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银川部分企事业单位职工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水平,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银川市部分企事业单位职工356人为调查对象,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356名职工中营养不良14人(3.9%),正常184人(51.7%),超重118人(33.1%),肥胖40人(11.2%);营养知识及格率为89.0%,优秀率为64.3%,主要缺乏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疾病相关营养知识等方面的了解;营养态度积极,其中91.0%想了解一些基本的营养知识,82.3%想通过饮食改变自己的营养状况;仍然存在各种不良饮食行为,其中35.1%的调查对象不按时吃早餐,40.7%饮食比一般人口味重,35.4%近半年内经常饮酒;鱼类、豆类、蛋类食物摄入频率较低.结论 调查对象营养知识水平较高,营养态度积极,但各种不良饮食习惯所占比例较高,食物摄人频率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差距较大,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营养教育,促使其采取健康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社区老年居民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对营养健康科普知识的需求程度和相关内容,以便开展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提高老年居民的健康素质。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东裕社区50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合格率分别为38.2%、85.8%和23.8%。主要缺乏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和疾病相关营养知识等方面的了解,饮食习惯、食物选择和三餐能量安排等饮食行为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宁波市某社区老年居民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普通较低,饮食行为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但营养态度较好。应加强对社区老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的宣教和健康饮食行为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在营养教育前后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目了 了解我国中学生对营养知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认知水平及对营养教育的态度,以及营养教育对他们膳食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探索营养教育在改善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营养教育前后在目标人群中整群随机抽样并设置对照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教育前后目标人群在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简称K-A-P)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通过营养教育,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率从15.2%上升为91.9%,营养知识得分的良好率从16.4%上升到94.6%,对营养的态度良好率也从75.4%上升到85.8%,某些饮食行为如早餐的品种及饮奶的人数等都有一些改变。结论 营养教育对提高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变他们不良的饮食行为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区中年居民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城市社区中年人群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水平。方法 整群抽样选取成都市玉林社区4 5~5 9岁居民2 37名进行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营养知识水平较差,主要缺乏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疾病相关营养知识等方面的了解;3餐安排、食物选择及早餐搭配等饮食行为不合理;营养态度较好;营养信息的实际来源和期望来源均主要为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及专业书籍,相对于实际来源,期望来源于社区的要求最强烈。结论 所调查社区中年居民的营养知识、行为水平较差,但营养态度普遍积极,应当加强对中年人群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建省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情况,为提高中学生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福建省5所中学1 53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基本情况、营养知识、饮食态度、饮食习惯等方面。结果多数中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比较肤浅,营养知识总及格率为32.9%,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不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学生达47.6%。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为,早餐的食用率仅为37.2%。女生比男生对营养知识掌握更多。结论中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中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纠正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非医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为进一步的营养健康教育和营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某高校非医学专业学生328名,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的现场调查。结果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较低,男女无差异,膳食不合理比例较高(58%),原因是习惯按口味选择食物和缺乏营养知识,牛奶、鸡蛋和肉食摄入较少,学生饮食消费水平多集中在300元-400元。结论应从加强营养教育和提高学校餐饮质量等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非医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为进一步的营养健康教育和营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某高校非医学专业学生328名,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的现场调查。结果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较低,男女无差异,膳食不合理比例较高(58%),原因是习惯按口味选择食物和缺乏营养知识,牛奶、鸡蛋和肉食摄入较少,学生饮食消费水平多集中在300元~400元。结论应从加强营养教育和提高学校餐饮质量等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云南玉龙县初中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现况,为开展营养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问卷的方式,抽取云南玉龙县石鼓镇中学229名学生,调查其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情况。结果营养KAP综合评价好、中、差的比例分别为4.37%,68.12%,27.51%,学生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水平偏低,膳食营养知识正确率为57.35%,一周食物频率和饮食习惯正确率分别为52.26%,54.85%。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当地中学生加强营养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常州市高职院校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并对其膳食状况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常州市高职院校学生1026名,对其进行有关营养意愿,选择食物原因,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对其问卷得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营养知识与营养态度方面,师范类与医学食品类学生的调查问卷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类学生(P<0.05),师范类与医学食品类学生的调查问卷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营养行为方面三个专业的学生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女生奶类与水果的摄入量明显高于男生(P<0.05),男生蛋类的摄入量显著高于女生(P<0.05);在饮食习惯方面,师范类显著好于理工类与医学食品类(P<0.05);在营养知识方面,师范类与医学食品类显著好于理工类(P<0.05);在营养重要性方面,医学食品类显著高于师范类与理工类(P<0.05)。70.1%的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或者口味对食物进行选择,只有50.2%的学生能够按照营养价值对食物进行选择。结论经过此次对常州高职院校学生调查得知,应当加强对大学生有关营养方面的宣传教育,倡导大学生合理健康饮食,进一步改善其膳食状况。  相似文献   

10.
郑荣华  谭斌 《中国卫生产业》2015,(1):173-175,177
目的了解该校医学生的行为(P)、态度(A)、营养知识(K)和膳食营养情况的现状,为日后开展各种医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理论和数字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问卷,随机整群抽取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本科1~3年级558名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随机整群抽取其中181名学生,进行了膳食营养调查。结果该校医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有限,平均得分仅为(59.59±14.09),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有较积极的营养态度,96.1%的学生都认为营养对健康很重要;医学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有33.0%的学生不能坚持每天吃早餐;有29.3%的学生几乎不喝牛奶;一些膳食营养素摄入严重不足,如:钙、维生素A、维生素B2等的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的50%。结论医学生学生较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存在不合理现象,一些营养素摄入严重不足,但对营养的态度积极,应加强对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教育,纠正不良饮食行为,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生关于营养的态度、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为有效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8所中小学1747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仅为58.70%,随学段升高知晓率明显提高;学生普遍认为营养知识很重要,对营养知识很感兴趣;有16.00%的学生不是每天吃早餐,学生早餐食物主要有米饭、面包等,蔬菜、水果较少。大部分的学生存在挑食、偏食的行为,37.70%的学生不喜欢吃猪肝,52.00%的学生喜欢吃煎炸食品,吃零食的时间多为"不定时"。近两成的学生喝老火汤不吃汤渣。50.70%小学生每天吃得最多的一餐是晚餐。结论南海区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对营养知识比较感兴趣,但是营养知识掌握不够,存在不合理的进餐行为。营养健康教育有必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以培养其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韶关南雄市、茂名化州市和肇庆怀集县农村分别抽取中小学校各2所,共调查6所中学和6所小学。通过体检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根据BMI判断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习惯情况。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中小学生1853人,男生941人,女生912人。初中生932人,小学生921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6.3%(487/1853)、3.2%(59/1853)和0.9%(17/1853)。女生营养不良比例(28.1%)高于男生(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知识知晓率〉160%(OR=0.950)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小学生(OR=1.451)、家庭小孩数量3个及以上(OR=1.326)、留守儿童(OR=1.321)、经常不吃早餐(OR=1.405)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高,营养不良与家庭环境、营养认知和饮食习惯相关,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学生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对合理营养的态度和饮食行为情况,以便指导学生正确的饮食行为,改正不良饮食习惯,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随机抽取样本进行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的调查。结果:93.3%的中学生对了解营养知识的态度积极,营养知识测试最高分为50分(满分),最低分为5分,平均分为42.06分,比较理想;有50%以上的中学生选择食物时最关心的是个人口味和爱好,其次是价格。把既有营养又卫生,有利于健康作为第一考虑的仅有19.1%。结论:本次调查中学生常识性营养知识得分较高,饮食行为较合理,但选择食物的标准欠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的现状,为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行为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乌鲁木齐市4个区的4所维吾尔族中学学生887名,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营养知识分数为(4.23±1.99)分,男女生的营养知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58.8%)和钙元素的良好来源(51.8%)等知识掌握比较好;喜欢喝饮料(59.4%)和吃西式快餐(39.9%)的程度高于喜好吃零食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料、奶油甜食食用频率较高,豆类食用频率相对较少。结论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中学生整体的营养知识水平不高,饮食习惯不太合理,应结合当地情况积极开展各项措施,培养中学生形成合理科学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5.
了解河南省中学生饮食行为现况和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初中和高中学生共29 83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4%的学生经常喝汽水饮料,17.0%的学生经常吃甜食,16.0%的学生经常吃油炸食品,2.6%的学生经常吃西式快餐,14.7%的学生经常吃路边摊,39.4%的学生有挑食行为.仅31.2%的学生经常吃水果,61.2%的学生经常吃蔬菜,89.4%的学生经常吃早餐,34.9%的学生至少每天喝1杯牛奶(豆浆、酸奶、豆奶).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中及缺乏体力活动(看电视、上网、玩电子游戏≥4h)是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城市、男生、高年龄段、学习成绩好、经常体育锻炼是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饮食行为已成为河南省中学生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且与缺乏体力活动密切相关.应尽早进行营养干预,促进中学生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高校大学生早餐就餐情况和营养摄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早餐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某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分层随机抽取学生共454名,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其早餐就餐情况。结果每天都吃早餐者占总调查人数的42.29%;仅2.42%的学生早餐中包括谷类、肉类、蛋奶(豆)类、蔬菜(水果)四大类食物,大部分学生早餐食物单调。51.98%的大学生依据食物口味来选择早餐,46.48%的大学生依据营养价值来选择早餐。大于80%的学生有意愿了解更多早餐营养知识并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结论大学生早餐摄入情况不容乐观,每天进食早餐率低,早餐能量摄入量低,营养价值不高,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早餐营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区农村学生家长早餐行为现况,为政府部门制定学生营养改善政策、开展学生食育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密云区农村6所中小学校二年级、五年级和七年级学生家长842名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家长早餐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家长的一顿早餐里,通常选择含有谷类、肉蛋类、奶制品、蔬菜和水果的家...  相似文献   

18.
台州市中学初中学生早餐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台州市初中学生对早餐的认识、态度及行为,为今后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三所中学初中部1 587名学生进行对早餐的认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结果70.76%学生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能按时就餐;有79.02%的学生认识到长期不吃早餐会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有71.01%的学生认为早餐的营养比较重要;有87.52%的学生愿意了解更多的早餐营养知识。结论应加强初中学生早餐的干预,学校要加强课堂营养知识教育,并注重综合性的宣传教育,以提高中学生对早餐的认识,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in eating patterns and food choices in a cohort of students as they moved from the third to the eighth grade. DESIGN: Dietary behaviors and food choices were abstracted from 24-hour recalls and compared across grade levels. SETTING: The setting for the study was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SUBJECTS: The subjects were a cohort of 291 students from Minnesota. MEASURES: Individual 24-hour dietary recalls from a cohort of students were collected in the third, fifth and eighth grades. RESULTS: As students moved from elementary to junior high and middle school, their consumption of breakfast, fruits, vegetables, and milk decreased. Soft drink consumption increased. In the third grade, nearly 99% of the cohort reported eating breakfast; by the eighth grade, 85% reported eating breakfast. Fruit consumption fell by 41% between the third and the eighth grades while vegetable consumption fell by 25%. The proportion of beverage coming from soft drinks more than tripled between the third and the eighth grades with concomitant reductions in milk and fruit juice consumption. CONCLUSIONS: Family, school, and community-wide efforts are needed to promote healthful eating patterns and food choices among adolescents. Our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nutrition education is needed in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years. In addition, we need to work on improving teens' social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s to encourage and facilitate their choice of healthy foods.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tion knowledge and eating behavior of a sample of middle school children. The participants were 532 students in the sixth, seventh, and eighth grades from Shawnee Middle School in Lima, Ohio. The students were asked to a complete a questionnaire (CANKAP--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which measured nutrition knowledge and eating behavior, and is reproduced here. The data were coded and computer-analyzed using the SAS statistical program for analysis by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Data analysis provid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Mean nutrition knowledge scores of sixth grade students (68.4) were higher than mean nutrition knowledge scores of seventh and eighth grade students (58.5 per c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tion knowledge and eating behavior was insignificant for sixth grade students, but significant for seventh and eighth grade students. Also, "Caucasians" had higher mean knowledge scores than "Other" ethnic groups combined. The students demonstrated knowledge about the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nutrition. However, they were not able to identify the food sources of nutrients or nutrient functions, and they did not use a daily food guide to choose foods, although they we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milk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Knowledge about nutrition and healthy eating behavior appears to be weak within this group, and it would be beneficial to promote a nutrition curriculum for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