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网状细胞增生症,病变多发生在骨骼,可单发,也可多发,以长骨及颅骨多见,发生于下颌骨的嗜酸性细胞肉芽肿十分罕见,我科自1975年1月至1995年1月共收治1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例下颌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中,男10例;女3例。发病年龄18岁至35岁之间的9例,最年轻的12岁,最年长的51岁。发病部位:发生于下颌体部12例.下颌角及升支部1例,左侧5例,右侧8例,均为单发。病变范围;大小差异很大,最小的为1.5×1.5cm;最大的有3例,几乎累及一侧下颌体的全部。本组13例下颌骨嗜酸性肉芽肿均有…  相似文献   

2.
骨嗜酸性肉芽肿: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网状内皮组织疾病[1] ,基本病理变化为网状组织细胞增生 ,临床上常为单发病变。我科自 1982年~ 1998年收治 2 4例 ,均经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4例中男 17例 ,女 7例。年龄最小 4岁 ,最大 5 6岁 ,平均 2 1.4岁。以 10~ 2 0岁多见。 30岁以下病例占75 %。发病部位 :颅骨 11例 ,肋骨 4例 ,胸椎 3例 ,腰椎、股骨各 2例 ,胫骨、肱骨各 1例。单发性 2 1例 ,多发性 3例。分别累及股骨、胫骨 ;颅骨、颈椎 ;足足庶骨、跗骨、趾骨。1.2 临床表现 病程在 2 0天~ 5个月 ,大多于 1~ 3…  相似文献   

3.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52~1985年收治骨嗜酸性肉芽肿62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62例中,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龄2~68岁。二、发病部位:单发54例,多发8例。病变单发于颅骨27例;股骨8例;髋骨4例;肋骨、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6例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肋骨嗜酸性肉芽肿共6例,以局部疼痛或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单发型5例,多发型l例;病变肋骨切除6例.结论 肋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X线有特征性表现,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可同期给予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发全身各部位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对本科近1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中颅骨8例,下颌骨2例,椎体及下肢5例,临床行病灶全切,随访6~12个月,1例多发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后3个月出现新病灶,其余病例未见复发.结论 全身各部位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是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嗜酸性肉芽肿为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的骨质缺损性病变。其特点为巨噬细胞与嗜酸性细胞的积聚而成的肉芽肿,故称为嗜酸性肉芽肿。本院自1973年至1986年共收治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5~34岁,其中5~13,27~34岁各4例。症状和体征:全身症状较少,8例均因发现软组织包块,局部酸痛或胀痛而就医。发生在头颅者有头昏、头痛症状,多为不剧烈的钝痛;1例发生在肩胛盂处,除左背部疼痛外,伴左上肢不能上举,功能障碍。1例右上臂包块达8×10cm,影响劳动。  相似文献   

7.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嗜酸性细胞侵犯胃壁的一种炎性增生性疾病 ,术前诊断困难 ,极易误诊为胃癌和胃溃疡。我院自 1 994年 6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共收治胃嗜酸性肉芽肿 1 3例 ,全部误诊。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3例中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2 7~ 6 3岁 ,平均 3  相似文献   

8.
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变多发生在骨骼,可为单发,也可为多发,以长骨及颅骨多见,下颌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较为罕见,我科于1990年5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 19例 ,其中单发者 15例 ,多发者 4例。病灶刮除植骨 11例 ,脊柱病变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 4例 ,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 1例 ,放疗、化疗等综合性治疗 4例 ,所有病人获得随访 1~ 10年 (平均 4 .5年 ) ,病变均顺利愈合。文中同时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放射治疗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eosinophiliclymphoidgrannuloma ,ELG)又称金氏病或木村病 (Kimura’sdisease ,KD) ,是发生于皮下组织和淋巴结的肉芽肿性病变 ,较少见。该病为慢性发展的良性疾病 ,主要发生在头颈部。我院 1981年 5月— 1996年 11月共收治作放疗的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 8例 ,本文旨在评价放射治疗在该病治疗中的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 ,其中男 7例 ,女 1例。年龄 15~ 4 0岁 ,平均 2 4 .3岁 ,中位年龄 2 3岁。病程 2个月~ 10年 ,平均 34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局部搔痒、轻微疼痛和…  相似文献   

11.
单发肋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上较罕见.本文对1例单发肋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PET/CT及ECT影像学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影像科医生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组织细胞增生症X在小儿并非罕见。国内彭氏曾综合15例,曹氏综合成人及儿童韩—薛—柯氏综合征43例,余均个案报告。现将我院经临床、X线及组织病理学确诊的38例的临床特点及30例追踪15月~17年的结果总结于下。一、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月~11岁。临床类型包括骨嗜酸性肉芽肿(EG)8例(3例单发、5例多发),韩—薛—柯氏综合征(HSC)8例,勒雪氏症(LS)22例。发病年龄EG在3月~4岁,HSC在1 5/12~6岁,LS除一例3 1/2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临床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资料.结果 单发10例,多发4例,颅骨多发,虫噬样破坏5例,囊样膨胀性改变3例,广泛溶骨破坏3例,软组织肿块4例,骨膜反应6例.结论 CT扫描能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密度和范围,结合临床和其他临床检查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陈浩  温江  王刚  何俊  未平波 《重庆医学》2002,31(2):160-封三
胃嗜酸性肉芽不仅临床少见 ,而且其临床症状、影像学及胃镜检查均难与胃溃疡和胃癌相区别 ,其诊治方法相对独特[1] 。我院于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3月手术治疗 5例胃嗜酸性肉芽肿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中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4 0~ 6 4岁 ,平均年龄 5 3岁。1 2 临床特点 上腹部饥饿性疼痛伴返酸、嗳气 3例 ,无节律性上腹部疼痛伴上腹饱胀不适感 2例。病程 2~ 10年 ,平均 4年。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4例 ,其中 1例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 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其中重度贫血 1例 ,H…  相似文献   

15.
胃嗜酸性肉芽肿1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嗜酸性肉芽肿(gastriceosinophilicgranuloma,GEG)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措样病变,因其临床症状、X线及内窥镜方面的表现均与胃场相似,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经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我们两院30年共收治本病1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2例。年龄18~74岁,其中35~45岁8例。病程8~11个月3例,1~5年6例,6~10年3例,13年1例。伴尊麻疹6例,湿疹2例,钩虫病1例。术前13例均误诊,其中误诊为胃癌8例,胃溃疡5例。5例在外院手术探查时亦误诊为晚期胃癌而放弃手术。1.2主要临床特点无规则性上腹痛切例,稍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与MRI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嗜酸性肉芽肿的CT与MRI表现。结果 9例共11个颅骨病灶,单发者6例,多发者3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在CT上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穿凿样、溶骨样或虫蚀样骨质破坏,内见稍高密度软组织填充,3例可见硬化边;3例见"纽扣征"死骨;1例可见"双边征"。MRI T2WI多呈稍高信号,内见点状低信号,T1WI多呈等信号,内见点状低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内见无强化的低信号区。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bone)是原发于骨髓腔,以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细胞为主要结构特征的肉芽肿。1973年Schajowicz等极告106例骨嗜酸性肉芽肿,其中肋骨9例。国内报道的44例骨嗜酸性肉芽肿中,发生于肋骨的仅3例。我院曾收治2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1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式及预后,并总结为嗜酸性肉芽肿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颅脑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女=2:1,年龄2~65 (13.5±5.2)岁。发生部位:额部9例,顶部6例,颞部5例,枕部1例。18例患者主诉为发现头皮下包块伴局部压痛为首发症状,2例患者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伴恶心呕吐。1例患者为体检发现。入院常规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胸部平片及四肢X线、心电图、头颅平片或CT检查。本组20例患者行扩大病灶切除术,1例多发颅骨病灶并有颅底侵犯行骨穿后转血液科继续治疗。进行诱导化疗治疗。所有20例病例经手术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至3年,2例在3年内出现其他部位再次出现发病,予以再次手术,1例广泛颅骨侵犯者经血液科治疗随访未见复发。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目前对于单发病例主张扩大颅骨切除术。术中需要处理病变硬膜,对于多发及侵犯颅底的SEG者活检明确后可行放化疗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或称嗜伊红淋巴肉芽肿,国内报导不多,我院近年来资料较完整的有6例。全部是20~45岁间的男性,病程3月~6年,有二例单发于一侧腮腺区、四例发生于双侧腮腺区,均首发于左侧,且以左侧症状明显,其中又有二例伴有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典型病例介绍例一.男20岁,住院号598370,六年前发现左耳前蚕豆大小疙瘩逐渐增大,局部伴有  相似文献   

20.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对放射线敏感的良性病变。本文总结了20例,其中17例为多发病变,3例为单发,共85个病灶。19例用放射治疗,照射剂量为2,000~2,500r。随访1~23年,12例病变完全消失;5例病变明显缩小,2例失访。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病常见的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着重讨论了放射治疗的方法、剂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