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诊断肝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结核CT表现,以探讨其影像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皆经临床诊断、术后及经皮肝穿刺病理证实的肝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肝结核分为三种亚型:①肝浆膜型24例,为肝包膜增厚及包膜下孤立或多发丘状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环形强化、分隔样强化或无强化。②肝实质型36例,其中又分为粟粒型21例、结节型5例、肝囊肿型10例。粟粒型表现为肝实质多发、散在大小不一的粟粒或小结节灶,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结节型表现为肝内孤立性低密度区,病变实质无明显强化或环形边缘强化。肝囊肿型表现为大小不等囊肿样病变,圆形或不规则形,增强扫描无强化,境界清晰。③混合型8例,同时具有肝浆膜型及肝实质型表现。所有病例均合并全身多脏器结核。结论 CT表现为粟粒影、大小不等囊性灶、孤立低密度区及肝包膜下丘状低密度区,合并全身多脏器结核,特别是合并胸内结核、多浆膜腔结核时,高度提示肝结核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手术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5例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的位置、边界、密度/信号、强化等征象。结果 15例患者中,单发型4例,多发型5例,融合型6例。13例以肝包膜下分布为主,均伴"肝包膜回缩征"。14例见"棒棒糖征",7例见"核心模式"。CT平扫表现为肝内稍低密度的结节、团块影;MRI平扫表现为T1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表现为轻度强化、边缘环形强化及渐进向心性强化。结论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差异大,"肝包膜回缩征"、"棒棒糖征"及"核心模式"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管癌的螺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管癌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胆管癌的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特征。结果肝内周围型胆管癌(19例)平扫呈相对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肝动脉期17例呈边缘环状强化,2例无强化,门静脉期12例呈中心强化,延迟期中心强化更明显,坏死区无强化;48例肝门区胆管癌中42例呈浸润性肿块,增强早期呈轻至中度强化,晚期强化明显,少数无强化;肝外胆管癌(20例)多呈浸润性生长或表现为腔内乳头状肿块,增强早期呈中度强化,晚期明显强化。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胆管癌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能较准确地显示各类胆管癌的生长特征,延迟扫描对胆管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的CT/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2月5例经病理证实的HEHE患者的临床及CT/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32~57岁,平均(47.8±9.6)岁。按病灶数量可分为单发结节型1例,多发结节型3例,弥漫融合型1例。5例HEHE患者共检出病灶90个,肝右叶65个,肝左叶25个,肝右叶病灶数量多于肝左叶,最大病灶直径约5.3 cm,最小病灶直径约0.4 cm。CT平扫除1例21个病灶中心可见斑点状钙化影,其余病灶均呈低密度影。MRI平扫T1WI均呈低信号,T2WI均呈中高信号,66个病灶中心可见更高信号;DWI均呈高信号。5例患者病灶均有沿肝包膜下分布趋势,79个病灶离肝包膜<2 cm,3例6个病灶可见“包膜皱缩征”,4例66个病灶可见“靶征”,2例3个病灶可见“棒棒糖征”,1例2个病灶可见“瘤内血管征”,1例弥漫融合型肝左右叶均可见肝内胆管扩张,1例多发结节型肝S5段可见肝内胆管扩张。增强扫描19个病灶呈均匀强化型,65个病灶呈环形强化型,6个病灶呈中心填充型。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1例单发结节型患者经手术切除病灶无复发,3例多发结节型患者经介入治疗病情稳定,1例弥漫融合型患者经介入治疗,病灶依旧明显进展,出现腹水。结论 HEHE以肝内多发病灶为主,病灶数越多,影像学表现越典型。HEHE病灶多沿肝包膜下分布,较大病灶可引起肝包膜皱缩,“靶征”“棒棒糖征”“瘤内血管征”均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DWI序列可发现更多小病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乳头状瘤(IPNB)的cT表现,探讨CT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IPNB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13例IPNB中发生于右叶肝内胆管6例,左叶肝内胆管4例,近肝门处胆管3例。11例表现为扩张的肝内胆管内形态多变的结节或肿块,3例单发,8例多发;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边界欠清,动态增强呈轻~中度持续强化,强化不均匀,边界变清晰,病灶周边仍见较完整的胆管壁。另外2例CT平扫表现为中度扩张的胆管内壁毛糙如绒毛状,平扫较胆汁呈稍高密度,增强轻度强化。13例均见肝内胆管呈弥漫性或局限性不同程度扩张,5例肿瘤所在胆管呈“动脉瘤”样扩张。结论IPNB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对其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MS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为胰腺SFr患者的临床及MSCT表现特点。结果19例SPT患者中21.1%(4/19)的肿瘤CT平扫上见新鲜出血,呈稍高密度影。26.3%(5/19)的肿瘤在CT上见钙化。19例肿瘤在CT上均呈囊实性。肿瘤包膜在囊性为主型及囊实性混合型肿瘤中显示清楚,实性为主型的肿瘤中显示不清。增强扫描肿瘤包膜及实性肿瘤成分见增强。结论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CT检查有助于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青春期少女和年轻成年女性,胰尾、胰头为好发部位.CT表现为:①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囊实性肿块,CT平扫实性结构呈低或等密度,动态增强后实性部分早期轻度强化,后期呈渐进性强化.②肿瘤内可有钙化和出血,实质区多为点状钙化,包膜上环形钙化或斑片状钙化.③肿瘤多有完整包膜.增强后强化明显,与胰腺分界清晰.④很少引起胆总管和胰管扩张.本文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理表现及CT表现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HEHE)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该病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10例经穿刺病理证实的HEHE影像资料,分析患者未经治疗前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HEHE中,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9例;6例仅行CT检查,3例仅行MRI检查,1例既行CT又行MRI检查。1例单发病灶行CT检查,平扫为低密度结节,边界模糊,动脉期环形轻度强化,中心呈低密度,门脉期强化区未见减退,为“靶征”。9例多发病灶,其影像表现具有多样性,强化后可见不均质强化、片状强化、环形强化、向心性强化等;9例均有部分病灶出现“靶征”,且位于肝包膜下区的病灶常可见“包膜皱缩征”。7例影像学上可见“棒棒糖征”,4例出现异常灌注,1例出现“瘤内血管征”。全部10例患者均未见明显钙化。结论 HEHE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HEHE的术前辅助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内钙化灶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对我科近6年来在住院病人中发现的17例肝内钙化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钙化灶单发6例,多发11例;位于肝右叶13例,左叶2例,左右叶均有2例;肝包膜下3例,肝实质内14例;直径5~40mm不等。B超表现为肝内强回声后方伴声影;CT表现为肝内极高密度影,CT值约100~200HU,明显高于肝组织及肝内胆管结石密度;ERCP、MRCP未见钙化灶所在区域肝内胆管扩张及充盈缺损。其中1例行肝右叶病灶局部切除,见钙化灶多发,呈乳白色,界限清楚,无包膜,质地较硬。结论肝内钙化灶是肝脏某些病变稳定或愈合后的一种病理改变,临床上易与肝内胆管结石混淆,典型的根据B超、CT表现可明确诊断。钙化灶形成后即稳定存在,对身体无明显不利影响,一般不需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ML)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4例PTML病人的CT资料,并对照手术及病理结果。 结果 PTML 的CT表现共同特征为:平扫肿物密度低于邻近肌肉,质地均匀,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仍低于或接近邻近肌肉密度,钙化和坏死少见。CT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本组单发结节型3例,为腺体内单发低密度结节;巨块型8例,肿物巨大,多质地均匀,包膜完整;弥漫渗透型3例,肿物多无明显包膜,向周围组织间隙渗透,增强扫描后于肿物边缘或内部可见狭窄条索状高密度影。结论 PTML的CT表现以巨块型最多见,而弥漫渗透型最具特征性。将CT表现特征与颈部肿物快速增大的病史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相结合有助于PTML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