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性,56岁,以高血压、冠心病诊断住院治疗。入院时心率50次/分,律不齐。心电图示:宾性心律,Ⅱ°二型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入院后曾多次描记心电图,发现有间歇性束支阻滞、间歇性房室阻滞。附图(见第104页)为同次记录的V_1导联中3个片段:V_(1-a)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1房室传导阻滞;V_(1-b)示间歇性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1房室传导阻滞;V_(1-c)为间歇性束支,房室传导阻滞。本例房室、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与心电图时相的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P P间期匀齐,频率88次/min ,下传的P R间期逐渐延长,以下行最后一个6∶5文氏周期为例,其P R间期递增情况为0 .1 5~0 .1 6~0 .2 0~0 .2 2~0 .2 4s,后继一个P波漏传,或称QRS波群脱落,房室传导比例呈3∶2~6∶5。P波下传的QRS波群形态、振幅相同,时限>0 .1 2s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见图1 )。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Ⅲ度左束支阻滞并发Ⅱ度Ⅰ型右束支阻滞(亦可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讨论 本例心电图窦性下传的P R间期逐渐延长,然后发生QRS波群脱落,房室…  相似文献   

3.
房室阻滞的诊断主要依据体表心电图,绝大多数的房室阻滞都可通过心电图获得明确诊断。由于房室阻滞有完全性房室阻滞(三度房室阻滞)及不完全性房室阻滞(一度、二度Ⅰ型、二度Ⅱ型房室阻滞等)多种类型,因此,房室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亟需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1例老年男性,门诊心电图示A型预激,入院心电图示旁道Ⅱ度Ⅱ型至完全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腔内电生理检查,右房S1S1刺激,起搏周期750m s时出现旁道传导阻滞,旁道有效不应期580m s,旁道无逆传功能。临床诊断:间歇预激综合征,旁道Ⅱ度Ⅱ型至完全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起搏器。本例提示预激综合征患者出现晕厥,若无发作时心电图证据时,要考虑到间歇性预激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报道2例预激合并房室正道和旁道同时存在传导阻滞以及2例预激合并束支传导阻滞。例1,男性,54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动过速原因待查。心电图诊断有:房室正道一度传导阻滞;间歇性完全性B型预激综合征,系房室旁道存在长P-R间期二度Ⅱ型传导阻滞所致。例2,女性,33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预激综合征、晕厥原因待查。心电图诊断有:间歇性完全性预激综合征;房室正道高度传导阻滞伴3相超常期传导、房室旁道二度Ⅱ型传导阻滞,呈2∶1~3∶2传导。例3,例4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1,16岁,均诊断为Ebstein畸形。心电图诊断为B型预激综合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左束支起搏患者的心脏机械同步性的早期改变.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因二度Ⅱ型及以上房室阻滞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顺利行左束支起搏术(LBBP)的患者21例(LBBP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术(RVOTP)的二度Ⅱ型及以上房室阻滞患者23例(RVOTP组)....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75岁,5年前因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常规随访时心电图显示心室跟踪心房1∶1起搏,伪似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测试心房心室感知时发现自主心律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1下传),PR间期150ms。降低上限跟踪频率后,心室呈文氏型跟踪心房起搏,可见窦性P波下传时PR间期仍为150ms。提示心室起搏后存在室房隐匿性逆传,使房室结重整不应期,故产生连续的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3年开展人工心脏起搏以来,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18例,行起搏治疗141例次,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18例患者中男62例,女56例,年龄8~87岁,平均53.6岁。病人基础心脏病以冠心病、心肌炎和病窦综合征为主,过缓性心律失常主要是窦缓、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Ⅰ度Ⅱ型~Ⅲ度)。 1.2 起搏资料:118例病人中除3例心室停博经胸壁穿刺紧急起搏和2例室缺直视修补术心脏复跳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表现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的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表现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的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1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心电图改变为伴长P-R间期文氏现象(A型)及伴长P—R间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B型)各5例。其中9例出现于窦性心律,1例由药物所致者出现于房性心动过速。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4例(2例消除,1例减轻,1例无效而安装心脏起搏器);未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5例(2例消除、3例减轻)。所有病人均获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非交替性文氏周期亦为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常见类型。B型与A型同样多见。绝大多数出现于窦性心律,且均为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原则与单一类型房室传导阻滞无异,对有症状的二度或更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可应急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但对预后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二度房室阻滞诊断难点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二、三度房室阻滞中以二度房室阻滞最为复杂。不仅可以依下传的PR间期将二度房室阻滞分为Ⅰ型和Ⅱ型,也可依房室传导比率分为2:1、高度(≥3:1)及几乎完全性房室阻滞。在诊断中,房室干扰、隐匿传导和生理因素影响可产生酷似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2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心电图的改变.方法:42例VSD患者在x线透视、经胸超声的监测下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对所有患者封堵术术前、术后即刻、3、7 d、直至出院后1,2个月的12导联心电图作连续观察和分析.结果:42例患者术后即刻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B)4例、Ⅱ度AVB 1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3例.3 d出现IRBBB 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2例、Ⅰ度AVB 4例、Ⅱ度AVB 1例;术后7 d出现IRBBB 4例、CRBBB 3例、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Ⅲ度AVB 2例.所有AVB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VSD封堵术过程中可能会对房室传导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临床及食管调搏检查,对动态心电图检出的33例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绝大多数Ⅰ度和Ⅱ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后房室传导功能改善,且临床上多无器质性心脏病;所有Ⅱ度二型和少数Ⅰ度、Ⅱ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后房室传导功能不能改善,提示房室结器质性病变,临床上也多伴器质性心脏病。认为食管调搏联合阿托品阻断试验是评价动态心电图检出的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Ⅰ°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至于其分型的问题则认识不够,有时还可能与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混淆。本文通过56例Ⅰ°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的测量与分析,以求对Ⅰ°房室传导阻滞三种类型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我们收集了Ⅰ°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56例。男性  相似文献   

14.
低位房室传导阻滞体表心电图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对低位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房室传导阻滞的体表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位房室传导阻滞体表心电图的诊断线索为:①房室传导呈全有全无现象。②逸搏或夺获心室表现为窄QRS波群,呈二度Ⅱ型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③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④心室夺获的QRS波群呈一侧束支或双束支传导阻滞型,并间歇出现心室脱漏。⑤二度Ⅱ型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室夺获波呈交替性不同束支或分支组合阻滞型,且伴心室脱漏。⑥心室波的逸搏灶低下,在束支或分支阻滞平面以下,逸搏频率慢。结论依据体表心电图并结合临床诊断低位房室传导阻滞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AAI起搏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7例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SSS患者行AAI(AAIR)起搏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定期随访,平均随访46±4.2月。结果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3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较术前显著减少,3例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但无1例出现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SSS患者经AAI(AAIR)起搏治疗的临床疗效可靠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2种防治措施对心律失常转归的影响。方法:入选先天性心脏病膜部VSD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60例,年龄(16.3±12.5)岁,经胸超声检查VSD大小为(6.0±3.2)mm,随机分成两组:A组(130例)介入术后常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3~10mg,或后续口服强的松3~7d;B组(130例)介入术后根据是否并发心律失常情况再静脉滴注地塞米松3~10mg或后续口服强的松3~7d。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的各种心律失常,并对其处理,随访3~6个月,观察其转归。结果:260例膜部VSD患者介入术中或术后共并发心律失常55例,平均年龄(13.8±11.6)岁;出现时间(3.6±1.4)d。其中A组10例(发生率7.7%):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例,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脱节2例,左前分支阻滞2例;B组45例(发生率34.6%):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4例,间歇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0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1例,左前分支阻滞6例,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脱节9例;两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激素治疗后,B组中1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转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随访3~6个月。B组中2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和3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未恢复,治愈率84.4%;而A组中只有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治疗后未完全恢复,转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治愈率90%,两组术后心律失常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VSD比较安全有效,严重并发症极少,主要并发症为各种心律失常,如果及时发现,并给予激素治疗,约90%可以恢复,术后常规给予激素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加快恢复。  相似文献   

17.
征解35:答案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6):453-454
征解35答案:一度房室阻滞、间歇性二度房室阻滞、双腔起搏器心电图伴心室保护性AAI起搏(即MVP功能)、起搏功能正常。诊断要点:本例心电图诊断难度较大,最终诊断为一度~二度房室阻滞,双腔起搏器功能正常。1.一度与间歇性二度房室阻滞:征解图中PR间期380m(sA),AAI起搏时pAV间期460ms,说明患者存在持续性一度房室阻滞。当PR间期>350ms时,常被诊断为PR间期过度延长,其能明显损害心脏舒张功能,使有效舒张期缩短。同时该患者还有间歇性二度房室阻滞,表现在部分心房起搏后伴QRS波的脱落(C、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典型心房扑动(简称房扑)伴缓慢心室率的介入治疗。方法5例房扑伴缓慢心室率患者,房扑频率240~260次/分,房室传导比例5:1~6:1。1例患者已置入VVI起搏器,但仍有症状。对房扑采用解剖学影像定位法消融下腔静脉与三尖瓣环的峡部。对缓慢心室率采取DDD起搏器治疗(1例VVI改换DDD)。结果消融中房扑终止,峡部达双相阻滞,房扑终止后1例为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均成功置入DDD起搏器。随访7~37个月,房扑未见复发,起搏器工作良好,患者症状消失。结论射频消融和DDD起搏器联合治疗典型房扑伴缓慢心室率患者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 ,69岁。反复晕厥 7年余 ,活动时诱发 ,持续数秒钟可自行缓解。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率 40~ 5 6次 min,律不齐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 ,结性逸搏心律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食管调搏示房室结、窦房结功能障碍 ,超声心动图示右房扩大 ( 4 2 .7mm) ,右室扩大 ( 2 7mm)。诊断 :①右室扩张型心肌病 ,右心扩大 ,窦性心动过缓 ,结性心律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功能Ⅱ级 ;②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双结病变。治疗 :安装双腔起搏器 ,术中患者自然发作心房扑动 (房朴 ) 2∶1传导 ,右心室尖电极起搏阈值及感知均很满意 ,但右心房起搏…  相似文献   

20.
<正>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患者女性,54岁,因心肌炎后遗症,冠心病可疑,双侧束支不同程度阻滞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安装“秦明9051ⅤⅥ”起搏器。附图是患者出院三个月时随访记录。自身心律为窦性,心室夺获时P-R正常,QRS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型(Ⅰ导联R_(3~6),Ⅱ导联R_(4~6)Ⅲ导联R_6和V_1导联R_(9,10));完全性心室起搏的QRS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型伴电轴左偏(Ⅰ导联的R_(1,2,9,10),Ⅱ导联R_(1~3,10),Ⅲ导联R_(1~5,9,10)和V_1导联R_(1~6));不完全性心室起搏(起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