醛消毒剂消毒的内镜,其细菌、病毒的检出率均低于传统清洗消毒法,χ2 =310.526,P<0.001.结论: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液进行内镜消毒可降低交叉感染的机率,从而达到高标准的消毒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医院船手术台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预计不同规模医院船手术台昼夜伤员通过量,提高医院船手术能力的组织指挥方法。方法运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对医院船手术台利用排队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模拟了不同手术台昼夜伤员通过量,提出了不同床位医院船手术台配置理论值,指出了提高医院船手术伤员通过量的措施。结论排队论理论在医院船手术台配置与利用中的运用,创新了手术台昼夜伤员通过量传统理论值,丰富了卫勤组织指挥理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初步探讨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有效成分。方法杂色豚鼠15只,活杀断头暴露咽鼓管咽口,生理盐水冲洗咽鼓管,每次0.1ml,反复10次。冲洗液标本分为两组(原液组和备份组),每组5份。备份组给予二倍体积的氯仿/甲醇(2:1,V/V)混合液,进行磷脂和蛋白的分离、提取和预处理。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研制的可控闭泡式表面张力测定仪进行活性测试,由可读显微镜和计算机算出最大表面张力(γmax)、最小表面张力(γmax)及稳定系数(S)。结果生理盐水组γmax、γmin均为最大,而S最小;原液组γmax、γmin最小,S大于生理盐水组但低于蛋白组和磷酯组;磷脂组γmax、γmin介于原液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与原液组接近;蛋白组γmax接近盐水组,γmin仅略大于原液组,S明显大于其它组。结论豚鼠咽鼓管内确有表面活性物质存在和作用,蛋白和磷脂协同作用形成了降低表面张力的活性特性。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在其中不仅起着促进稳定的协同作用,同时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姜素预防犬运动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姜素预防犬运动病的效果和对豚鼠视前庭相互作用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实验设计 ,观察 7 2mg/kg ,3 6mg/kg和 1 8mg/kg 3种剂量姜素及苯海拉明 (乘晕宁 3 2mg/kg)、盐酸苯环壬酯 (飞塞乐 0 2mg/kg)对犬运动病预防效果和对豚鼠视前庭系统的影响。犬运动病采用三角离心摆动方式 (峰速 2 4 0°/s ,频率 0 0 5Hz)诱发 ,以一定时间内犬的呕吐发生率作为犬运动病的观察指标 ;以正弦摆动 (峰速 6 0°/s,频率 0 0 5Hz)加光条刺激方式诱发豚鼠视前庭相互作用眼震 ,以眼震次数、慢相速度和增益作为视前庭相互作用观察指标。 结果  3种剂量姜素均可显著降低犬呕吐发生率 ,且在 7 2mg/kg和 3 6mg/kg剂量时其效果较苯海拉明、盐酸苯环壬酯显著 ,各种药物对豚鼠VVOR眼震均无显著影响。 结论 姜素用于预防对抗运动病效果显著且不会影响正常的视前庭功能  相似文献   

17.
护耳器对次声防护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几种护耳器(耳塞、耳罩)对次声发生器次声场的隔声效果。方法 在次声发生器工作现场,采用挪威840型实时分析仪,分别测量B.K.4128型模拟头裸耳(无防护)和闭耳(佩戴护耳器)2种状态下的线性声压级(dBSPL)、A声级(dBA)、次声级及4~20000Hz1/3倍频程声压级,2种状态声压级的差值为护耳器的隔声值。结果 3种耳塞对次声的隔声值为16.4~19.4dB,对线性声压级和A声级的隔声值比较接近,分别为20.0~21.6dB和23.0~25.6dBA;两种子罩对次声基本无防护效果,隔声值分别为0.4dB和—0.3dB,对线性声压级的隔声值分别为7.2dB和3.2dB,对A声级的隔声值分别为22.4dBA和19.5dBA;耳塞 耳罩复合防护,对次声频和低频声防护无相加效果,隔声值主要取决于耳塞的隔声性能,但对中、高频声有明显的相加隔声效果。结论 耳塞比耳罩对次声暴露有更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微波照射乳房对促进产后泌乳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依照纳入标准随机选取产妇160例分别置入对照组、口服催乳糖浆组、微波治疗组,口服催乳糖浆+微波治疗组,口服催乳糖浆组产后当日口服催乳糖浆20 ml,1/8 h,共3 d.微波治疗组产后当日予以双侧乳房微波照射30 min,2/d,共3 d.口服催乳糖浆+微波治疗组产后当日口服催乳糖浆并予以双侧乳房微波照射3 d.观察四组产后第1天和第3天的泌乳情况、血清PRL水平及乳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产后第3天产妇的乳汁分泌及血清PRL水平口服催乳糖浆+微波治疗组>口服催乳糖浆组和微波治疗组>对照组(P<0.01),乳腺炎的发生率对照组和催乳糖浆组>微波治疗组和口服催乳糖浆+微波治疗组(P<0.01).结论 微波照射乳腺可以增加产后乳汁的分泌同时降低乳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百赛诺对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百赛诺 (双环醇 )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百赛诺治疗 2 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总结分析其治疗前后肝功能、HBVDNA、HBV抗原抗体变化。结果 :2 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百赛诺 3个月后ALT明显下降 ,与服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5 4 82± 3 4 68vs14 2 0 5± 71 4 8,P <0 0 1) ;AST明显下降 ,与服药前相比具有明显差异 (68 64± 5 1 4 7vs93 82± 5 1 19,P <0 0 5 )。半年疗程后复查ALT仍低于服药前 (5 6 5 5± 64 0 2vs14 2 0 5±71 4 8,P <0 0 1) ,AST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2 2例病人中 ,半年疗程后及停药 3个月后共有 4例发生HBeAg转换 ,由HBeAg( )变为HBeAb( ) ,有 2例HBVDNA转阴 ,另有 2例HBVDNA定量明显下降。结论 :百赛诺具有明显的降酶护肝作用 ,可能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胰蛋白酶抑制剂萘莫司他(FUT-175)对创伤性胰腺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压缩气流冲击法建立创伤性胰腺炎大鼠模型,以生理盐水和加贝酯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考察FUT-175在造模后1 h腹腔注射给药后大鼠的生存率、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以及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腹腔注射FUT-175后可显著提高创伤性胰腺炎大鼠生存率(60% vs.30%),降低血清淀粉酶[(3030.8±869.4)vs.(6126.5±791.3)U/L]和脂肪酶水平[(203.4 ± 62.5)vs.(646.5 ± 99.3)U/L],同时有效减轻胰腺组织损伤;与阳性对照药加贝酯相比,FUT-175给药后大鼠的生存率更高(60%vs.40%),血清淀粉酶[(3030.8±869.4)vs.(4111.4 ± 683.1)U/L]和脂肪酶水平更低[(203.4 ± 62.5)vs.(336.7±70.2)U/L]。结论胰蛋白酶抑制剂FUT-175对创伤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