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提高儿童白血病并肝脾脓肿的早期诊断率、治愈率,降低白血病患儿感染相关病死率。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7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治疗的白血病并肝脾脓肿患儿1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白血病并肝脾脓肿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病原学数据、抗感染治疗方案、脓肿转归、恢复化疗时机等。结果所有患儿影像学均发现肝脾脓肿时中性粒细胞>1.0×109L-1。7例血培养阳性,8例咽、大便等标本培养阳性,3例行肝脓肿穿刺活检,病原学阴性。综合阳性病原学结果及抗感染疗效,得出真菌性肝脾脓肿7例,细菌性7例,细菌或厌氧菌性5例。随访10 d~2 a 11个月(中位时间9个月),17例患儿临床及影像学显示脓肿好转,其中10例患儿脓肿最终完全吸收。84%的患儿恢复了化疗。结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持续发热的白血病患儿,在粒细胞缺乏恢复后应及时进行影像学筛查肝脾脓肿。脓肿病原学诊断提倡早期进行肝脾组织活检,血培养的阳性率不高,要重视其他部位阳性培养结果。细菌或厌氧菌性脓肿经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预后好,真菌性肝脾脓肿需长期抗真菌治疗。在肝脾脓肿临床好转、中性粒细胞恢复及影像学脓肿好转或无进展情况下尽早恢...  相似文献   

2.
儿童肺部囊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肺部囊性病变的诊断、手术治疗时机和方式。方法对23例儿童肺部囊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支气管源性肺囊肿16例,肺隔离症4例,肺大疱3例。16例行肺叶切除术,7例行囊肿切除术。5例为急诊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全部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无脓胸、气胸、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月-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儿童先天性肺囊肿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合并囊肿或肺部感染者待感染控制后手术,压迫症状明显则应急诊手术。肺大疱如经抗感染治疗无好转或进行性增大及合并气胸、脓胸应行手术治疗。手术中应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N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2011年经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证实的9例FNH患儿临床资料。结果9例中,8例甲胎蛋白阴性,1例甲胎蛋白升高,无一例肝炎病毒感染,1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门静脉高压及脾大。均行手术切除,无一例手术死亡或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FNH在临床及影像学上有一定特征,对符合影像学标准、AFP阴性的患儿术前能明确诊断,对于无症状的确诊病例,可暂不手术,密切随访。有症状、生长迅速、合并其他肝脏疾病、诊断不明确者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4.
小儿消化性溃疡并幽门梗阻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总结小儿消化性溃疡致幽门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年9月-2004年9月收治的17例小儿消化性溃疡致幽门梗阻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17例患儿均行幽门成型术,全部治愈出院,随诊3个月~5年,术后有2例患儿经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浅表性溃疡,内科治疗后痊愈,全组患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致幽门梗阻的病史及临床表现不典型,其诊断应结合纤维胃镜及影像学的检查,确诊后采用幽门成型术,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1例原发性腹腔淋巴结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患儿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加深对该病的理解,为临床医师提供借鉴。方法病例总结和文献综述。结果患儿平素健康,无免疫力缺陷。因持续发热半月余伴腹痛、咳嗽、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高入院。影像学发现腹腔多个淋巴结肿大,采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病情不能缓解,经验性给予抗真菌(氟康唑)治疗,症状好转。行腹腔镜下淋巴结活检术,病理检查证实为新型隐球菌性肉芽肿。继续抗真菌治疗,临床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临床上出现持续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腹腔淋巴结肿大明显而中毒症状不重的患儿,在考虑可能存在恶性淋巴瘤、结核菌感染的同时,要高度警惕新型隐球菌感染的可能并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而微创手术活检或针刺取材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这类疾病的可靠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小儿乳糜腹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乳糜腹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4例乳糜腹患儿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分别行保守治疗、腹腔引流术及腹膜大隐静脉吻合分流术。结果1例保守治疗,其余经手术治疗患儿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年,预后良好。结论对乳糜腹患儿漏量较多,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及早手术探查,手术是本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危重侵袭性肺部真菌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有升高趋势,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对患儿的存活至关重要.但儿科对本病的认识尚不充分,早期诊断有时较为困难,现介绍儿童常见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因素、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微生物学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查、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儿童胰母细胞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儿童胰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小儿恶性肿瘤,本文拟通过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儿童胰母细胞瘤病例,探讨其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2006年收治的3例儿童胰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3例中,除1例因瘤体巨大出现腹痛、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就诊发现包块外,其余两例均因偶然原因体检发现腹部包块.人院体查均可扪及左腹部包块,质硬,不活动.CT检查均提示为左腹膜后巨大实性占位性病变,血清AFP值均显著增高.术中发现,3例患儿肿瘤均位于胰尾部,边界清楚,包膜完整,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胰母细胞瘤.本组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且未查见远处转移,3例患儿术后均未行化疗.所有患儿均生存,随访期间无复发,复查AFP均无异常升高.结论 儿童胰母细胞瘤多无特异性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早期发现和诊断非常困难.血清AFP值可作为瘤标用于诊断与随访.儿童胰母细胞瘤往往呈膨胀性生长,有完整包膜,预后相对较好,应积极治疗.在肿瘤发生远处转移之前,早期诊断并手术切除肿瘤是治愈该病的唯一途径.若能一期彻底切除肿瘤,术后可无需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小儿腹部实体肿块常见类型及肿瘤的早期诊断、外科治疗适应证及手术技巧进行深入讨论。方法总结了1993~2003年十年间我院共收治小儿腹部肿瘤患儿29例,其中22例接受手术,除1例术后死亡,其他21例预后良好。回顾性研究其相关因素。结果22例腹部肿瘤患儿,其中16例肝母细胞瘤,1例术后因凝血功能障碍死亡,2例肾母细胞瘤,3例畸胎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术后恢复良好。肾母细胞瘤术后均行化疗。术后患儿未发生腹腔大出血及邻近器官损伤。结论小儿腹部肿瘤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术前要认真检查及分析,根据病理分型及患儿耐受能力进行合理的个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儿童腹部少见实体恶性肿瘤引发急腹症并施行急诊手术治疗的病例特点及相关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4例腹部恶性肿瘤引发急腹症患儿的病例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肿瘤特点、术后随访情况等,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儿(均为女性)来院时均有腹膜炎体征,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完善检查后提示腹腔肿物,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回报:2例为胰腺体部和尾部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1例为横结肠系膜的胃肠道间质瘤,1例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结论尽管儿童腹部实体恶性肿瘤发病率不高,但一旦自发破裂、出血或感染而出现急腹症表现时,会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早期行急诊手术为治疗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