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病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因而中医治肝之法也十分丰富。作者认为治疗肝病应在注重辨证的同时,当结合“肝喜条达、为刚脏、主藏血、主疏泄”之生理特点,从“调畅气机、通和藏血、泄火维用”三个方面施治,每能如期获效。  相似文献   

2.
肝失疏泄与妇科之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君 《贵州医药》1995,19(1):55-56
肝为人体五脏之一,具有疏泄、藏血、藏魂、主筋、通目、其华在爪之生理功能;其属水通于春气,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由于肝脏具有此特性,在中医发病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有“百病皆生于气也”之说。肝脏疏泄功能正常与否,不仅能影响气机的调畅,使以上诸功能均可能发生异常,且能累及全身各经络、脏腑,出现错综复杂的各种症候,正由于肝脏具有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特性,故与妇女的生理、病理关系甚为密切。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则可引起经、孕、产、乳诸疾,早在叶天士医家就证明了这一点,“女子以肝为先天”,就说明了肝在妇女一身中…  相似文献   

3.
根据祖国医学“肝主疏泄”具有舒畅气机,进而舒畅男子射精功能的理论,结合中医整体观念,患者体质情况,针对不射精的病因进行辨证论治.凡辨证属于肝失疏泄而郁结者,采用疏泄法为主,活血通络为辅,再根据其兼有血瘀精闭,脾肾阳虚,精血亏虚等不同情况,分别配合化瘀通络,健脾温肾,补肾填精等法,可使肝气舒,郁结解,气血畅,精气通而愈.  相似文献   

4.
脾与胃互为表里,二者合称"后天之本"。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是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病的治疗目的就是针对不同病情运用不同治法恢复其"脾升胃降"的正常平衡状态,即本文所论的"调畅气机"。脾胃之气通畅,"脾升胃降"即处于正常平衡状态。本文对脾胃病分为肝郁气滞、肝胃不和、寒邪客胃、肠胃积热、中气下陷、胃阴不足、脾胃阳虚等证型,分别运用理气通降、和胃降逆、散寒通阳、通腑泄热、升清降浊、滋阴通降、温中健脾通阳等治法,调畅脾胃气机,使其恢复"脾升胃降"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脾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小儿抽动障碍的发病与风邪密切相关,多因内风与外风合邪而发病,风、痰、虚、郁为其病理特点,与肺、肝、脾三脏关系密切.祛风药具有升浮之性,既能祛散风邪,又可疏达肝气、调畅气机、升发阳气、发散郁火等,临床合理配伍,可达肺肝同调、肝脾同治之效,既可祛外风,又可息内风,化痰解郁,虚实兼顾,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张静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230-231
1 中医学对慢性肝炎的认识 慢性肝炎系西医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肋痛"、"黄疸"、"湿病"、"虚损"、"积聚"范畴.该病病情缠绵,时常反复.临床每见胁肋胀痛,尤以右胁部胀痛为著,胸闷嗳气,脘痞腹胀,纳谷不馨,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大便不调,面色苍黄,头晕耳鸣,口苦乏味,夜寐欠佳,舌质淡红或如常,脉弦或弦细.该病与脾胃密切相关.因为肝主藏血、主疏泄,脾生血而司运化,脾胃的升降与肝之疏泄有密切关系.若肝的功能正常,疏泄条达则脾胃升降正常,血液生化无碍;若肝气郁结,横乘脾胃,木乘阴土,则见肝脾不调、肝郁脾虚及肝脾两虚等证.反之脾病又可影响于肝,如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湿热郁蒸亦可使肝之疏泄不利,出现脾湿肝郁或肝郁湿热的证候.再则肝与胆互为表里,肝气性喜条达,主疏泄,不受郁遏,郁则经气逆,同时也使得胆腑郁滞或生热,以致出现肝胆郁滞或肝胆湿热之胁痛、黄疸等症.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店》2006,(12):115-115
中医理论认为,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其正常来潮有赖于全身阻气的充盈和气血的调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统摄血液,肝藏血、主气血疏泄,对全身气血的化生和调节有重要作用。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气血不足或肝脾功能减退,均可导致月经失调。  相似文献   

8.
中医五行认为肝属木,故以木性之升发、柔和、条达来阐述肝的疏通、升发的生理。本文阐释肝主疏泄的功能与机体生理、病理之关联,探讨肝主疏泄,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对机体的重要作用及影响。通过深入了解肝的疏泄功能与人体生理病理的联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从而对临床案例及日常养生等方面起到开拓思路的作用,无论在疾病的治疗还是养生之道方面,适当运用肝主疏泄的功能,使机体气机通畅,可以达到病体早愈,身体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肝五行属木,为风木之脏,其体阴而用阳,风木主动,动为阳,动则易耗其所藏之血。又肝为女子第二先天,其藏血又为女子月经提供来源。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情志,气机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气一指各脏腑的生理活动,一指人体内正常的精微物质,所以肝在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运行中起到一个调节枢纽作用,一但失常,则脏腑、气血、津液运行失其常道,聚成“气、血、壕、火、湿、食”滞。进而变生他症。“无形之邪,入结于脏,必有所据,水血痰食,皆邪薮也。”《金匮要略心典》。而肝疏泄功能的运行,势必又耗其所藏。所以其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的这种生理特点,决定了肝病的治疗过程中宜补不宜伐。所以古论中有“肝秉刚强之性非借阴液以涵之”之论。现略举事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中的肝在认识上范围较广,除了肝脏外,还包括了血管、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消化等系统的部分功能在内。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几方面:一、肝主巯泄:主要是指肝具有使本脏以及其它脏腑功能的气机流畅的作用。如对脾胃的腐熟和运化,对胆汁的排泄,对冲任脉的调和等,均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肝的疏泄功能,除作用于本脏外,还能作用于其它脏腑,因此在临床上肝失疏泄的病变,除本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常常反复难愈,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经过临床探索,用健脾益气法为主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一、病因病机本病病位主在肝脾二脏,尤以脾为主。中医认为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而为气血化之源。肝脾二脏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素问·宝命全形论》云:“木得土而达”。说明脾胃腐熟、运化、吸收水份,依赖肝木之气的疏泄。正如《血证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入于胃,全赖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份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份,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另…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病在祖国医学中为“胃脘痛”及“血症”之列,每因精神刺激或饮食失调而致病。病变部位虽然在十二指肠和胃,但与肝脾功能有密切的关系。饥饱过度或多食生冷、辛辣,可损伤脾胃;郁恕过度则伤肝,肝气失于疏泄则横逆犯胃,而使胃失和降。肝失条达,胃失和降,脾失健运,导致气滞而为之痛;气滞日久则血瘀或生热化火,胃阴受灼,血络受戕,或是病久,脾气虚弱,不能统摄其血,从而发生吐血、便血之“血症”。  相似文献   

13.
脑老化相关疾病如痴呆等引起的认知功能下降甚至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医学乃至社会问题。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若情志不畅则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气机失于调达,以致诸病丛生。因此,"肝失疏泄致脑老化"可以视为不良情绪损伤认知功能的问题。《景岳全书》载曰:"痴呆症……,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惊恐而渐痴呆。"认为不良情绪可以导致痴呆;《辨证录·呆病门》亦曰:"呆病之成,必有其因。大约其始也,起于肝气之郁……",明确指出肝气郁滞可能是健忘、痴呆的始动因素。传统中医学把情志分属五脏,认为"五志伤五脏",但现代临床和文献研究认为,当今社会条件下情志致病的基本方式是多种情志刺激交织组合,首先伤肝。肝失疏泄,气机运行失调,影响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和输布,导致气血匮乏或痰阻血瘀,气血无以上供于脑,导致脑失濡养,生机下降而逐渐老化。"肝失疏泄致脑老化"是中医情志病因学说的重要体现。情绪心理学是研究情绪的一个心理学分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认识情绪,对身心疾病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情绪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机体对客观存在的反应,它和认知一样都是脑的功能。情绪作为一种状态,经常存在于脑的活动过程中,为认知提供操作的背景,影响注意的集中,记忆的储存、提取以及思维加工。不同的情绪维度对认知的影响各异。研究发现,负性情绪下的智能操作质量不如正性情绪,高焦虑、抑郁者具有较低的处理速度、注意转移和抑制能力。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抑郁都是由心理能量压抑所引起,这与中医肝郁的肝失疏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研究成果说明,与"肝失疏泄"相关的负性情绪可以降低认知功能。生理应激是构成情绪反应不可或缺的部分。肝脏象的现代研究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过程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机体的过程,涉及中枢、外周的多个层次、靶点及环节的变化。长期存在的负性情绪引起神经递质、糖皮质激素等神经化学物质分泌的紊乱,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的结构和功能。于艳红认为这种由情志刺激引起的神经化学物质含量和功能的改变是导致脏腑气机紊乱而致病的主要微观机制。焦虑、抑郁个体,以及对负性情绪敏感的高神经质人群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可能"肝失疏泄"引起认知功能衰退的重要机制。研究认为负性情绪是认知功能衰退的危险因素。神经质是与情绪相关的人格维度,高神经质者往往情绪调节不良,容易感受负性情绪,存在"肝失疏泄"的状态。据调查,高神经质人群的认知功能比低神经质者下降更快,患痴呆的风险更高。可见长期负性情绪引起肝失疏泄,影响认知功能,加速脑老化是在人群中确实存在的医学现象。这些研究成果支持"肝失疏泄致脑老化"理论。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医疗智慧的结晶,从现代科学角度对传统中医理论进行发掘和探索有助于中医的现代化,使中医焕发新的生机,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4.
我们运用中医理论,以扶正固本、活血化瘀为主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初步获得一些成效,兹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一、早期肝硬化(功能代偿期) 本病属于中医“积聚”范畴。由湿浊久羁不解,情志抑郁及饮食劳倦等因素,导致肝脾俱病。开始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久则营气痹塞,肝脉瘀阻,而致气滞血瘀,故肝硬化阶段主因为肝脉血瘀,肝失疏泄,势必横逆伤脾,致胃少受纳,脾失健运,形成肝郁脾虚;若病延日久,耗伤肝阴,则将致气阴两虚。据上所述分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包鹃  卓少元  梁美婷  谢欢  马梦颖  甘思玲  冯娜 《药学研究》2020,39(6):361-363,369
中药补骨脂是一味传统的补肾壮阳药,但因其滋肾水而涵肝木,有促进肝脏疏泄、调畅气机及抗邪解毒之功效,临床应用广泛。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补骨脂及其部分活性成分是一把“双刃剑”,对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同时,也可导致肝损伤。本文就中药补骨脂及其活性成分对肝脏的这种双重作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中医认为,抑郁症基本机制是肝失疏泄,基础证候是肝气郁结,基本治疗原则是调肝[1]。中药舒郁胶囊主疏肝解郁、调畅情志,临床证实疗效确切。该复方主成分为柴胡皂苷可调理气机、疏肝解郁。本研究通过慢性温和应激(CMS)刺激方法[2],复制抑郁症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探讨舒郁胶囊及其主成分柴胡皂苷的干预作用,筛选  相似文献   

17.
疏肝法即运用疏肝理气的药物 ,使肝气条达 ,气机畅顺的治疗方法。其代表方剂为《景岳全书》的柴胡疏肝汤 ,方由柴胡、芍药、枳壳、炙甘草、川芎、香附六味药物组成。功能疏肝行气 ,活血止痛。主治肝气郁结 ,胁肋疼痛 ,寒热往来。  肝为五脏之一 ,居胁下 ,与胆互为表里 ,功能藏血而主疏泄 ,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在体合筋 ,开窍于目。其经脉布于两胁与足少阳胆经为表里。如果情志不畅 ,愤郁不伸 ,意欲不遂 ,以致肝气郁结 ,气机失调 ,升降不利 ,疏泄失常 ,不仅本脏发生病变 ,还可影响其他脏腑 ,引起多种病症。涉及现代医学消化、呼吸、心血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各职工体检的普及,被CT提示有肺结节,B超提示有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的人数越来越多。有人认为结节多是爱生气引发肝气郁结所致,一旦肝气郁结,人就容易形成“结节体质”。其实,这只说对了一部分。中医认为,结节的形成主要与气结、痰凝、血淤有关。其中,气结与肝的关系最密切,而肝主管疏泄,即肝气具有疏展、升发的生理功能,就是说肝气的疏泄,直接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畅。  相似文献   

19.
陶佩君 《淮海医药》1997,15(3):30-30
妇女以血为本.肝藏血,体阴用阳,以气用事,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肝失和调、疏泄无能而发生多种妇科疾病。诸如症瘕、月经失调、不孕、乳疾等。本人常用四种疏肝解郁方法治疗不孕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妇科肿瘤主要指妇女内、外生殖器的良、恶性肿瘤,中医学根据各种妇科肿瘤的症状表现,归属于“石瘕”、“肠草”、“崩漏”、“五色带下”、“积聚”等范畴。妇女有月经、带下、妊娠、分娩、哺乳等特有的生理特点,其生理活动与气血有密切关系,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藏血,故在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