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的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椎体的骨赘形成和黄韧带透明变性,引起脊髓、神经根和脑血液循环功能障碍。由颈椎病引起的颈性眩晕是一种中枢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引起的椎动脉供血不足造成脑干缺血,使前庭神经核及纤维、内侧纵束受损而出现症状。我们2003年2月至2004年2月用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导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所谓机械性因素,主要是由于某些固定致压物(钩椎骨质增生、髓核脱出等)所致;所谓动力性因素,主要是由于椎节失稳后钩椎关节松动、变位而波及侧方上下横突孔,以致出现轴向或侧向移位而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动脉痉挛、狭窄或折曲改变。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  相似文献   

3.
创伤后颈脑综合征,又称外伤性钩椎关节病,或外伤性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在头颈部外伤后由于钩椎关节创伤反应,造成颈部椎动脉痉挛、狭窄或曲折,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颅脑症状,临床常被误诊为脑外伤综合征或脑外伤后遗症。本文比较了针灸和药物治疗头颈部创伤后颈脑综合征各100例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颈性眩晕症又称椎动脉性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结构发生改变或颈部软组织慢性损伤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压迫椎动脉,刺激交感神经,造成椎动脉痉挛扭曲,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反应。运用推拿疗法治疗本病见效快、疗效肯定,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收集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郝巍  许志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2000-200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钩椎关节增生,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血管痉挛、狭窄、扭曲,导致供血减少,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1].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眩晕"范畴[2].笔者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SI)配合牵引及远红外线(TDP)照射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以头痛、眩晕、耳鸣、视力障碍、猝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横突孔内径原发性或继发性的狭窄、钩椎关节增生、颈椎失稳等对椎动脉产生机械性压迫,同时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受到激惹,使椎动脉及其分支持续性或间歇性痉挛,而对侧椎动脉又无法代偿,造成椎基底系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粤明 《贵州医药》2010,34(3):287-287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由于各种机械性与动力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至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主要症状为阵发性眩晕、耳鸣耳聋,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平衡失调及记忆力减退等。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科共收治33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100%,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的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有年轻化趋势,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重要原因,临床常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椎动脉血管形态和血液动力学参数,可有效判断其与颈椎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现将32例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中的彩色多普勒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椎动脉检查。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无创、有效的检出椎动脉的异常,有助于临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突发性晕厥、视野障碍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较多,如动脉硬化、颈椎病等,但因椎动脉(Va)走行变异而发生供血障碍(血流量降低)目前尚未见报道.我院自2002年始利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判断Va走行变异,方法简单且准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突发性晕厥、视野障碍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较多,如动脉硬化、颈椎病等,但因椎动脉(Va)走行变异而发生供血障碍(血流量降低)目前尚未见报道.我院自2002年始利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判断Va走行变异,方法简单且准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VA:P〈0.01;LVA:P〈0.05;BA:P〈0.01)。结论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脑电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华美  张翼麟 《云南医药》1997,18(4):289-290
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脑电地形图分析顾华美张翼麟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常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主观症状多,头颅CT或MRI检查多不能获满意结果,因而近年来引起脑电图工作者重视。现报道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脑电地形图(BEAM)分析...  相似文献   

14.
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颈椎病的60%,多见于40~60岁.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以发作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基础,常伴有头痛及视觉障碍.笔者自2005年至2007年,运用自拟颈性眩晕汤配合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椎动脉是供应大脑后部、小脑和脑干部位血流的主要通道,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成为常见病.临床传统根据颈椎部位疼痛、眩晕等症状来判断,现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不断完善,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通过椎动脉血流各项数值进行检测[1],通过与健康人群对照,分析血管走行、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为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骨质增生、小关节移位、肌痉挛、炎症等因素刺激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致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上以阵发性、位置性旋晕为特征。笔者采用侧旋提推法治疗本病57例,并用多普勒脑血流超声检测仪(TCD)观察治疗前后椎一基底动脉的血流变化,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薛开讲  蔡芳  孙雅静 《河北医药》2004,26(6):453-45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惠普HP850型彩超诊断仪对临床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0例及正常体检者24例的椎动脉行长轴切面扫描.观察管壁、内膜及血管走行,同时测定血管内径(D)、收缩期血流速度(SV)、舒张期血流速度(DV),ZL搏动指数(RI).观察颈内动脉及其分叉处的情况。结果患病组椎动脉收缩期峰值及舒期流速均明显降低,阻力指数明显增高,椎动脉走向异常13.3%、血管迂曲25.0%、单侧椎动脉明显纤细15.0%。患病组部分可见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96%的患者有颈椎退行性改变和(或)颈椎骨质增生,部分见明显骨赘形成。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是一种可靠的无创伤的检查方法。颈椎病,椎动脉迂曲、变异、行走异常及动脉硬化,是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颅外段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象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中国人民解放军476医院特诊科王敦德薛建设陈晓宇林国昌黄淑芳内三科罗芳近几年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CDFI)技术对椎动脉病变的诊断,国内已有报道[1~2],由于地区不同,各项超声测值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由于颈枕部软组织损伤、颈椎骨质增生、颈锥间盘变性、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向等因素,造成椎动脉受压变形而引起锥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一系列症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退变导致上下椎体骨赘增生,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供血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其治疗方法多样,护理也较复杂[1]。笔者所在科对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