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春乾  姜文学 《河北医药》2012,34(19):2988-2990
脱钙骨基质(demingeralized bone matrix,DBM)是目前常用骨移植材料之一,Urist[1]等在1965年首次提出DBM具有诱导成骨能力,随后证明DBM主要含有Ⅰ型胶原、非胶原蛋白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和一些生长因子的脱钙骨基质颗粒,BMP可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最终形成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相似文献   

2.
<正>种子细胞、可降解支架材料、生物活性因子是骨组织工程中的三个关键问题。在诸多生物活性因子中各国学者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的研究较早且  相似文献   

3.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骨的再生来恢复骨结构的完整性。骨的再生除受全身内分泌激素调节外,骨局部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生长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简称成骨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以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s)犤1犦。这些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引起骨诱导,又称为骨诱导生长因子犤2犦。现就上述骨诱导生长因子的功能进行综述。1成骨蛋白(BMPs)BMPs是一组低分子量肽类物质,属于TGF…  相似文献   

4.
张煜  范卫民  马益民 《江苏医药》2005,31(8):591-593,i0005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兔人工肱骨头周围骨长入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两组行模拟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实验组假体周围放置骨形态发生蛋白30mg;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于植入后4、8、12周每组处死5只兔子。取出肱骨标本,分别运用普通X线摄片及不脱钙骨组织切片等观察方法,比较假体周围的骨生长情况。结果假体植入后4周、8周,组织学观测实验组假体周围骨性结合率分别为(67.11±4.84)%和(70.79±6.56)%,显著高于对照组(34.61±5.74)%和(57.73±5.85)%(P<0.05)。12周时实验组骨性结合率为(74.71±6.10)%,对照组为(69.42±5.76)%(P>0.05)。结论BMP能促进骨假体界面的骨长入能力,这种作用在植入早期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董茵  张瑞  舒剑波  郭刚 《天津医药》2008,36(5):354-356
目的: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骨损伤不同时期的表达,了解其高峰表达时间。方法:实验组18只大鼠胫骨损伤造模,对照组6只大鼠假手术后处死,实验组平均分为3组,分别于术后第5天、第15天和第30天处死,提取大鼠骨组织总RNA,RT-PCR后扩增BMP2开放读框中编码成熟肽的基因片段,与pGEM-TEasy载体连接纯化后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标准曲线,检测BMP2的表达水平。结果:BMP2的表达在骨损伤后第5天开始升高,第15天达到高峰,第30天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高峰表达时间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1990年,美国哈福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分别获得了BMP - 7(bonemorphorgenicprotein 7)的cDNA。作为骨形成蛋白家族的一员,大量研究表明,BMP - 7是一种具有强大骨诱导活性的成骨因子。随着研究的深入,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BMP - 7有望在多种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下面将BMP - 7的成骨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复合型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的制备及其理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我们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自制的天然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一犬脱抗原松质骨(AECB),并复合具有成骨活性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具有成血管作用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制成复合型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测其理化性质及力学强度,为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可供选择的植骨材料。方法 将犬松质骨进行一系列理化处理,制成脱抗原松质骨,用化学方法分析其组成成分,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特征,用X线能谱仪测定其钙/磷比值,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测定,然后用物理方法在材料上复合BMP和bFGF,再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复合情况。结果 犬脱抗原松质骨脱钙及有机质洗脱行之有效,保持原骨天然网状孔隙系统及一定力学强度,并且BMP和hFGF能与其有效结合。结论 犬脱抗原松质骨/BMP/bFGF有望为骨缺损、骨坏死的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尚需要检测其免疫原性及成骨、成血管能力。  相似文献   

8.
生长因子在成骨细胞骨形成调控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健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2):245-245
成骨细胞(OB)是骨组织中的重要细胞,在产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均需借助于精细的调控,以最终完成正常的骨形成。多种生长因子可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合成细胞外基质的作用,寻找一种或联合应用几种不同的生长因子使之既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又保持其成骨活性,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骨愈合剂"熏蒸对糖尿病兔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兔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只:A、B组为正常兔胫骨骨折模型组;A1、B1组为糖尿病兔胫骨骨折模型组。A、A1组采用"骨愈合剂"熏蒸;B、B1组为非熏蒸对照。术后2、4、6、8周采血,检测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和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含量。X射线片检查,比较骨痂出现的时间及骨痂量的差异、骨折线的变化、骨性愈合及髓腔再通的情况。于术后8周取兔胫骨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4、6、8周,A1组BMP2、TGF-β、IGF高于B1组(P<0.05)。术后8周,A、B组成熟骨小梁及骨髓形成,A组的髓腔再通优于B组。A1组成熟骨小梁、骨髓形成良好。结论 "骨愈合剂"能够有效促进糖尿病兔骨折BMP2和骨生长相关因子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 1 965年Urist[1] 报道了用脱钙骨基质可以异位诱导宿主的间充质细胞分化成新骨 ,这一实验结果提示在骨基质中可能含有一种活性蛋白质 ,具有使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并具有形成骨组织的能力 ,人们后来将它命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随着分子生物学在骨形成和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多种因子参与骨再建时的细胞增生、分化以及基质合成的调节 ,而在众多的骨生长因子中 ,BMPs最受瞩目 ,与骨诱导的关系最为密切[2 ] ,同时是胚胎时期重要的诱导分化因子之一。这种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雌激素减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组织微环境改变等多种因素均可诱发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失衡(成骨-成脂失衡)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键机制,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增加和成骨细胞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症成骨-成脂失衡的核心。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sis protein,BMP)则是调控骨质疏松症成骨-成脂平衡的关键蛋白,而这一调控作用又是通过Smad依赖途径和Smad非依赖途径来实现的。本文重点介绍了BMP介导的Smad依赖途径和Smad非依赖途径,并详细介绍了BMP-2、BMP-4、BMP-6、BMP-7、BMP-9通过上述途径参与骨质疏松症成骨、成脂代谢调控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临床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有效靶点的筛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高爱国  孙俊英 《江苏医药》2004,30(2):137-138
在组织工程学中,种子细胞必须依赖于细胞外基质才能发挥功能,因此寻求理想的基质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课题。其基本要求是:(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2)良好的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3)高细胞渗透性;(4)表面的化学性质与微结构能支持骨细胞的生长和功能分化;(5)能与其它活性分子如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复合共同诱导骨的发生;(6)易消毒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9,(4):448-453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模型大鼠软骨下骨中微小核糖核酸miR-20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1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川芎嗪防治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组,每组6只。对后两组大鼠通过膝关节腔注射4%木瓜蛋白酶溶液建立KOA模型。末次注射后第2天起,川芎嗪组大鼠灌胃川芎嗪混悬液(100 mg/kg)2 m L,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6周。给药结束后,暴露大鼠双侧膝关节软骨进行大体情况观察。截取大鼠膝关节,进行切片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采用改良的Mankin’s评分进行组织学评分。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软骨下骨组织中VEGF、BMP2、Smad1的mRNA表达和miR-20b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BMP2、Sma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和川芎嗪组大鼠的膝关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软骨损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Mankin’s评分显著升高(P<0.01);软骨下骨组织中BMP、Smad1的m RNA和蛋白表达以及miR-20b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大鼠关节软骨组织Mankin’s评分显著降低(P<0.01);软骨下骨组织中BMP、Smad1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miR-20b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川芎嗪能修复KOA模型大鼠损伤的关节软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软骨下骨中miR-20b表达水平,促进VEGF mRNA降解继而抑制VEGF蛋白的表达,同时激活BMP-2/Smad1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诱导干细胞骨向分化与Wnt11的关系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q PCR、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成骨分化相关标志物,以及BMP/Smad和p38 MAPK信号的变化;利用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检测BMP/Smad信号的活性改变。结果BMP9增加C3H10T1/2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盐沉积、骨桥素(OPN)和Wnt11表达。Wnt11在C3H10T1/2、MEFs、MC3T3-E1和C2C12细胞中均有表达。在C3H10T1/2细胞中,Wnt11增强BMP9促进ALP活性、钙盐沉积、Runx-2和OPN表达的作用,以及BMP9对BMP/Smad报告质粒转录活性和Smad1/5/8磷酸化的促进作用;Wnt11还增强BMP9诱导p38 MAPK磷酸化的作用;抑制p38 MAPK则减弱BMP9诱导ALP活性、钙盐沉积及OPN表达的作用,但该效应能被Wnt11部分逆转。结论 BMP9在MSCs中能上调Wnt11表达。Wnt11能促进BMP9的骨向分化诱导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增加BMP/Smad和p38 MAPK信号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正>1990年Celeste等[1]在实验中提取出一种蛋白,将其命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质(BMP)7。BMP7是转化生长因子(TGF-β)家族中的一员,TGF-β是一类能够调节细胞的分裂、移动及凋亡过程的分泌性生长因子,BMP7受体是膜蛋白受体,具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结构,与TGF-β有类似的信号传导机制。BMP与胚胎组织的发育、功能维持及组织的修复密切相关,在体内表现出广泛而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既往认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Wnt10b与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骨向分化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PCR、Western blot、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检测BMP9对Wnt10b表达的影响,以及Wnt10b对BMP9诱导的成骨分化的影响。同时,通过定量PCR、Western blot、油红O染色、流式细胞术等,分析Wnt10b影响BMP9成骨分化诱导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 Wnt10b在C3H10T1/2、C2C12、MEFs和MC3T3-E1细胞中均有表达,BMP9在C3H10T1/2细胞中上调Wnt10b的表达水平。Wnt10b增强BMP9在C3H10T1/2细胞中增加OCN蛋白水平和促进钙盐沉积的能力,沉默Wnt10b减弱BMP9的作用。Wnt10b并不改变BMP9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但能增强BMP9诱导的Smad1/5/8磷酸化,沉默Wnt10b减弱BMP9对Smad1/5/8磷酸化的促进作用。此外,Wnt10b抑制BMP9在C3H10T1/2细胞中诱导的成脂分化,沉默Wnt10b则促进BMP9的成脂分化诱导作用。结论 Wnt10b可以促进BMP9诱导的MSCs骨向分化,这种作用可能与增强BMP/Smad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动物骨作为药物治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500年前,古医药典籍已有牲骨治病的记载,《本草纲目》中,对虎骨、狗骨、猪骨等药用性能均有专门的论述。动物骨主要用来治疗骨质增生、骨关节疾病、风湿及类风湿等关节炎性疾病。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动物骨活性或有效成份主要为多肽类及蛋白质如骨发生蛋白(BMP)及骨骼生成因子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紫檀芪对骨质疏松大鼠牙种植体骨整合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去势法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牙种植体植入。将牙种植体植入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紫檀芪低(20 mg·kg-1)、中(40 mg·kg-1)、高(80 mg·kg-1)剂量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不去势大鼠作为假手术组。紫檀芪各剂量组灌胃给药,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12周。采用micro-CT扫描仪进行种植区骨组织分析,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观察种植区骨组织形态变化以及骨愈合情况,采用扭矩测试仪测定种植区骨组织脱位扭矩,免疫组化法检测种植区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种植区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种植体与股骨结合不够紧密,结合处骨板较薄,骨小梁间隙大,且数量较少;种植区股骨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和骨结合指...  相似文献   

19.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兴贤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003-1004
自1965年最早利用脱钙骨基质在肌肉内诱发异位成骨后,人们在纯化脱钙骨移植物活性成分的过程中发现了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家族。此后,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骨诱导和BMP的研究日趋活跃,对其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做了更深入的研究,BMP已证明是正常胚胎时期骨、牙组织内部骨和成年骨修复中最重要的诱导分化因子。这组蛋白质的发现,无论对基础生物学研究,还是对于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骨折内固定后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人工骨、自体髂骨和不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自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治疗81例老年骨折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骨折内固定,根据植骨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植入BMP人工骨,26例),B组(自体髂骨植骨,25例),C组(未植骨,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和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12~14个月,平均13.5个月,临床愈合时间、髋内翻、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A组与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BMP人工骨植入优于自体髂骨植骨及未植骨组,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