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3种消毒方法对接台手术无层流普通手术间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在3个无层流手术间进行连续接台手术270台次,在接台间隙采用3种方法消毒手术间。对照组接台间隙保持动态空气消毒机一直开启,更换手术床单,污物钳夹取地表污物;实验1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手术间物表及地表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按1:100浓度湿拖地面,按1:200浓度湿擦物品表面;实验2组在实验1组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紫外线消毒30min。结果第1台手术结束时,三组空气合格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2、3台结束时,三组空气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但第2台结束时,对照组与实验1、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125);第3台结束时对照组与实验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25);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125)。结论无层流手术间随接台手术次数增加,空气质量逐渐下降,行接台手术时空气及物体表面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手术间持续应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接台间隙用含氯消毒液湿擦、湿拖手术间物表及地面,消毒效果好,相对省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层流手术间首台手术与第2台手术空气细菌污染情况。方法选择一面积38m2、空气洁净度100级的层流手术间进行20个(40台次)连台无菌手术,将20个连台手术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第1台手术患者麻醉时采样1次,手术开始后10min再采样1次;第1台手术结束后,常规清理术后用物,然后关闭手术间自净30min后进行第2台手术,采样时间同第1台手术。B组第1台手术结束,常规清理术后用物,立即进行第2台手术,采样时间及方法同A组。采用"五点法"在手术间布置细菌培养基采样。结果两组不同时间、手术台次的手术间空气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台、第2台手术麻醉时手术间空气细菌菌落数显著高于手术进行10min时(均P0.01)。结论在层流净化空调设备运行良好的条件下,连台手术是可以直接接台的,不需要间隔自净;手术过程中,减少人员流动和开关门次数对控制层流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臭氧消毒机对连台手术间空气消毒的湿度及时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臭氧消毒机对连台手术间空气消毒的最佳湿度和时间 ,在 8间面积均为 70 m2、朝向一致的手术间 ,用臭氧消毒机于首台手术前后及不同湿度 (6 5 %、70 %、75 %、80 %、85 % )、不同时间 (10、15 m in)下行空气消毒。结果首台手术前、后 (未消毒时 )细菌阳性手术间数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1) ;首台手术后消毒 15min,5种湿度条件下的细菌阳性手术间数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其中 6 5 %、70 %、75 %湿度之间细菌阳性手术间数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其分别与 80 %、85 %湿度的细菌阳性手术间数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均 P<0 .0 1) ;在 80 %~ 85 %的相对湿度下消毒 10、15 min,均达国家标准 (细菌数≤ 6 9.3cfu/m3) ,两种消毒时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提示连台手术之间必须行空气消毒 ;最佳消毒相对湿度为 80 %~85 % ,时间为 10~ 15 min。  相似文献   

4.
洁净手术室物体表面清洁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洁净手术室物体表面采用清水、消毒剂两种方法清洁的效果,为医院减少消毒剂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洁净手术室百级层流洁净手术间和万级层流洁净手术间各4间,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间.实验组用清水擦拭未被血液及体液污染的桌面(包括器械车、麻醉工作台、器械托盘、手术床垫)和地面、墙面;对照组常规采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比较两组手术不同时段细菌培养合格率.结果 两组清洁后不同时段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洁净手术室未被有机物污染的物体表面选择清水擦拭有效可行,既能达到环境质量要求又能减少消毒剂对环境和物体表面的破坏,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5.
戊二醛与紫外线联合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无空气层流净化设备手术室连台手术间快速、高效、安全的空气消毒方法。方法将 6间空间相等的手术间分为三组 ,观察组用 0 .1%戊二醛喷雾加紫外线照射行空气消毒 ,对照 组用 0 .5 %戊二醛喷雾消毒 ,对照 组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结果观察组消毒 2 0 min,空气中细菌数 [(46 .0± 5 .1) cfu/ m3]达到卫生部标准 ;对照 、 组分别消毒 1、2 h,空气中细菌数 [(12 4 .0± 5 .1) cfu/ m3、(194 .0± 5 .0 ) cfu/ m3]才符合卫生部标准。观察组与对照 、 组比较 ,均 P<0 .0 0 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 0 .1%戊二醛喷雾加紫外线照射能快速杀灭连台手术间空气中的细菌 ,利于连台手术及时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术室污物桶术中摆放位置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 设定在同一类手术中污物桶摆放位置距百级手术间高效过滤出风口水平距离分别为1.2 m(近距离组)、2.2 m(远距离组).每台手术开始前距高效过滤出风口相同距离处放置污物桶2个,分别于手术开始30 min、60 min、90 min随机取样检测空气菌落数.术毕清理污物桶的污物,更换清洁垃圾袋,于下一台手术开始前按另外一种距离摆放.结果 手术开始30 min近距离组空气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远距离组(P<0.05),而手术60 min、90 min时两组空气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远距离组的空气细菌培养阳性率随手术时间的延长显著增高(P<0.05),而近距离组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污物桶摆放位置离高效过滤出风口较远时可有效控制手术开始后30 min时的空气细菌含量,但其空气细菌培养阳性率随时间变化显著提高,手术人员应避免不必要走动,以减少空气流动,从而减少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洁净手术室物体表面采用清水、消毒剂两种方法清洁的效果,为医院减少消毒剂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洁净手术室百级层流洁净手术间和万级层流洁净手术间各4间,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间。实验组用清水擦拭未被血液及体液污染的桌面(包括器械车、麻醉工作台、器械托盘、手术床垫)和地面、墙面;对照组常规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比较两组手术不同时段细菌培养合格率。结果两组清洁后不同时段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洁净手术室未被有机物污染的物体表面选择清水擦拭有效可行,既能达到环境质量要求又能减少消毒剂对环境和物体表面的破坏,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层流手术室未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采用清水和500mg/L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两种方法的清洁效果.方法:选择层流手术室千级1间和万级1间为实验组;百级1间和万级1间为对照组,在术晨和手术后,实验组采用清水擦拭未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术室物体表面(包括麻醉工作台面、监护仪、器械台、电刀车、托盘架、嵌入式药品柜、控制面板、墙面),对照组使用84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比较两组采样物表菌落计数.结果;两种方法擦拭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标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层流手术室未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采用清水擦拭可保持其清洁效果,在减少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消毒液对环境和人员的危害.对已被血液或体液等有机物污染或疑似污染的物体表面必须使用消毒液擦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污物桶术中摆放位置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设定在同一类手术中污物桶摆放位置距百级手术间高效过滤出风口水平距离分别为1.2m(近距离组)、2.2m(远距离组)。每台手术开始前距高效过滤出风口相同距离处放置污物桶2个,分别于手术开始30min、60min、90min随机取样检测空气茵落数。术毕清理污物桶的污物,更换清洁垃圾袋,于下一台手术开始前按另外一种距离摆放。结果手术开始30min近距离组空气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远距离组(P〈0.05),而手术60min、90min时两组空气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远距离组的空气细菌培养阳性率随手术时间的延长显著增高(P〈0.05),而近距离组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污物桶摆放位置离高效过滤出风口较远时可有效控制手术开始后30min时的空气细菌含量,但其空气细菌培养阳性率随时间变化显著提高,手术人员应避免不必要走动,以减少空气流动,从而减少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10.
婴儿高压氧舱内棉垫的两种消毒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儿高压氧舱内棉垫有效的消毒方法,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分别采用紫外线照射及三氧消毒机消毒对婴儿高压氧舱内棉垫进行消毒.结果 两种消毒方法的自然茵杀灭率均>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拍打后再次取样检验,三氧消毒机消毒的棉垫细菌数显著少于紫外线照射的棉垫细菌数(P<0.01).结论 使用三氧消毒机消毒棉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