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瘦素是肥胖基因的产物,主要通过瘦素受体这一中介来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及脂肪沉积。瘦素受体在体内分布广泛,其基因存在多种基因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中研究较多的为Lys109Arg、Gln223Ser、Lys656Asn这3种多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基因(LEPR)第20外显子突变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及肥胖儿童基因型与血脂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20外显子的基因突变频率,并测定单纯型肥胖儿童(102例)和健康儿童(81例)血清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两组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脂肪百分比。结果:肥胖儿童瘦素受体基因的20外显子经PCRRFLP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检测出3种基因型G/G,G/A和A/A型。肥胖儿童20外显子3057位G→A突变频率较健康儿童增高(P<0.05)。A/A基因型的肥胖儿童其血清TG(1.8±0.5mmol/Lvs1.0±0.4mmol/L,P<0.01)、BMI(33±5kg/m2vs25±4kg/m2,P<0.05)水平和脂肪百分比(30±8vs20±3,P<0.01)均明显高于G/G基因型者,而血清HDL水平则低于后者(1.08±0.23mmol/Lvs1.38±0.22mmol/L,P<0.01)。G/A型肥胖儿童,除其血清TG浓度高于G/G基因型者外(1.6±0.4mmol/Lvs1.0±0.4mmol/L,P<0.05),余各项指标均与另外两种基因型无明显差别。心电图检查显示部分A/A型血脂增高儿童有ST段和T波改变。结论:单纯型肥胖儿童瘦素受体基因第20外显子存在基因多态性,且该多态性明显影响肥胖儿童的脂质代谢及体脂分布。该研究为临床上开展对肥胖儿童的早期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R)基因外显子突变与瘦素抵抗对单纯性肥胖患儿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6~14岁单纯性肥胖患儿102例(肥胖组)及非肥胖儿童83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空腹12 h后抽取2组儿童外周静脉血,常规抽提基因DNA,用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2组儿童LEPR基因的第20外显子基因变异频率进行分析,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瘦素水平及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2组儿童身高和体质量。结果共检出3种LEPR基因第20外显子的基因型:AA型、AG型、GG型;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单纯性肥胖患儿LEPR基因第3 057位核苷酸G→A突变率增高。AA基因型的肥胖患儿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GG型者,而HDL-C水平低于后者。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患儿存在血脂代谢紊乱,血清瘦素水平增高,79%存在瘦素抵抗。瘦素抵抗组患儿血清TC、TG、LDL-C显著高于瘦素敏感组,HDL-C低于瘦素敏感组。基因型为AA的瘦素抵抗者与基因型为GG的瘦素抵抗者比较,血清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Pa<0.05)。结论单纯性肥胖患儿存在瘦素抵抗及LEPR基因第20外显子基因突变,二者可影响儿童脂质代谢,且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临床表现为LEPR基因第20外显子AA基因型的瘦素抵抗个体更易发生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
瘦素及其受体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肥胖基因的发现使肥胖症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编码产物——瘦素在维持机体能量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瘦素抵抗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但其具体机制不清,因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该文论述了瘦素及其受体的生物学特性、瘦素抵抗及胰岛素抵抗,以便理解儿童肥胖的发病机制,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6.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PvuPstI两种限制性酶对47例正常血脂者和18例单纯性高胆固醇血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分析,结果显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P2等位基因相对频率明显低于正常血脂者,这对遗传研究和预测冠心病易患人群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瘦素基因型与哈萨克族肥胖儿童的关系.方法 按照肥胖儿童诊断标准,选择乌鲁木齐周边地区96例哈萨克族肥胖患儿(肥胖组)和81例健康对照儿童(非肥胖组),空腹12 h后抽取2组儿童外周静脉血5 mL,常规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其C2549A瘦素基因型,同时检测各组空腹血脂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空腹血浆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并测量各组儿童身高、体质量.结果 177例受试对象中,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52.5%、40.7%.A等位基因频率为33.0%,C等位基因频率为67.0%;瘦素、胰岛素等各项指标在AA+ AC组与CC组间及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患儿与非肥胖组儿童比较,除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外,其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瘦素、胰岛素水平肥胖患儿均明显高于非肥胖儿童.结论 在哈萨克族儿童中存在瘦素基因A2549C多态性;瘦素基因多态性与哈萨克族儿童肥胖无关.  相似文献   

8.
瘦素主要由脂肪细胞合成分泌,在控制食欲、体质量以及维持机体能量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瘦素抵抗是大多数儿章单纯性肥胖症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其发生机制包括中枢性瘦素抵抗和外周性瘦素抵抗,主要发生在瘦素通过血脑屏障向脑内转运障碍、受体突变以及受体后信号传导异常三个环节.在儿童最常见的饮食诱导肥胖症中,瘦素抵抗主要发牛在瘦素脑内转运障碍和信号传导异常两个环节,每个环节义受到体内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因素的热量限制及锻炼、药物疗法以及基因疗法能够有效提高机体对瘦素的敏感性,为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R)外显子突变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联合作用对肥胖儿童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肥胖儿童116例(肥胖组)和非肥胖的健康儿童78例(健康组)为研究对象。空腹12 h后抽取静脉血。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方法及聚丙烯凝胶电泳分析瘦素受体第20外显子的基因频率及其突变频率,对ACE基因型进行分析。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于相同条件下测身高、体质量,计算BMI。结果瘦素受体基因第20外显子检出3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G/A型、G/G型。肥胖儿童较健康儿童LEPR基因第20外显子第3057位G→A突变频率增高;ACE基因共检出3种基因型,分别为DD、DI、II。肥胖组比健康组D等位基因检出率高;两者对肥胖儿童脂质代谢均有影响,且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表现为LEPR基因型为A/A的肥胖个体中携带D等位基因的儿童更易发生血脂代谢异常。结论肥胖儿童较健康儿童LEPR基因第20外显子第3057位G→A突变频率增高,且D等位基因检出率高;两者对肥胖儿童脂质代谢均有影响,且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瘦素基因型与回族及维吾尔族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乌鲁木齐周边地区6所小学选取68例肥胖儿童(回族35例,维吾尔族33例)及69例非肥胖儿童(回族36例,维吾尔族33例),共137例儿童纳入该研究。空腹12 h后抽取2组儿童外周静脉血5 mL,常规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其C2549A瘦素基因型,同时检测各组儿童空腹血脂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空腹血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结果 137例受试儿童中,瘦素基因C2549A 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5%、33.6%、56.9%。A等位基因频率在回族及维吾尔族儿童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等位基因频率、AA+AC基因型频率在回族及维吾尔族肥胖组和非肥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含有AA+AC、CC基因型的回族和维吾尔族儿童肥胖组及非肥胖组间血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回族与维吾尔族儿童存在瘦素基因C2549A多态性;单个瘦素基因多态性与回族及维吾尔族儿童肥胖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刘倩琦  陈荣华  郭锡熔  郭梅  费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2):1185-1187,I0057
目的观察重组瘦素(leptin)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脑组织瘦素特异性受体(OB-R和OB-Rb)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OB-R和OB-Rb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与肥胖发生的关系,以期更加深入地研究肥胖症发生的中枢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喂以普通饲料和高营养饲料共7周;模型制备后再将正常组和肥胖组分别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正常leptin干预组、正常生理盐水干预组和肥胖对照组、肥胖leptin干预组、肥胖生理盐水干预组,每组各9只。参照Noble法及大鼠脑冠状面定位图谱,给大鼠行右侧脑室插管。恢复7d后,每日10Am在大鼠清醒状态下从导管注入重组leptin5μL(1μg/μL)或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5d。大鼠处死前,经升主动脉灌注4%多聚甲醛固定,制作石蜡切片、制备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及DIG-AP-NBT-BCIP免疫学检测观察OB-R和OB-Rb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肥胖leptin干预组大鼠(A=0.336±0.060,t=5.45P<0.01)和正常各组脑组织中大鼠(A分别为0.312±0.072、0.347±0.077和0.341±0.078)OB-Rb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肥胖对照组(A=0.164±0.051,t=4.91P<0.01)、肥胖生理盐水组(A=0.172±0.057)明显增高,而各组间OB-RmRNA的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F=0.334P=0.89)。结论重组leptin干预可增加脑组织中OB-RbmRNA的表达,OB-Rb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肥胖发生的中枢信号转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RH-GH-IGF-1)轴和基因学研究的深入,生长激素受体基因(GHR基因)的突变及其核苷酸多态性与特发性矮小(ISS)的关系逐渐明了.GHR基因异常多发生在生长激素受体(GHR)蛋白的胞外区,可引起细胞内信号转导障碍,导致GHR蛋白功能及表达部分缺失,生长激素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或部分不敏感,从而可能发生ISS; GH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尤其是外显子Ex3多态性与ISS易感性有关.此外,GHR基因异常及SNP与ISS中IGF-1、生长激素结合蛋白血清水平及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深入研究ISS中GHR候选基因的筛查、蛋白功能表达及SNP分析,有利于提高ISS的遗传诊断水平,对明确ISS的病因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儿童阶段骨密度持续增长,是影响成年骨峰值的关键时期。防治儿童期低骨密度是减少成年后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环节。遗传是决定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维生素D受体(VDR)的基因多态性对儿童骨密度的影响是近年来国外研究的热点。目前发现与骨密度相关的VDR四个等位基因分别对应内切酶BsmI、Apal、Taql、FokI的酶切位点。但世界各地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种族差异、环境因素、研究方法各不相同有关。本文综合各种观点,分析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提示在研究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时应综合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区0~6岁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0~6岁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了解上海地区汉族儿童维生素D受体各种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随机收集儿保门诊就诊的0—6岁汉族儿童204名,其中男140名,女64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4个限制性酶切位点(ApaⅠ、TaqⅠ、BsmⅠ、FokⅠ)的多态分布。结果0-6岁汉族儿童a、T、b、F等位基因位点占优势,分别占75.0%、97.7%、97.4%、60.0%;aa、TT、bb、Ff等位基因型占优势,分别为52.9%、91.7%、90.2%、47.6%;对每一个体4种等位基因型分析显示以aaTTbbFf、aaTTbbFF、AaTT bbFF占多数,分别为25.5%、14.2%、11.8%。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人种VDR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差异。结论上海地区0-6岁汉族儿童VDR基因在ApaⅠ、TaqⅠ、BsmⅠ、Fok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分布存在种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使正在生长的骨骼在成骨过程中不能正常沉着钙盐而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目前认为环境因素及营养因素等是主要致病原因,但遗传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正逐渐受到重视.维生素D是人体内钙稳态和骨代谢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其在体内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是1,25-(OH)2D3.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是介导1,25-(OH)2D3发挥生物学效应的核内生物大分子,VDR是由VDR基因编码,因此VDR基因是研究骨代谢性疾病遗传基础的候选基因之一.文章就VDR基因多态性与佝偻病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佝偻病患儿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G  Sun LW  Jiao LX  Chen Q  Liu Y  Liu YQ  Wang CX  Wang YP  Li YF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0):788-789
1999年9月∽2002年12月,我们对312例佝偻病患儿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手足口病是近年来在亚洲地区流行的一种传染病,重症病例病情凶险。目前对于手足口病易感性的研究已经达到基因层面。现就近几年与手足口病相关的细胞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等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载脂蛋白B基因XbaI多态性与单纯肥胖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武汉地区汉族单纯性肥胖症患儿载脂蛋白B(apoB)基因XbaI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血清脂质水平,并与健康儿相比较。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按超过身长计算的应有体重20%以上且无任何原发性疾病者为小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维生索D受体基因Fok Ⅰ位点多态性在广西地区儿童中的分布.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268名广西地区儿童的维生索D受体基因Fok Ⅰ位点多态性.结果 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FF、Ff、ff在研究人群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9.85%、48.13%、22.02%,F、f等位基因频率为54.66%和45.34%.结论 中国广西地区儿童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多态性分布频率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筛选人类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 (NR3C1)的多态性 ,并分析其在激素耐药型、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患儿以及参照人群 (随机抽取的脐血标本 )中的分布 ,以研究NR3C1多态性与肾病综合征患儿激素耐药的关系。方法 提取 3 9例激素耐药型、67例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患儿以及64例参照人群血基因组DNA ,PCR扩增NR3C1中编码人类糖皮质激素受体全部功能区的第 2~ 9α外显子 ,以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DHPLC)分析检测PCR产物 ,对洗脱曲线异常者进行DNA测序。结果 在总计 170份基因组DNA样本中 ,DHPLC分析发现 12种多态性 ,均经DNA测序证实。另外 ,有 3组多态性呈紧密连锁的单倍型 ( [198G >A + 2 0 0G >A] ,[13 74A >G +IVSG 68_IVSG 63delAAAAAA +IVSH 9C >G + 2 3 82C >T] ,[1896C >T + 2 166C >T + 2 43 0T >C] )。后 2种单倍型为首次报道 ,它们在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组的基因型频率 ( 10 .3 %和 15.4% )明显高于敏感型肾病综合征 ( 1.5%和 7.5% ) ,2种单倍型的OR值分别为 7.54和 2 .2 6。其余多态性在各组中出现频率相对较低。结论 在NR3C1基因中筛选出 12处多态性 ;而且新发现的 2种多位点紧密连锁的单倍型可能与肾病综合征患儿发生糖皮质激素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