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醫"通常见于先秦典籍,也频繁出现在中医文献之中。许慎的《说文解字》对"醫"字有这样的解释:"醫,治病工也。殴,恶姿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王育说。一曰殴,病声。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醫酒。"可见,在这一写法中"酉"代表"酒"是毫无疑问的,而酒在最初行的是类似现今"药酒"的功能,"酉"其实是指代治病的药物,正如《汉书·食货志》所称,酒为"百药之长"。随着后世医学、药学的长足进步,先  相似文献   

2.
结合《说文》等字书,分析“醫”的字形结构,认为医、殳分别指代两种不同的武器,酉即指酒,“醫”的本义就是指用酒治疗伤口,进而引申为治疗一切疾病;根据《五十二病方》《养生方》等出土文献大量用酒治病的材料事实,证明在春秋战国之际,我国先民就已经大量地使用酒来治病。  相似文献   

3.
“醫”字解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2,(10):1026-1026
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121年),“醫”是一个会意兼形声,从殹(yi)、从酉(you)。“殹”,治病时的扣击声;“酉”,用以医疗的酒。“醫”本义是治病的人,  相似文献   

4.
宋代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政府重视医药并设立医学机构,实施教育活动,医家、医籍层出不穷,推动了医学的繁荣发展。社会经济的保障和经济上的需求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帅 《家庭中医药》2020,27(1):15-17
正我国有近千年的饮酒文化,小到朋友相聚,大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处处少不了酒的影子。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喜欢酒的人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讨厌喝酒的人说喝酒伤肝、升血压。本文就从中医视角下酒的效用谈起,尝试调和众家之说。酒在中医学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医"的繁体字为"醫",下面的"酉"表明医疗和酒密切相关,"酒"  相似文献   

6.
《医学源流》与《原医图》考论安徽中医学院(230038)王旭光主题词中医药学文献/传记@医学源流@原医图《医学源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家传记专著,《原医图》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文皆备的医家传记专著,这两本书均成于明代,作者均为熊宗立。熊宗立,字道宗,...  相似文献   

7.
医门十二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八种主要方法,总称“八法”。清代医学家程钟龄称之为“医门八法”(见《医学心悟》)。这八种治病方法,是中医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概  相似文献   

8.
五运六气自宋代以来一直受到诸多医家的重视,刘完素称之为"医教之大道",其对中医药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经梳理五运六气对中医药学九个方面的影响,认为五运六气理论在中医药学中既有"高高山顶立"的俯瞰全局、提纲挈领的作用,又有"深深海底行"的深植各方、支撑大厦的基石作用,其重要意义是通上彻下的。正确认识其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性,更有助于提升我们研究五运六气理论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的传统医学中,中医药学是服务于世界人口最广泛的医学。它以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自立于世界医林,并对许多国家的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学现代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的研究对象(例如疾病证候和中药方剂)具有多元自变量和高阶次相关的非线性特点。由于在非线性范围内有较高的重复性需要巨大的样本量,因此力求中医药的疗效在非线性范围内有较高的重复性,目前很难做到。所以现在的循证医学还不能正确评价中医药学的绝大多数的临床研究结果。中医药学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困难是,中医药学的研究对象具有非线性特点,但是中医药学的认识水平由于受人体五官感知的局限,对人体微观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知之甚少,由此导致我们对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药物的作用机制认识不清,因而容易造成方不中病,这是中医药学临床研究质量低,中医药治疗疾病有效率低、重复性差的根本原因。"双符合理论"主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把握疾病的诊治,以减少中医诊治疾病的盲目性。所以目前中医药学现代化研究的方法和方向应该是在"双符合理论"指导下,探索中医组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1.
1倡导传统的东方医学的科研思路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基础上,吸取古代哲学、自然科学,并不断地通过实践所验证的一门科学,经过不断总结和完善发展起来的,中医药治人而病自治,人为本,病为标的理论在运用中医药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2.
规范的临床研究是中医药融入主流医学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药学是我国源远流长的疾病防治技术,在西医学传人我国之前,中医学一直处于主流医学地位。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国际文化交流,中西医学相互渗透,在华人社区逐步形成了以西医学为主导、中医药学为辅助的局面,在中西医学并存的形势下,中医药学如何发展,如何尽快融入主流医学,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学无疑是具备科学性的。作为传统经验医学,中医药学与现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现代医学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因而需要申明并详尽、系统、彻底地论证自身的科学性,但其发展却没有必要唯现代科学马首是瞻。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中医药学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做斗争的实践经验总结,其理论体系蕴含了中国古典哲学的精髓,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自身以及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深刻思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药学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独具特色的财富,并很早就通过丝绸之路等对外交流渠道,对世界文明作出贡献。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注重"治未病"和遵循整体论、系统论的中国传统医学迎来了  相似文献   

15.
傣族传统医药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傣族人民在长期的防治疾病和生活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丰富多彩的诊疗治病经验和方药,不断发展成为以傣医"四塔、五蕴"核心的一门学科。解放后党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傣医傣药的传承与发展,为抢救傣医傣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与亚健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亚健康状态是中医所讲的"未病"表现之一.中医理论认为治病要"防患于未然"."治未病"的理念古已有之,<黄帝内经>曾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个层次,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  相似文献   

17.
《医原》之“原”说略贵州550001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肖家翔主题词@《医原》,中医药学文献,医学史,清朝《医原》系清代名医石寿棠所撰。寿棠针对当时不少医家对医学“昧于本原,而仅逐其未”为憾,遂著书阐析医原,谓“能达其原,而歧伯之奥旨,仲景之秘思...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医学是以中医药学为主体的包括少数民族医学在内的民族医学。但少数民族医学并非都有完整的文字记录。1984年4月在内蒙古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上正式列出“五大民族医”,即藏医、蒙医、维医、朝医、傣医,他们与汉族医药学——中医药学共同组成我...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学文献主题标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标引是现代科技文献常用的标识形式之一。标引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文献的检索效率。正确的文献主题标引能使一篇文献得到恰当的传播,减少文献的污染或遗漏。当前,在国际上检索医学文献的权威工具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研制的MEDLINE数据库;在国内是中国医学信息研究所研制的CBM数据库。它们都收录中医药学文献,MEDLINE只使用美国的《医学主题词表》标引;由于该表上的中医药学主题词极少,不能适应我国大量的中医药学文献标引的需要,所以CBM使用美国的《医学主题词表》标引的同时,还使用我国编制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标引。本文…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蕴藏丰富,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充实、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在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成为传统医学中的一枝奇葩.当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说:"21世纪医学的主宰者,是中医中药."但是令人忧虑的是中医人才的断层,所以当务之急必须加强中医素质的提高,大力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名医的成长,积极响应吴仪副总理提出的"名医、名院、名科"的"三名"工作指示精神,把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