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β-淀粉样多肽(Aβ)聚积被认为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变化的重要因素,而β-分泌酶(BACE1)是产生Aβ的限速酶.因此,以BACE1为靶标,抑制BACE1减少或阻断Aβ的生成已成为防治AD药物研究的热点,该文对近几年BACE1抑制剂的设计与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Aβ42水平与载脂蛋白E基因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体内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异常.方法 随机选取70例正常人(对照组)、55例AD患者,检验其血浆中Aβ42水平和载脂蛋白E基因(ApoE)多态性,将AD按轻、中重度和不同ApoE基因型分组后与相应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D组Aβ42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度AD组Aβ42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重度AD组Aβ42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ApoE AD各组较相应对照组Aβ4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D患者体内Aβ42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与ApoE基因型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Aβ在阿尔采末病(AD)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寡聚化的Aβ分子被认为是AD发病的原发性因子,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神经毒性作用,引发记忆损伤和神经元丢失,以Aβ为作用靶点的药物开发和应用也已初露端倪。该文对Aβ寡聚体在AD中的毒性作用和以Aβ为作用靶点的药物开发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及行动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为基本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淀粉样蛋白聚集型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可能是AD发生的原发性病理因素之一,并提出Aβ是目前AD治疗药物研发中主要的靶点之一。本文综述了以Aβ为靶点治疗AD的最新研究概况,旨在为AD的新药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目前对于特异性调控分泌酶剪切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而临床上抗阿尔兹海默症(A lzhe im ers′D isease,AD)药物的疗效也不足以从根本上缓解病理症状的恶化。对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 in coup led receptors,GPCR s)在AD疾病进程的调节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予以总结,对于以GPCR作为药物靶点的潜在可能性进行讨论。方法对于特异性调控分泌酶剪切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分子机制相关的细胞生物学领域以及AD疾病模型上对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并针对该领域的几个重要科学问题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GPCR对于AD疾病进程的调节机制,尤其是其与分泌酶形成的复合体对于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产生以及AD发病的调节机制,具有理想的特异性,可成为抗AD药物的新型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6.
阿尔采末病(AD)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类型,以高发病率、高致死率著称。尽管目前还缺乏公认的针对疾病病因的关键靶标,通过干预β淀粉样蛋白(Aβ)级联反应假说涉及的各环节发挥预期疗效仍为当前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尤其是抑制Aβ寡聚化以及通过外周系统清除Aβ的干预策略。研究表明,一些针对Aβ相关通路的靶向药物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与此同时,在线粒体功能紊乱、神经营养因子、多靶点治疗研究中的新发现进一步拓展了AD治疗策略的研究领域,这些必将会加快寻找新型高效AD治疗药物的步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D治疗药物的重要研究进展,对当前研究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研究动向作了简要展望,以期为未来AD治疗药物的开发及应用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阿尔采末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随着AD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peptide,Aβ)被认为是AD发病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很多药物设计选择以Aβ为靶标,但这类药物的临床研究却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tramiprosate和semagacestat的临床试验已经提前终止。本文对目前进入临床试验Ⅲ期以Aβ为靶标的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机制研究的新方向--胆固醇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民  李长龄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1264-1269
载脂蛋白E(ApoE)基因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的基因危险因素,揭示了胆固醇代谢与AD密切关系.作为AD显著病理标志的β淀粉样肽(Aβ)的异常产生和沉积受胆固醇的调节.这种调节具有双向性.在AD的细胞和大多数动物模型中均证实胆固醇升高可增加Aβ的生成,并且胆固醇在神经元的分布影响Aβ的产生和代谢.而Aβ可改变胆固醇在神经元的动力学分布从而导致tau蛋白磷酸化.脑内胆固醇的氧化代谢产物24-羟化胆固醇的堆积也可能导致神经元的损伤.他汀类等胆固醇代谢的调节药物有望成为AD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GXXXG结构对老年性痴呆相关蛋白功能调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β是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最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也是当前国际抗AD药物研究的热点。Aβ生成抑制剂是抗AD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研究发现,与Aβ生成相关的蛋白,包括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γ分泌酶复合物组成蛋白PS-1和APH-1,跨膜区均有一特殊蛋白序列GXXXG的结构修饰,GXXXG修饰通过自身形成二级结构,从而影响下游Aβ的生成和聚集。该文通过阐述GXXXG结构对AD相关蛋白功能的调节,为以GXXXG结构为靶向,进而影响Aβ生成的抗AD药物研究提供思路拓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临床治疗药物主要为胆碱酯酶抑制剂等疾病症状改善药物,存在疗效不确切、毒副作用大等缺点,无法有效防止AD的进展。因此开发能够改变疾病进程的抗AD药物是目前医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方法采用基于SPR的芯片筛选方法,针对糖库进行筛选;采用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观察对amyloidβ(Aβ)聚集以及神经毒性的影响;采用转基因动物模型,观察对转基因动物行为学的影响。结果我们通过筛选获得国际首个靶向Aβ的寡糖分子——971。核磁共振技术直接证明971能够与Aβ多位点结合;通过其独特的结合方式,971能够抑制Aβ聚集,并且能够促进已经聚集的Aβ解聚,同时抑制Aβ的神经毒性。体内研究表明971能够明显改善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Ⅱ期临床研究表明,971安全性好、能明显改善轻中度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Ⅲ期正在进行中。结论 971有望成为近十几年来首个靶向Aβ的抗AD新药。  相似文献   

11.
为给临床提供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AD)的客观指标 ,采用sELISA法分析了 2 1例AD、2 8例非AD痴呆、35例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病人、50例正常对照者脑脊液标本 ,观察正常老化和AD进程中脑脊液中Tau、Aβ1 -4 0、Aβ1 -4 2 /4 3变化规律。结果 ,Tau水平随年龄而增加 ,AD组Tau水平为 ( 491 .5± 35.7)ng/L且与临床进程存在相关性 ,Aβ1 -4 2 /4 3水平为 ( 1 0 9.9± 73.2 ) pmol/L,Aβ1 -4 0 /Aβ1 -4 2 /4 3为 ( 1 6.0 3± 4 .0 7)。AD组Tau水平、Aβ1 -4 0 /Aβ1 -4 2 /4 3比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及Aβ1 -4 2 /4 3水平低于其他组的结果说明对脑脊液中Tau、Aβ1 -4 0、Aβ1 -4 2 /4 3的分析可以帮助诊断AD。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主要病理改变为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清除Aβ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策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和痴呆的发病有一定关联,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可以降低痴呆的发生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在AD发病机制中也具有一定作用。本文主要阐述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AD的关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能有助于AD患者的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杏仁核注射β-淀粉样肽(Aβ25-35)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脑内Aβ1-40、Bax的表达变化,以及葛根素(Pue)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和Pue治疗组,以Aβ25-35右侧杏仁核注射制备大鼠AD模型,用Y-型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层与海马组织Aβ1-40和Bax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内有Aβ1-40、Bax的少量表达,两者均以皮层内为多,海马组织内少;AD模型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Aβ1-40与Bax的表达增加,较假手术组大鼠有显著性差异,P<0.01;Pue能改善AD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  相似文献   

14.
2009-2018年间,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药物药理学研究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资助项目增加显著。分析发现,AD防治药物研究逐步由围绕β淀粉样蛋白(Aβ)级联学说和tau蛋白异常修饰学说的相关机制靶点,过度到针对自噬和炎症、表观遗传修饰、肠道菌群失衡等的新机制和新靶点。NSFC针对AD动物模型资助的研究也由早期的Aβ动物模型,逐渐过度为综合考虑AD自身发病因素和AD特征或危险因素(如胰岛素耐受、炎症和自然衰老等)的动物模型。综合看,我国目前AD基础研究能紧跟国际前沿和热点问题,但仍缺乏连续、深入的研究和有创新性、有独特构思的工作。NSFC在AD防治药物资助策略上更应鼓励学科交叉和临床转化,使其成为一个突破口并带领多领域的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有明显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在阿尔采末病(A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降低脑中Aβ的生成量是治疗AD的策略。Aβ是由β-和γ-分泌酶裂解其前体蛋白(APP)而生成,其中β-分泌酶(BACE)是启动Aβ形成的关键限速酶,因此BACE是开发治疗AD药物的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作用靶点。该文就近来对β-分泌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阿茨海默病(AD)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当今困扰老年人的最严重疾病和主要杀手之一,而且至今没有找到理想的治疗方法。近20年来,数百个针对AD开发的新药,其中100余个针对Aβ的新药均宣告失败,治疗AD的药物研究开发似乎已进入死胡同。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AD的发病原因一直不清楚,因而无法找到真正的治疗靶点,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始终未能开发出治疗AD的有效药物。所以,放弃Aβ学说,另辟蹊径,进一步探索AD的发病原理,已成为寻找AD治疗新方法的前提条件。过去10年来,我们从AD血清生物标志物研究入手,到人与实验动物的AD转化医学研究,以及近年来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性与关键蛋白的表达与功能调节研究等,发现了其中的一些规律,取得了一定的实验基础,特别是Aβ和tau蛋白磷酸化与引起神经退行性改变的信号通路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为逐渐搞清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寻找治疗AD药物新靶点,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AD的可能致病因素主要是由tau、APP以及Aβ引起神经元退化以及神经细胞凋亡。tau经caspases切割后会发生聚集,进而发生神经纤维缠结使神经元退化及死亡。细胞凋亡途径都需要caspases的活化,并且是凋亡的启动者、执行者。APP经β-、γ-分泌酶作用产生sAPPβ、Aβ_(40/42),其中Aβ_(42)经DR4/5激活下游凋亡信号以及经caspase切割形成的C31片段,可促进细胞凋亡。sAPPβ水解后产生的N-APP可经DR6促进神经元的异常发展,但水解位点及机制并不清楚。其中,caspase可以通过作用于γ-分泌酶激活蛋白调节Aβ_(40/42)以及C31的生成,进而影响AD的发生。目前关于AD的治疗还没有针对caspase的药物。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就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及其通路中caspases在AD发生过程中的相关作用进行阐明,为药物研发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可能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阿尔茨海默病(AD)为中枢神经退化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综合征,治疗AD药物是近年来研究的一大热点.综述了近5年来治疗AD药物的研究进展,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对临床应用的抗AD和有促智活性的药物进行分类详述,主要分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等改善胆碱功能的药物、M1受体激动剂、抗氧化药物、消炎镇痛药物、抑制Aβ蛋白形成的药物、神经生长因子、钙调节剂、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抑制剂以及中药复方等几类.  相似文献   

19.
大黄酚脂质体对阿尔采末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酚脂质体对β-淀粉样肽(Aβ25-35)致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方法小鼠1次性脑室内注射凝聚态Aβ25-353μl(1.0 mmol.L-1)制造AD小鼠模型,然后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或溶剂,采用Y型迷宫法和跳台法测试大黄酚脂质体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采用比色法测定小鼠脑组织SOD和CAT活性。结果脑室1次性注射3μl Aβ25-35溶液可引起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同时使脑组织SOD和CAT活性降低;而大黄酚脂质体制剂可不同程度改善Aβ25-35造成的学习记忆障碍,提高脑组织SOD和CAT活性,延长小鼠断头耐缺氧的生存时间。结论大黄酚脂质体制剂对Aβ25-35致AD小鼠记忆障碍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酶CAT和SOD活性,提高脑组织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关。大黄酚脂质体有望成为治疗AD疾病临床应用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20.
开心散对Aβ25-35诱导损伤SH-N-K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开心散对神经毒性物质β-淀粉样肽(Aβ25-35)诱导损伤的SK-N-SH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Aβ25-35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细胞),模拟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脑内神经元病理损伤,并以含开心散(KXS)药物血清拮抗其作用。以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酶反应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淀粉样肽蛋白前体(APP)基因、Aβ降解酶NEP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s法检测APP蛋白表达。结果试验显示暴露Aβ25-35后培养SK-N-SH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比例增加。而含开心散药物血清处理能显著提高Aβ25-35损伤细胞的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率,同时提高细胞内SOD的活力(P<0.01)。RT-PCR结果显示开心散可降低Aβ代谢相关的APP基因的表达并提高NEP基因的表达,APP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结论AD病理相关的Aβ25-35能造成神经元细胞损伤死亡,开心散对毒性Aβ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开心散能增加抗氧化酶SOD活力,同时下调内源性APP基因表达,上调NEP基因表达,减少内源Aβ产生,从而抑制细胞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