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耿春梅 《医学动物防制》2013,(10):1142-1143,1146
目的了解2011年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死亡顺位,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区域卫生规划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1年巴彦淖尔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的疾病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结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居民首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分类,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年平均死亡率为1 368.92/10万,其中男性为1 588.44/10万、女性为1 140.51/10万.死因构成居前5位的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90.97%.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减少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晓晔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106-107,117
目的分析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2003-2008年居民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更好地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居民的死亡监测报告数据,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居民前5位的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其中,恶性肿瘤在此期间一直是居民死亡的第1位原因,而且男性的死亡几率明显高于女性,居民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升高。结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是居民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减少慢性病和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涂嘉玲  吴浩  赵文龙  胡世明 《重庆医学》2015,(25):3562-3564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某县居民的全死因顺位及主要死因的死亡现状、死因构成及其年龄、性别特征,为各级政府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Excel 2003汇总数据,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死因分类,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计算潜在减寿年数。结果2003年7月至2013年12月共收集有效三峡库区忠县常住人口死亡病例62702例,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三大类疾病死因中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87.76%,成为最主要死因;潜在寿命损失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损伤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围生期疾病。结论三峡库区蓄水后忠县的主要死亡原因以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并且年龄逐步年轻化趋势;开展意外伤害研究,防止早死成为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ICD-10方法对该区居民死亡资料统一编码分类,用DeathReg2005死因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及潜在寿命损失等指标分析了解该区居民的死亡特点。结果该区居民2012年的死亡率为605.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0.7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227.87,P<0.001)。主要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之和占总死亡人数的95.15%。导致潜在寿命损失前6位的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围生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不同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结论 2012年该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以循环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损伤和中毒,尤其是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更集中在青壮年。应根据该区居民的死因特点制定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0年成都市温江区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因分布,掌握人群死因结构,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成都市温江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温江区居民粗死亡率为635.7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6.72/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714.40/10万,女性为556.02/10万。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男女性前6位死因完全一致,前10位死因基本一致;0~5岁组人群以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为主要死因,占47.37%;5~15岁组以损伤与中毒为主要死因,占66.67%;15~60岁组死因以恶性肿瘤为首,占47.73%,其次是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60岁以上组人群以慢性病发展到终末阶段为主要死因,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占死因构成的90.80%。结论 慢性病是温江区居民的主要死因,损伤与中毒是死亡的重要原因,大力开展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降低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率,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徐州市住院病人主要疾病构成及居民死因的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 2 0年来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比及居民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 ,为开展人群防治和制定卫生发展战略规划 ,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信息资料。方法 根据《徐州市卫生统计资料汇编》中〈徐州市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年表〉 ,按国际疾病分类 ,总结出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构成比 ;并根据徐州市卫生防疫站提供的人口死因监测资料 ,对徐州市人口死亡原因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构成比从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损伤中毒、循环系统、肿瘤住院构成比分别上升为第一、二、三位 ,构成比差异显著。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及传染病均显著下降。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等死亡构成比 2 0年来一直依次位居前三位 ,而循环系统死亡构成比明显增加 ,肿瘤有所增加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损伤中毒死亡均下降显著。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即心、脑血管病住院和死亡构成比均明显上升 ;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已成为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传染病的住院与死亡均明显下降。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1—2013年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死亡水平与死因构成。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录入死因统计软件DeathReg 2005,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累计监测人口数为438581人,居民因各种因素共死亡2774人,年均死亡率为632.4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35.70/10万。占总死亡93.26%的前10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精神障碍。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是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2012年无锡市南长区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无锡市南长区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原因,为制定科学的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无锡市南长区居民2012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结果无锡市南长区2012年全死因死亡数为2161人,居民死亡率为663.12/10万。主要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和中毒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全死因死亡数的90.79%。居潜在减寿年数前5位的分别是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内分泌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造成的寿命损失最为严重,平均减寿年数为8.31人年。结论慢性疾病和伤害为该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增强安全意识。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以达到有效降低居民死亡率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院4554例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我院1995-2004年住院死亡病案4554份,对其病死率、死因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死因构成的前五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后果、消化系统疾病占90.62%。结论:加强死因顺位前五名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住院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宁夏居民死亡率及主要死因分布特点,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宁夏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宁夏粗死亡率339.55/10万(标化死亡率332.89/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938.436,P<0.05);35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以较高增幅平稳增长;死因以慢性病为主,占主要死因80.06%,随年龄增加慢性病占全死因比例增加;死因前五位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91.08%。结论慢性病是宁夏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35岁以下人群为慢性病防治重点,同时应高度关注男性群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市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方法:应用死亡率及潜在寿命损失等评估指标对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1999年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无论使用死亡率还是潜在寿命损失,呼市居民死因顺位前三位均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这三类疾病占总死亡率构成的86%,占总YPLL构成的89.22%。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意外伤害已成为呼和浩特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其防治工作的开展应作为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近些年来宁夏居民病、伤死因谱及主要死因对人群寿命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1994~2000年我区疾病监测网的26万疾病监测人口报告的出生、死亡资料,应用寿命表计算宁夏居民全死因预期寿命、去主要死因预期寿命。结幂:1994~2000年宁夏居民男、女、全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69.48、71.40和70.40岁,女性高于男性。目前影响宁夏居民的前四位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损伤与中毒。若去除以上死因,宁夏居民预期寿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损伤与中毒目前依次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死因,也是造成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损伤与中毒造成青壮年寿命损失严重,应加强对主要死因防治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天津市河西区柳林街居民主要死因构成、主要疾病死亡率,评价人口健康水平,为制定今后河西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进行死因归类分析,采用DeathReg2005统计软件对2012年天津市河西区柳林街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河西区柳林街居民死亡构成前5位依次是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疾病;恶性肿瘤中以肺癌的死亡率最高,死亡率为70.37/10万,其次是结直肠癌死亡率17.97/10万;减寿率最高的是心脏病8.53%;结论河西区柳林街居民以心脏病、肿瘤等慢性病为主要死因,要依据慢性病防治规划纲要,结合柳林辖区实际情况,制定和开展慢性病防治的策略和工作,降低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新疆五县居民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疆5县居民2004~2005年的死图构成比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以探讨新疆5县人群的死因顺位和主要的卫生问题。方法对新疆5县2004~2005年常住居民进行全死因回顾性调查,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全死因死亡率636.97/10万,男性高于女性。按照死因构成比排序,前5位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按照PYLL率排序,前5位死因为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按照PYLL相对比排序,前5位依次是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结论新疆5县居民的主要死因和卫生问题应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而造成早死的主要疾病是损伤与中毒、以及男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和女性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东城区2002—2006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原因,为制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取东城区2002-2006年围产儿死亡病例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对东城区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孕产妇孕期保健及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该期间东城区户籍围产儿死亡率5.54‰,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21.57‰。东城区户籍围产儿死因顺位依次为胎儿畸形、原因不明、胎盘脐带因素、胎儿因素、母亲因素、新生儿疾病。流动人口围产儿死因顺位依次为胎儿畸形、胎儿因素、母体因素、胎盘脐带因素、新生儿疾病。胎儿畸形为第一位死因。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中孕妇未进行孕期正规产检占65.77%,东城户籍围产儿死亡中孕妇未进行孕期正规产检占16.39%。结论东城区辖区医院5年来围产儿死亡呈下降趋势;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下降不明显,而且明显高于东城区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流动人口孕妇孕期保健覆盖率低。制定相应措施,加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管理和健康宣教,提高孕妇的自我监测能力,向贫困流动人口孕妇提供基本的免费孕期保健服务,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桂林市居民死因分布情况,为制定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桂林市某死因监测点2007~2010年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死亡2468例,男性:女性=1.82:1。死因顺位第1位男性、女性均为恶性肿瘤,第2~5位死因顺位男性与女性略有不同;而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伤害的死因顺位有上升趋势。结论以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伤害成为严重威胁桂林市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居民死亡原因和男、女主要死亡原因的异同,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制定防治政策,保护人民健康,研究重点疾病与相关危险因素奠定基础。方法利用2007年—2011年铜川市王益区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和统计部门提供的人口资料,根据ICD-10编码手册进行根本死因分类,对铜川市王益区居民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07年—2011年铜川市王益区居民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5年内该区居民死因顺位前4位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铜川市王益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建议针对这些死亡原因,全面系统地实施人群相关疾病的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白云区2008~2012年患传染病的居民的死亡原因.方法 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等统计学指标,对2008~2012年白云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白云区居民传染病死亡数为227人,年平均死亡率为2.04/10万,传染病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传染病主要死因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艾滋病.前三位死因占总死亡数的94.27%.职业以无业或待业居第一位.结论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艾滋病是导致白云区居民死亡的最严重传染病,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